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课件-血液

上传人:x**** 文档编号:125720273 上传时间:2020-03-19 格式:PPT 页数:98 大小:1.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理学课件-血液_第1页
第1页 / 共98页
生理学课件-血液_第2页
第2页 / 共98页
生理学课件-血液_第3页
第3页 / 共98页
生理学课件-血液_第4页
第4页 / 共98页
生理学课件-血液_第5页
第5页 / 共9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理学课件-血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理学课件-血液(9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体液的构成 体液 占成人体重60 细胞内液 体重40 细胞外液 体重20 包括血浆 组织液等 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与 理化特性 一 组成 二 理化特性 三 基本功能 由血细胞和血浆组成 血浆包括 晶体物质溶液 水 电解质 小分子 有机化合物 气体 血浆蛋白 白蛋白 球蛋白 纤维蛋白原 血液的组成 血浆蛋白的功能 1 营养 2 运输 3 缓冲 4 形成胶体渗透压 5 参与机体免疫 6 参与凝血和抗凝 二 理化特性 一 血液的颜色 二 血液的比重 1 050 1 060 血液 1 025 1 030 血浆 三 血液的粘滞性 血浆pH值 7 35 7 45 取决于 血液缓冲系统 肺排酸功能 肾排酸保

2、碱功能 血浆渗透压 300mOsm L 渗透压 溶液中溶质分子通 过半透膜的吸水能力 与溶 质颗粒数的多少成正比 渗透压 电解质 晶体渗透压 保持细胞内外的水平衡 血浆蛋白 胶体渗透压 保持血管内外的水平衡 晶体渗透压 298 5 mOsm L 胶体渗透压 1 5 mOsm L 血浆渗透压 300mOsm L 等渗溶液 0 9 NaCl 溶液 5 G溶液 血浆晶体渗透压 血浆中晶体物质形成的渗透压 作用 保持细胞内外的水平衡 血浆胶体渗透压 血浆中胶体物质形成的渗透压 作用 保持血管内外的水平衡 血细胞及其功能 一 红细胞 红细胞 RBC的形态 D 8 m H 2 m S 128 m2 双凹圆

3、碟 盘 形 表面积增大 气体扩散距离 缩短 可塑性变形能 力增强 RBC生理 RBC数 5 0X1012 L 男 4 2X1012 L 女 Hb量 120 160g L 男 110 150 g L 女 贫血 外周血液中RBC数或 Hb 量低于正常值的下限 红细胞 功能 运输O2 CO2 缓冲pH 红细胞比容 红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 容积百分比 男 40 50 女 37 48 RBC的渗透脆性 RBC的渗透脆性 用以 衡量RBC对低渗溶液 抵抗力的大小 NaCl溶液浓度RBC的渗透脆性 0 46 0 42 开始溶血 最小脆性 0 34 0 32 完全溶血 最大脆性 RBC的悬浮稳定性与血沉 1 R

4、BC的悬浮稳定性 RBC在血浆 中保持悬浮状态而不易沉降的特 性 2 RBC的沉降率 血沉 ESR 在一定条件下 以RBC在一小时内 下沉的距离来表示RBC的沉降速 度 称ESR RBC叠连现象 许多RBC较快地以凹面相 贴 形成一叠RBC 称RBC叠 连 RBC叠连 表面积 容积 磨擦力 血沉 RBC叠连 白蛋白 红细胞叠连 摩擦力 血沉 球蛋白 纤维蛋白原 红细胞叠连 摩擦力 血沉 RBC的生成 1 红骨髓的正常造血功能 再生 障碍性贫血 多能造血干细胞 红系定向祖细胞 原红母细胞 早幼粒RBC 中 幼粒RBC 晚幼粒RBC 网织 RBC 成熟RBC 造血原料 1 铁 20 25 mg d

5、 内源性铁 95 21mg d 外源性铁 5 1mg d 2 蛋白质 RBC可优先利用体内 的AA 成熟因子 1 维生素B12 胃大部切除 内因子缺乏 VitB12 吸收 RBC合成 血红蛋白合 成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2 叶酸 合成DNA的辅酶 缺乏时也可造 成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生成的调节 促红细胞生成素 分子量34000的糖蛋白 主要由 肾脏产生 组织缺氧 EPO 晚期红系祖 细胞增殖 RBC 促红细胞生成素 EPO 促进红细胞的分化 增殖 加速幼RBC增殖 雄性激素 直接刺激骨髓 促进RBC 生成 促进肾脏产生EPO 红细胞的破坏 寿命 120天 白细胞 白细胞 白细胞 数量 4 10 x

6、109个 L 白细胞 嗜中性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 单核细胞 淋巴细胞 吞噬 杀灭细菌 清除免疫复合物及坏 死组织 中性粒细胞功能 嗜碱性粒细胞功能 释放肝素激活血脂分解 释放组织胺 过敏反应 嗜酸性粒细胞功能 限制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 细胞引起的过敏反应 参与对蠕虫的免疫反应 单核 巨噬细胞 吞噬 消灭细胞内致病微生物 释放多种细胞毒 干扰素和白 细胞介素 参与机体防卫机制 产生促进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 的因子 淋巴细胞 T细胞 具有细胞免疫功能 调节其他免疫细胞的功能 B细胞 参与体液免疫 NK细胞 杀伤肿瘤细胞 血小板 血小板 数量 100 300 109个 L 血小板 功能

