公共基础知识模拟试卷(一)及答案.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5977785 上传时间:2020-03-2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基础知识模拟试卷(一)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公共基础知识模拟试卷(一)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公共基础知识模拟试卷(一)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公共基础知识模拟试卷(一)及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公共基础知识模拟试卷(一)及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共基础知识模拟试卷(一)及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基础知识模拟试卷(一)及答案.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德汉教育2011年事业单位培训公共基础知识模拟试卷(一)考试说明:1、本试卷共有135道题,第1120题每题1分,第121135题每题2分,共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1揭示了事物联系的根本内容,阐明了事物发展的动力的源泉,并贯穿于唯物辩证法的其他规律之中的规律是( )。 A斗争规律 B矛盾规律 C联系规律 D运动规律 2以下选项中,对哲学的基本问题理解错误的是( )。 A哲学的基本问题中,人的意识能否认识和反映物质世界的问题是划分哲学史上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依据 B物质和意识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的决定性方面 C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其他

2、所有哲学问题都是从哲学的基本问题中派生出来的 3否定之否定规律说明( )。 A事物的发展是一帆风顺的 B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C事物不会受到外在的否定 D事物的发展就是重复自己4对辩证唯物主义运动观理解正确的是( )。 A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和运动观是可分割的 B只有承认绝对的运动,才能认识和改造不同的事物 C人们不能创造物质运动的规律 D物质运动是无规律的 5以下不属于因果联系的现象有( )。 A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B失败是成功之母 C电闪雷鸣 D摩擦生热 6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要看它( )。 A人能否满足人们的需要 B能否付诸实施 C能否在实践中最终取得预期的效果 D能否被多数人认可 7感性认

3、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需要的基本条件是( )。A感性材料要真实全面,概括加工的方法要正确B要把理性认识同实践相结合,要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C要让广大群众掌握理论、计划、方案,并转化为其自觉行动D要将理性认识转化为指导人们实践的计划、方案、方法8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主要的创造者是( )。 A毛泽东 B刘少奇 C邓小平 D 江泽民9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A最终战胜资本主义,并向共产主义过渡B使全体人民逐步实现共同富裕C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 D解放和发展生产力10“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这段话所

4、反的思想观点是( )。 A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B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C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 D自力更生,艰苦奋斗1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核心是( )。 A坚持与时俱进 B集体主义思想 C坚持执政为民 D坚持走群众路线 12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开幕词中( )。A明确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命题B深刻概括了社会主义的本质C鲜明提出了四项基本原则 ,D系统概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1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 )。A坚持党的先进性 B坚持与时俱进C坚持走群众路线 D坚持执政为民14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 )。 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5、D“三个有利于”标准15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于( )。A坚持党的先进性 B坚持与时俱进C坚持执政为民 C。坚持走群众路线16经济基础是指( )。A一定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B一定社会各种关系的总和C一定社会生产和分配关系的总和 D一定社会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 17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是( )。 A坚持以人为本 B统筹兼顾 C指导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D适当控制发展速度 18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 )。 A主体通过实践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B主体对客体信息的选择 C主体对各种认识要素的建构 D主体对客体本质的内省 19“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 A实现

6、社会主义现代化 B实现人民愿望、满足人民需要、维护人民利益 C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尊重和保障人权 D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 20洛伦兹曲线代表( )。 A税收体制的透明度 B收入的不平等程度 C贫困程度 D。税收体制的效率 21影响商品需求量的最重要因素是( )。 A消费者偏好 B商品价格 C消费者收入 D。消费者预期 22“看不见的手”说明了( )。 A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方面的缺陷性 B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方面的有效性 C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方面的优先性 , D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方面的个别性 23抑制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应( )。 A降低工资水平 B控制货币供应量 C解除托拉斯组织 D减税 24目前

