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设计历史人教大一轮复习课件:第六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19

上传人:tang****xu4 文档编号:125648066 上传时间:2020-03-18 格式:PPTX 页数:44 大小:1.2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设计历史人教大一轮复习课件:第六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19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新设计历史人教大一轮复习课件:第六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19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新设计历史人教大一轮复习课件:第六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19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新设计历史人教大一轮复习课件:第六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19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新设计历史人教大一轮复习课件:第六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19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设计历史人教大一轮复习课件:第六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19》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设计历史人教大一轮复习课件:第六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19(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模块二 经济成长历程 第六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 基本结构与特点 3 知识坐标 理清历史脉络 4 主旨概览 把握单元线索 本单元主要阐述了古代农耕文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以精耕 细作的农业为 主导 手工业和商业对 其有效补充 自给自足的小 农经济 是中国农耕文明的典型特点 以小农经济为 核心 手工 业 商业的发展及经济 政策的走向都与其息息相关 线索一 古代农业 中国古代农业 耕作方式经历 了由刀耕火种向铁犁牛耕的演 变 秦汉时 期 基本形成了以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 以精耕 细作为特点的封建小农经济 模式 线索二 古代手工业 中国古代手工业经营 主要有官营 民营和家庭手工业三种形 态 三个领域

2、冶金 制瓷 纺织 成就突出 以丝绸 瓷器为代表 的手工业产 品远销 海外 5 线索三 古代商业 春秋战国 秦汉 隋唐 宋元至明清时期 中国古代商品经济 在城市经济 货币 源流 对外贸易等层面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发 展 但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古代商业的发展 线索四 古代经济政策 经济 政策与经济 思想是影响社会经济发 展的重要因素 在中 国古代 封建土地私有制一直占据主导地位 战国时期商鞅首倡重 农抑商政策 此后历朝历代一直沿用 明清时期实行 海禁 和 闭 关锁国 政策 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潮流 第19讲 发达的古代农业和手工业 真题体验 7 命题规 律 考题扫 描 1 从考查趋 向看 课标 全国卷注

3、重对农业 耕作技术 手工业发 展 古代商业发 展和经济 政策 尤其是重农抑商 的考查 多借助 文字 图表等多种形式的材料挖掘经济现 象的本质 发展态势 及与政治 文化间的内在联系 题型多以选择题为 主 非选择题 常以纵向联系考查近代中国经济结 构变动 和现代农村经济结 构 调整 横向联系考查中西方由农业 文明迈向工业文明的跨越 2 从社会热点看 联系现实 结合 三农 问题 古代手工业技术 最新考古发现 等考查古代经济 文明的地位 3 从预测 角度看 要理清中国古代农业 手工业发 展状况及相 互关系 注意把握其发展过程中标志性的成就 重点关注春秋战 国 汉代 唐宋 明清时期经济领 域的新变化及影

4、响 真题体验 8 命题规 律 考题扫 描 考向一 小农经济的形成原因及特点 1 2015课标全国 24 吕氏春秋 上农 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 夸张地说 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 耕种一般的 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 战国时期农业 收益的增加 A 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 的形成 B 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C 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 D 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 答案解析解析 关闭 战国时期农业劳动 生产率提高 农业 收益增加 使得以家庭为单 位 自给 自足的生产成为可能 从而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 的形成 故A项正确 农 业是手工业和商业发 展的基础 所以农业 收益的增加会有利于而不是抑 制

5、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故B项错误 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导致农业 收益的增加 C项因果关系颠倒 故错误 农业 收益的增加必然刺激人们 对拥 有更多土地的追求 从而有利于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 故D项错误 答案解析 关闭 A 真题体验 9 命题规 律 考题扫 描 2 2017课标全国 26 下表为唐代后期敦煌某地土地占有情况统 计表 据此可知 当时该 地 A 自耕农经济 盛行B 土地集中现象突出 C 均田制破坏严重D 农业 生产效率提高 答案解析解析 关闭 本题考查唐朝自耕农经济发 展状况 从表格数据来看 占有20 130亩 土地的户数占了绝大部分 74 1 故A项说 法正确 占有高额土地数量 的户数较

