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管理知识)试论干旱对剑阁县玉米生产的危害及对策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25712991 上传时间:2020-03-1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7.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产管理知识)试论干旱对剑阁县玉米生产的危害及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生产管理知识)试论干旱对剑阁县玉米生产的危害及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生产管理知识)试论干旱对剑阁县玉米生产的危害及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生产管理知识)试论干旱对剑阁县玉米生产的危害及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生产管理知识)试论干旱对剑阁县玉米生产的危害及对策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产管理知识)试论干旱对剑阁县玉米生产的危害及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产管理知识)试论干旱对剑阁县玉米生产的危害及对策(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试论干旱对剑阁县玉米生产的危害及对策剑阁县农业局 高级农艺师何绍银剑阁县农业局 高级农艺师梁洪轩剑阁县气象局 工程师何德明(2007年8月)一、基本情况剑阁位于四川北部,地处盆周山区,属山地与丘陵之渐次过渡地带。界于东径10509至10541,北纬3131至3217之间,全县幅员面积3204平方公里。全县地势南低北高,南部为深丘槽坝,北部为低山窄谷,剑门七十二峰横贯县境北部。全县最低海拔为长岭乡白龙滩河口388米,最高海拔为盐店镇五指山右峰1318.1米。我县河流属嘉陵江水系,除嘉陵江绕流东北部边界外,闻溪河、西河、炭口河、店子河为我县四条主要河流。其余均属山溪小沟,大都发源于县境北部,自东北

2、流向东南,流域面积不大。河水欠丰,且河床与两岸耕地高差大,河水不能直接引水灌溉。农田用水除小型山坪塘库外,主要靠天雨。全县辖57个乡镇,549个村,16.5万农户,总人口6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0万人。全县耕地面积78万亩,占幅员面积的15.3%。其中田为34万亩,占耕地面积的44%;旱地44万亩,占耕地面积的56%。常年粮食播种面积105万亩左右,其中玉米22万亩。粮食产量在40万吨以上,油料播种面积47万亩,产量8万吨。是一个典型的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县。我县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多年年平均气温15.5,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左右。从总体上看,全县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无极端高温和极

3、端低温,适合发展农业生产。但是,从多年的实际情况看,气象灾害频繁,干旱、冷害、洪涝、大风、冰雹等农业气象灾害在我县时有发生,尤其以干旱最为严重。全县十年九旱、且在大面积发生危害,造成农业生产,特别是玉米生产大起大落。如1995年大旱,全县玉米减产50%以上。2006年,严重伏旱造成南边乡镇的中、迟玉米大幅度减产,部分田块几乎绝收。2007年,全县再次遭遇春旱连夏旱的袭击,使早春玉米生产受到严重影响。怎样认识剑阁干旱,把握自然规律,发展剑阁农业,特别是发展玉米生产,需要进一步探讨。本文在分析剑阁气候,特别是干旱特点和我县玉米生长发育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避旱减灾,夺取玉米高产稳产的主要农艺措施,供

4、全县广大干部、农业科技工作者和农民朋友参考。二、剑阁干旱特点分析我县降水量年际差异很大,多年降水量在8001300毫米之间,年内降水时空分布不均,而出现春旱、夏旱、伏旱、冬干天气。34月份发生干旱称春旱,连续3039天总降水量小于20毫米的称为一般干旱,连续40天总降水量小于20毫米的称严重干旱。56月份发生干旱称夏旱,连续2029天总降水量小于30毫米的称一般干旱,连续30天以上总降水量小于30毫米的称严重干旱。78月发生干旱称伏旱,连续20天29天总降水量小于35毫米的称一般干旱,连续30天总降水量小于35毫米的称为严重干旱。据气象资料记载,1957年至2006年的50年间,干旱发生48年

5、,发生频率为96%,可谓“十年九旱”。我县干旱发生特点:1、干旱发生频率高,以夏旱为最。据我县50年气象资料分析,春旱发生28年,发生频率为56%,且大旱有9年,发生频率为18%。夏旱发生35年,发生频率为70%,且大旱有11年,发生频率为22%。伏旱发生21年,发生频率为42%,且大旱有5年,发生频率为10%。我县旱灾中以夏旱为最,不仅发生频率高达70%,而且持续时间长、强度大、危害重。2、全年旱旱相连,连旱逐年加剧。全年中春旱、夏旱、伏旱三旱中常有两旱连续发生,甚至出现春旱、夏旱、伏旱三旱相连。1957年至2006年,春旱连夏旱的有17年,占34%;夏旱连伏旱的有14年,占28%;春旱、夏

