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奇松教学案例.doc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125640280 上传时间:2020-03-1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山奇松教学案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黄山奇松教学案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黄山奇松教学案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黄山奇松教学案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黄山奇松教学案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黄山奇松教学案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山奇松教学案例.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黄山奇松教学案例一、教材分析黄山奇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5单元的中的一篇课文,本单元是一组描绘祖国大好河山的美文。其中黄山奇松是本单元的首篇,在本单元中起着提纲挈领、举一反三的示范作用。课文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赞叹之情,文章集景色美、语言美、情感美于一体。全文共三个自然段,条理清晰,重点突出。每个自然段可以独立成段。第一自然段是讲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第二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写出了它们的“奇”,是全文的重点段。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美。全文结构上,按“总分结合,点面结合”的方式谋篇,是一篇陶冶学生审美情趣,提高学

2、生语言素养的好教材。本课计划安排二课时来完成,其中第一课时通过检查学生课前自主预习情况,有针对性地落实读准读通,扫除障碍,整体感知等目标。第二课时引导学生自读品味第二自然段,积累内化“精妙”的语言,体会作者的写作特色。二、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2、会写本课六个生字,理解新词语的意思。会用“屹立”“饱经风霜”造句。3、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4、了解一般写景散文的写作思路和构思方法,学习和应用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和变换角度表现景物的方法。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教学难点:在读的过

3、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四、设计理念: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本课教学中,力求为学生创设个性化的阅读空间,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唤起情感的升华,从而让学生的心灵和文本发生思想的碰撞,进而能认识美、感受美,提高学生审美情趣。五、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课前学生根据预习作业自主预习课文黄山奇松1自学生字,联系上下文、生活实际或利用工具书理解“屹立”“饱经风霜”等词语的意思。2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尝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课文主要内容:黄山奇松一文紧紧围绕着题目中的( )这个字来写,具体描写了( )、( )、

4、( )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略写了( )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美,课文中最能表达作者情感的词语是( )。4.预习课文后,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请写下来。(提示:主要从作者为什么写、怎么写的两方面去思考) 5预习课文后,你还有什么问题不明白?请写下来。(提示:主要从作者为什么写、怎么写的两方面去思考) 预习作业单:六、教学时间:2课时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1、同学们,马上就要“五一”劳动节了,有没有打算出去游玩呀?你准备建议你的父母带你去哪儿呢?为什么想去哪呢?(学生畅所欲言)2、今天老师再向你们介绍一个“五一”旅游的好去处,那就是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媒体出示“黄山”两

5、字)那里的松、石、云、泉都非常有名,大家想去吗?现在让我们先去领略一下黄山松的“奇”。(先出现黄山松图片,然后逐渐出示特写的“奇”字)3、齐读课题后学生质疑:看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二、检查预习情况1、检查生字:出示生字:(略)(1)这是课文中的生字,你会读了吗?你觉得在读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2)谁愿意把生字组成词语,领着大家读一读?(3)这些生字你还能组成别的词语吗?2、检查读书:课文读的怎么样了?谁愿意来读读课文?(1)当一个同学读的时候,我想请其他同学和我一起做评委,我们要认真听,并且对他的朗读进行评价,或者勇敢地站起来说:“老师,我能读得比他好。”好吗?(2)指名学生朗读,即时

6、评价。3、小结:同学们对生字和课文的预习很到位!(鼓励性)三、审题,提问:过渡:我们知道,学习一篇文章,要一边读一边想。我们就从读课题开始边读边想,好吗?2、提问:下面,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课题,根据课题提出问题。如:黄山在哪里?黄山名称是怎么来的?黄山有哪些奇松?奇在哪里?为什么课文要以黄山奇松做题目?黄山除了有奇松,还有什么奇?四、阅读课文,探究问题:1、 过渡:既然提出了问题,我们就要解决这些问题。老师想请大家通过一边读一边想,也可以借助你收集到的资料,在头脑形成画面,自己解决这些问题。2、你们想先解决哪一个问题?(黄山奇松奇在哪里?)3、讨论、解决这个问题:(1)仔细阅读课文,想想黄山奇松

7、究竟奇在哪里?边读边想,边在书上做做记号,在头脑中形成画面。(2)学生个人自己整理,然后在小组内交流。(3)全班交流,并适当地引读课文呢中的某些段落。4、讨论解决其他问题。5、小结:同学们通过一边读一边想,在头脑中展现画面,自己解决不少问题。这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用这种方法读书,我们就可以开展课外阅读,拓展我们的知识面命题高我们的读书本领。五、作业:下节课,我建议同学们开展一次语文综合性活动,当一回黄山小导游。要当好小导游,你准备做些什么呢?第二课时一、复习巩固,引入情景。1、“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是什么意思?它说的就是享有“天下第一奇山”美称的黄山。(师板黄山)它以(奇松、怪石

8、、云海、温泉) “四绝”闻名于世,(多媒体画面(黄山四绝)人们对“四绝”之中的什么特别情有独钟?(师板:奇松)2、黄山“无处不石,无石不松,无松不奇”。今天让我们再次进入这块美丽、神奇的土地,去触摸黄山松,去欣赏黄山松,去感受黄山松!看看黄山奇松到底“奇”在什么地方?二、导读,感受奇松。1、过渡:要想观松,最好的去处就是(玉屏楼),举目四望,玉屏楼前可以看到哪些奇松呢?(板书:迎客松 陪客松 送客松)2、读第二自然段,分别找出描写这三大奇松的句子,用( )表示出来。这三大奇松有什么特点?“奇”在哪里?3、小组合作学习。4、讨论交流。(1)品味迎客松三大名松中,作者评价最高的又是哪棵呢?文中哪句

