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年级语文补考试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5676345 上传时间:2020-03-1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年级语文补考试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一年级语文补考试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一年级语文补考试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一年级语文补考试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一年级语文补考试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年级语文补考试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年级语文补考试卷.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一年级语文补考试卷(一)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20分)今春又路过故乡江苏宜兴县,热情的主人在匆忙中陪我去看灵谷洞。天微雨,主人感到有些遗憾。车窗外,雨洗过的茶场一片墨绿,像浓酣的水彩画。细看,密密点点的嫩绿新芽在闪亮;古树老干黑得像铁,柳丝分外娇柔,随雨飘摇;桃花,我立即记起潘天寿老师的题画诗“默看细雨湿桃花”,这个“湿”字透露了画家敏锐的审美触觉。湿,渲染了山林、村落,改变了大自然的色调。山区的红土和绿竹,本来并不很协调,雨后,红土成了棕红色,草绿色的竹林也偏暗绿了,它们都渗进了深暗色的成分,统一于含灰的中间色调里,或者说它们都含蕴着墨色了。衣服湿了,颜色变深,湿衣服穿在身上不舒服,但

2、湿了的大自然景色却格外地有韵味,中国画家爱画风雨归舟,爱画“斜风细雨不须归”的诗境,因为雨,有些景物朦胧了,有些形象突出了,似乎那位宇宙大画家在挥写不同的画面,表达着不同的意境。我自学过水彩画和水墨画后,便特别喜欢画阴天和微雨天的景色。我不喜欢英国古老风格的水彩画。我以往的水彩画可说是水墨画的变种,从意境和情趣方面看,模仿西洋的手法少,受益于中国画的成分多。西洋画中也有表现风雨的题材,但西洋画中是将风雨作为一种事故或大自然的变态来描写的,很少将阴雨作为一种欣赏对象的审美趣味来表现。西方风景画之独立始于印象派,印象派发源于阳光,画家们投靠阳光,说光就是画面的主人,因之一味分析色彩与阳光的物理关系

3、,甚至说“黑”与“白”都不是色彩,而中西画家大都陶醉于阳光所刺激的强烈的色彩感,追求亮、艳、丽、华、鲜多半是从“晴”派生出来的。曾有画油画的人说:江南不宜画油画,大概就是因为江南阴雨多,或者他那油画技法只宜对付洋式的对象。数十年来,我感到在生活中每次表现不同对象时,永远需要寻找相适应的技法,现成的西方的和我国传统的技法都不很适用。浓而滞的油画里有时要吸收水分,娇艳的色彩往往须渗进墨韵人们喜欢晴天,有时也喜欢阴天,如果阴与晴中体现了两种审美趣味,则鱼和熊掌是可以兼得的。又画油画又画水墨,我的这两个画种都不纯了,只是用了两种不同的工具而已。头发都灰白了,还拿不定主意该定居到油画布上呢,还是从此落户

4、在水墨之乡了!1文章开头说,“天微雨,主人感到有些遗憾。”作者的心情是。(1分)2对于“湿”,作者既有自己的独特感悟,又在传统文化中找到了渊源,试分别用一句话加以说明。(4分)作者的独特感悟:。传统文化的渊源:。3根据文意,下列判断中正确的两项是(6分)A水彩画是水墨画的变种。B作者对“江南不宜画油画”的说法有不同的见解。C西洋画崇尚阳光,不表现风雨。D文章的中心,是为了说明阴雨美要胜于晴日美。E“默看细雨湿桃花”,写出了桃花强烈的色彩感。F写“湿衣服穿在身上不舒服”,其主要作用是反衬。4文章说鱼和熊掌是可以兼得的,意在说明(2分)。5作者喜欢画阴雨天的景色,并有自己的风格,这与他长期接受水墨

5、画和的文化传统熏陶是分不开的。(2分)。6文章末尾说:“头发都灰白了,还拿不定主意该定居到油画布上呢,还是从此落户在水墨之乡了!”仔细体味这句话,从内容和形式上加以评价。(60字左右)(5分)(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0分)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白居易少时犹不忧生计,老后谁能惜酒钱?共把十千沽一斗,相看七十欠三年。闲征雅令穷经史,醉听清吟胜管弦。更待菊黄家酝熟,共君一醉一陶然。注释:开成二年(837),白居易和刘禹锡同在洛阳,刘任太子宾客分司,白任太子少傅,都是闲职。政治上共遭冷遇,无所作为。白居易是唐代诗人,他曾写作诗歌: , 。梦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字,他曾写著名的散文 ,曾写凭吊金陵历

6、史遗迹的七绝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 。(5分)从内容看,第二联是写,第三联是写,尾联是写。(3分)两位老人“闲饮”“闲征”,并相约秋日再聚。从“共君一醉一陶然”中,你能体味到诗人的什么感情?(2分)答:(1) (2) .三、阅读下列语段,完成下列各题。(35分)(一)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簌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7、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1“垣墙周庭”的意思是“在院子周围砌上墙”,其中作为动词用的词是:()(2分)A垣B墙C垣墙D周2本段从、几个方面写老屋;老屋一经修葺,便生意盎然,可爱可喜。作者又具体写出了居室及四周环境的和及心情的。(6分)3作者在环境描写中,巧妙地运用了以动显静的写法。突出静的句子是,以动显静的句子是,动静高度和谐,给人以美感。(4分)(二)阅读以下语段,回答下列各题。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

8、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也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1、选出下列句中“西”字的用法不同的一项:( )(3分)A室西连于中闺B东犬西吠C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D北救赵而西却秦2、比较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的字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3分)迨

9、诸父异爨请迨其未毕陈而击之客逾庖而宴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A两个“迨”字相同,两个“逾”字不同B两个“迨”字相同,两个“逾”字也相同C两个“迨”字不同,两个“逾”字相同D两个“迨”字不同,两个“逾”也不同(三)阅读以下语段,回答下列各题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1、下边各句中加点的词有的现代汉语已经不用,有的意义古今有别,请分别解释:(6分)余自

10、束发读书轩中()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或凭几学书()后五年,吾妻来归()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2、下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3分)A余既为此志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B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县官且顺群臣言C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D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1. 3、翻译以下句子:(8分)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簌有声四、默写(10分)1、_,身登青云梯。2. 熊咆龙吟殷岩泉,_。云青青兮欲雨, _。3. 世间行乐亦如此,_。别君去兮何时还?4. _,须行即骑访名山。_,使我不得开心颜!5. _,总把新桃换旧符。6. 遥知兄弟登高处,_。7.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_,今夕是何年?8. 我欲乘风归去,_,高处不胜寒。_,何似在人间?9. 转朱阁,_,照无眠。不应有恨,_?10. 人有悲欢离合, ,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_五、请以“风景”为题写一段描写文字。(400字以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