6、少 还不足10 故B项说 法错误 土地兼并不明显 无法反映出 均田制是否遭到破坏 故C项错误 材料反映的是土地占有情况 无法反映 农业 生产效率问题 故D项错误 答案解析 关闭 A 真题体验 10 命题规 律 考题扫 描 考向二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及影响 3 2017课标全国 26 北朝时 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 方人的喝茶习俗 唐中期 北方城市中 多开店铺 煎茶卖之 不问 道俗 投钱取饮 其茶自江 淮而来 舟车相继 所在山积 据此 可知 唐中期 A 国家统一使南茶开始北运 B 南北方饮食习惯趋 于一致 C 南方经济 文化影响力上升 D 南方经济 水平已超越北方 答案解析解析

7、关闭 材料信息反映了北方人由嘲笑南方人喝茶到大量饮茶 这说 明南方经济 文化的影响力上升 南方的习俗也被北方人接受 故C项正确 材料无法 体现南茶开始北运 故排除A项 饮茶习惯 只是饮食习惯 的一个方面 南 宋时期南方经济发 展水平超越北方 排除B D两项 答案解析 关闭 C 真题体验 11 命题规 律 考题扫 描 4 2015课标全国 26 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民间崇拜 如 后来被视为 海上保护神的妈祖 被视为妇 幼保护神的临水夫人 等 这些崇拜得到朝廷认可 后世影响不断扩大 这反映出 A 东南沿海经济 社会影响力上升 B 女性地位逐渐得到提高 C 朝廷不断鼓励海洋开发 D 统治思想与

8、民众观念趋向一致 答案解析解析 关闭 东南沿海地区的民间崇拜得到了政府认可 后世影响不断扩大 这反映出 随着东南沿海地区经济 的发展 其经济 社会影响力上升 故A项正确 宋 代受理学影响 女性社会地位低下 对女性神话人物的民间崇拜 并不意味 着女性地位的提高 故B项错误 中国古代实行防御性的海洋政策 政府不 鼓励海洋开发 故C项错误 朝廷认可东南沿海地区民间崇拜 是维护统 治的需要 不能表明其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 故D项错误 答案解析 关闭 A 真题体验 12 命题规 律 考题扫 描 5 2015课标全国 27 下表呈现的变化反映了 河南 江苏两地科举考试状元人数表 A 理学的影响力不断

9、扩大 B 经济发 展促进文化兴盛 C 中原地区经济 急剧衰退 D 政治重心南移趋势 明显 答案解析解析 关闭 理学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不能说明河南科举考试状元人数的减少 故A项 错误 江苏代表的南方在科举考试中状元人数的增加 表明随着唐代以来 经济 重心的南移 南方经济发 展促进了文化兴盛 故B项正确 中原地区 经济发 展速度落后于南方 但并没有急剧衰退 故C项错误 从唐宋至明清 时期 政治重心逐渐北移 故D项错误 答案解析 关闭 B 真题体验 13 命题规 律 考题扫 描 6 2015课标全国 26 唐宋时期 江南经济 迅猛发展 南宋时全国 经济 重心已移至江南 促成这一转变 的主要动力之一是

10、 A 坊市制度瓦解 B 土地集中加剧 C 农业 技术进 步 D 海外贸易拓展 答案解析解析 关闭 坊市制度瓦解只体现出商品交换场 所的变化 而不是全国经济 重心南移 的主要原因 故A项错误 土地集中导致自耕农数量减少 国内购买 力下 降 不利于农业 和商业发 展 不是经济 重心南移的主要动力 故B项错误 唐宋时期 北方战乱导致中原人口大量南迁 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 这 是经济 重心南移的主要动力之一 故C项正确 中国古代海外贸易多为官 府控制的朝贡贸 易 对国内经济发 展影响不大 不是促进经济 重心南移 的主要动力 故D项错误 答案解析 关闭 C 真题体验 14 命题规 律 考题扫 描 名师点

11、评经济重心南移是近年高考的高频考点 涉及相关内容的 考查如2015年全国卷 第26题通过民间崇拜考查东南沿海经济社 会影响力上升 第27题通过河南 江苏两地科举考试状元人数对比 考查江南地区经济发展对文化的影响 2015年全国卷 第26题通过 经济重心南移考查农业的发展 2017年全国卷 第26题通过喝茶习 俗考查南方经济文化的影响力 纵观近三年考情 对经济重心南移 的考查有四次 考查的角度 立意 设问基本相似 变化的是新情 境材料 体现了高考注重主干知识的考查和稳中求变的基本思想 真题体验 15 命题规 律 考题扫 描 考向三 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区域分布和经营方式 7 2018课标全国 24

