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竞赛-酶篇(原创)

上传人:Za****n* 文档编号:125640368 上传时间:2020-03-18 格式:PPT 页数:108 大小:6.3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竞赛-酶篇(原创)_第1页
第1页 / 共108页
高中生物竞赛-酶篇(原创)_第2页
第2页 / 共108页
高中生物竞赛-酶篇(原创)_第3页
第3页 / 共108页
高中生物竞赛-酶篇(原创)_第4页
第4页 / 共108页
高中生物竞赛-酶篇(原创)_第5页
第5页 / 共10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竞赛-酶篇(原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竞赛-酶篇(原创)(10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目 录 第一节 酶的概念及作用特点 第二节 酶的命名和分类 第三节 酶催化作用的结构基础 第四节 酶促反应的动力学 第五节 酶活性的调控 第二部分 维生素与辅酶 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 酶的化学本质 u什么是酶 酶 蛋白质 RNA 核酶 ribozyme 酶作用的特点 一 极高的催化效率 机理 大大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 酶催化反应速度是无 催化反应的108 1020倍 二 高度的专一性 概念 酶对所催化的分子 底物 Substrate 化学结 构的特殊要求和选择 类别 绝对专一性和相对专一性 绝对专一性和相对专一性 绝对专一性 有的酶对底物的化学结构要求非常严格 只作

2、用于一种底物 不作用于其它任何物质 如脲酶 仅作用于尿素 相对专一性 有的酶对底物的化学结构要求比上述绝 对专一性略低一些 它们能作用于一类化合物或一种化 学键 1 键专一性 有的酶只作用于一定的键 而对键 两端的基团并无严格要求 如二肽酶水解二肽 2 基团专一性 一些酶 除要求作用于一定的键以 外 对键两端的基团还有一定要求 往往是对其中一个 基团要求严格 对另一个基团则要求不严格 三 高度不稳定性 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蛋白质易 变性 四 酶的调节性 酶活性调节 酶含量调节 据酶分子 组成分类 单纯蛋白质酶 结合蛋白质酶 酶蛋白质 决定反应特异性 辅助因子 决定反应的种类和 性质 二

3、酶的结构与功能 辅助因子 金属离子 常见的有K Na Mg2 Cu2 Fe2 Zn2 维持酶的活性构象在酶与底物间起桥梁作用 将酶与底物联结起来 小分子有机化合物 维生素等 传递电子 质子或某些化学基团 辅酶 结合疏松 辅基 结合紧密 第二节 酶的命名和分类 一 命名 习惯命名 系统命名 二 国际系统分类法 国际生物化学会酶学委员会 Enzyme Commsion 将酶 分成六大类 1 氧还原酶类 4 裂合酶类 2 转移酶类 5 异构酶类 3 水解酶类 6 合成酶类 第三节 酶催化作用的结构基础 一 酶催化的中间产物理论 二 酶的活性中心 三 酶作用专一性机理 酶催化的中间产物理论 E S P

4、 E ES 能 量 水 平 反应过程 G E1 E2 酶 E 与底物 S 结合生成不稳定的中间 物 ES 再分解成产 物 P 并释放出酶 使 反应沿一个低活化能的 途径进行 降低反应所 需活化能 所以能加快 反应速度 二 酶的活性中心 活性中心 active center 酶分子中必需基团相对集中 组成具有特定空间 结构的区域 能与底物特异性结合并能将底物转化成 产物 必需基团 酶分子中与催化相关 不可缺少的化学基团 活性中心内的必需基团 活性中心外的必需基团 催化基团 结合基团 维持空间构象 三 酶作用专一性机理 锁钥学说 lock and key thoery 将酶的活性中心 比喻作锁孔

5、底物分子象钥匙 底物能专一性地插入 到酶的活性中心 诱导契合学说 induced fit hypothesis 酶的活性中 心在结构上具柔性 底物接近活性中心时 可诱导酶 蛋白构象发生变化 这样就使使酶活性中心有关基团 正确排列和定向 使之与底物成互补形状有机的结合 而催化反应进行 酶专一性的 锁钥学说 酶专一性的 诱导契合学说 第四节 酶促反应动力学 Kinetics of Enzyme Catalyzed Reaction q概念 研究各种因素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并加以定 量的阐述 q影响因素包括有 酶浓度 底物浓度 pH 温度 抑制剂 激活剂等 研究一种因素的影响时 其余各因素均恒定

