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析)食品行业授信分析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25800235 上传时间:2020-03-2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8.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行业分析)食品行业授信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行业分析)食品行业授信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行业分析)食品行业授信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行业分析)食品行业授信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行业分析)食品行业授信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行业分析)食品行业授信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行业分析)食品行业授信分析(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食品行业授信分析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发展,我国食品工业生产经营和食品消费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突出表现在生产经营主体多元化,产品品种丰富多样,产品质量逐步提高,产品产量持续增加,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食品饮料行业的发展对促进农业商品化、现代化进程,促进农业、农村和区域县域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积极作用。“十一五”规划将发展食品工业、大力开展农产品深加工与解决“三农”问题密切结合起来,在政策上给予大力扶持,加大固定资产的投入,为食品工业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和环境,食品工业经济结构将不断优化,生产力持续提高;加之“入世”后,国际贸易日益扩大,国际国内市场需求持续增长,也大大促进全国食品饮料工业发展速度

2、,成为建国以来发展最好的时期。本次主要在行业现状、发展趋势及GDP占比等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对食品行业 “优选客户,总量控制在信贷资产10%以下 (含食品包装及食品机械等相关子行业)”的授信原则,以及具体的选择标准和着重把握的风险点,包括:l 有一定经营历史,生产及管理经验丰富。l 产品质量及安全成熟稳定,形成了较突出的产品品牌和核心竞争力。l 资产和收入达到一定规模,行业地位较好。l 自然条件优越,靠近所需原材料产地,原料成本及运输成本低,具有资源优势。l 销售渠道成熟,产销两旺,存货和往来款比例、质量及周转正常。l 经营管理规范;财务信息透明。l 股权结构明确,股东背景清晰,高层管理人员具备

3、良好从业经验和职业操守。l 专注主营业务,投资活动围绕主业进行,投资项目有利于完善主业链条,提升主业竞争力。较少参与资本市场投机等高风险活动。l 负债适中,借款量与收入规模、获现能力及盈利水平匹配,信用记录正常。l 具备一定创新能力。重点关注:各类型龙头食品企业、民族品牌企业、大型品牌企业以及健康发展的民营企业。l 对中小型企业,重点选择有民族传统特色、技术改造能力,自我定位准确,小而精、小而专的老字号。对无特色、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污染环境的、浪费资源能源的小型企业和小作坊,禁止进入。l 对国内、国外引进的新原料、新资源、新包装材料、新型食品添加剂应用的安全性,以及新型生物制品、转基因等新

4、技术、新工艺应用的安全性,密切关注国家监测通报、预警信息。l 对中、西部地区农、牧、林果产品及野生植物资源丰富的原材料生产基地,针对特色和特种资源的开发利用,有选择地进入地区品牌龙头食品企业。一、行业发展现状1、各项发展指标呈加速增长态势,行业发展为银行业务提供更多机会。据统计,01-05年,食品饮料行业工业产值年均增长率达到20,销售收入年平均增长率约18,利税总额年平均增长约17,利润总额年平均增长率超过25,外贸创汇年平均增长率出口约13,进口约30。2005年产值19800.00亿元,比上年增长25.00。销售收入19000.00亿元;同比增长19.65。利税总额3200亿元。利润总额

5、1150亿元,同比增长32。2、组织结构、产品结构的调整,集团化、集约化的加快,使产业集中度提高,经营实体多元化,逐步形成一批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的骨干龙头企业,为银行提供了行业优质客户和业务空间,同时有利于银行风险控制和收入结构调整。“入世”后,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动下,食品饮料企业逐步形成以国内诸多知名品牌大企业和多家海外食品业跨国公司为核心力量,以产品、品牌、技术、资金、管理、人才为资本主体的组织结构战略性组合。体现为:1)大型企业以并购方式,采用品牌代加工、产销本地化,加速对中小企业收编,使企业结构优化;2)大型企业以收购或参股国内、外企业股份的方式,实现产品由单一向一主多副的多元化产业

