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癥贴膏的研制及临床应用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258287 上传时间:2017-06-0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消癥贴膏的研制及临床应用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消癥贴膏的研制及临床应用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消癥贴膏的研制及临床应用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消癥贴膏的研制及临床应用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消癥贴膏的研制及临床应用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消癥贴膏的研制及临床应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消癥贴膏的研制及临床应用(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消癥贴膏的研制及临床应用作者:杨小红,袁学文,陈淳渊,黄时浩,罗玉川,罗金玉 【摘要 】 目的:建立消癥贴膏的制备工艺及质控标准,并观察其对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确定消癥贴膏的处方及制备工艺;采用薄层色谱法对该制剂进行定性鉴别,并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有效成分盐酸水苏碱进行含量测定;以对照法进行临床疗效比较。结果:临床治疗 67 例慢性盆腔炎患者,治疗组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 63.89%和 97.23%,对照组分别为 32.26%和 80.65%,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 ) ,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本品制备工艺及质控方法合理,疗效确切,使用方便,有临床应用价值。 【

2、关键词】 消癥贴膏;慢性盆腔炎;研制;临床应用慢性盆腔炎是妇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由于其具有病情缠绵、久治不愈、反复发作等特点,可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1 ,目前临床上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而一般用抗生素治疗效果不是很理想。消癥贴膏是依据惠州市人民医院临床有效的医院制剂“盆腔炎宁灌肠液”经剂型改进研制而成的新型巴布贴膏剂,具有清热解毒、活血祛瘀、软坚散结、消肿止痛等功效。惠州市人民医院门诊部妇2产科以消癥贴膏进行穴位敷贴,配合抗生素治疗慢性盆腔炎,通过临床观察,疗效确切。1 处方及制备1.1 处方益母草、桃仁、红花、当归、大黄、丹参、冰片等 11 味。1.2 制备方法取处方药材(冰片除外)适当

3、碎断,洗净,用 50%乙醇回流提取 3 次,1 h/次,滤过。合并滤液,回收乙醇,取上清液,浓缩至适量,备用;取明胶加入适量水充分溶胀后,60水浴熔融,放入搅拌机内搅拌;另取聚丙烯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PVP 加水充分溶胀后,加入中药浓缩液、甘油、乳酸、尼泊金乙酯(用适量乙醇溶解) 、丙二醇、填充剂等充分搅拌均匀;将混合浆料徐徐倒入明胶液中,边加边搅,直至膏体均匀、软硬适中、色泽一致,最后加入氮酮、冰片等成分,搅匀;在保温 40下将膏药铺涂于无纺布上,涂布成膏体厚度为 1.5 mm 的巴布剂,自然干燥 12 h,在 60 下干燥 15 min,盖上防粘层,裁剪成面积 4 cm6 cm 的规格,

4、用铝塑袋封口包装。32 质量控制22.1 薄层色谱鉴别2.1.1 益母草 取本品 1 片,除去盖衬,置研钵中,加入硅藻土 3 g,研匀,烘干,加入乙醇 30 ml,置水浴中加热回流 1 h,滤过;滤液浓缩至 5 ml,加于氧化铝柱(中性氧化铝 100 目200 目,2 g;内径10 mm)上,用乙醇 30 ml 洗脱,收集洗脱液,蒸干,残渣加乙醇2 ml 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盐酸水苏碱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 1 ml 含 5 mg 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 2000 年版一部附录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 10 l,分别点样于同一硅胶 G 薄层板上,以正丁醇 盐酸水

5、(82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稀碘化铋钾试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2.1.2 大黄取本品 1 片,除去盖衬,置研钵中,加入硅藻土 3 g,研匀,烘干,置锥形瓶中,加入甲醇 30 ml,超声处理 30 min,滤过,滤4液备用;取滤液 1 ml 置水浴上蒸干,残渣加水 10 ml 使溶解,滤过,加入 2%盐酸 1 ml 使成酸性,置水浴上加热 30 min,立即冷却,用乙醚提取 2 次, 10 ml/次,合并乙醚液,置水浴上蒸干,残渣加氯仿 5 ml 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大黄对照药材 0.1 g,加乙醇 20 ml 浸渍 1 h,滤过,