7、最为主流的解释经济周期波动的理论是( )。 A资本存量调整理论 B消费不足论 C投资过度论 D货币信用过度论 25二战以后,世界各国普遍接受了凯恩斯的( )。 : A赤字弥补政策 B赤字财政政策 C平衡预算政策 D财政支出政策 26流动偏好指( )。 A人们对持有货币的偏好 B人们对购物消费的偏好C人们对进行储蓄的偏好 D人们对兑换货币的偏好 27国民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净值之间的差别是( )。 A直接税 B折旧 C所得税 D间接税28货币的本质是( )。 A商品交换的媒介物 B商品的等价物 C商品价值的一般等价物 D商品相对价值形式 29属于紧缩性财政政策工具的是( )。 A增加政府支出和减少

8、税收 B减少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 C减少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 D。增加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 30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 A分配制度的改革 B所有制度的改革 C国有企业改革 D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31反映一个国家社会经济活动总体水平的最为重要的经济指标是( ), AGNP BGDP CNNP DNFP 32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非公有制经济是( )。 A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C具有公有性质的经济 D逐步向公有制过渡的经济 33不属于法律规范作用的是( )。 A指引作用 B评价作用 C经济作用 D强制作用 34法的内容是由( )决定的。 A一定的社会生活

9、物质条件 B人民群众的意志 C统治阶级的意志 D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 35国家性质反映的是( )。 A政权机关的组织体系 B精神文明的发展程度 C社会各阶级、各阶层的人数多少 D社会各阶级、各阶层在国家生活中的地位 36国家的权力来源于人民,体现了宪法的( )。 A民主集中制原则 B法治原则 C基本人权原则 D人民主权原则 37下列表述中,不属于法与共产党政策区别的是( )。 A二者的制定机关不同 B两者的表现形式不同 C两者体现的意志不同 D两者调整社会关系的范围不同38( )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 A全国政协 B全国人大 C中共中央 D国务院39我国宪法上规定了“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10、”的宪法原则,这一原则针对的主体是( )。 A居民 B纳税人 C人民 D公民40人身权具有( )。 - A法定性 B财产性 C可放弃性 D。可流通性41住宅不受侵犯属于我国公民的( )。 A政治自由权利 B文化教育权利 C人格尊严权利 D人身自由权利 42下列关于民事法律关系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民事法律关系属于思想的社会关系 B民事法律关系需具备主体、内容与客体三个要素 C民事法律关系只能因合法行为而产生 D民事法律关系只能存在于平等民事主体之间 ,43甲知其新房南面邻地将建一高层楼房,佯装不知,将房屋售与乙。半年后,旨面高楼建成,乙的房屋受不到阳光照射。甲的行为违反了民法的( )。

11、A平等原则 B诚实信用原则 C公平原则 D自愿原则44依我国著作权法,下列智力成果中不属于著作权客体的是( )。 A小说 B美术作品 C魔术 D产品设计图45某报社在一篇报道中披露影星甲的疾病史,使甲备受嘲笑和歧视,甲无法忍受巨大的精神压力而自杀未遂,但造成了终身残疾。该报社的行为是( )。 A如实报道,不构成侵权 B侵害了甲的生命权 C侵害了甲的隐私权 D侵害了甲的健康权46李某年龄满16周岁,接受叔叔遗赠10万元,靠此款丰衣足食,则李某( )。 A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B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C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D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47对于累犯的量刑原则应当是( )。 A从重处罚 B

12、从轻处罚 C减轻处罚 D加重处罚 48为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 )。A犯罪预期 B犯罪中止 C犯罪预备 D犯罪既遂49不同行政机关之间的关系是( )。 A内部行政关系 B外部行政关系 C行政法律监督关系 D平行法律关系50酌定情节又称( )。 A从重处罚情节 B从轻处罚情节 C裁判情节 D法定情节51以下选项中属于行政诉讼的特有原则是( )。 A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 B举证责任由被告方承担原则 C当事人诉讼地位平等原则 D辩论原则52行政主体是( )。 A行政诉讼参加人 B各级国家行政机关 C行政相对人 D一切社团组织53行政复议机关收到复议申请后,应在( )日内予以审查。 A3 B5 C15 D30 54以下属于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