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1

上传人:沙*** 文档编号:125939347 上传时间:2020-03-21 格式:DOC 页数:42 大小:9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1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亲,该文档总共4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1(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观察春天的植物2 天气气象3 观测天气4 记录天气变化1 植物的种子2 栽种植物4 是什么在影响植物生长4是什么在影响植物生长植物和我们的生活2 种植技术的发展3 学一点种植技术4我为植物做什么1. 观察春天的植物教学目标:1. 能持续、细致地观察某种植物在春天的生长变化,尝试为自己的观察活动制定计划,并及时、准确地把观到的现象用文字、画图或照片的形式记录下来。 2. 具有热爱自然,关注身边植物的情感以及持之以恒、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 3. 了解一种或多种植物在春天的生长变化,更深入地认识几种身边的植物:学习绘制植物分布图,具备一定的空间感受能力。内容设计: 我们国家幅员辽阔,各地区气候

2、差异大,植物分布不同。大部分地区的植物其生长变化在一年四季中呈现出鲜明的特点,但是大多数人对此视而不见。教材从关注身边的植物出发,引领学生持续、细致地观察植物在春天的生长变化。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持之以恒、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当然还包括观察、记录等技能的训练。 教材首先呈现的是南北方大部分地区的一个生活场景,通过阿静一家在桃树林中的发现与思考,引出对春天植物的观察及对其未来生长的预测。接下来引导学生结合本地区实际,选择一株植物进行观察,并记录它的生长变化。作为本主题的彳重点活动,特别强调观察的持续性和记录的准确性。由此导入第二个活动画植物分布图,将对植物的认识与绘制方位图的训

3、练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教材在编排上“观察春天的植物”的活动只出现了一次,但这绝不意味着该活动只是一、两节课的学习内容,这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在后边的科学学习中,教师应随时关注学生的观察活动,保证大多数学生全程参与并且较好地完成观察、记录等各项任务。教学准备: 活动(1):全年日历表,含节气、伏天、三九天、农历;本地区自然历。 活动(2):彩笔,考察校园及学校周边的植物种类、分布和生长情况。天气与植物 主题图 谈话:同学们,春天来了。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开始了,春天里,万物有哪些变化?春天里,我们又可以做哪些科学活动? 小组活动:分成小组,交流。 汇报:学生发言。 朗诵:读一读第2

4、 页图上的诗。 给同学们朗诵。 画图:画一幅春天的图画。 A、画出你的观察目标的位置(同时考查了方位)。 B、填写表格 观察时间植物名称变化(文字式图)地点其他2、16大叶黄杨叶子是墨绿色花坛边 C、收图、保存。 2 天气气象教学目标1、 学习定性地观察天气,能够有语言、图画等不同方式描术天气现象。 2、 热爱自然,对天气变化这种自然现象感兴趣。 3、 能欣赏美丽的天气,能说出赞美某一种天气的话;认识各种天气现象;能列举生活中两个以上的例子,说明天气变化对植物的影响。内容设计 承接本单元第1 课对春天植物以观察,很自然地引出天气的话题:阿静在观察植物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天气的变化。本课教学包括两个

5、方面内容。 首先从上课当天的天气入手,引导学生定性地观察天气,学习用语言、文字、图画等多种方式描述各种天气现象,提高学生对事物、现象的观察能力,以及对事物现象主要特征的提取和把握的能力。 在对天气现象有了丰富的感性认识之后,引导学生理性地思考,分析天气变化对植物的影响,辨证地认识天气的好与坏。其中特别提到了“节气”。节气是我们祖先智慧的结晶,它较好地反映了我国黄河流域一年中天气变化的规律,对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广为流传,直到今天。教材编排这项内容,一方面为扩展学生的知识,增强民族自豪感,一方面为提升学生对于天气的认识:由对短期的、独立的某一种天气现象的认识,上升为对长期的

