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柴胡汤PPT课件.ppt

上传人:优*** 文档编号:125634567 上传时间:2020-03-18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256.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柴胡汤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小柴胡汤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小柴胡汤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小柴胡汤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小柴胡汤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柴胡汤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柴胡汤PPT课件.ppt(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柴胡汤 半夏泻心汤 方证分析 小柴胡汤 方证分析 伤寒论原文 伤寒五六日中风 往来寒热 胸胁苦闷 嘿嘿 默默 不欲饮食 心烦喜呕 或胸 中烦而不呕 或渴 或腹中痛 或胁下痞 鞕 硬 或心下悸 小便失利 或不渴 身有微热 或欬 咳 者 小柴胡汤主 之 伤寒论原文 柴胡半斤 黄芩三两 人参三两 半夏半升 洗 甘草 炙 生姜各三两 切 大枣十二枚 擘 上七味 以水一斗二升 煮取六升 去滓 再煎取三升 温服一升 日三服 用药分析 少阳经病证表现为三焦经以及胆经的病 证 少阳病证 邪不在表 也不在里 汗 吐 下三法均不适宜 只有采用和解 方法 本方中柴胡透解邪热 疏达经气 黄芩清 泄邪热 法夏和胃降逆

2、 人参 炙甘草扶 助正气 抵抗病邪 生姜 大枣和胃气 生津 使用以上方剂后 可使邪气得解 少阳得和 上焦得通 津液得下 胃气得 和 有汗出热解之功效 用药分析 君 臣 佐 使 柴胡黄芩 半夏甘草人参 生姜大枣 清透少阳半表之邪清泄少阳半里之热 益气扶正降逆和中 助参草益气助半夏和胃 症候特点 有柴胡证 但见一证便是 不必悉具 寒热往来 四大主证 寒热往来 胸胁苦满 默默不欲饮食 心烦喜呕 提纲证 口苦 咽干 目眩 脉象特点 现代临床应用 小柴胡汤方乃治少阳证之主剂 加减变化多 应 用范围广 临床上常用于消化系统疾病 循 环系统疾病 呼吸系统疾病 泌尿系统疾 病 神经系统疾病 妇科疾病 男科疾病

3、 五官科疾病等 这也体现了中医 异病同治 的辨证论治思想 现代临床应用 凡有往来寒热 胸胁苦满 默默不欲饮食 心烦喜呕等 属邪在半表半里 少阳枢机不利者 皆可使用 但不一定诸症都须具备 只要有小柴 胡汤证的病机在即可 如 但见一证便是 为 依据便能使用 我们运用小柴胡汤治疗少阳 病时要抓主症 抓本质 以达到治疗目的 现代临床应用 临床上 应用小柴胡汤治疗消化系统疾病 急慢 性胃炎 胆汁返流性胃炎 胃十二指肠溃 疡 慢性腹泻 便秘 厌食症等 疗效切确 主 要是辨证准确 与具有小柴胡汤证的病机吻合 就可用小柴胡汤治之 整张方寒热并用 攻补兼 施 升降协调 能达到疏利三焦 清泻胆火 调达 气机之功效

4、 开发思路 小柴胡汤被称为 少阳枢机之剂 和解表里 之总方 乃治少阳证之主剂 加减变化多 应 用范围广 小柴胡汤为和解剂代表方 由小柴胡汤加减 变化而来的方剂公认的主要有大柴胡汤 柴胡桂枝汤 柴胡桂枝干姜汤 柴胡加芒 硝汤 柴胡加龙骨牡蜘汤以及四逆散等 开发思路 1 呕逆加生姜 陈皮 2 烦而不呕 去半夏 人参 加栝蒌 3 渴者去半夏 加花粉 4 若不渴 外有微热 去人参 加桂枝 覆取微汗 5 咳嗽去参 枣 生姜 加五味子 干姜 6 虚烦加竹叶 粳米 7 齿燥无津加石膏 8 痰多加栝蒌 贝母 9 腹痛去黄芩 加芍药 10 心下痞 去大枣 加牡蛎 11 心下痛 加青皮 芍药 12 心下悸 小便不