6、旱、伏旱三旱相连的有7年,占14%。旱灾不断加剧,连旱频率越来越高。气象资料分析表明,1957年至1976年的20年中,春旱连夏旱、夏旱连伏旱的有9年,占45%年份。1977年至1996年的20年中,两种以上的连旱有10年,占50%。而1997年至2006年的10年中,两旱相连的年份就有5年,占50%,且春旱、夏旱、伏旱为大旱的年份有4年,占40%。3、我县干旱正是玉米生长的关键时期。根据气象资料记载,我县干旱发生时空多为4月下旬至6月中旬,以1982年至2006年25年间,夏旱发生高的是两个时段,从4月下旬至6月上旬,共发生14年,占56%;从五月上旬至6月中旬,共发生8年,占16%。我县干

7、旱发生时段,正是我县春玉米拔节孕穗、夏玉米栽播和幼苗生长的关键时期,这往往给玉米生产以致命的打击。4、我县6月下旬至7月上旬为丰水时段,夏旱基本解除。根据气象资料分析,全县6月21日至7月10日的20天内,多有中到大雨,且雨日数偏多,降水量较大。1982年至2006年的25年中,在6月21日到7月10日的20天内,降水量累计在80毫米以上的有20年,占80%的年份。降水量累计在50毫米至80毫米的有3年,占12%的年份。降水量较少,连续20天累计降水不到30毫米的干旱年只有2年,为1995年和2002年,只占8%的年份。1995年为13.3毫米,2002年为16.8毫米。但从这两年的逐日降水情

8、况看,雨日数较多,1995年雨日数有12天,2002年为9天。由此可以看出,我县6月下旬至7月上旬,为丰水时段,夏旱基本解除。此段时间,为我县玉米生产发育的黄金天气时段,应很好地把握和充分利用,把玉米的抽雄期安排在此阶段最为适宜。5、我县夏旱严重,是由地形地貌所致。我县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北部沟谷狭窄,高度在900-1318.1米,尖峰林立。中部山体宽厚,沟谷发达,呈陡峭单峰型分布,高度为800-900米。南部多为山岗、平台、槽坝地形,深度在200-250米,谷坡陡峻为V型。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由于地理位置和多种地貌影响,垂直气候明显,小区域气候差异大,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气温由北向南呈递增

9、趋势,降水由北向南呈递减趋势。大部位于西北气流高原东侧下滑区,冷空气活动频繁,春、夏两季降水少,常表现为干旱。三、玉米生长发育规律及对环境的要求玉米是四碳植物,光合作用效率高,增产潜力大。据有关研究测定,玉米平均亩产要比水稻等禾谷类作物高出37%左右。玉米的蒸腾系数小,每生产1斤干物质需水370斤左右,显著小于小麦(520斤左右)、棉花(560斤左右)和水稻(500800斤)。从某种意义上讲,玉米是一种高产耐旱作物。只要给以玉米适应的光、温、水、热、气等条件,玉米将可在我县获得高产。因此,了解并掌握玉米生长发育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对指导玉米生产很有必要。1、玉米生长发育对温度的需求:玉米原产热带

10、,为喜温作物,通常10为玉米生物学上的零度,高于10的温度才是玉米生长发育的有效温度。玉米一般所需要的积温常随品种不同而异,早熟品种约18002200,中熟品种21002500,晚熟品种2500以上。玉米发芽出苗的正常温度为1012,生产上通常以此作为玉米开始播种的温度指标。拔节抽雄期的最适温度为2026。抽穗开花期的最适温度为2528,温度低于18或高于38时,雄穗不开花,温度高于3235,花粉很快丧失生活力。玉米结实成熟期温度以2225为最适宜,若低于16灌浆不能正常进行,籽粒不能成熟,若高于25则常造成高温逼熟,籽粒不饱满。2、玉米生长发育对水分的需求:玉米各生育期对水分的需求不同。播种

11、出苗,需水较小,这时土壤田间持水量在6070%,便可保证需要。出苗至拔节,玉米株小叶少,以根系生长为主,需水也不太多,为了培育壮苗,田间持水量应保持在60%。拔节至抽穗期,由于茎叶生长迅速,雌雄穗不断分化形成,干物质积累增加,加之蒸腾旺盛,对水份的要求甚为迫切,尤其是抽天花前10天到抽天花后20天的一段中,是玉米需水的关键时期。在生物学上,称为玉米需水临界期。此期需求的降水应在80毫米以上,田间持水量在7080%。若此期出现干旱缺水,则影响玉米雌雄穗发育,造成雌雄穗抽出时间间隔长,或雌穗根本就抽不出来,或抽出来不吐丝,或玉米不能正常授粉,使其玉米穗小、秃顶、甚至空杆,严重影响产量。开花结实期,

