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类型及其判读全面版PPT课件.ppt

上传人:优*** 文档编号:125636050 上传时间:2020-03-18 格式:PPT 页数:97 大小:3.3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气候类型及其判读全面版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7页
气候类型及其判读全面版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7页
气候类型及其判读全面版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7页
气候类型及其判读全面版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7页
气候类型及其判读全面版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气候类型及其判读全面版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气候类型及其判读全面版PPT课件.ppt(9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讲 气候类型及其判读 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 第二单元 地球上的大气 1 指出影响下列各地气候的主要因素 1 海南岛终年如夏 降水较多 黑龙江北部冬季漫长 多冰雪 2 两极地区降水稀少 3 新疆塔里木盆地气候干燥 同纬度的北京 气候比较湿润 4 青藏高原纬度较低 但是气候寒冷 5 摩尔曼斯克港位于北极圈以内 却是终年不冻港 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地形 北大西洋暖流 气压带 风带 2 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 地形 洋流 人类活动等 太阳辐射 纬度位置 纬度位置 大气环流 气压带 风带 季风 气压带 风带 季风 海陆位置 各气候因子相互关联 共同影响气候的形成各气候因子相互关联 共同影响气候的形成 课本

2、39页 一 气候类型 3 气压 带 分布成 因 特征气 流 影 响 气 候 极地高气 压带 2 个 副极地低 气压带 2个 副热带高 气压带 2个 赤道低压 带 1个 南北纬南北纬 90 90 附近附近 南北纬南北纬 60 60 附近附近 南北纬南北纬 30 30 附近附近 赤道附近赤道附近 热力热力 原因原因 热力热力 原因原因 动力动力 原因原因 动力动力 原因原因 冷高压冷高压 热高压热高压 冷低压冷低压 热低压热低压 下沉下沉 上升上升 上升上升 下沉下沉 干冷干冷 温温湿湿 干热干热 湿湿热热 知识链接知识链接 4 风带 风向 影响气 候 北半球 南半球 极地东风 带 2个 中纬西风

3、 带 2个 低纬信风 带 2个 东北风东北风东南风东南风干冷干冷 西南风西南风 西北风西北风温湿温湿 东北风东北风东南风东南风 干热干热 5 一般信风带控制的大陆中部和西岸 降水少 较干燥 处于信风的背风坡 陆地吹向海洋 离岸风 但信风带控制的大陆东岸 降水多 处于信风的迎风坡 海洋吹向陆地 如马达加斯加东部 巴西东南部 澳大利亚东北 部 中美地峡东部 6 拓展 降 雨 类 型 地形雨 锋面雨 气旋雨 对流雨 低纬 高纬 海洋 陆地 气 流 上升 空气湿润 易 形成降水 高纬 低纬 陆地 海洋 气 流 下沉 空气干燥 不易形成降水 低压槽 低压中心 高压脊 高压中心 7 1 影响气温的主要因

4、素 一 气候两要素 气温和降水 一 气候两要素 气温和降水 纬度位置 太阳辐射 海陆位置 地形地势 洋流 人类活动 2 影响降水的主要因素 大气环流 海陆位置 地形 洋流 8 海陆 洋流 人类活动 地形 改变大气成分和水汽含量 CO2等增多 温度升高 改变地表物理特性和生物特性 如兴修水库 植树造林 大陆性气候降水少 海洋性气候降水多 暖流 增温增湿暖流 增温增湿 寒流 降温减湿 寒流 降温减湿 背风坡 降水少 迎风坡 降水多 9 极地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地中海气候 温带海洋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热湿 冷 干 热干 暖湿 热干 暖湿 冷干 10 二 受气压带与风带控制的气候类型 二

5、 受气压带与风带控制的气候类型 副高与西风带 赤道低气压带与信风带 交替控制 赤道低气压带 副高或信风带 西风带 极地高气压带或极地东风 单一控制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极地气候 地中海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11 温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冬季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夏季 气压带与风带移动 成因 成因 三 受季风影响而形成的气候类型 三 受季风影响而形成的气候类型 大陆东岸 大陆东岸 12 1 热带雨林气候 1 分布 赤道附近 10 N S之间 亚马孙平原 刚果盆地 马来群岛 地带性分布 非地带性分布 马达加斯加东部 巴西东南部 澳大利 亚东

