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1:第三章第一节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 课时作业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tang****xu4 文档编号:125736369 上传时间:2020-03-1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1:第三章第一节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 课时作业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1:第三章第一节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 课时作业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1:第三章第一节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 课时作业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1:第三章第一节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 课时作业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1:第三章第一节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 课时作业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1:第三章第一节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 课时作业 Word版含解析(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下列各项中能准确地说明细胞学说及其发展的是()所有动物和植物都由细胞构成细胞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学说对现代生物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A BC D解析:选D。细胞学说指出: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学说使细胞及其功能有了一个较为明确的定义,对现代生物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2下列是关于显微镜使用的几种叙述,错误的是()A换用高倍镜后,观察到的细胞体积变大,但视野亮度变小B先使用低倍镜再使用高倍镜C如果视野中有污点,转动目镜后污点不动,则污点存在于装片上D在鉴定还原性糖、脂肪和蛋白质的实验中,需要用显微镜的是脂肪的鉴定解析:选C。视野中的污点可

2、能存在于目镜、物镜或装片。如果转动目镜污点不动,则污点的位置可能是物镜或装片。3如图中为光学显微镜的物镜,为目镜。欲获得最小放大倍数的观察效果,其正确的组合是()A BC D解析:选A。物镜的镜筒越长,放大倍数越大,而目镜相反,可见和组合放大倍数最小。4在将光学显微镜的低倍镜转换成高倍镜并寻找物像的过程中,一般不应出现的操作是()A调节光圈 B调节粗准焦螺旋C调节细准焦螺旋 D转动转换器解析:选B。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后,切勿调节粗准焦螺旋,因为调节粗准焦螺旋对物镜的移动幅度较大,易压坏玻片标本或损坏镜头,只需调节细准焦螺旋即可,如果视野亮度不合适,还可以调节光圈。5下列有关显微镜操作的叙述

3、,错误的是()A标本染色较深,观察时应选用凹面反光镜和大光圈B将位于视野右上方的物像移向中央,应向右上方移动玻片标本C一个视野中,用10物镜看到8个细胞,用40物镜则可以看到32个细胞D转换高倍物镜之前,应先将所要观察的物像移到视野正中央解析:选C。标本染色较深时透光性较差,视野相对变暗,观察时应选用凹面镜和大光圈增大进光量,A正确。物像位于视野右上方,则玻片标本位于左下方,要移向中央应向右上方移动玻片标本,因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是倒像,B正确。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C错误。在转换高倍镜之前,将要观察的物像先移到视野中央,以便在较小的视野中观察到物像,D正确。6显微镜目镜为10,物镜

4、为10时,视野中被相连的64个分生组织细胞所充满。若物镜转换为40,则在视野中可观察到的分生组织细胞数目为()A2个 B4个C8个 D16个解析:选B。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在原镜头组合中将材料的长和宽分别放大100倍,改换物镜后长和宽分别放大400倍,则整个视野是原来的1/16,所以能够看到的细胞数目为4个。7下面是用显微镜观察时的几个操作步骤,要把显微镜视野下的标本从下图中的A转为B,其正确的操作步骤是()向右上方移动载玻片调节反光镜使视野明亮转动转换器调节细准焦螺旋调节粗准焦螺旋向左下方移动载玻片A BC D解析:选C。从上图中可以看出,A图中的细胞比B图中的多而小,说

5、明A图是低倍镜下的图,B图是A图左下方细胞在高倍镜下的图。要按照高倍镜的操作要求去操作。8下列对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的描述,错误的是()选项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A利用光束来观察物体利用电子束来观察物体B使用玻璃透镜聚焦使用磁透镜聚焦C样品必须被杀死或被污染样品可以是活的和不被污染的D放大倍数较大放大倍数非常大解析:选C。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的样品都可以是活的和不被污染的。9在光学显微镜下,选用5倍的目镜和5倍的物镜观察一个直径为1mm的小圆点,则视野内所看到的小圆点()A面积为25mm2 B直径约为25mmC面积扩大25倍 D直径约为100mm解析:选B。显微镜放大倍数指的是长或宽的放大倍

6、数,而不是体积或面积,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10如图所示:甲图中表示目镜,表示物镜,表示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乙和丙分别表示不同物镜下观察到的图像。下面描述正确的是()A比的放大倍数大,比的放大倍数小B把视野里的标本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时,应选用,同时提升镜筒C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正确调节顺序: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移动标本转动细准焦螺旋D若使物像放大倍数最大,甲图中的组合一般是解析:选D。目镜放大倍数与镜头长度成反比,物镜放大倍数与镜头长度成正比,故比的放大倍数小,比的放大倍数大;物镜放大倍数越大,与玻片的距离越小;低倍镜转换为高倍镜时,应先移动装片,将所要观察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正确顺

