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9月月考(新人教版 第60套)

上传人:tang****xu5 文档编号:125830176 上传时间:2020-03-2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语文9月月考(新人教版 第60套)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二语文9月月考(新人教版 第60套)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二语文9月月考(新人教版 第60套)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二语文9月月考(新人教版 第60套)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二语文9月月考(新人教版 第60套)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语文9月月考(新人教版 第60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语文9月月考(新人教版 第60套)(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二年级月考语文试题第卷(36分)一、基础知识(15分)1、下列各组词加点字的读音,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A游说 追溯 说服 横槊赋诗B祈祷 宫绦 韬略 叨陪鲤对C庇佑 孤僻 精辟筚路蓝缕D矫首 角逐 皎洁 咬文嚼字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玷辱 陶冶 良晨美景 安然无恙B拮据 矜持 平心而论 天高地迥C拂拭 迟顿 唉声叹气 兼听则名D鞭苔 狭隘 日薄夕山 唇枪舌战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北京奥运会组委会宣布从2004年开始将先后新的会徽和吉祥物标志。如果没有过人生的酸甜苦辣,又怎么能真正懂得长辈们创业的艰难呢?父亲虽然不是科班出身,但他在外国文

2、学方面的造诣足以使专业人士。A起用 体味 侧目 B起用 体验 刮目C启用 体味 刮目 D启用 体验 侧目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8月12日晚,人们争相目睹第26届世界大运会开幕盛况,深圳街头万人空巷,车流、人流比平日多了许多。B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沸沸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C楼梯又高又陡,不过他滚到楼下却安之若素。D鲁迅先生不仅是“五四”新文学运动的伟大旗手,也是现代版画艺术的始作俑者。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不同的法官裁判同一案件,判决的结果却截然不同,这种“同案不同判”的怪现象,让法律陷入了极为尴尬的境地。B关于11月10日朝韩海军舰艇在西

3、海北方界线海域发生交火的事件,必将导致目前朝鲜半岛局势再度紧张,朝韩两国发生军事冲突的威胁持续上升。C财政部科研所负责人称,今年油价在现行基础上继续上升已成定局,不过上涨幅度不会太大,可能在05元08元左右。D记者在此次投资贸易洽谈会上了解到,由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使中国西部的基础设施、民生、生态都有了明显改善。二、(9分,每小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中国饮食文化蕴含生存之道英国剑桥大学汉学教授胡司德在他本周出版的新书中指出,中国的饮食文化蕴含生存之道。他向记者披露了这份“隐藏的食谱”。经过研究中国古代史的文字记载,他探讨了中国丰富的烹饪文化对古代和当代社会、政治与文化的重要性。据

4、胡司德研究显示,许多为中国历代君主出谋划策的大臣、谋士和谏言者都是厨师或屠夫出身。他说:“厨师、屠夫和侍应这类职业将一些塑造领导力所需的才能具体化了。比如,为了不让任何一种味道太重而盖过另一种,所有烹饪调料都应该同比放入,这恰恰体现了我们常常所说的和谐、公正和平等。此外,切肉时等量下刀和送菜时恰当分配也表达了秩序和规范的观念。”商朝的开国大臣伊尹是有史书记载以来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贤佐。他本是一位烹饪技术高超的御厨,但有一段时间,给商汤王做的饭总是太淡或太咸。问及此事,他在解释时借机阐述了自己的治国主张:“做菜既不能太咸,也不能太淡,要调好作料才行。治国如同做菜,既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松弛懈怠,

5、只有恰到好处,才能把事情办好。”自此他得到了提拔重用。胡教授以伊尹为例,讲述了他是如何从一代名厨成为一朝贤相,并以自己的厨艺启发商汤王执政的。与许多西方人不同,胡教授对中国饭局酒桌上的“哲学”十分了解,他说,“许多正式的晚餐或宴会,它的重点并不是吃饭或消费本身,而是以互动交流、了解对方、交换意见或介绍彼此为主”。“在中国,餐桌上座位的安排要体现宾客的身份地位;夹菜的时候也要按尊卑分先后顺序;无论是敬酒还是回敬,都要遵循来宾的贵贱等级;此外,贵宾与普通客人使用的餐具器皿也会有所不同”。胡教授介绍说,中国古代的宴会同样也是个社交场所,人们在用餐之余互相交换诗作、文章和乐谱。中国的饭局让这位英国教授

6、不由地联想到剑桥大学的正式高桌晚宴,他认为这和中国的宴会很相像:“在当代社会里,如果你想与人沟通交流,最好的方式通常都是邀请他们吃饭。在餐桌上,礼非常重要。如何在宴会中表现得体代表一个人的修养。带学生们参加这类正式晚宴,本身也是一种教育方式。”“吃不言、睡不语”是中国家喻户晓的一句古训,而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食不厌精”、粗茶淡饭的饮食哲学给胡教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说,“我自己也喜爱粗茶淡饭,因为粗茶淡饭本身就体现了中国圣贤的理念,不暴饮暴食也体现了节制有度的概念”。“此外,中国的大思想家孔子是根据政治环境而调整自己饮食结构的典型例子。他在重要的官方场合,十分懂得把握饮酒分寸。虽然在宫廷中常常

7、需要出席各类酒宴,但孔子从未让自己喝醉过”。胡教授还相信,从食物中摄取的营养会影响一个人的道德品性。他表示,“有很多医学史书记载,未出生的胎儿会受到母亲饮食习惯的影响。这就是中国人现在也在提倡的胎教”。6下列有关“中国饮食文化蕴含生存之道”观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英国剑桥大学汉学教授胡司德在他的新书中指出中国的饮食文化中蕴含着生存之道,并将这种生存之道生动地比喻为 “隐藏的食谱”。B中国丰富的烹饪文化对古代和当代社会、政治与文化十分重要。许多为中国历代君主出谋划策的大臣、谋士和谏言者都是厨师或屠夫出身。C宴会上的重点并不是吃饭或消费本身,而是以互动交流、了解对方、交换意见或介绍彼此为主

