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汉中市龙岗学校2019_2020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末考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男**** 文档编号:125813332 上传时间:2020-03-20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汉中市龙岗学校2019_2020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末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陕西省汉中市龙岗学校2019_2020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末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陕西省汉中市龙岗学校2019_2020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末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陕西省汉中市龙岗学校2019_2020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末考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汉中市龙岗学校2019_2020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末考试题含解析(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陕西省汉中市龙岗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有些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在中国海军护航编队“巢湖”舰、“千岛湖”舰护送下,“河北锦锈”、“银河”等13艘货轮历时36小时顺利抵达亚丁湾西部预定海域此次护航总航程4 500海里,已知1海里1 852米假设所有船只运动速度都相同,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研究舰队的行驶路程时不可将“千岛湖”舰看作质点B. 以“千岛湖”舰为参考系,“巢湖”舰一定是静止

2、的C. 根据本题给出的条件可以求出此次航行过程中的平均速度D. 根据本题给出的条件可以求出此次航行过程中的平均速率【答案】BD【解析】本题中路程长度远远大于“千岛湖”舰的尺寸,所以研究舰队的行驶路程时可将“千岛湖”舰看作质点,故A错误;因为所有船只运动速度都相同,则以“千岛湖”舰为参考系,“巢湖”舰是静止的,故B正确;“4 500海里”是护舰艇走过的轨迹长度,因此为路程而不是位移,平均速率为路程和时间的比值,由于不知运动位移的大小,不能求出此次航行的平均速度,故C错误,D正确故选BD.2.一个质点做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第1 s内与第5 s内的速度方向相反B

3、. 第1 s内的加速度大于第5 s内的加速度C. OA、AB、BC段的加速度大小关系是D. OA段的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同,BC段的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反【答案】CD【解析】【详解】A第1s内与第5s内的速度均为正值,方向相同,故A错误;B第1 s内、第5 s内的加速度分别为:、的符号相反,表示它们的方向相反,第1s内的加速度小于于第5 s内的加速度,故B错误;C由于段的加速度为零,故三段的加速度的大小关系为:故C正确;D段的加速度与速度方向均为正值,方向相同;段的加速度为负值,速度为正值,两者方向相反,故D正确;故选CD。3.一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第3s内的位移是2m,第4s内的位移是2.5m

4、,那么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第2s内的位移是2.5mB. 第3s末的瞬时速度是2.25m/sC. 质点的加速度是0.125m/s2D. 质点的加速度是0.5m/s2【答案】BD【解析】【详解】A匀变速直线运动在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是一恒量,则有:代入数据解得故A错误;B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则第末的速度故B正确。CD根据得加速度为:,故D正确,C错误。故选BD。4.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t=0时刻同时经过公路旁的同一路标在如图描述两车运动的v-t图中,直线a、b分别描述了甲乙两车在020秒的运动情况关于两车之间的位置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5、()A. 在秒内两车逐渐靠近B. 在秒内两车逐渐远离C. 在秒时两车在公路上相遇D. 在秒内两车的位移相等【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两车的速度大小分析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当两车的位移相等时,两车相遇根据图象的“面积”分析两车何时相遇和位移关系【详解】在010秒内,乙车在甲的前方,而且乙的速度大于甲的速度,则两车逐渐远离,故A错误;在1020秒内,乙车在甲的前方,乙的速度小于甲的速度,则两车逐渐靠近,故B错误;根据图象的“面积”等于物体的位移大小,可以看出,在t=10秒时乙车的位移大于甲车的位移,t=0时刻又在同一位置出发,所以在t=10秒时两车没有相遇,故C错误;在515秒内两车图线的“面积”

6、相等,则通过的位移相等,故D正确所以D正确,ABC错误【点睛】本题根据速度图象分析两车的运动情况,抓住“面积”等于位移大小,确定两车的位置关系,两图线的交点表示速度相等,两车相距最远5.将一个有确定方向的力F=10N分解成两个分力,已知一个分力有确定的方向,与F成30夹角,另一个分力的大小为6N,则在分解时( )A. 有无数组解B. 有两组解C. 有唯一解D. 无解【答案】B【解析】【详解】已知一个分力有确定的方向,与成夹角,知另一个分力的最小值为,而另一个分力大小大于小于,所以分解的组数有两组解如图故正确,、错误故选6.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木块,被水平力F紧压在倾角为=60的墙面上处于静止则

7、关于木块的受力情况、墙面对木块的作用力(压力与摩擦力的合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墙面对木块一定有压力B. 墙面对木块一定有摩擦力C. 墙面对木块的作用力为D. 墙面对木块的作用力为【答案】C【解析】【详解】木块受到重力和水平力F后,墙面对木块一定有压力,也一定有沿斜面向上的摩擦力,否则不能平衡,故AB说法正确;木块受重力、支持力、推力和静摩擦力平衡,受力如图:根据多个共点力平衡的特点可知,墙壁的支持力与摩擦力的合力一定与重力与F的合力大小相等,方向方向相反,重力与推力的合力为:,故墙面对木块的作用力为,故C说法错误,D说法正确所以选C7.如图所示,在粗糙水平地面上放着一个截面为四分之