6、取滤液 5 ml,蒸干,残渣加水10 ml、盐酸 1 ml,自“置水浴上加热 30 min”同法制成 1 ml 作为对照药材溶液;再取大黄酸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 1 ml 含 1 mg 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 2000 年版一部附录 VIB)试验,吸取上述 3 种溶液各 4 l,分别点样于同一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黏合剂的硅胶 H 薄层板上,以石油醚(3060)甲酸乙酯 甲酸(1551)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 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主斑点;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置氨

7、蒸气中熏后,在日光下检视:斑点变为红色。2.1.3 丹参取 2.1.2 项剩余的甲醇提取液 5 ml,置水浴上蒸干,残渣加水 10 ml 使溶解,加稀盐酸调节 pH 值至 2,加醋酸乙酯 20 ml,振摇提取,提取液置水浴上蒸干,残渣加甲醇 2 ml 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丹参对照药材 0.5 g,加水适量,煎煮 0.5 h,滤过,5滤液加水至 10 ml,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另取丹参素钠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 1 ml 含 1 mg 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 2000 年版一部附录B)试验,吸取上述 3 种溶液各2 l,分别点样于同一硅胶 G 薄层板上,以氯仿 丙

8、酮甲酸(25104)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氨蒸气中熏后,放置 10 min,置紫外光灯( 365 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分别在与对照品及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2.2 含量测定2.2.1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 10 片,除去盖衬,刮取药膏,精密称定重量,混匀。取 5 g,精密称定,加入硅藻土 3 g 研匀, 100 干燥,研成细粉,置锥形瓶中,加入乙醇 25 ml,称定重量,置水浴中加热回流 1 h,取出,放冷,再称定重量,用乙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 10 ml,置水浴上蒸干,残渣加 0.1 mol/L 盐酸溶液 10 ml 使溶解

9、,滤过,滤液置 25 ml 量瓶中,用 0.1 mol/L 盐酸溶液 10 ml 分次洗涤烧杯及滤器,洗涤液并入同一量瓶中,并用0.1 mol/L 盐酸溶液加至刻度,摇匀,作为供试品溶液。2.2.2 标准品溶液的制备6精密称取经 105干燥至恒重的盐酸水苏碱对照品 50 mg,置 50 ml 量瓶中,用 0.1 mol/L 盐酸溶液使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备用(每 1 ml 含盐酸水苏碱 1 mg) 。2.2.3 标准曲线的制备精密量取对照品溶液 2.0 ml、4.0 ml、6.0 ml、8.0 ml、10.0 ml 分别置 25 ml 烧杯中,加 0.1 mol/L 盐酸溶液使成 10 m

10、l,各加活性碳 0.5 g(140干燥 4 h5 h,备用) ,置沸水浴加热 0.5 min,边加热边搅拌,滤至 25 ml 量瓶中,用 0.1 mol/L 盐酸溶液 10 ml 分次洗涤烧杯和滤器,洗液并入同一量瓶中;另取0.1 mol/L 盐酸溶液 20 ml 置 25 ml 量瓶中。各精密加入新制的 2%硫氰酸铬溶液 3 ml,摇匀,并用 0.1 mol/L 盐酸溶液加至刻度,摇匀,置冰浴中放置 1 h,用干燥滤纸滤过,取续滤液,以 0.1 mol/L 盐酸溶液为空白,照分光光度法(中国药典 2000 年版一部附录B) ,在 520 nm 的波长处测定吸收度,以吸收度的差值为纵坐标,浓度

11、为横坐标,线性回归得方程:C=2.0974A+0.0506,r=0.9991(n=4)2.2.4 样品的测定精密量取供试品溶液、标准对照品溶液各 10 ml,置 25 ml7量瓶中,另取 0.1 mol/L 盐酸溶液 20 ml 置 25 ml 量瓶中;各精密加入新制的 2%硫氰酸铬溶液 3 ml,摇匀,加 0.1 mol/L 盐酸溶液至刻度,摇匀,置冰浴中放置 1 h,用干燥滤纸滤过,取续滤液,以 0.1 mol/L 盐酸溶液为空白,照分光光度法(中国药典 2000 年版一部附录B) ,在 520 nm 的波长处分别测定吸收度,用空白试剂的吸收度分别减去对照品与供试品的吸收度,计算即得。本品