8、,体现了一种酒桌上的“哲学”。D“有很多医学史书记载,未出生的胎儿会受到母亲饮食习惯的影响”。胡教授相信这种影响包括对道德品性的影响。7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所有烹饪调料都应该同比放入、切肉时等量下刀和送菜时恰当分配等做法能具体体现和谐、公正、平等、秩序和规范的观念。B商朝的开国大臣伊尹本是一位烹饪技术高超的御厨,他借做菜的道理阐述了自己的治国主张,自此他得到了提拔重用,成为一朝贤相。C在餐桌上,“礼”非常重要,如何在宴会中表现得体代表一个人的修养。胡司德认为在这些方面剑桥大学的正式高桌晚宴和中国的宴会很相像。D孔子“吃不言、睡不语”、“食不厌精”、粗茶淡饭、不暴饮暴食的饮食

9、习惯都能够体现中国的饮食哲学,胡教授也喜欢这样做。8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有一段时间大臣伊尹总是有意把商汤王的饭做得太淡或太咸,目的是引起商汤的疑问,借此机会启发商汤王执政。B在中国,餐桌上座位的安排、夹菜的先后顺序、敬酒和回敬的规则、使用的餐具器皿,都与来宾的贵贱有关,胡教授对此不以为然,认为这都体现了严格等级观念。C中国古代的宴会上,人们在用餐之余互相交换诗作、文章和乐谱,体现了中国饭局的社会交往功能。D孔子能根据政治环境而调整自己饮食结构,在重要的官方场合十分懂得把握饮酒分寸,在宫廷酒宴中从未让自己喝醉过,是圣贤理念的体现。三、(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10、,完成912题。黄门监魏知古,本起小吏,因姚崇引荐,以至同为相,崇意轻之。无何,知古拜吏部尚书,知东都选事,崇遣吏部尚书宋于门下过官;知古衔之。崇二子分司东都,恃其父有德于知古,颇招权请托;知古归,悉以闻。他日,上从容问崇:“卿子才性何如?今何官也?”崇揣知上意,对曰:“臣有三子,两在东都,为人多欲而不谨;是必以事干魏知古,臣未及问之耳。”上始以崇必为其子隐,及闻崇奏,喜问:“卿安从知之?”对曰:“知古微时,臣卵而翼之。臣子愚,以为知古必德臣,容其为非,故敢干之耳。”上于是以崇为无私,而薄知古负崇,欲斥之。崇固请曰:“臣子无状,挠陛下法,陛下赦其罪,已幸矣;苟因臣逐知古,天下必以陛下为私于臣,

11、累圣政矣。”上久乃许之。辛亥,知古罢为工部尚书。姚崇尝有子丧,谒告十余日,政事委积,怀慎不能决,惶恐,入谢于上。上曰:“朕以天下事委姚崇,以卿坐镇雅俗耳。”崇既出,须臾,裁决俱尽,颇有得色,顾谓紫微舍人齐浣曰:“余为相,可比何人?”浣未对。崇曰:“何如管、晏?”浣曰:“管、晏之法虽不能施于后,犹能没身。公所为法,随复更之,似不及也。”崇曰:“然则竟如何?”浣曰:“公可谓救时之相耳。”崇喜,投笔曰:“救时之相,岂易得乎!”姚崇无居第,寓居罔极寺,以病痁谒告。上遣使问饮食起居状,日数十辈。源乾曜奏事或称旨,上辄曰:“此必姚崇之谋也。”或不称旨,辄曰:“何不与姚崇议之!”乾曜常谢实然。每有大事,上常

12、令乾曜就寺问崇。癸卯,乾曜请迁崇于四方馆,仍听家人入侍疾;上许之。崇以四方馆有簿书,非病者所宜处,固辞。上曰:“设四方馆,为官吏也;使卿居之,为社稷也。恨不可使卿居禁中耳,此何足辞!”(选自资治通鉴第二百一十一卷)9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知东都选事 知:主持,主管B以为知古必德臣 德:恩惠,恩德C而薄知古负崇 薄:轻视,看不起D知古微时,臣卵而翼之 微:地位卑微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 )A天下必以陛下为私于臣寻程氏妹丧于武昌B因姚崇引荐,以至同为相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C朕以天下事委姚崇 农人告余以春及D救时之相,岂易得乎之二虫又何知11以下句

13、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名相姚崇高超的行政能力的一组是( )遣吏部尚书宋于门下过官 是必以事干魏知古崇既出,须臾,裁决俱尽 此必姚崇之谋也上常令乾曜就寺问崇 救时之相,岂易得乎A B C D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皇上召见姚崇时问及姚崇儿子的有关情况,表现了对姚崇的了解和信任。B皇上以为姚崇“必为其子隐”, 姚崇料到皇上问话的深意,所以主动在皇上面前表示自己和两个儿子势不两立。C姚崇认为自己的儿子“挠陛下法”不应“因臣逐知古”。皇上却认为知古有负于姚崇,因而瞧不起他。D源乾曜奏事或称旨,皇上说:“此必姚崇之谋也。”或不称旨,辄曰:“何不与姚崇议之!”这些话重在说

14、明皇上对源乾曜很不满意。第卷(共114分)四、(24分)13把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3分)答_(2)屈贾谊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4分)答_(3)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图南。(3分)答_1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采桑子 晏殊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1)“好梦频惊”是全词的点睛之笔,词中引起“好梦频惊”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4分)(2)这首词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具体分析。(4分)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个小题)(6分)(1) , 。实迷途其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