8、一圆弧的柱状物体A,A的左端紧靠竖直墙,A与竖直墙之间放一光滑圆球B,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把A向右移动少许后,它们仍处于静止状态,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A对地面的压力减小B. B对墙的压力增大C. A与B之间的作用力减小D. 地面对A的摩擦力减小【答案】CD【解析】【详解】以A、B为整体分析,竖直方向上受重力及地面的支持力,两物体重力不变,故A对地面的压力不变,故A错误;对小球B受力分析,作出平行四边形如图所示,A移动前后,B受力平衡,即B球受墙壁及A的弹力的合力与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A向右移动少许,弧形斜面的切线顺时针旋转,A有弹力减小,故B错误,C正确;分析A、B整体,水平方向上受墙

9、壁的弹力和地面的摩擦力而处于平衡状态,弹力减小,摩擦力减小,故D正确8.如图所示,在教室里某同学在体重计上研究超重与失重.她由稳定站姿变化到稳定的蹲姿称为“下蹲”过程;由稳定的蹲姿变化到稳定的站姿称为“起立”过程.关于她的实验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只有“起立”过程,才能出现失重的现象B. 只有“下蹲”过程,才能出现超重的现象C. “下蹲”的过程,先出现超重现象后出现失重现象D. “起立”“下蹲”的过程,都能出现超重和失重的现象【答案】D【解析】【详解】下蹲过程中,人先向下做加速运动,后向下做减速运动,所以先处于失重状态后处于超重状态;人从下蹲状态站起来的过程中,先向上做加速运动,后

10、向上做减速运动,最后回到静止状态,人先处于超重状态后处于失重状态,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9.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球被水平绳AO和与竖直方向成角的轻弹簧系着处于静止状态,现将绳AO烧断,在绳AO烧断的瞬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弹簧的拉力FB. 弹簧的拉力FmgsinC. 小球的加速度为零D. 小球的加速度agsin【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共点力的平衡,求得弹簧的弹力,烧断绳子的瞬间,弹簧来不及发生形变,弹力不变;烧断前,绳子的拉力T=mgtan烧断后的瞬间,弹簧弹力不变,弹力与重力的合力与烧断前的绳子拉力等值反向,所以烧断后的瞬间,小球的合力为mgtan,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11、加速度a=gtan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10.质量为2kg的物体在水平推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面做直线运动,一段时间后撤去F,其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取g10m/s2,则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和水平推力F的大小分别为()A. 0.2,6NB. 0.1,6NC. 0.2,8ND. 0.1,8N【答案】A【解析】【详解】减速运动过程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摩擦力动摩擦因数加速运动过程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解得: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11.如图所示,一木块在光滑水平面上受一恒力F作用,前方固定一足够长的弹簧,则当木块接触弹簧后( )A. 立即做匀减速直线运动B. 将立即做变减速直线运动C. 当

12、弹簧弹力大小等于F时,木块速度最大D. 弹簧压缩量最大时,物体加速度为零【答案】C【解析】【详解】当木块接触弹簧后,水平方向受到向右的恒力F和弹簧水平向左的弹力弹簧的弹力先小于恒力F,后大于恒力F,木块所受的合力方向先向右后向左,则木块先做加速运动,后做减速运动,当弹力大小等于恒力F时,木块的速度为最大值当弹簧压缩量最大时,弹力大于恒力F,合力向左,加速度大于零,故C正确【点睛】木块接触弹簧后,水平方向受到恒力F和弹簧的弹力,根据弹力与F的大小关系,确定合力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关系,判断木块的运动情况12.如图甲所示的水平传送带AB逆时针匀速转动,一物块沿曲面从一定高度处由静止开始下滑,以某一初速

13、度从传送带左端滑上,在传送带上由速度传感器记录下物块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图中取向左为正方向,以物块刚滑上传送带时为计时起点)已知传送带的速度保持不变,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关于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及物块在传送带上运动第一次回到传送带左端的时间t,下列计算结果正确的是 () A. 0.4B. 0.2C. t4.5 sD. t3 s【答案】BC【解析】由题图乙可得,物块做匀变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2.0 m/s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mamg,则可得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0.2,选项A错误,选项B正确;在vt图像中,图线与t轴所围面积表示物块的位移,则物块经减速、反向加速

14、到与传送带相对静止,最后匀速运动回到传送带左端时,物块的位移为0,由题图乙可得物块在传送带上运动的总时间为4.5 s,选项C正确,选项D错误;故选BC.点睛:此时是牛顿第二定律应用的典型问题-传送带问题;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根据v-t图像理清物块在传送带上整个过程的运动规律,结合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以及速度时间图线进行求解二.实验题(每空2分,共16分)13.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实验中,弹簧弹力的大小为F,弹簧的形变量(伸长量或压缩量)为x,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实验中k的具体数值只能用逐个计算的方法求出来,而没有其他的方法B. 如果没有测出弹簧原长,用弹簧长度L代替x,FL图线也是

15、过原点的一条直线C. 利用Fx直线可求出k值D. 实验时要把所有点连到线上,才能探索得到真实规律【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的实验问题【详解】AC根据胡克定律:可知,利用Fx直线可求出k值,A错误,C正确;B用弹簧长度L代替x,则关系式为:不过原点,B错误;D实验时,要尽量让更多的点落在一条直线上,不能落在直线上的尽量均匀分布在直线两侧,偏差太大的点应舍去,D错误。故选C14.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将一木板(图中未画出)竖直放置与铁架台和轻弹簧所在平面平行其部分实验操作如下,请完成下列相关内容:(1)如图甲,在木板上记下悬挂两个钩码时弹簧末端的位置O;(2)卸下钩码然后将两细绳套系在弹簧下端,用两弹簧测力计将弹簧末端拉到同一位置O,记录细绳套AO、BO的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