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个人计划总结之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教学计划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25856525 上传时间:2020-03-20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个人计划总结之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教学计划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教师个人计划总结之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教学计划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教师个人计划总结之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教学计划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教师个人计划总结之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教学计划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教师个人计划总结之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教学计划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个人计划总结之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教学计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个人计划总结之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教学计划(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师个人计划总结之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认真学习和贯彻国家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以本地区的自然、历史、人文为研究背景,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实验为基础,以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加强学科有效整合和教师文化沟通,帮助学生学习、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更新教师与学生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为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形成区域办学特色而不懈努力。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二、教材分析本册有六个单元,共二十三课。主要内容有神奇美妙的网络世界、用计算机写文章、制作表格作品、制作校园文化之窗、口香糖

2、的危害、汽车与社会进步、尊重科学面对地震、多彩的建筑、科学与迷信、配制盆花营养土、自行车的保养、包饺子以及拇指扣。本册有四个单元讲计算机的Word文档和表格制作,培养了学生简单的网络操作知识。三、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但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却并不了解,因此要逐步培养学生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从生活和学习中挖掘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题,能够试着和同学展开小组合作学,在有效的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的潜能。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培养学生对生活、学习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具备一定的交往合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要让他们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的方法,信

3、息资料的搜集、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及研究探索的方法;使学生形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创新生活的小主人。四、教学方法设计1自主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体验。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教师的教学应有利于学生自主活动的开展和深化。2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创设十分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享有充分的心理安全,在时间的安排、主题的确定、方法的运用和成果的表达方面有相当大的灵活性,为学习 者发挥个性特长和才能提供广泛的空间,从而形成一个开放的学习过程。3实践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有丰富材料和真实的情景,主张学生在“做中学” 。学生在与

4、环境的互动中获得直接经验和情感体验。这些新经验与原有的概念和技能相互作用,最终形成可应用的个性化理论、模型和技能。4综合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从学生身边的事物或问题出发,形成跨越诸多学习领域的活动,以利于知识的融会贯通和多角度、多层面地思考问题能力的形成。通过亲身的实 践,使学生了解和关心社会,了解和探索自然的奥秘并形成综合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 以问题向学生质疑,学生通过操作来找出答案,小组合作汇报的形式汇报寻找问题的答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教师加以纠正和示范,学生练习巩固。五、教学评价方案1、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的服务意识和对社会负

5、责的态度。2、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习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3、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4、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必将彻底地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其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素质,落实素质教育,培养新时期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5、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求新的评价观念和形式,注重形成性评价,评价重点不在于成果和水平,而强调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态度、探究欲望、分析能力、合作能力、人机交流能力等方面的进步。我们反对用量化手段对学生进行分等划类评价,而应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

6、评价”。6、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评价重点应在学生的需要层次和发展水平上,应该是以过程性评价为主,形成性评价为辅。评价时应突出对学习过程的体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现;综合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的生成。它是一种以自我为参照物的评价,很难用一把尺子来衡量。评价的主要途径有汇报、成果展示、体会与反思等。评价的方式有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六、教学进度教学进度(20122013学年上) 周次 时间 教学内容 课时 1 9.3-9.8 第1课第2课 2 2 9.10-9.15 第3课第4课 2 3 9.17-9.22 第5课第6课 2 4 9.24-9.29 第7课第8课 2 5 10.110.7 国庆节 6 10.8-10.13 第9课第10课 2 7 10.15-10.20 第11课第12课 2 8 10.22-10.27 第13课第14课 2 9 10.29-11.3 第15课第16课 2 10 11.5-11.9 第17课 2 11 11.12-11.17 第18课 2 12 11.19-11.24 第19课 2 13 11.26-11.30 第20课 2 14 12.3-12.7 第21课 2 15 12.1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