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岳麓(山东专用)一轮复习试题:第十五单元 第42讲巩固练 Word含解析

上传人:tang****xu2 文档编号:125830796 上传时间:2020-03-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岳麓(山东专用)一轮复习试题:第十五单元 第42讲巩固练 Word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考历史岳麓(山东专用)一轮复习试题:第十五单元 第42讲巩固练 Word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考历史岳麓(山东专用)一轮复习试题:第十五单元 第42讲巩固练 Word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考历史岳麓(山东专用)一轮复习试题:第十五单元 第42讲巩固练 Word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考历史岳麓(山东专用)一轮复习试题:第十五单元 第42讲巩固练 Word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岳麓(山东专用)一轮复习试题:第十五单元 第42讲巩固练 Word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岳麓(山东专用)一轮复习试题:第十五单元 第42讲巩固练 Word含解析(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42讲巩固练编者选题表考点角度题号商鞅变法商鞅变法保护私有财产1商鞅变法统一度量衡的意义2商鞅变法政治改革3北魏孝文帝改革三长制4汉化政策5改革成功原因6综合7、8一、选择题1.商鞅变法规定:私自移动田界,将被处以“赎耐”之刑(强制剔去须鬓,以羞辱之)。此规定的目的是()A.奖励耕织B.重农抑商C.维护井田制D.保护私有财产解析:D根据题中“私自移动田界,将被处以赎耐之刑”可知,商鞅变法严禁私自移动田界,这是以法律形式确定土地所有权,体现了对私有财产的保护,故本题选D。2.(2018湖北重点中学检测)如图为商鞅变法时制造的“商鞅铜方升”,上有铭文记载秦孝公监造,“爰积十六尊(寸),五分尊(寸

2、)之一为升”,由此统一度量衡。此举的重大意义不包括()A.推动了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B.有利于消除地方割据的影响C.便利了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D.有利于赋税和俸禄制的统一解析:A材料中“爰积十六尊(寸),五分尊(寸)之一为升”未体现重农抑商的思想,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统一度量衡防止了地方赋税缴纳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消除地方割据,便利了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有利于赋税和俸禄制的统一,故B、C、D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3.“诸侯们能够把从前分给贵族们的封地转变为由他们自己的中央政府派官员管理的行政单位。”商鞅变法的措施中能体现这一变化的是()A.设立及推广县制B.废除世卿世禄制C.实行军功爵制度D.实

3、行什伍连坐制度解析:A商鞅变法在地方推行县制,取代了原来的分封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4.(2018山东临沂检测)北魏冯太后说:“立三长,则课(税)有常准,赋有恒分,苞荫之户可出,侥幸之人可止。”此制度的实施改变了北魏初期的某种社会现象。此社会现象是()A.鲜卑贵族排斥汉族地主参政B.官吏没有俸禄,吏治腐败C.豪强地主隐匿人口、逃避赋役D.鲜卑贵族拒绝移风易俗解析:C由题干中“苞荫之户可出,侥幸之人可止”可知,三长制度的实施改变了北魏初期豪强地主隐匿人口、逃避赋役的社会现象,故本题选C。5.北魏孝文帝说:“自上古以来及诸经籍,焉有不先正名而得行礼乎?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若仍旧俗,恐数世

4、之后,伊洛之下复成披发之人。”孝文帝认为改说汉语的原因是()方便与汉族通婚作为中原正统王朝必须说汉语要迁都必须说汉语不说汉语又将回到改革前的状态A.B.C.D.解析:D要把握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即“不先正名而得行礼乎”“伊洛之下复成披发之人”,由此可判断孝文帝认为说汉语的原因是。6.人云:“及神州陆沉,中原故族十去其七,胡汉之民日日相攻,无月不战,逮孝文帝之时,兼济万民,重拾农桑,人心归化,终一统中原。”北魏孝文帝改革成功的因素有()适应了中原原有的农业生产得到所有鲜卑贵族的支持中原封建文化本身的先进性北方胡汉各族民众都支持改革A.B.C.D.解析:A中“所有”、中“都”不符合史实,排除,故选A

5、。二、非选择题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商鞅变法后的秦国社会对婚姻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法律规范,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点。商鞅变法以法律形式树立了政府与法律的权威,只有得到官府证许的婚姻才是合法的。如此强调官婚,便使婚姻更加规范化、严肃化,因而增加了离异的困难性,有利于个体小家庭的巩固。在婚姻生活中,以法律的形式规范了以夫妻关系为核心的婚姻家庭关系,明确了夫妻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对奸乱行为加以严惩。法律触及了婚姻生活的方方面面,依法处理婚姻问题逐渐成为社会的普遍共识。秦社会对婚姻问题的法律规范稳定了婚姻家庭关系,维护了国家与社会的秩序,使建立在小家庭基础上的秦成就了灭六国、一统天下的伟业,为统一