9、话可以看出?出示: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师: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过渡:作者为何对迎客松评价如此之高呢?迎客松到底何奇之有呢?瞧,(多媒体展示画面)这就是黄山第一名松迎客松,请同学们结合资料,从课文中找出描写迎客松的句子,细细品读,体会迎客松奇在哪儿? 交流:生:奇在姿态优美遒劲师:你能说说你是怎么理解遒劲这个词的吗?(笔直有力,粗壮雄健,有气势)能读好这个词。看到“郁郁苍苍”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能读好这句吗?还奇在哪里?生:奇在饱经风霜却生命力强1、师:谁能说说“饱经风霜”这个词是什么意思?生:经历了许多艰难困苦。时间长。(图文结合理

10、解)师小结:是啊,黄山上但凡尺把高的松树都生长了几十年,可想而知,这么高大的迎客松不知经历了多少烈日暴雨,风吹雨打!据说它已有1000多岁了。正如课文所说它饱经风霜,它顽强地活下来了,奇不奇?不仅如此,它还能长得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奇不奇?这本身就很“奇特”,大家能把迎客松的奇给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2、风撼不动它,雪压不断它,它仍然那么根深叶茂,四季常青,郁郁苍苍,充满生机。更难得的是它还那么潇洒、挺秀,真是一棵奇树!再读。3、它就像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经历了各种风风雨雨,所以读“饱经风霜”这个词时,稍慢一些,突出它的沧桑感。(指名读,男生齐读)这棵迎客松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枝繁叶茂,长

11、得蓬蓬勃勃,多像一个充满活力的少年啊!(指名读女生齐读)正因为这样,再读: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三奇 热情好客 “迎客松的奇还表现在哪里?”出示:“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这句话运用什么修辞手法?师:作者的想象力太丰富了,但老师相信我们班同学的想象力更丰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它会说哪些欢迎词?(学生热情交流欢迎词,并加上动作)通过朗读把你对迎客松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表达出来。学到这儿,你觉得这是一棵怎样的迎客松呢?填空:( )的迎客松(不屈不挠生机勃勃热情好客)由此,我想到了在作者的笔下,它仅仅是一棵

12、松树吗?它简直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呀!这不仅是黄山松的热情,而且是黄山的热情,是整个黄山人的热情。你能饱满着这种情感,把迎客松的姿态优美、勃勃生机、热情洋溢读出来吗?(2)陪客松奇美A、再被迎客松热情的迎上去之后,谁来陪同我们游览黄山风光?(陪客松)那他有奇在哪里呢?出示:比喻句师:从这个比喻中我们能感受到陪客松的什么特点?(抓“绿色的巨人”体会陪客松的高大挺拔、苍翠茂盛。)师:看,陪客松正伸展那宽大的肩膀,遮挡住炎炎烈日,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那博大的胸怀,那浓烈的情感,那无私的奉献怎能不让我们心生爱意?通过朗读来表现。如果陪客松会说话,它会对游客说些什么?(3)送客松师:日暮降临,观赏

13、完美丽的黄山风光,我们也该回家了。这时,谁又与你依依不舍地道别呢?(送客松)你觉得它的神奇之处在哪儿呢?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到它的枝干是弯弯曲曲的,就像什么呢?(“天然盆景”)师:盆景是什么意思?哦,它是园丁精雕细琢的刻意造型,为的是追求它优美的姿态。可,送客松没有经过人工精雕细琢的刻意造型,却像盆景一样姿态优雅,你说奇不奇?培养这棵天然盆景的园丁又是谁呢?大自然、黄山多么热情的送客松啊,像在挥手告别,又仿佛在作揖送客,又俨然在伸手挽留。它对远去的游客说些什么?能把它的热情读出来吗?练读、指名读。师小结:三大名松的确美,的确奇,美在姿态奇特,更奇在它们仿佛通了灵性,好像成了黄山的主人。真是奇松啊!

14、相信同学们也一定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了吧!让我们伴着美妙的音乐在一起把读一读,感受黄山奇松的神奇魅力。三、观看黄山松图片集,升华情感。1、孩子们,玉屏楼前的这三棵奇松最具代表性,其实黄山“无处不石,无石不松,无松不奇”让我们读读第三小节,看看善读书的你们会有什么新的发现?2、结合欣赏到的图片,想象说话:黄山松美丽的倩影一定深深地留在了你的脑海里,试着完成以下练习:黄山松千姿百态,有的像( ),有的如同( ),有的仿佛( ),有的状如( )四、小结。1、课文学完了,回顾我们上课前的问题,你有答案了吗?黄山松奇不奇?(改板书“?”为“!”)孩子们:黄山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奇特的黄山松,黄山松更是展示着自己优美的身姿,使得黄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学到这里我们就不难理解旅行家徐霞客两次游览黄山后,写下了的名句:“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了。读到这里相信大家不仅明白了黄山松“奇”在哪里,更为黄山松顽强的生命力所折服。五、作业设计。1、当一次小导游,给爸爸妈妈绍黄山奇松。让他们“无须跋山涉水,黄山胜境一览无余”。2、黄山奇松真是别有情趣,请你任选一个画面,用你细致的观察、丰富的想象让这美丽的松树动起来、活起来。请把你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附板书设计: 16.黄山奇松 优美 迎客 千 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