6、一 底物浓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 I 单底物 单产物反应 II 酶促反应速度一般在规定的反应条件下 用单位时间内底物的消耗量和产物的生成量来 表示 III 反应速度取其初速度 即底物的消耗量 很小 一般在5 以内 时的反应速度 IV 底物浓度远远大于酶浓度 研究前提 v 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 底物浓度对反应 速度的影响呈矩形双曲线关系 当底物浓度较低时 反应速度与底物浓度成正比 反 应为一级反应 S S V V VmaxVmax 随着底物浓度的增高 反应速度不再成正比例加速 反应 为混合级反应 S S V V VmaxVmax 当底物浓度高达一定程度 反应速度不再增加 达最大速度 反应为零级反应

7、 S S V V VmaxVmax 酶促反应初速度的概念 斜率 P t V 初速度 P t 二 底物浓度对酶反应速度的影响 酶反应速度与底物浓度的关系曲线 Michaelis Menten曲线 米氏方程的提出及推导 米氏常数的意义 米氏常数的测定 单分子酶促反应的米氏方程及Km 米氏方程 米氏常数 米 曼氏方程式推导基于两个假设 E与S形成ES复合物的反应是快速平衡反应 而ES分解为E 及P的反应为慢反应 反应速度取决于慢反应即 V k3 ES 1 S的总浓度远远大于E的总浓度 因此在反应的初始阶段 S 的浓度可认为不变即 S St 推导过程 稳态 是指ES的生成速度与分解速度相等 即 ES

8、恒定 K1 Et ES S K2 ES K3 ES KK 2 2 K K 3 3 Km Km 米氏常数米氏常数 KK 1 1 令令 则则 2 2 变为变为 E E t t ES ES S S Km ES Km ES 2 2 E E t t ES ES S S KK 2 2 K K 3 3 ES ES KK 1 1 整理得 整理得 将将 3 3 代入代入 1 1 得得 V V KK 3 3 E E t t S S Km S Km S 4 4 当底物浓度很高 将酶的活性中心全部饱和时 即当底物浓度很高 将酶的活性中心全部饱和时 即 E E t t ES ES 反应达最大速度反应达最大速度 Vmax

9、Vmax KK 3 3 ES ES KK 3 3 E E t t 5 5 ES ES E E t t S S Km S Km S 3 3 整理得整理得 将将 5 5 代入代入 4 4 得米氏方程式得米氏方程式 Vmax S Vmax S Km S Km S V V Km和Vmax的意义 1 当 Vmax 2时 Km S 因此 Km等于酶 促反应速度达最大值一半时的底物浓度 Vmax 2 Vmax S Km S 2 Km可以反映酶与底物亲和力的大小 Km越小 酶与底物的亲和力越大 E S k 1 k 1 k 2 ESE P k 1 k 2 k 1 Km Ks 3 可用于判断反应级数 当 S 10

10、0Km时 Vmax 反应为零级反应 当0 01Km S 100Km时 为混合级反应 Vmax S Km S 4 Km是酶的特征性常数 在一定条件下 某种酶的 Km值是恒定的 因而可以通过测定不同酶 特别 是一组同工酶 的Km值 来判断是否为不同的酶 5 Km可用来判断酶的最适底物 当酶有几种不同的底 物存在时 通过测定酶在不同底物存在时的Km值 Km值最小者 即为该酶的最适底物 练习题 已知某酶的Km值为0 05mol L 1 要使此酶 所催化的反应速度达到最大反应速度的80 时底物的浓度应为多少 某酶今有4种底物 S 其Km值如下 该酶的 最适底物为 A S1 Km 5 10 5 mol L

11、 1 B S2 Km 1 10 5 mol L 1 C S3 Km 10 10 5 mol L 1 D S4 Km 0 1 10 5 mol L 1 米氏常数的测定 例 双倒数作图法 Lineweaver Burk法 米氏方程的双倒数形式 1 Km 1 1 v Vmax S Vmax 酶动力学的双倒数图线 3 pH对酶反应速度的影响 过酸过碱导致酶蛋白变性 影响底物分子解离状态 影响酶分子解离状态 影响酶的活性中心构象 pH 最适 pH v 4 温度与酶反应速度的关系 在达到最适温度 以前 反应速度随 温度升高而加快 酶是蛋白质 其 变性速度亦随温度 上升而加快 v 温度 最适 温度 5 激活

