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部分核外遗传()

上传人:012****78 文档编号:125814761 上传时间:2020-03-20 格式:PPT 页数:58 大小:89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一部分核外遗传()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第十一部分核外遗传()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第十一部分核外遗传()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第十一部分核外遗传()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第十一部分核外遗传()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十一部分核外遗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一部分核外遗传()(5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 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副标题样式 1 第十一章 核外遗传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 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副标题样式 2 11 1 细胞质遗传的特点 11 1 1 细胞质遗传的概念 细胞质遗传 由胞质遗传物质引起的遗传现象 又称非染色体遗 传 非孟德尔遗传 染色体外遗传 核外遗传 母性遗传 细胞质基因组 所有细胞器和细胞质颗粒中遗传物质的统称 11 1 2 细胞质遗传的特点 1 特点 正交和反交的遗传表现不同 核遗传 表现相同 其遗传物质由雌核和雄核共同提供 质遗传 表现不同 某些性状表现于母本时才能遗传给 子代 故又称母性遗传 连续回交 母本核基因可被全部置换掉 但由母本细

2、胞质基因所控制 的性状仍不会消失 由细胞质中的附加体或共生体决定的性状 其表现往往类似病毒的转 导或感染 即可传递给其它细胞 基因定位困难 遗传方式是非孟德尔遗传 杂交后代不表现有比例的分离 带有胞质基因的细胞器在细胞分裂时分配是不均匀的 2 母性遗传 真核生物有性过程 卵细胞 有细胞核 大量的细胞质和细胞器 能为子代提供核基因和全部或绝大部分胞质基因 精细胞 只有细胞核 细胞质或细胞器极少或没有 只能提供其核基因 不能或极少提供胞质基因 一切受细胞质基因所决定的性状 其遗传信息一般只能 通过卵细胞传给子代 而不能通过精细胞遗传给子代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 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副标题样式 8

3、 11 2 母性影响 一 母性影响的概念 母性影响 由核基因的产物积累在卵细胞中所引起的 一种遗传现象 母性影响不属于胞质遗传的范畴 二 母性影响的特点 下一代表现型受上一代母体基因的影响 实例 椎实螺的外壳旋转方向的遗传 椎实螺是一种 同体的软体动物 每一个体又能同时产 生卵子和精子 但一般通过异体受精进行繁殖 椎实螺即可进行异体杂交 又可单独进行个体的自体受精 椎实螺外壳的旋转方向有左旋和右旋之分 属于一对相对性 状 杂交试验 过程 椎实螺进行正反交 F1旋转方向都与各自母本相似 即右旋 或左旋 F2均为右旋 F3才出现右旋和左旋的分离 正交 反交 右旋 SS 左旋 ss 左旋 ss 右旋

4、 SS 异体受精 异体受精 F1 全部为右旋 Ss 全为左旋 Ss 自体受精 自体受精 F2 1SS 2Ss 1ss 均右旋 1SS 2Ss 1ss 均右旋 F3 右旋 右旋 左旋 右旋 右旋 左旋 SS 分离 ss SS 分离 ss 3 1 3 1 如果试验只进行到F1 很可能被误认为细胞质遗传 F1的旋转方向同母本一致 原因 椎实螺外壳旋转方向是由受精卵分裂时纺锤体分裂方向决定的 并由受精前的母体基因型决定 右旋 受精卵纺锤体向中线右侧分裂 左旋 受精卵纺锤体向中线左侧分裂 母体基因型 受精卵纺锤体分裂方向 椎实螺外壳旋转方向 因此 子代的外壳的旋转方向总是取决于母体基因型 与子代本身基因

5、型无 关 基因型都为Ss的F1代由于母本基因型不同而表型不同 同样 F2代受F1Ss的基因型决定 都为右旋 前定作用或延迟遗传 由受精前母体卵细胞基因型决定子代性状表现的母性影响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 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副标题样式 14 11 3 叶绿体遗传和 线粒体遗传 11 3 1 叶绿体遗传的表现 紫茉莉花斑性状遗传 紫茉莉花斑植株 着生绿色 白色和花斑三种枝条 且白色和绿色组织间 有明显的界限 柯伦斯杂交试验 接受花粉的枝条 提供花粉的枝条 杂种植株的表现 白色 白色 绿色 花斑 均为白色 绿色 白色 绿色 花斑 均为绿色 花斑 白色 绿色 花斑 白色 绿色 花斑 但不成比例 杂种