5、利 去黄芩 加茯苓 13 本经头痛加川芎 14 发黄疸加茵陈 半夏泻心汤 方证分析 伤寒论原文 伤寒五六日 呕而发热者 柴胡汤证具 而以它 药下之 柴胡证仍在者 复与柴胡汤 此虽已 下之 不为逆 必蒸蒸而振 却发热汗出而解 若心下满而硬痛者 此为结胸也 大陷胸汤主 之 但满而不痛者 此为痞 柴胡不中与之 宜半 夏泻心汤 伤寒论原文 半夏洗 半升 黄芩 干姜 人参各三两 黄连一两 大 枣十二枚 擘 甘草炙 三两 右七味 以水一斗 煮取六升 去滓 再 煮 取三升 温服一升 日三服 用药分析 半夏既能化痰降逆 又能消痞散结 故重用半夏 并以之名汤 干姜辛热入脾胃 温煦中阳 助半夏 开结行气以消痞 兼

6、除寒邪陷于肠胃 以止肠僻 下利 是为臣药 岑 连苦寒人胃肠 清热燥湿 苦 降通泄 祛脾胃湿热 调肠厚胃止肠僻下利 二者 亦为臣药 总之 姜 夏合用 辛温开散 祛脾气 之寒以和阴 芩 连并施 苦寒降泄 清胃气之热 以和阳 四药相伍 寒热并用 辛开苦降 动静相 配 补泄结合 共奏散寒清热 调和胃肠 顺畅气 机 平衡阴阳之功 用药分析 半夏 大枣 甘草 人参 黄连黄芩干姜 散结消痞 温中散寒除痞苦寒清降泄热开痞 甘温补脾气以和中 生津液 既可防黄芩 黄连之苦寒伤阳 又可制约半夏 干姜之辛热伤阴 补脾和中 调和诸药 症候特点 本方原是为小柴胡汤证误下所致心下满而不痛者所设 原 经文中并无下利之症 但

7、金厦要略 呕吐哆下利病脉证 治第十七 第10条说 呕而肠鸣 心下痞者 半夏泻心汤主 之 唐 孙思邀 备急千金要方 说 泻心汤治老小下 利 水谷不消 肠中雷鸣 心下痞满 干呕不安 所以本方证 应有心下痞满 呕而肠鸣 下利之症 邪在少阳 本应和解 误用下药 损脾胃之气脾气主升 胃气主降 二者受损则 气机不利 升降失常 阴阳不调 寒热互结 出现痞塞不通 胃 气不降而逆 则气逆 恶心 呕吐 脾气不升而陷 则下 利 肠鸣 大便不调 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 云 寒气 生浊 热气生清 清气在下 则生飨泄 浊气在上 则生膜 胀 此阴阳反作 病之逆从也 故宜半夏泻心汤 辛开 其痞 苦降其逆而调之 脉象特点 症状 舌

8、脉 腹痛 腹泻 下利黏液白冻或脓 血便 或大便干稀不调 兼纳差 乏力 精神 不振 面色萎黄或苍白 形体消瘦 潮热 盗汗 舌淡尖红苔黄腻 脉弦 滑 细 弱 现代临床应用 肠预激综合征 是一组以腹痛 腹胀 排便习惯 和大便性状异常为临床表形 缺乏特异性的形态 学 生化和感染性病因的症候群 肠镜下表现无 明显炎症性改变及其他特异性改变 病因与发 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 目前认为与胃肠动力异 常 内脏感觉敏感性增高 局部炎症免疫反 应 心理社会因素有关 炎症性肠病 炎症性肠病包括慢性直结肠炎 慢 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 克隆氏病 均以大 便次数增加 大便脓血黏液 腹痛 腹胀为主要 临床表现 肠镜下有明确可鉴别的病例改变 病 因与发病机制亦未完全明确 一般认为与感染因 素 精神因素 酶因素 保护物质缺乏因素 遗传因素 免疫因素有关 开发思路 关联 本方即小柴胡汤去柴胡 生姜 加黄连 干姜而成 因无半表证 故去解表之柴 胡 生姜 痞因寒热错杂而成 故加寒热 平调之黄连 干姜 变和解少阳之剂 而 为调和肠胃之方 完 望指正批评 谢谢 谢谢您的观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