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昆明教师考试《教育学》辅导资料三.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5777974 上传时间:2020-03-2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9.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年昆明教师考试《教育学》辅导资料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6年昆明教师考试《教育学》辅导资料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6年昆明教师考试《教育学》辅导资料三.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6年昆明教师考试《教育学》辅导资料三.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年昆明教师考试《教育学》辅导资料三.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学的发展,大体可以分成萌芽、独立形态、多元化、现代化四个阶段。 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萌芽阶段的教育学还没有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只是表现为许多零星的教育思想与观点,理论上并不成熟,方法是经验总结和理性思考。 1.中国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 (1)孔子的教育思想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论语一书中。 (2)墨家的教育思想 作为墨家的代表人物,墨翟以“兼爱”“非攻”为教,同时注重文史知识的掌握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还注重实用技术的传习。 论教育作用:主张通过“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建设一个民众平等互助的“兼爱”社会。 论强力而行:墨翟特别强调道

2、德行为的锻炼。他要求学生树立“强力而行”的刻苦磨炼精神。 对于获得知识的理解,墨翟认为,人的知识来源可分为三个方面,即亲知、闻知和说知。前两种都不可靠,必须重视“说知”,即依靠类推和明故的方法来获得知识。更多教师笔试信息请关注微信13629477159 (3)道家的教育思想 道家主张“绝学”和“愚民”,认为“绝学无忧”。根据“道法自然”的哲学,道家主张教循自然原则,一切任其自然,便是好的教育。 (4)学记的教育思想 学记(收人礼记)是中国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的第一部教育专著,成文大约在战国末期。据郭沫若考证,作者为孟子的学生乐正克,全文1229字。学记从正反两方面总结了儒家的教育理论和经验,系统阐

3、发了教育的作用和任务、学校制度、教育目的、教学原则、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师生关系等,尤以教学原则的总结最突出。 论教育的功能:提出“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揭示了教育的个体功能。 论教育制度与学校管理:学记以追求古代理想社会制度的方式提出要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学制系统“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在学校管理方面,学记提出了一个完整的教学进程和考查标准“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

4、” 论教育教学原则: 教学相长。学记云:“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日:教学相长也。” 尊师重道。学记明确提出了“师严然后道尊”的思想,这是一种传统教师观。认为“能为师,然后能为长;能为长,然后能为君。故师也者,所以学为君也”。又说:“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就是君主对自己的教师也不能按一般臣下对待,即“当其为师,则弗臣也”,以示尊师之礼。 藏息相辅。学记认为正课学习与课外练习必须兼顾,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相互补充,学记指出:“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故君子之于学也,藏

5、焉修焉,息焉游焉。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也。” 豫时孙摩。这是学记总结了长期教育、教学中的经验教训后概括出的规律,包含四条原则。“豫”是预防,“禁于未发之谓豫”,要在不良倾向尚未发作时就采取预防措施;“时”是及时,“当其可之谓时”,要把握教学的最佳时机,适时进行;“孙”是指循序,“不陵节而施之谓孙”,教学要遵循一定的顺序进行;“摩”指观摩,“相观而善之谓摩”,学习中要相互观摩,取长补短。此资料由云众教育提供 启发诱导。学记反对死记硬背,主张启发式教学。学记云:“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

6、,可谓善喻矣。”主张开导学生,但不要牵着学生走;对学生提出较高的要求,但不能使学生灰心。 长善救失。学记认为:“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此外,学记还主张“学不躐等”,即教学要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循序渐进,同时,重视学生的学习,指出“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 2.西方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 西方教育学的思想主要源于古希腊的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苏格拉底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这种问答法分为三步:第一步称为苏格拉底讽刺,他认为这是使人变得聪明

7、的一个必要的步骤,因为除非一个人很谦逊,“自知其无知”,否则他不可能学到真知;第二步称为定义,在问答中经过反复诘难和归纳,从而得出明确的定义和概念;第三步称为助产术,亦称产婆术,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思索,自己得出结论。 柏拉图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其代表作理想国中。他把可见的“现实世界”与抽象的“理念世界”区分开来,认为“现实世界”不过是“理念世界”的摹本和影子。人类要想从“现实世界”走向“理念世界”,重要的就是通过教育获得真知,以“洞察”理想的世界。这种教育只有贯彻了睿智的哲学家和统治者的思想,才能引导芸芸众生走向光明。教育与政治有着密切的联系,以培养未来的统治者为宗旨的教育乃是在现实世界中实现这

8、种理想的正义国家的工具。 亚里士多德秉承了柏拉图的理性说,认为追求理性就是追求美德,就是教育的最高目的。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著作政治学中。他认为,教育应该是国家的,每一个公民都属于城邦,所有的人都应受同样的教育。“教育事业应该是公共的,而不是私人的。”但他所指的“每一个公民”不包括奴隶。亚里士多德在教育史上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观点,主张按照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对儿童进行分阶段教育,这也成为后来强调教育中注重人的发展的思想渊源。 昆体良是古罗马教学法大师,他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其代表作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是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也被誉为古代西方的第一部教学法论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