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基础期末巩固复习%

上传人:012****78 文档编号:125636662 上传时间:2020-03-18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5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械制造基础期末巩固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机械制造基础期末巩固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机械制造基础期末巩固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机械制造基础期末巩固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机械制造基础期末巩固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机械制造基础期末巩固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制造基础期末巩固复习%(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李志香 lizhx 2010 06 13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辅导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辅导 主要内容 1课程介绍和教学导引 2期末考试说明 3典型习题解析 一 课程介绍和教学导引 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机械制造基础 是机械类各专业的重要技术基 础课 本课程包含金属材料及热处理的基本知识 金 属材料的热加工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 形状和位置 公差及检测 表面粗糙度及检测 金属切削机床及刀 具 机械加工工艺知识等方面的内容 是数控技术专 业必须掌握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基础课程 一 课程说明和教学导引 学习对象 广播电视大学理工科开放专科数控技术专业学生 学习任务 要求学生掌握工程常用材料的性能 用途 冷热加 工

2、和热处理基本知识 具有机械零件几何精度和相互配 合的知识 掌握金属切削原理和机械加工工艺的基本知 识 了解机械加工的方法和常用机床的基本知识 为以 后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 期末考试说明 命题依据 本考核说明是以中央电大数控技术 专科 专业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为依据而编 制的 是考试命题的基本依据 命题原则 1 在教学大纲和考核说明所规定的目的 要求和内容 范围之内命题 2 试题的考察要求覆盖面课程知识内容 并适当突出 重点 3 试题兼顾各个学生的能力层次 其中掌握内容占 60 理解内容占30 了解内容占10 4 试题的难易程度和题量适当 按难易程度分为三个 层次 较易占30 一般

3、占50 较难占20 题 量安排以平时基本能够独立完成作业者在规定的考 试时间内作完并有一定时间检查为原则 二 期末考试说明 期末考试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80 平时作业和课程 实验成绩占20 试卷共100分 考试时间为90分钟 考试形式为 半开卷 只允许考生携带指定的资料进入考场 即允许考生 携带一张A4纸 考生可以将自己对全课程学习内容 的总结 包括重点 难点 不好记忆的公式 定理 等写在这张A4纸上 作为参考 二 期末考试说明 试题类型 填空题 简答题 计算题 试卷结构 填空题 每小题2分 共30分 简答题 共30分 3 4个题 计算题 每小题20分 共40分 二 期末考试说明 教材章节 第1

4、章 工程材料的基本知识 第2章 钢的热处理 第3章 常用材料及选用 第4章 金属毛坯的热成型 第5章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 第6章 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检测 第7章 表面粗糙度及测量 二 期末考试说明 教材章节 第8章 金属切削加工概念 第9章 机械加工 第10章 夹具 第11章 机械加工质量 第12章 工艺规程的基本知识 二 期末考试说明 教材各章后的 习题 基本概念和术语 基本原理 思考题 网上补充习题和形考册 简答题 计算题 二 期末考试说明 课程练习题与课程考试的对应关系 填空和简答题 考前复习 1 明确考试内容 2 明确考题类型 3 明确考试形式 4 重点练习考试内容 一个类型题一个类型题

5、的练 习 过关 二 期末考试说明 考试前的准备 1 加深印象 加深理解 考试前的两个星期最重要的是巩固所学的知识 调整自己达到最佳状态 2 合理利用时间 制定一个复习时间表 先考虑一下有多少内 容要复习 估计要多少时间能完成 有多少时间 可以利用 做个计划 有的放矢地复习会提高效 率 二 期末考试说明 3 全面复习 4 按照教学要求和考试类型题 把课程内容划分成若干 个类型题 进行重点 反复训练 5 调养身体 身体状况差会降低思考力 如果自己身心 疲惫 自然不能有效的工作 不要为了突击教材中的内 容而废寝忘食 适当的休息是保证考试成功的基础之一 二 期末考试说明 考试过程中 1 拿到试卷后 首

6、先从容地将姓名 考号等卷头内容填写清 楚 不要因急着抢时间而出现错误 影响自己的成绩登录 2 用2到3分钟迅速浏览一遍所有试题 估计一下各个题目的难 易程度 在题目之间大体分配一下答题时间 按照先易后难 的原则 选择自己最有把握的题目开始答题 4 仔细阅读题目 分析题目给出了什么信息 弄清自己要回答 的问题是什么 对似曾相识的题目 切忌想当然 一定要审 清楚题再答题 5 细心解题 力求一遍成功 不要图快 保持卷面清晰 整 洁 以免阅卷人无法看清楚而影响自己的得分 二 期末考试说明 1 强度是指金属材料在外载荷作用下 抵抗塑性变形和 断裂的能力 第1章P2 2 孔与轴配合的松紧程度有间隙配合 过