6、、综合的天气变化的规律的追寻。提示:在观察天气现象的同时别忘记了继续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教学准备 活动(1):有关天气及其对植物影响的录音、录像、图片和文字资料。 活动(2):有关天气对植物影响的各种资料;有关节气的资料;全年日历表,含节气、伏天、三九天、农历。 2、天气现象 导入:播放天气预报一段。 你听到了什么?你了解到了什么?对你有什么帮助? 好的,今天,我们的主题是和天气有关。 板书: 天气现象。 教学过程: 一、认识各种天气及其自然现象 1、谈话:刚才我们通过天预报,了解到了某天的天气情况,如果请你判断一下,今天的天气,你能和播音员阿姨说的一样吗? 2、学生发言:可以根据天气情况,进

7、行分析,自然现象推断。 3、小组活动:小组同学,根据天气情况进行一下天气播报。 4、汇报并板书: 太阳、 去彩、 风、 感觉(皮肤)、 衣服薄厚 5、实践活动:放各种天气的录像片段,学生说一说是什么天气情况? 你是根据什么判断也来的? A、多云 B、露 C、霜 D、雨松 E、冰雹 F、雾松 G、龙卷风 二、动手 1、谈话:通过刚才了解,我们知道了各种各样的天气。 你最喜欢什么天气?你能把它画下来,而且从画中可以让我 们一下子看出,你喜欢它的原因吗? 2、学生动手绘画 3、汇报展览 三、了解天气对人类及植物的影响 1、出示一幅图 你看到了什么? 2、谈话:天气对我们人类是有一定影响的,也有好处的

8、。 谈一谈,天气对人类、植物的影响好吗? (好处)(害处),并板书 3、学生发言并介绍自己的资料 四、了解节气 1、出示一份日历,每人一张,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2、是的,一年中出现了二十四个节气 它们分别是什么呢?读一读。 3、找一找规律:二十四个节气是否有规律 15 天一个 4、读一读:节气歌 小结:节气的资料 五、动手制作 1、制作温度计 2、学会使用温度计 板书: 晴 多云 , 阴 , 雨 雪 霜 雹 3 观测天气教学目标1、 会用温度计、简易风向仪、雨量器、湿度计等对天气进行定量观测,采集有关数据,尝试整理加工数据,并能分析数据做出合理的解释;能制作一种简单的测量天气的仪器,如测量风、

9、雨量、湿度的仪器。知道使用工具比感官更有效。 2、 热爱自然,积极探索气象科学的奥秘,意识到气象科学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逐步建立科学严密的思维模式,形成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 3、 知道几句谚语及含义,了解天气对农汪、人们工作和生活的影响;知道天气可以用一些可测量的量(温度、湿度、风向、风力、降水量、云 4、 量等)来描述;了解到天气观测是一门严密的科学,需要多种仪器来观测天气。内容设计 本课是在学生学会定性地观察、描述各种天气现象,知道天气变化对人类生活和植物生长有很大影响之后,进一步了解气象工作者的工作内容和意义,学习简单地、定量地观测天气方法。 在教材的呈现上,承接上一课查找节气资

10、料的活动,本课由阿静获得的几条谚语导入。谚语的出现,一方面体现出人类对天气变化规律的探寻,另一方面,由于谚语具有通俗易懂、语言简洁、朗朗上口等特点,可以较好地激发学生对气象知识的学习兴趣。然而谚语毕竟只是基于表象的观察,缺乏足够的科学依据,因此具有较大局限性,不是十分准确。所以教材在谚语后面通过梅老师的话过度为利用科学仪器可以更加准确地观测天气。 贯穿第 3 课的故事境是梅老师带领同学们参观气象站。参观前首先引导学生理性地分析人们为什么要测量天气?作为气象工作者应该观测哪些项目?然后以探究的形式开展对气温、风力风向、降水量及湿度的观测活动。在积累了大量的感性经验之后,带领学生参观气象站,全面了