6、北部 中美地峡东部 地形 信风迎风地带 暖流 2 成因 全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3 气候特征 终年高温多雨 4 自然带 热带雨林带砖红壤 很贫瘠 对流雨 高大乔木为主 河马 猩猩 年降水量 2000mm 13 5 热带雨林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有利 全年高温多雨 雨热同期 利于农 作物生长 全年高温 农作物生长时间长 不利 易发生洪涝灾害 14 15 16 17 全年高温 干旱少雨 2 热带沙漠气候 1 分布 23 26 N S 30 N S的内陆地 区 及大陆西岸 2 成因 全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 3 气候特征 4 自然带 热带荒漠带 全年炎热干燥 年降水量 200mm 5 热带沙

7、漠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利 光照 热量充足 昼夜温差大 不利 水源不足 解决措施 发展灌溉农业或节水农业 18 19 20 3 温带海洋性气候 1 分布 40 N S 60 N S的大陆西岸 西欧 2 成因 全年受西风带控制 3 气候特征 4 自然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冬季温和 夏季凉爽 全年降雨分配均匀 终年温和湿润 年降水量 700mm 1000mm 5 温带海洋性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有利 全年温和多雨 利于多汁牧草生长 宜发展畜牧业 不利 雨天多 云量大 光照和热量不足 不适宜发展谷物种植业 21 22 1 分布 10 N S 23 26 N S 非洲中部 常考巴西高原 2 成因 夏季

8、 雨季 时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冬季 旱季 时受信风带控制 3 气候特征 4 自然带 热带草原带 1 热带草原气候 非地带性分布 东非高原 地形 斑马 长颈鹿 羚羊 年降水量 750mm 1000mm 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高温少雨 或全年高温 干 湿季分明 23 24 25 2 地中海气候 1 分布 30 N S 40 N S的大陆西岸 2 成因 3 气候特征 4 自然带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常考城市 罗马 雅典 旧金山 洛杉矶 圣 地亚哥 墨尔本 珀斯 开普敦 夏季炎热干燥 冬季温和多雨 地中海附近 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冬季受西风带控制 年降水量 300mm 1000mm 橄榄 葡萄 无花

9、果 柑橘 柠檬 小麦 26 5 地中海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利 夏季光照 热量充足 昼夜温差大 利于发展花卉 蔬菜 水果种植业 不利 雨热不同期 作物生长期降水稀少 对作物生长不利 解决措施 发展灌溉农业或节水农业 27 28 29 1 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落叶阔叶 林 1 气候特点 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寒冷干燥 年降水量 500mm 600mm 2 分布 34 N 55 N的大陆东岸 中国东北 华北平原 朝鲜半岛北部 日本北部 俄罗斯 30 2 亚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常绿阔 叶林带 1 气候特点 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温和 或低温 少雨 年降水量 800mm 2 分布 22 N 34 N的大陆东岸 中国

10、 朝鲜半岛在38 N以南 日本在40 N以南 31 3 亚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性湿润 气候 的区别 相似点 均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形 成 夏秋降水多 冬春降水少 不同点 前者夏热冬寒 温差较大 降 水夏多冬少 季节变化大 主要分布在 东亚 后者冬夏温差较小 年降水量分配较均 匀 分布在美国东南部 巴西东南部 阿根廷 澳大利亚等沿海地区 田纳西河流域的气候是亚热带季风性湿 润气候 但受地形影响 冬末春初降水多 32 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季候对农业 生产的影响 利 夏季高温多雨 雨热同期 对作物生长 有利 不利 易发生旱涝 寒潮等灾害 解决措施 需建设农田灌溉系统或修水库 33 3 热带

11、季风气候 热带雨林带 1 气候特点 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温暖少雨 或全年高温 干 湿季分明 年降水量 1500mm 2000mm 2 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对农业生产 的影响 有利 夏季高温多雨 雨热同期 利于农作物 生长 全年高温 农作物生长时间长 不利 易发生旱涝灾害 解决措施 需建设农田灌溉系统或修水库 34 35 36 37 38 四 海陆位置影响形成的气候类型 四 海陆位置影响形成的气候类型 温带海洋性气候 面临海洋 终年受海洋气团控 制 温带大陆性气候 深居内陆 远离海洋 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 40 N S 60 N S的 大陆内部 夏季高温 冬季寒冷 全年干旱 少雨 气温和降水变