6、植株所表现的性状完全由母本枝条所决定 与提供花 粉的父本枝条无关 控制紫茉莉花斑性状的遗传物质是通过母本传递的 花斑现象 天竺葵 月见草 卫矛 烟草等20多种植物发现 玉米条纹叶的遗传 胞质基因遗传的独立性是相对的 有些性状的变异是由质核基因共同作用 下发生的 玉米细胞核内第7染色体上有一个控制白色条纹的基因ij 纯合ijij株叶 片表现为白色和绿色相间的条纹 花斑枝条的绿叶细胞含有正常的绿色质体 叶绿体 白细胞只含无叶 绿素的白色质体 白色体 而在绿白组织之间的交界区域 某些细胞 里既有叶绿体 又有白色体 正交试验 P 绿色 条纹 IjIj ijij F1 全部绿色 Ijij F2 绿色 I

7、jIj 绿色 Ijij 条纹 ijij 3 1 纯合时ij核基因使胞质内质体突变 3 1表明绿色和非绿色为一对基因的差别 这个由隐性核基因所造成的质体变异具有不可逆的性质 质体变异一经发生 便能以细胞质遗传的方式而稳定传递 反交试验 P 条纹 绿色 ijij IjIj F1 绿色 白化 条纹 条纹 绿色 Ijij Ijij Ijij Ijij IjIj 连续回交 绿色 条纹 白化 绿色 条纹 白化 IjIj IjIj IjIj Ijij Ijij Ijij 绿色 条纹 白化三类植株无比例 连续回交 轮回亲本为绿株 当ij基因被取代后 仍然未发现父 本对这一性状产生影响 隐性核基因ij引起了叶绿

8、体的变异 便呈现条纹或白色性状 11 3 1 线粒体遗传的表现 酵母小菌落的遗传 小菌落酵母细胞缺少细胞色素a和b 细胞色素氧化酶 不能有氧呼吸不能有效利用有机物 产生小菌落 已知线粒体是细胞的呼吸代谢中心 上述有关酶类也存在 于线粒体中 因此推断这种小菌落的变异与线粒体的基因 组变异有关 细胞质遗传和细胞核遗传的异同 共同点 虽然细胞质DNA在分子大小和组成上与核DNA有某些 区别 但作为一种遗传物质 在结构和功能上仍与核DNA 有许多相同点 1 均按半保留方式复制 2 表达方式一样 核糖体 DNA mRNA 蛋白质 3 均能发生突变 且能稳定遗传 其诱变因素亦相同 不同点 细胞质DNA 核

9、DNA 突变频率大 突变频率较小 较强的定向突变性 难于定向突变性 正反交不一样 正反交一样 基因通过雌配子传递 基因通过雌雄子传递 基因定位困难 杂交方式进行基因定位 载体分离无规律 有规律分离 细胞间分布不均匀 细胞间分布均匀 某些基因有感染性 无感染性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 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副标题样式 28 11 5 植物雄性不育的类型 及其遗传机理 一 雄性不育 male sterility 的类别 不 雌性不育 无实践意义 质遗传型 容易保持不易恢复 育 雄性不育 三型说 质核互作遗传型 好保持易恢复 核遗传型 ms 容易恢复不易保存 雄性不育特征是雄蕊发育不正常 不能产生有正

10、常功能的花粉 但其 雌蕊发育正常 能接受正常花粉而受精结实 植物界很普遍 在18个科的110多种植物中存在 如水稻 玉米 高梁 大小麦 甜菜 油菜等 其中水稻 油菜 玉米雄性不育性已用于大田生产之中 二 雄性不育的遗传特点 1 质不育型 目前已在270多种植物中发现有细胞质 雄性不育现象 细胞质型不育系的不育性只能被保持而不能 被恢复 2 核不育型 是由核内染色体上基因所决定的雄性不育类型 如 可育基因Ms 不育基因ms 这种核不育变异在稻 麦 玉米 谷子 番茄和洋葱等 许多作物中都已发现 例如 番茄中有30对核基因能分别决定这不育型 玉米的7对染色体上已 发现了14个核不育基因 遗传特点 败

11、育过程发生于花粉母细胞的减数分裂期间 不能形成正 常花粉 败育十分彻底 可育株与不育株界限明显 细胞核型不育系的不育性容易恢复而不易保持 遗传研究表明 多数核不育型均受简单的一对隐性基因 msms 所控制 纯合体 msms 表现为雄性不育 这种不育性能被相对显性基因Ms所恢复 杂合体 Msms 后代呈简单的孟德尔式的分离 msms MsMs Msms MsMs Msms msms 3 1 用普通遗传学的方法不能使整个群体保持这种不育性 这是核不育型的一个重要特征 无保持系 这种核不育的利用有很大的限制性 目前发现的光 温敏核不育材料提供了一种解决上述问题 的可能性 水稻光敏核不育材料 长日照条