7、序为:移动标本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转动细准焦螺旋。11下列细胞用肉眼就可以观察到的是()A神经细胞 B叶肉细胞C鸵鸟的卵细胞 D根尖细胞解析:选C。鸵鸟蛋的最大直径将近10cm;一般的细胞直径都在10100m之间,需借助于光学显微镜才能观察到。12细胞具有多样性,下面对细胞形态结构及功能关系的理解有偏差的是()A卵细胞富含营养、体积大与其早期胚胎发育相适应B精子具有鞭毛与其运动功能相适应C神经元有长的突起与其神经传导功能相适应D红细胞无细胞核与其强大的再生功能相适应解析:选D。细胞的形态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红细胞内无细胞核、无细胞器,与其细胞内具有大量血红蛋白运输氧的功能相适应。13如图是显微

8、镜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1)转换器5上安置的两个物镜标有40和10,目镜1标10,那么用图中的40物镜,所观察到物像的_(填“长度”、“面积”或“体积”)是实物的_倍。(2)某学生在显微镜下观察花生子叶横切片时,有一部分细胞看得清晰,另一部分较模糊,这是由于()A反光镜未调节好 B标本切得厚薄不均C细准焦螺旋未调节好 D显微镜物镜损坏(3)某学生用低倍镜观察菠菜叶的下表皮细胞时,发现视野中有一异物,移动装片异物不动,换上高倍镜后异物仍在,异物可能在_。解析:(1)显微镜是放大物体的长度或宽度,不是面积,也不是体积,放大倍数是用物镜放大倍数乘以目镜放大倍数,即4010400。(2

9、)有一部分细胞看得清晰,说明物镜完好无损,反光镜和细准焦螺旋也已调节好,而另一部分细胞模糊的原因可能是切片厚薄不均匀,厚的一侧模糊,而薄的一侧清晰。(3)移动装片和高倍物镜异物不动,可见异物应在目镜上。答案:(1)长度400(2)B(3)目镜上14(原创题)请回答下列有关普通显微镜的问题:(1)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在视野直径范围内看到一行相连的8个细胞,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时,则在视野中可看到细胞()A2个 B4个C16个 D32个(2)在光线充足的实验室里,用白色洋葱表皮细胞做质壁分离实验。在显微镜视野中能清晰地观察到细胞壁,但看不清楚细胞是否发生质壁分离。为便于判断,此

10、时应()A改用凹面反光镜、放大光圈B改用凹面反光镜、缩小光圈C改用平面反光镜、放大光圈D改用平面反光镜、缩小光圈(3)某同学在实验时,先用一块洁净纱布擦拭镜头,再在一干净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放入一小块植物组织切片,小心展平后,放在显微镜载物台正中央,并用压片夹夹住。然后在双眼侧视下,将物镜降至欲接近玻片标本时停止。用左眼朝目镜里观察,同时转动粗准焦螺旋,缓缓上升镜筒。请指出该同学操作中不正确的地方并改正。_。(4)在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如果要观察的物像位于视野的左上方,应向_移动玻片,方能使要观察的物像位于视野的中央;在玻片上写一个字母“b”,则在显微镜的视野中观察到的是_。解析:(1)

11、当由“目镜为10、物镜为10”换成“目镜不变、物镜为40”时,放大倍数增大4倍,视野直径应缩小4倍,故只能看到这行细胞的数目为81/42个。(2)看不清楚细胞是否发生质壁分离,是由于光线太强,而洋葱表皮细胞为白色,应将视野调暗,方法是缩小光圈或改用平面镜。(3)用一块洁净纱布擦拭镜头是错误的,显微镜要用专门的擦镜纸擦拭;载玻片上放入切片后没盖盖玻片,标本制作切片后一定要盖盖玻片。(4)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倒像。答案:(1)A(2)D(3)“用一块洁净的纱布擦拭镜头”改为“用专门的擦镜纸擦拭镜头”;放入植物组织切片后没盖盖玻片,应盖盖玻片(4)左上方“q”15(探究创新题)某同学在观察口腔上皮细

12、胞临时装片时,发现视野中有较好的细胞,但在物像上有一点小污物,影响对口腔上皮细胞的观察。(1)如果确定污物在装片上,在既不允许重新制作装片又不能揭开盖玻片的情况下,如何清除污物或使污物与口腔上皮细胞分开?(2)该同学发现在视野右上方有一中间明亮的黑边圆圈,于是想将它移回视野中央仔细观察。请问:中间明亮的黑边圆圈可能是_。产生这种黑边圆圈的主要原因是_或_。解析:(1)若污物在装片上则可用引流法用水将其冲至一侧。(2)实验过程中,经常出现这种现象,有的同学误将气泡当细胞进行观察,气泡圆亮,边界清晰,易找到。形成的原因是制片时操作不规范,盖盖玻片时未将盖玻片上的一侧先接触水滴或载玻片的水分过少。答案:(1)在盖玻片一侧滴加清水,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使口腔上皮细胞随着液体的流动而与污物分开。(2)气泡盖盖玻片时操作不规范载玻片上滴加的水过少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