12、每贴含盐酸水苏碱应不少于 25.0 mg。2.3 质量检查2.3.1 外观本品为棕褐色的片状巴布膏剂,膏体应平整、光洁,厚薄均匀,无缺膏、失粘及软化现象。2.3.2 含膏量照巴布膏剂含膏量测定法(中国药典 2000 年版一部附录)测定。每贴药膏的含膏量应不低于 2.2 g。2.3.3 粘着力试验8取本品 3 片,除去盖衬,按中国药典 2000 年版一部附录的试验规定,用 8 号钢球从斜面上滚下,应能全部粘贴。3 临床观察3.1 一般资料2005 年 1 月至 2005 年 12 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确诊为慢性盆腔炎的患者 67 例,均为育龄妇女,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 36 例,其中慢性附件炎 2

13、5 例,盆腔炎性包块 11 例;年龄 22 岁43 岁,平均年龄 32.5 岁;病程 3 个月6 a,平均 2.64 a。对照组 31 例,其中慢性附件炎 21 例,盆腔炎性包块 10 例;年龄 22 岁49 岁,平均年龄 35 岁;病程 3 个月5.5 a,平均 2.37 a。两组年龄分布、病程、病情分级、合并附件炎、盆腔包块例数均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3.2 选择对象符合慢性盆腔炎诊断标准3 ,临床表现为下腹部坠胀疼痛、及腰骶部酸痛,同房及月经前后疼痛加剧,带下量多,色白或黄赤,伴月经不调、不孕,妇检子宫活动受限或粘连,两侧输卵管增粗或9条索状压痛,B 超显示盆腔积液或附件有包块,并排除

14、其他妇科疾病。3.3 治疗方法入院后均查血象、血沉、盆腔 B 超。B 超提示有子宫直肠窝积液者行后穹隆穿刺抽液,若无则从阴道、宫颈清毒后取宫颈管黏液做细菌培养及药敏实验。对照组 31 例常规采用新型广谱抗生素(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等)及甲硝唑 1.0 g 治疗,1 次/d 静脉点滴,药敏改用敏感抗生素。治疗组 36 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合并使用消癥贴膏,用时除去盖衬贴于脐上,1 片/次,1 次/d,次日揭下,以净水清洗脐部,间隔 1 h 需如法再贴。两组均以 14 d 为 1 个疗程,共 2 个疗程。3.4 疗效观察3.4.1 疗效判定标准治愈:全身症状消失、盆腔触痛及

15、包块消失,血象、血沉正10常,B 超检查盆腔积液及包块消失;显效:全身症状消失,盆腔无触痛,包块明显缩小、松动,血象正常,B 超盆腔积液减少,包块缩小 3 cm 以上;好转:全身症状明显减轻,盆腔触痛减轻、包块无缩小,血象正常,B 超无变化;无效:全身症状,妇科及 B 超检查无改善。3.4.2 治疗结果结果可见:治疗组治愈 23 例,显效 10 例,好转 2 例,无效1 例,总有效率为 97.23%;对照组治愈 10 例,显效 12 例,好转3 例,无效 6 例,总有效率为 80.65%。两组间的比较经 Ridit 分析,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 )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见表 1) 。表

16、 1 两组疗效比较例 (略)3 讨论3.1 中药保留灌肠法中药保留灌肠法是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有效方法之一,药物经过肛门注入直肠,通过肠壁吸收直达盆腔,更有利于炎症的消散吸收和粘连组织的分离、松解,因而能取得较理想的疗效。盆腔炎宁灌肠液是惠州市人民医院根据临床经验方研制而成的医院制剂(批11准文号:粤惠 QB/YJSB0062001) 。经多年的应用,疗效确切,但也存在问题:使用极不方便,需由护士操作或指导及患者的积极配合;使用量大,每次需用 50 ml100 ml 的药物用量,有部分患者给药后会出现短暂的肛门不适感,在灌肠保留时易刺激肠道引起疼痛和排便反射,使得药物在体内保留时间短而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在肠内保留超过 2 h 才能达到治疗效果) ;患者依从性差,不乐意使用。为此,我们将其研制成消癥贴膏。惠州市人民医院妇产科门诊在应用抗生素的基础上,配合运用消癥贴膏以脐部用药施治的方法,与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大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