6、发展,扩大企业规模和实力,形成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管理规范、产品市场极具竞争力的大型集团企业和上市公司。 3)世界500强食品企业中多家企业进入国内市场,以多种形式参与国内食品饮料企业的结构调整,进一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4)与农业产业结合的紧密度加强,围绕龙头企业而建立的各类种植养殖基地及专业户,逐步形成“农食产业链一体化”,这种龙头连锁效应,大大拓宽了银行业务领域,也为银行落实贷后管理提供了有利条件。5)股份制企业(含民营成分)、三资企业发展较快、效益持续增长。据统计资料显示,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总体数量中,国有制企业2657家,占总数量12.70,占行业总产值19.74;三资企业3473家,

7、占总数量16.60,占行业总产值25.83;股份制企业为9187家,占总数量43.91,占行业总产值42.44。6)在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持续上升,其中企业自筹资金占3/4以上,投资稳定性、持续性较有保障。据统计资料显示,2004年,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额1213.06亿元,比2003年上升47.89,其中:国家预算内投资占0.46,国家贷款投资占11.54%,外商投资占6.82,企业自筹资金占74.46。截至2005年9月份统计,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达1189.26亿元,已接近2004年全年完成额。其中:国家预算内投资占0.56,国家贷款投资占9.15;外商投资占9.04,企业自筹资金占76.52。7

8、)消费市场方面,随着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收入普遍增加,消费领域拓宽,市场需求扩大。一大批知名品牌食品的市场份额大幅上升;新兴方便食品、消闲食品、保健食品、绿色食品等花色品种和市场需求迅速提升,同时也推动了食品包装产业、包装材料结构优化和更新换代。8)行业创新体系逐步形成,科技项目成果的应用与推广促进了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 据有关资料分析,食品科学技术对行业贡献率将近40。企业成为科技创新投资主体。据2003年统计数据,行业科技活动经费总额为55.84亿元,其中企业投入资金48.50亿元,占总额近87%。大型骨干企业已经或正在组建食品工业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科技创新活动已成为企业现代化管理的重要内容

9、;企业与大专院校、食品科研机构结合日益紧密,对推动我国食品工业自主开发创新、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促进了机械、化工、包装与包装材料、印刷等相关行业的科技进步与发展。9)、食品质量安全法规建设不断完善,有力规范了行业质量安全生产经营行为,进一步遏制了不合格产品在市场泛滥,为行业健康有序地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10)、国际贸易不断扩大,为银行提供增加中间收入。2004年进口总值201.30亿美元。出口创汇203.26亿美元。二、食品行业发展方向、主要目标和发展重点根据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编制食品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食品行业发展方向、主要目标和发展重点如下:(一)发展方向1、围绕“科学发展观

10、”,走新型工业化道路。2、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以市场为导向,效益为中心,科技为支撑,农业为基础,创新发展模式,深化经济结构调整,重点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促进结构优化、升级。3、坚持资源开发和节约并重,以节约利用资源和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为核心,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循环经济,提高发展质量,为食品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4、“以人为本”,强调诚信经营、绿色健康食品。5、弘扬民族经济文化,自主开发创新,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现代化标志的食品工业生产和市场体系。(二)主要目标1.工业总产值,在优化结构、降低消耗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2010年食品工业总产值预期达到30938亿元

11、,平均年递增率10。2.经济效益,2010年利税总额达到5755亿元,年平均增长10。3.出口创汇,2010年达到330亿美元,年平均增长9左右。4.固定资产投入,“十一五”时期实现年增长率10左右。5.科技进步水平,实现自主开发创新对推动食品工业生产力发展有明显提高。6.食品安全水平,要达到使消费者满意度逐年上升。7.膳食营养水平,到2010年可基本满足人体科学发展所需营养成分,达到小康和更加富裕的食物结构和膳食营养要求。使人民生活质量有较为明显提高。(三)发展重点1.粮食、油脂食品加工产业:米、面食物加工:持续开发适应市场需求和食品工业专用的优质新产品、新品种;重点扶持大型企业,开发各类米