12、率大 温带荒漠带和温带草原带 温带荒漠 热带荒漠 荒漠 双峰驼 单峰驼 年降水量 300mm 39 40 41 42 43 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利 光照充足 昼夜温差大 不利 水源不足 解决措施 发展节水农业或畜牧业或 灌溉农业 44 终年严寒 长冬无夏 降水少 两极地区 极地气候 受极地高 压 和东风控制 特 征 分 布 类 型 50 70 N 的大陆上 俄罗斯 加拿 大 夏季温暖短 促 冬季寒冷漫 长 降水少 亚寒带 针叶林 气候 45 热 带 雨 林 气 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 风气候 地中海气候 温带海 性气候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13、 极 地 气 候 0 10 20 30 40 60 70 90 0 10 25 35 50 70 90 温带大陆性气候 A B C D E F G H K M P 北半球气候分布模式图 60 50 46 0 10 20 30 40 60 70 90 0 10 25 35 50 70 90 60 50 热 带 雨 林 带 热带草原带 热带荒漠带 热带季雨林带 亚热带常绿 阔叶林带 温带落叶 阔叶林带 亚热带常绿 硬叶林带 温带落叶 阔叶林带 亚寒带针叶林带 苔原 冰原带 A B C D E F G H M P 北半球自然带分布模式图 温带 荒漠带 温带草原带 47 48 只分布在北半球的气候 热

14、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亚寒带针叶林气 候 苔原气候 大陆东岸独有的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大陆西岸独有的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地中海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南半球缺失 属于非地带性 49 图17中甲 乙 丙三个阴影区域的气候类型相 同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50 1 甲 乙 丙均为回归沙漠带上的 绿洲 试分析其主要原因 4分 三地均位于大陆东南沿海 海陆热力差异较大 为 亚热带季风 性湿润 气候 2分 从海洋上吹来的夏季风带来了丰沛的降水 2分 使三地摆脱了沦为干旱荒漠的厄运 反而具有温 暖湿润的环境 51 52 2 甲 乙两区域面积不同 试从下垫面的影 响对其做出解释

15、6分 不同 乙 美国 面积大于甲 澳大利亚 原因是 海陆热力差异 美国 乙 陆地面积 大 海陆热力差异比澳大利亚 甲 大 季风显 著 2分 地形 澳大利亚 甲 受大分水岭的影响 海 洋水汽较难深入内陆 美国中部平原广阔 海洋 水汽可深入内陆 2分 洋流 墨西哥湾暖流是世界上最强的暖流 东 澳大利亚暖流势力较弱 2分 53 54 3 比较乙 丙两分布区的纬度差异 从大气 环流状况角度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6分 差异 丙区的北界比乙区低 约5个纬度 2分 原因 丙区西靠最大的大陆 东临最大的海洋 冬季风最为显著 2分 丙区冬季气温较同纬度的乙地区低 2分 亚热 带的北界向更低纬度推移 55 30 1

16、4 7 10 月 60 45 30 15 0 15 气温 600 1 4 7 10 月 100 200 300 400 500 降水量 mm 观察与思考 56 第一步 以温定球第一步 以温定球 二 气候类型的判读 北半球 南半球 最热月 7月 最冷月 1月 陆地 海洋 陆地海洋 8月 2月7月 8月 1月 2月 57 热带亚热带温 带 亚寒 带 寒 带 平 均 气 温 最冷 月 15 最冷月 0 15 最冷 月 0 最热 月 10 最热 月 5 气 温 特 点 气 候 类 型 终年 高温 冬暖 夏热 冬冷 夏热 冬寒 夏凉 终年 严寒 热雨 热草 热沙 热季 亚季 地中海气 候 温海 温季 温大 亚寒 带针 叶林 气候 极地 气候 第二步 以温定带第二步 以温定带 缩小范围 58 雨型 降水变化特 点 气候类型及年降水量 mm 年雨 型 夏雨 型 冬雨 型 少雨 型 热草750 1000 热季1500 2000 亚季 800 温季500 600 地中海气候300 1000 热沙 200 温大 300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极地气 候 250 热雨 2000 温海700 1000 季节分配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