12、件下为不育 14h 制种 短日照条件下为可育 13 75h 繁种 水稻温敏核不育材料 28 不育 23 24 育性转为正常 1973年 石明松在晚粳农垦58中发现 湖北光敏核不 育水稻 农垦58S 农垦58S 在长日照条件下为不育 短日照下为可育 可将不育系和保持系合二为一 提出了生产杂 交种子的 二系法 3 质 核不育型 cytoplasmic male sterility CMS 概念 由细胞质基因和核基因互作控制的不育类型 花粉败育时间 在玉米 小麦和高梁等作物中 这种不育类型的花粉败育 多数发生在减数分裂以后 在水稻 矮牵牛 胡萝卜等植物中 败育发生在减数分裂 过程中或在此之前 质核不

13、育的表现一般比核不育要复杂 遗传特点 胞质不育基因为S 胞质可育基因为N 核不育基因r 不能恢复不育株育性 核可育基因R 能够恢复不育株育性 以不育个体S rr 为母本 分别与五种可育型杂交 F1 S rr 不育 S RR 可育 S Rr 可育 S rr 不育 S Rr 可育 S rr 不育 S rr 不育 N Rr 可育 S Rr 可育 S rr 不育 N RR 可育 S Rr 可育 S rr 不育 N rr 可育 S rr 不育 可将各种杂交组合归纳为以下三种情况 S rr N rr S rr 中 F1表现不育 其中 N rr 个体具有保持母本不育性在世代中稳定的能力 称为保持 系 B S

14、 rr 个体由于能够被N rr 个体所保持 其后代全部为稳定不育的个体 称为不育系 A S rr N RR 或S RR S Rr 中 F1全部正常可育 N RR 或S RR 个体具有恢复育性的能力 称为恢复系 R S rr N Rr 或S Rr S Rr S rr 中 F1表现育性分离 N Rr 或S Rr S rr 具有杂合的恢复能力 称恢复性杂合体 生产上的应用 质核型不育性由于细胞质基因与核基因间的互作 故既可以 找到保持系 不育性得到保持 也可找到相应恢复系 育性 得到恢复 实现三系配套 同时解决不育系繁种和杂种种子生产的问题 繁种 A B A 制种 A R F1 水稻三系杂种优势的利

15、用 1973年 实现水稻三系配套 大田生产应用 1981年 获国家第一个特等发明奖 以第一个农业技术专利转让美国 1991年 杂交稻种植26083 5万亩 1738 9万ha 增产效果明显 1997年 占水稻种植面积的62 84 单产468 67公斤 亩 比全国水稻平均产量增11 17 1976 1999年 种植面积占水稻总面积的50 产量占稻谷总产近 60 年增稻谷可养活6000万人口 社会和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油菜三系杂种优势的利用 1972年 傅廷栋等发现 波里马 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 1976年 湖南农科院首先实现 玻里马 雄性不育的三系配套 1980年 李殿荣等发现 陕2A 油菜细胞质雄

16、性不育 1983年 实现 陕2A 油菜雄性不育的三系配套 1992年 我国杂种油菜种植面积已近1 33 106hm2 约占油 菜总面积20 目前 我国油菜种植面积约1亿亩 其中杂种油菜占30 审 定通过的油菜杂交种 秦油2号 华杂2 号 川油12号 蜀杂1号 油研5号等 已有37个 4 质核不育性遗传的复杂性 孢子体不育和配子体不育 孢子体不育 是指花粉的育性受孢子体 即植株 基因型所控制 而 与花粉本身所含基因无关 孢子体基因型为rr 花粉全部败育 孢子体基因型为RR 花粉全部可育 孢子体基因型为Rr 产生的花粉中有R也有r 但均可育 自交后 代分离 如 玉米T型不育系 水稻野败型不育系等 配子体不育 是指花粉育性直接受花粉本身基因所决定 配子体内核基因为R 该配子可育 配子体内核基因为r 该配子不育 如果孢子体为杂合基因型Rr的自交后代中 将有一半植株的 花粉是半不育的 表现为穗上的分离 S rr N RR S Rr R 可育 r 不育 S R 可育 S RR 后代花粉全育 S r 可育 S Rr 后代一半花粉可育 如 玉米M型不育系 水稻红莲 等 胞质不育基因的多样性与核育性基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