12、、面制品加工新技术、新装备,提高传统主食品的工业化水平,扩大生产规模,开发新的主食品品种。加强采用生物工程等技术进行玉米深加工和对米面副产品:碎米、稻壳、米糠、麸皮、小麦胚芽、玉米胚芽等的综合利用率;扶持农民培育和引进优质甜玉米品种,建立甜玉米绿色基地,开发甜玉米系列产品,以满足国际、国内市场日益增长的需求。杂粮、薯类产业:加大对粟米、燕麦、荞麦、青稞、绿豆、红豆等杂粮及薯类资源开发利用的力度,关注西部地区杂粮资源开发;发展方便食品及高附加值衍生产品,以适应城镇居民对具有特殊营养价值的杂粮加工产品的需求。大豆产业:要高度重视大豆产业理性、健康发展,稳步发展大豆工业园区;加大对食品工业优质基础营

13、养原料:大豆分离蛋白、大豆功能性蛋白、大豆组织蛋白及高附加值产品开发力度;持续开发适宜不同群体营养需要的配餐豆奶以及高质量、强化营养的多品种花色豆奶、豆乳粉和豆腐;提高豆腐及各种传统豆制品在县以上城市实现工业化、标准化生产水平;重点加强对豆制品保鲜、冷链技术的研究应用。植物油脂加工业:加强精深加工技术的研发,提高油脂产品科技含量并发展多种食品专用油脂;加强对特种油料的开发利用,生产功能性营养保健油;利用生物技术制备特殊功能的微生物油;持续推广应用油料膨化直接浸出、低温脱溶、酶工程等技术,以及在生产过程中控制、提取有毒有害成分的工艺技术和设备。关注粮油再生能源的研究开发力度,如对食品工业和餐饮业

14、废弃的煎炸油等回收制取生物柴油,以及燃料乙醇的深入开发应用,促进有益于社会环保和食品业循环经济的发展。2.奶业、畜禽、水产类食品产业:重点发展液体奶,积极发展绿色奶源,加强绿色奶源基地建设和奶畜品种质量提高以及畜群结构调整,提高奶源产量、质量、品种;增强乳制品生产自动化水平,严格执行乳品企业生产技术管理规则。加大学生奶推广力度,积极发展花色奶、有机牛羊奶、免疫牛羊奶等高质量、高营养乳制品。肉类食品加工业要认真贯彻国务院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在大中城市和重点县城全面推行工厂化屠宰;促进企业将技术装备和生产工艺的现代化向畜禽屠宰领域延伸,完善冷藏链和现代配送连锁营销方式建设,保证产品质量安全,以便有利

15、于开拓国际国内市场。水产品加工业要研究开发新捕捞对象,扩大海水、淡水鱼以及富含特殊营养的海藻类和水生植物类的加工深度、广度,增加花色品种,开发合成水产品、水产保健食品、美容食品及海洋药物等;扶持一批规模大、出口创汇能力强的重点品种。重点加强对大宗水产品、低值水产品以及加工废弃物的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如制成鱼丸、鱼肠等方便食品和调味品。3.果蔬、饮料、制糖产业:大力推动食品龙头企业、大中型企业与农村合作,结合农业“退耕还林”有序地开发绿色林果生产基地,注意合理布局。培育发展水果新品种及特种野生水果、野生植物、食用菌,为食品加工业提供优质特种原料;推动现有果蔬产区和特色果蔬生产基地的结构调整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开发综合利用率高、附加值高的特色新品种。加快果蔬精深加工步伐,发展营养保健类果蔬汁饮料、小罐头、果蔬菜肴,速冻、保鲜、膨化果蔬产品,干果蜜饯等方便、休闲新产品。饮料工业重点发展天然有机、营养保健的新品种,如复合果蔬汁饮料、豆奶、天然矿泉水、特色饮料及冷冻饮料;稳步发展纯茶、奶茶饮料,关注功能饮料的开发;大力扶持知名民族饮料品牌、企业开发新资源、特色新品种。食糖生产继续实行稳步发展的原则,推动糖料作物产区及糖厂的规模化、科工贸一体化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