7、盈配合和过渡 配合三类 第5章P73 3 切削运动包括主运动和进给运动两种 其中主运动是 切削运动中速度最高 消耗功率最多的运动 第8章P121 填空题 每空2分 三 典型习题解析三 典型习题解析 三 典型习题解析三 典型习题解析 4 常见的切屑有带状切屑 节状切屑 单元切屑和崩碎 切屑四种 第8章P134 填空题 每空2分 图8 12 切屑类型 三 典型习题解析三 典型习题解析 5 零件的加工精度通常包括尺寸精度 形状精度和位置 精度 第11章P191 6 在机械加工过程中 工件表层金属受到切削力的作用 产生强烈的塑性变形 使工件表面的强度和硬度提高 塑性降低 这种现象称为加工硬化 又称冷作

8、硬化 第11章P203 填空题 每空2分 三 典型习题解析三 典型习题解析 简答题 1 表面粗糙度的含义是什么 对零件的使用性能有何 影响 第7章P113 表面粗糙度表示零件表面微观几何特性的特征量 表面粗糙度越小 表面越光滑 对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1 影响零件的耐磨性 2 影响配合性质的稳 定性 3 影响疲劳强度 4 影响抗腐蚀性 5 影响接触刚度 此外 表面粗糙度对接触刚度 密封 性 产品外观及表面反射能力等都有明显的影响 三 典型习题解析三 典型习题解析 2 什么是精基准 精基准的选择原则是什么 第12章 P218 采用已加工表面作为定位基准表面 这种定位基准称为 精基准 精基

9、准的选择原则 1 基准重合原则 直接选用设计基准为定位基准 2 基准统一原则 同一零件的多道工序尽可能选择同 一个定位基准 3 互为基准原则 4 自为基准原则 简答题 3 什么叫 六点定位原则 什么是过定位 第10章 P172 六点定位原则是用合理分布的六个支承点限制工件 的六个自由度 沿轴线方向的移动自由度 称为绕轴的 转动自由度 的方法 使工件在夹具中的位置完全确定 同一个自由度被几个支承点重复限制的情况 称为过 定位 三 典型习题解析三 典型习题解析 简答题 尺寸链与尺寸链线图 在零件加工或机器装配过程中 由相互连接 的尺寸形成封闭的尺寸组 称为尺寸链 计算题 1 尺寸链 三 典型习题解

10、析三 典型习题解析 A2 A1A0 1 加工面 2 定位面 3 设计基准 1 在加工中形成的尺寸链 工艺尺寸链 三 典型习题解析三 典型习题解析 A1 A2 A0 2 在装配中形成的尺寸链 装配尺寸链 三 典型习题解析三 典型习题解析 为便于分析和计算尺寸链 对尺寸链中的 各尺寸作如下定义 尺寸链尺寸链 封闭环 组成环 组成组成 环 增环 减环 三 典型习题解析三 典型习题解析 1 环 列入尺寸链中的每一尺寸均称为环 环分为封闭环和组成 环两种 2 封闭环 封闭环是尺寸链中在设计 装配或加工过程中最后 自然 或间接 形成的一个环 一个尺寸链必有且只有一个封闭 环 确定封闭环的关键是 正确理解

11、最后 自然 间接 的含义本质 三 典型习题解析三 典型习题解析 3 组成环 尺寸链中除封闭环外的其余环均为组成环 组成环对封闭 环有影响 任一组成环的变动必然引起封闭环的变动 组 成环又可分为增环和减环 4 增环 尺寸链中某组成环的变动 若引起封闭环的同向变动 则 该组成环为增环 同向变动是指 在其余组成环大小不变时 该环增大封闭 环随之增大 该环减小封闭环随之减小 三 典型习题解析三 典型习题解析 5 减环 尺寸链中某组成环的变动 若引起封闭环的反向变动 则 该组成环为减环 反向变动是指 在其余组成环大小不变时 该环增大封闭 环随之减小 该环减小封闭环反而增大 尺寸链图画法 封闭环 增环 减