12、据考古报告 从数十处战 国以前的墓葬中发 现了铁器实物 这些铁器不少是自然陨铁 制作而成 发现 地分布情 况见下图 据此可知 战国以前 A 铁制农具得到普遍使用 B 新疆地区与中原联系紧密 C 我国的冶铁技术已经相当普及 D 铁器分布可反映社会发展程度 答案解析解析 关闭 材料中的铁器实物并非就是铁制农具 故A项错误 图中新疆地区出现了 铁器实物 但不能推断出它与中原地区铁器实物的关系 故B项错误 图 中铁器实物并没有广泛分布 可见冶铁技术还 未普及 故C项错误 当时 的经济 重心在黄河流域 而图中黄河流域铁器实物发现 地分布较其他地 区更加广泛 可见铁 器分布能反映社会发展程度 故D项正确

13、答案解析 关闭 D 真题体验 16 命题规 律 考题扫 描 名师点评本题通过从数十处战国以前的墓葬中考古发现的铁器 实物来考查战国以前社会的发展变化 考古发现的铁器实物是可信 的实物史料 证明战国以前铁器在中国分布较广 铁器主要集中在 黄河流域 通过对比分析突出黄河流域在当时的地位和影响 进而 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和对民族文化自信的家国情怀 真题体验 17 命题规 律 考题扫 描 8 2018课标全国 26 北宋前中期 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 密 布着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筒井 井主所雇工匠大多来 自 他州别县 以 佣身赁力 为生 受雇期间 若对工作条件或待遇 不满意 辄另谋高就 这反映

14、出当时 A 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 B 手工业者社会地位高 C 雇佣劳动 已经普及 D 盐业专卖 制度解体 答案解析解析 关闭 根据材料 密布着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筒井 井主 可知民营 手工作坊众多 根据手工业者 若对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 辄另谋高就 可知当地手工业者选择 空间大 综合以上信息 可得出这一时期民营手 工业得到发展 故选A项 历代封建统治者大都采取重农抑商政策 对工 商业的管理不同朝代基本都采取压制政策 故手工业者的社会地位并不 高 故B项错误 依据材料无法判断雇佣劳动 的普及程度 故C项错误 材 料仅体现了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的制盐业 情况 不能体现盐 业专卖 制度

15、解体 故D项错误 答案解析 关闭 A 真题体验 18 一 发达的古代农业 1 耕作方式 1 刀耕火种 原始社会的人们用石刀 石斧把树木砍倒 晒干后 放火焚烧 然后用石犁翻土播种 2 石器锄耕 商周时期 出现青铜农 具 但使用范围十分有限 主 要工具仍是木制的耒耜和石锄 石犁 3 铁犁牛耕 春秋战国时 开始使用铁农 具和牛耕 并逐渐推广 西汉时 赵过 推广耦犁 后又出现犁壁和耧车 东汉时 使用耦犁的牛耕方法推广到珠江流域 隋唐时 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 这种犁安装了犁评 耕犁已相 当完善 真题体验 19 2 农耕技术 1 耕作技术 春秋战国时 使用当时世界上先进的垄作法 汉朝时 出现了二牛一人的犁耕

16、法 赵过 推行代田法 魏晋南北朝时 北方旱地的耕耙耱技术形成 南方的水田也采 用耕耙技术 2 耕作制度 两汉的耕作制度是以一年一熟为主 宋代以后 江南形成稻麦轮作的一年两熟制 有些地方形成一 年三熟制 3 水利灌溉 水利工程 战国时期的都江堰 汉朝的漕渠 白渠和龙首渠 等 灌溉工具 曹魏时 改制翻车 唐朝时 创制了筒车 宋朝出现利 用水力的高转筒车 明清时出现风 力水车 真题体验 20 归纳总结精耕细作在古代农业发展中的表现 1 耕作方式发展 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是精耕细作技术发 展的基础 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 后得到完善而为后世所沿用 2 耕作技术进步 耕作方法 田间管理系统完善 提高单位面积 产量 提高土地利用率 是精耕细作技术体系的总目标 3 改变农业环境 重视农田灌溉 改善土壤环境 使农业收成不再 完全取决于天气的好坏 真题体验 21 3 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1 条件 春秋战国时期 铁农 具的出现和牛耕的推广 封建土地 私有制逐渐确立 2 特点 以一家一户为生产单 位 男耕女织 自给自足 3 地位 是中国传统农业 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4 影响 在较长时间 内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