6、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总之,秦国社会对婚姻问题的法律规范虽谈不上全面系统,却有着开创性的历史意义,为后世处理婚姻问题、规范婚姻行为、协调婚姻关系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刘举商鞅变法后秦社会对婚姻问题的法律规范 (1)根据材料概括商鞅变法后秦国婚姻关系法律规范的内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变法后婚姻问题的法律规范对秦国社会发展的影响。解析:第(1)问,据材料“商鞅变法以法律形式树立了政府与法律的权威,只有得到官府证许的婚姻才是合法的”得出政府与法律成为处理婚姻问题的关键因素(婚姻需要得到政府和法律的认可);据材料“在婚姻生活中,以法律的形式规范了以夫妻关系为核心的婚姻

7、家庭关系,明确了夫妻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对奸乱行为加以严惩”得出用法律的形式明确了夫妻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据材料“法律触及了婚姻生活的方方面面,依法处理婚姻问题逐渐成为社会的普遍共识”得出推动了婚姻伦理法律化的进程。 第(2)问,据材料“秦国社会对婚姻问题的法律规范稳定了婚姻家庭关系,维护了国家与社会的秩序,使建立在小家庭基础上的秦成就了灭六国、一统天下的伟业,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得出稳定了秦国的婚姻家庭关系;推动了秦国小农经济社会的构建;促进了秦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秦国实现富国强兵;是秦国一统天下的重要推动力。答案:(1)内容:政府与法律成为处理婚姻问题的关键因素(婚姻

8、需要得到政府和法律的认可);用法律的形式明确了夫妻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推动了婚姻伦理法律化的进程。(答对三点即可) (2)影响:稳定了秦国的婚姻家庭关系;推动了秦国小农经济社会的构建;促进了秦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秦国实现富国强兵;是秦国一统天下的重要推动力。(答对三点即可)8.(2018江苏南通、扬州、泰州三模)北魏孝文帝改革中,最重要也最有争议的举措就是迁都和汉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与宗室重臣的交流中,孝文帝将他迁都的本意说的十分明白,平城“虽富有四海”,但只是“用武之地”,很难“移风易俗”。迁都后又说:“若永居恒北,复值不好文之主,(卿等子孙)不免面墙耳。”同时孝文帝明确地认识到只有

9、迁都于“王里”洛阳,才能“光宅中原”。迁都后,他接二连三地南征萧齐,虽然连遭失败,然而他的“期于混一”的壮志,直到临终前仍念念于怀。 尚志迈也谈魏孝文帝拓跋宏的迁都 材料二孝文帝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他的改革完全是自觉、积极、主动的。这充分表现在他对陆叡的谈话中:“朕为天子,何必居中原!正欲卿等子孙渐染美俗,闻见广博。”孝文帝迁都、汉化使洛阳再次成为北方文化中心,也为以后形成和发展的盛唐文明奠定了基础。在融入汉文化的同时,鲜卑文化的精华成了汉文化的一部分。鲜卑族尽管因此而不再作为一个单一民族而存在,但在另一个民族大家庭中得到了永生。 葛剑雄盖世英雄还是千古罪人元(拓跋)宏及其迁都和汉化 请回答:

10、(1)据材料一概括孝文帝迁都的意图。结合材料一、二中孝文帝与大臣的对话,分析激发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因素有哪些?(2)据材料二,阐释孝文帝改革对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影响。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孝文帝改革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一“他的期于混一的壮志”得出实现统一大业,据材料一“很难移风易俗”得出减少改革阻力,革除鲜卑旧俗,据材料一“只有迁都于王里洛阳,才能光宅中原”得出巩固北魏王朝统治;第二小问,据材料一“若永居恒北,复值不好文之主,(卿等子孙)不免面墙耳”得出关注鲜卑族长远利益,据材料二“正欲卿等子孙渐染美俗,闻见广博”得出认识到汉文化的优越性。 第(2)问第一小问,据材料

11、二“孝文帝迁都、汉化使洛阳再次成为北方文化中心”得出推动北方民族的交融,据材料二“为以后形成和发展的盛唐文明奠定了基础”得出为隋唐经济文化的高度发展奠定基础,据材料二“在融入汉文化的同时,鲜卑文化的精华成了汉文化的一部分”得出促进整个中华文明的进步;第二小问,据材料二“他的改革完全是自觉、积极、主动的”并结合前面的分析得出善于学习先进文化,坚定改革的决心。答案:(1)意图:实现统一大业;减少改革阻力,革除鲜卑旧俗;巩固北魏王朝统治。因素:关注鲜卑族长远利益;认识到汉文化的优越性。(2)影响:推动北方民族的交融;为隋唐经济文化的高度发展奠定基础;促进整个中华文明的进步。原因:善于学习先进文化;坚定改革的决心。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