11、解气象工作内容和方法,认识各种专业的测量工具。提示:在观测天气的同时别忘记了观察记录植物的生长变化情况教学准备 活动(1):搜集气象谚语。 活动(2):准备气温计、湿度计、风向标、风速计、雨量器等专业测量工具(或 图片)及自制湿度计、风向标、风速计、雨量器的各种材料,如布条、小棍、玻璃瓶、量筒等。 3 观测天气导入: 出于谚语,读一读: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阵凉。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提问:知道什么是谚语吗? 能说出这些谚语的意义吗?实际生活中,我们就凭借谚语 吗? 学习新课: 一、 了解天气预报的重要性 1、 播放一段天气预报,了解天气预报的内容 问:你了解到了哪些天气情况? 板书:

12、 气温 风力 湿度 2、 天气预报的重要性 1) 从哪些地方可以获取到天气预报的信息 报纸 电视 广播 电话 2)问:这说明天气预报是生活中秀重要的一个环节,你 认为是这样吗?为什么? 学生讨论,天气预报对人类的帮助 小结:是的,谚语存在不科学性,所以天气预报可以为我们提供科学的信息,怎样得到这些信息呢? 二、 学会测量、观测天气 1、 2、 学生小组讨论并汇报: 板书:气温 温度计 风力 测风仪湿度 湿度计 3、 制作学习使用各种仪器 1) 温度计:(讨论)在哪里测气温更合适? 各小组定一个地点,进行室外观测(一会儿进行) 2) 测风仪: (1)、了解风力、风向的知识 西北 北 东北 一级西

13、 东 二级. 西南 南 东南 三级. (2)、 可以利用哪些物品测风力、风向 板书:布条、红旗 (3)、制作测风仪(学具) 3)、湿度计: (1) 讲湿度的知识: (2) 制作简易湿度计: (3) 学习使用湿度计: 4、 各小组室外活动。 测气温 测风力 5、 汇报测量结果 总结出测量气温、风力、风向的最佳地点。 三、 小小气象站 1)、放录像、了解气象站的基本形成 仪器名称 2)、了解气象知识 板书: 观测天气 气温 温度计 风力、风向 测风仪 湿度 湿度计 作业:记录一周天气变化。 4 记录天气变化教学目标:1、能使用温度计和自制简易风向仪、雨量器等对天气进行一个星期的观测,采集有关数据,

14、尝试用表格、图形等不同方式整理加工分析数据,并能分析数据做也合理的解释。 2、热爱自然,关注天气变化,愿意进行测量、记录天气和分析测量数据等科学活动,形成认真细致、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 3、学习记录天气的方法: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体会到长期测量和记录天气数据是非常有用的:形成关心天气变化、坚持听天气预报的习惯。 在前两个主题活动中,学生学会了观察和测量当天的天气情况。本课将引领学生从持续观测记录一周的天气入手,进一步探寻天气变化的规律,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由两个活动构成。 内容设计:(1) 记录一周的天气。在学生学会测量天气的方法之后,练习使用自制的测量义器观测、记录一周的天气情况。在

15、得到充足的数据之后,练习绘制温度变化曲线图,根据曲线的曲折变化分析描述一周的天气变化,主要是温度变化,找出温度变化的规律,尝试着预测下周的天气变化趋势。 (2) 了解天气预报制作过程。通过阅读资 料了银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教学准备 活动(1):教师准备有关天气预报制作过程的音像和图文资料:各种测 量工具。 学生准备天气观察记录卡、自制的各种测量工具。 活动(2):天气预报的图片、录像及文字资料。 4记录天气变化 导入:同学们,最近感冒的人很多,这是为什么? 是的,天气变化很明显,忽冷忽热,很容易使我们的身体 遭受侵袭,上一周的天气是怎样的,可以和大家说说吗? 板书:记录天气变化。 学习新课: 一、 交流一周的天气变化。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