12、环的表示法 三 典型习题解析三 典型习题解析 1 确定封闭环 2 组成环确定 1 加工顺序或装配顺序确定后才 能确定封闭环 2 封闭环的基本属性为 派生 表现为尺寸间接获得 关键 关键 要领 1 设计尺寸往往是封闭环 2 加工余量往往是封闭环 关键 关键 1 封闭环确定后才能确定 2 直接获得 3 对封闭环有影响 尺寸链的建立 三 典型习题解析三 典型习题解析 判别组成环增减性的方法 直接用上述定义判别 是用环绕法 箭头法 判别 环绕法 箭头法 的具体做法是 先按封闭环的尺寸标注方向给封闭环任意确定一个方向 然后沿该方向环绕尺寸链一周 在此过程中 遇到一个环 就沿环绕方向给该环定一个方向 凡某

13、一环的方向与封 闭环的方向相反 该环即为增环 反之 即为减环 三 典型习题解析三 典型习题解析 增 减环判别方法 A1 A0 A2 A3 封闭 环 减环 增环 举例 三 典型习题解析三 典型习题解析 极值法 1 极值法各环基本尺寸之间的关系 封闭环的基本尺寸A0等于增环的基本尺寸之和减去 减环的基本尺寸之和 即 2 各环极限尺寸之间的关系 封闭环的最大极限尺寸A0max等于增环的最大极限尺寸 之和减去减环的最小极限尺寸之和 即 三 典型习题解析三 典型习题解析 尺寸链计算的基本公式尺寸链计算的基本公式 封闭环的最小极限尺寸A0min等于增环的最小极限尺寸 之和减去减环的最大极限尺寸之和 即 3

14、 各环上 下偏差之间的关系 封闭环的上偏差ES A0 等于增环的上偏差之和减去减环 的下偏差之和 即 封闭环的下偏差EI A0 等于增环下偏差之和减去减环 的上偏差之和 即 三 典型习题解析三 典型习题解析 4 各环公差之间的关系 封闭环的公差T A0 等于各组成环的公差T Ai 之和 即 极值法解算尺寸链的特点是 简便 可靠 但当封闭环公差较小 组成环数目较多 时 分摊到各组成环的公差可能过小 从而造成加工困 难 制造成本增加 在此情况小 常采用概率法进行尺 寸链的计算 三 典型习题解析三 典型习题解析 例1 一零件需要用铣削加工P平面 其安装 方法如图所示 设计要求保证尺寸A A 已知 其

15、尺寸C已经在前 工序加工完成 测量得到尺寸变动范 围C 且知道本机床的加工精 度 能够保证B尺寸精度为 B 问 此工序能否保证尺寸A 的设计要 求 三 典型习题解析三 典型习题解析 PA B C 这是一个解尺寸链的问题 三 典型习题解析三 典型习题解析 解 画尺寸链图 如左图所示 图示尺寸链中 尺寸A是加工过程 间接保证的 因而是尺寸链的封闭 环 尺寸B和C是在加工中直接获得 的 因而是尺寸链的组成环 其中 C为增环 B为减环 尺寸链图 三 典型习题解析三 典型习题解析 计算基本尺寸A A C B 30 15 15 计算上偏差ESA ESA ESC EIB 0 07 0 0 07 计算下偏差E

16、IA EIA EIC ESB 0 02 0 09 0 07 A的实际尺寸为 大于设计尺寸需要改进工艺措施 尺寸链图 三 典型习题解析三 典型习题解析 例2 如图11所示 滚子与轴之间有一个轴向间隙N 试求最大与最小活动间隙 三 典型习题解析三 典型习题解析 解 确定增环和减环 从箭头法判断30 0 1和30 为增环 60 0 1为 减环 N为封闭环 求封闭环基本尺寸 N 30 30 60 0 求封闭环的极限偏差 根据公式 ESo 0 1 0 5 0 1 0 7 EIo 0 1 0 3 0 1 0 1 即 N 0 mm 答 最大间隙为0 7mm 最小间隙为0 1mm 分析传动系统图的一般方法是 首先找出运动链所联系的两个末端件 然后按运动 传动 或联系 顺序 依次分析各传动轴之间的传动结 构和运动的传递关系 分析传动结构时 特别注意齿轮 离合器等传动件 与传动轴之间的连接关系 如固定 空套或滑移 三 典型习题解析三 典型习题解析 计算题 2 机床传动链计算 计算题 2 机床传动链计算 例1 按下图所示传动系统作下列各题 1 写出传动路线表达式 2 分析主轴的转速级数 3 计算主轴的最高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