12、是玉米一生需水最多的时间,若此时干旱缺水,花粉和花丝的寿命缩短,影响授精,造成秃顶缺粒而减产。玉米灌浆成熟期仍要充足水份,若遇干旱,茎叶内养分传输受阻,籽粒不饱满。3、玉米对养分的需要。玉米在整个生育期中,要从土壤中吸收氮、磷、钾、钙、镁、锌、硫、硅、铝、硼等十多种元素,来组成自己的有机体,其中以氮、磷、钾三元素的需要最多。玉米生长发育中若缺氮,植株矮小纤细,雌穗会发育延迟或停止,致使玉米果穗短小、粒少粒轻或产生空杆。玉米缺磷,则根系发育不良,生长缓慢,后期缺磷,雌雄分化形成和开花结实受影响,果穗粒减少,花丝抽出迟缓,籽粒发育不良,粒行发育不整齐,成熟延迟。钾肥不足,玉米幼苗生长缓慢,根系发育

13、不良,抗倒伏及抗病能力减弱,果穗发育不良,千粒重降低。玉米若缺硼,植株矮小,雄穗变小以致萎缩,雌穗退化畸型,不吐丝结实。缺锌,玉米植株发育变慢,节间变短,抽雄期和雌穗抽丝期延迟而影响产量。四、我县干旱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我县春旱、夏旱、伏旱对玉米生长发育都有影响,尤以夏旱影响严重。干旱对玉米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1、春旱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春旱对玉米的影响为:一是影响播种、移栽;二是影响玉米发芽出苗;三是影响幼苗生长,14叶期,持续干旱,容易死苗,造成缺窝少苗,或弱苗,搭不起丰产架子。2、夏旱对玉米的影响。夏旱对玉米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是影响夏玉米播种移栽,主要是对油菜、小麦收后播种的玉

14、米有直接影响。二是影响玉米苗期生长。夏季气温高、水份蒸发量大,玉米在14叶遇严重干旱会造成死苗缺窝。三是对玉米拔节孕穗及开花的影响。若玉米在拔节孕穗期遭遇干旱,甚至严重干旱。雌雄穗分化将受阻碍,雌雄穗发育不协调,雌穗抽出推迟或不能抽出,或花丝不能抽出,或开花不能散粉,造成玉米穗小、秃顶、稀粒甚至空杆而严重减产。俗话说:“苗干不算干,花干断饮烟”就是这个道理。3、伏旱对玉米生产的影响。伏旱影响中迟玉米的孕穗开花,影响早春玉米的灌浆结实。4、干旱导致病虫危害,而严重影响玉米产量。干旱不仅造成肥水供应不足,使玉米搭起丰产架子,更严重的是,干旱往往导致粘虫、玉米螟等虫害大发生,而对玉米生长发育产生直接

15、危害,致使玉米大减产。五、我县玉米避旱减灾夺高产的对策我县玉米种植面积,常年在22万亩左右,在大春粮食作物中居第二位。玉米不仅是主要的粮食之一,而且是饲料之王,是医疗酿造等重要的工业原料。随着玉米主、副产品的开发利用,其价值会越来越高,发展玉米前景十分广阔。我县玉米生产随着杂交种和栽培新技术的不断推广普及,其单产不断上升。1950年,全县玉米亩产仅37公斤,1980年为132公斤,1990年为305公斤,2000年为391公斤,2005年为434公斤。全县玉米平均单产高于全省水平,但离全省新品种区域平均单产486公斤还差50公斤。由于受旱灾影响,我县玉米单产极为不稳,丰年大增产,干旱年则大减产

16、。由此可见,我县玉米生产潜力大,风险也大,机遇和桃战并存,希望和困难同在。因此,在生产措施上,必须立足避旱减灾,采取综合的避灾措施,才能夺取玉米高产稳产。(一)避旱措施:1、选用抗旱良种。选用高产耐旱的对路良种,是夺取玉米高产稳产的重要基础,选用良种应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和生产实际综合考虑。一般春玉米应选生育期较长的品种,夏玉米应选中迟熟品种,套种玉米应选择株型紧凑,苗期耐旱的品种。我县应重点推广成单19号及绵单8号、长玉13、中农2号、奥玉3202、鄂玉10号等优良品种。2、搞好旱地改制。旱地改制,推广多熟制间套种植,不但能充分利用土地和光能资源,而且能大幅度提高复种指数,更重要的是对于我县“十年九旱”的现状来讲,还能有效躲过夏伏旱为害,达到以改制旱、以早制旱、以旱制旱的目的。我县应积极推广66尺的套作模式,即6尺种小麦,6尺留成空行。此种模式,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