7、维护血管 壁完整性 参与生理 止血 参与凝血 血小板的生理特性 一 血小板粘附与聚集 粘附 血小板粘附于血管损伤 处暴露的胶原纤维上的现象 聚集 血小板相互粘连的现象 ADP的作用 促进聚集 第一聚集时相 破损组织释放的 ADP引起 第二聚集时相 血小板聚集后释 放的ADP引起 血小板的生理特性 二 释放反应 脱粒 致密颗粒释放 ADP 促进血小板聚集 PG TXA2 促进血小板聚集 PF因子 促进血凝 5 HT CA 收缩血管 血小板的生理特性 三 收缩 血小板收缩蛋白 血凝块回 血栓硬化 四 吸附 血小板质膜结合有多种凝血因子 五 修复 生理止血 生理止血 正常时小血管损伤 出血 经数分钟

8、后出血自然停 止的现象 过程 小血管收缩血小板血栓 血凝 生理止血过过程示意图图 血液凝固 和纤维蛋白溶解 血凝 血液凝固 血液由液体 状态变为不 流动的胶冻 状凝块的过 程 血清 血凝后 血凝块回缩 释出的液体 血液凝固 凝血因子 血浆和组织中直 接参与血凝的物质 凝血因子 凝血因子共有12个 因子 存在于血管外组织 除因子 余为蛋白质 因子 在肝脏合 成 需VK参加 凝血过程 三个阶段 1 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 内源性激活途径 启动因子为因子 完全由血浆内凝血因子参与 外源性激活途径 启动因子为因子 2 凝血酶的形成 a 3 纤维蛋白的形成 a 抗凝系统的作用 血浆中的抗凝物质 抗凝血酶

9、肝素 蛋白质C 抗凝血酶 来源 肝脏合成 作用 使 a a a a失活 肝素 来源 肥大细胞及嗜碱性粒细胞释放 作用 增强抗凝血酶 与 a的亲和力 激活肝素辅助因子 抑制凝血 加速纤溶 激活血脂酶 防止血栓形成 蛋白质C 来源 肝脏合成 作用 灭活因子 限制因子 a与血小板结合 增强纤溶 血纤维溶解 过程 激活物 纤溶酶原纤溶酶 抑制物 纤维蛋白纤 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 降解产物 第四节血量和血型 体内的血液总量 称为血量 血量约占总体重的6 8 即每公斤体重约70 80ml 一 血 量 血 量 循 环 血 量 贮 存 血 量 循 环 血 量 在安静状态下 血液的绝大 部分在心血管系统中循环流

10、动 着 这部 分称为循环血 量 贮 存 血 量 贮存在肝 脾 腹腔 静脉和皮 下静脉丛 当进行剧烈运动或大出血后 贮存血量可以释放出去 以补充 循环血量的不足 一 血型 血型 红细胞表面抗原物质的类型 不同种血液混在一起时发生红细胞 聚集的现象称凝集反应 红细胞表面所含的凝集原 又 称血型物质 是遗传下来的 受基因控制而不受外界条件 年龄 疾病等影响而发生改变 可以终身保持 其化学成分 为糖蛋白或糖脂 血型是红细胞表面的抗原的类型 血型物质不仅存在于红细胞表 面 也广泛地存在于其它组织 细胞和体液中 如白细胞 血 小板 胃 胰腺和颌下腺的细 胞中 以及唾液 胃液 乳汁 精液 汗和尿中 ABO血

11、型系统 在同一个体的血液中 A凝集原和抗A凝 集素不共存 B凝集原和抗B凝集素也不 共存 否则就会发生凝集反应 ABO血型系统 凝集反应 凝集反应是一种抗原 抗体反应 是免疫反应中的一种形式 动物机体内一旦发生红细胞凝集 反应后 可阻塞小血管 障碍血 液循环 随即发生红细胞破裂溶 血而危及机体生命 红细胞发生凝集反应的原因是 在红 细胞的表面含有一些抗原物质 称 为凝集原 在血清中含有相应的特异性抗体 称为凝集素 当含有某种凝集原的红细胞与其相 对应的凝集素相遇时 即可发生凝 集反应 血型鉴定 输 血 输血原则 交叉配血试验结果 主侧不凝 次侧不凝 Rh血型系统 Rh是取自恒河猴 Rhesus

12、 Macaus 的前两个字母 有人把恒 河猴的红细胞注入豚鼠的腹腔内 结果引起了抗原抗体反应 因为在 恒河猴红细胞表面有一种抗原物质 称为Rh因子 它可剌激豚鼠血清 产生抗体 称为抗Rh凝集素 人类红细胞中 有的含有 Rh因子 凡红细胞含有Rh 因子的属Rh阳性 没有Rh因子的属Rh阴性 人类血清中不含有Rh天然 抗体 但Rh阴性人接受了Rh阳性的 血液后 由于红细胞含有Rh 因子 可使受血者产生抗Rh 抗体 以后若再次输入Rh阳 性的血液可因Rh抗原和抗Rh 抗体相遇而发生凝集反应 在重复输血时 即使是输 同一个给血者的血液 也 应重做交叉配血试验 以 避免可能由于Rh血型不合 而引起输血反应 EN 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