12、剂对酶作用的影响 类别 金属离子 K Na Mg2 Cu2 Mn2 Zn2 Se3 Co2 Fe2 阴离子 Cl 是唾液淀粉酶的激活剂 有机分子 还原剂 抗坏血酸 半胱氨酸 谷胱甘肽 金属螯合剂 EDTA 凡是能提高酶活性的物质 称为酶的激活剂 activator 6 抑制剂对酶作用的影响 凡是使酶的必需基因或酶的活性部位中的基 团的化学性质改变而降低酶活力甚至使酶完全丧 失活性的物质 叫酶的抑制剂 inhibitor 类型 可逆抑制剂 不可逆抑制剂 应用 研制杀虫剂 药物 研究酶的作用机理 确定代谢途径 n不可逆抑制作用 抑制剂与酶反应中 心的活性基团以共 价形式结合 引起 酶的永久性失活

13、如有机磷化合物能与许 多种酶活性中心丝氨 酸残基上的羟基结合 使酶失活 n n 可逆抑制作用可逆抑制作用 抑制剂与酶蛋白以抑制剂与酶蛋白以非共价方式非共价方式结合 引起酶活性结合 引起酶活性 暂时性暂时性 丧失 抑制剂可以通过透析等方法被除去 并且能部分丧失 抑制剂可以通过透析等方法被除去 并且能部分 或全部恢复酶的活性 或全部恢复酶的活性 uu竞争性抑制竞争性抑制 uu非竞争性抑制非竞争性抑制 u反竞争性抑制 1 竞争性抑制 competitive inhibition 抑制剂与底物竞争与酶的同一活性中心结合 从而干扰了酶与底物的结合 使酶的催化活性 降低 称为竞争性抑制作用 竞争性抑制的作

14、用模式图 E E E E S S I I ESES EIEI E PE P 竞争性抑制曲线 Vmax不变 Km变大 竞争性抑制竞争性抑制 实例 磺胺药物的药用机理 H2N SO2NH2 对氨基苯磺酰胺 H2N COOH 对氨基苯甲酸 对氨基苯甲酸谷氨酸蝶呤 叶酸 2 非竞争性抑制 noncompetitive inhibition 抑制剂既可以与游离酶结合 也可以与ES复合 物结合 使酶的催化活性降低 称为非竞争性 抑制 k 3k 3 I I ESESI I k 2 E PE PESESE SE S k 1 k 1 k 3k 3 I I E EI I S S k 1 k 1 反应模式 非竞争性

15、抑制的作用模式图 S S S S S S S S ESIESIEIEI E E ESES E E P P 非竞争性抑制曲线 Vmax变小 Km不变 竞争性抑制作用 非竞争性抑制作用 竞 争 性 非 竞 争 性 抑 制 作 用 机 理 示 意 图 底物与酶专一性结合 3 反竞争性抑制 uncompetitive inhibition 抑制剂不能与游离酶结合 但可与ES复合物结 合并阻止产物生成 使酶的催化活性降低 称 酶的反竞争性抑制 k 3k 3 I I ESESI I k 2 E SE SE PE PESES k 1 k 1 反应模式 反竞争性抑制的作用模式图 E E S S ESES ES

16、IESI E E P P 反竞争性抑制的双倒数图形特征 Vmax变小 Km变小 有无抑制剂存在时酶促反应的动力学方程 酶的非竞争性抑制剂对酶促反应的影响是 A Vmax不变 Km增大 B Vmax不变 Km减小 C Vmax增大 Km不变 D Vmax减小 Km不变 在酶促反应中 如果加入竞争性抑制剂 A 米氏常数不变 B 最大反应速度不变 C 米氏常数和最大反应速度都不变 D 米氏常数和最大反应速度都变 酶需要在正确的时间酶需要在正确的时间 和正确的地点有活性和正确的地点有活性 不合适的表达或激活导致细胞的癌变或死亡 第五节 重要的酶类及酶活性的调节控制 一 多酶体系 multienzyme system 二 别构酶 allosteric enzyme 三 共价调节酶 covalent regulatory enzyme 四 酶原 enzymogen或proenzyme 的激活 五 同工酶 isoenzyme 一 多酶体系和多酶复合体 细胞中的许多酶常常是 在一个连续的反应链中起 作用 即前一个反应的产 物是后一个反应的底物 在完整细胞内的某一代谢 过程中 由几个酶形成的 反应体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