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诗歌单元复习学案.doc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125630748 上传时间:2020-03-1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7.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三诗歌单元复习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必修三诗歌单元复习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必修三诗歌单元复习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必修三诗歌单元复习学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必修三诗歌单元复习学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必修三诗歌单元复习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三诗歌单元复习学案.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必修三诗歌单元复习学案蜀道难一、关于作者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伟大诗人。李白性格豪迈,渴望建功立业。他粪土王侯,傲视权贵,同情人民,关心政局。有时也流露出人生如梦、及时行乐的情绪。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他以惊世骇俗的笔墨,创造了瑰丽奇伟的意境,又毫不矫饰,真诚袒露自己的内心世界。李白诗风雄奇、飘逸、直率、自然,对当时和后代都有巨大的影响。有李太白全集。二、关于作品蜀道难是乐府相和歌辞瑟调曲旧题,内容多以山川之险言蜀道之难。本篇诗人袭用乐府古题而推陈出新,以丰富的想像、奔放的语言、雄健的笔调生动地描绘了由秦入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景色。既写了蜀道的艰难,又写了人生旅程的艰

2、难,并寄予了对国事的忧虑和担心。全诗以强烈的咏叹凭空起事,继之以浩渺混茫的古代传说和高危险峻的山水景物。大起大落的跳跃式的诗歌情感结构,给人以奔腾回旋的动感;流走于其中的气吞山河的宏伟气魄,给人以涤荡心灵的强烈震撼。全诗气势磅礴,风格豪放,处处险中见奇,展现了诗人杰出的艺术才能和丰富的想像力。三、思考 举例说明本文突出的写法技巧琵琶行并序一、文学常识:(1)行,是古诗的一种体裁。与歌、引、谣、吟、曲无严格的区别。这种体裁的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和杂言。(2)白居易,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生于河南省新郑,青年时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

3、了解。二十九岁中进士,官至左拾遗(谏官)。有“兼济天下”的理想,屡次上书针砭时弊。写下了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的“讽喻诗”,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由于得罪了宪宗和官僚集团,被贬官。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今存书近三千首。在文学上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而别无寄托的作品,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作品以通俗流丽著称。琵琶行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长篇叙事诗,是白居易的代表作品之一。二、关于作品琵琶行并序是一首长篇叙事诗,故事充满传奇色彩,作者生动地刻画了两个“天涯沦落

4、人”的形象,一个是历尽繁华、美人迟暮的琵琶女,一个是被贬江城、孤独苦闷的闲职司马。琵琶女矜节自持,羞涩腼腆,多愁善感,才艺惊人,“江州司马”感情丰富,体察入微,善解人意,文采飞扬。音乐描写非常出色。三、思考琵琶女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作者为什么要极力铺写这一形象?杜甫诗三首1、 关于作者:杜甫(712770),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一个没落的官僚地主家庭。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一生写了1400多首诗,博得后人广泛的称赞。他的诗不仅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鲜明的时代色彩和强烈的政治倾向,而且充溢着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崇高精神。人们称杜甫的诗为“诗史”,是“千古绝唱”,称誉杜甫是“诗学宗师”

5、,“诗圣”,对于这些高度的称誉,杜甫是当之无愧的。2、关于作品:杜甫诗三首都是作者流寓夔州时所作,都作于秋天,都是律诗。其中秋兴八首(其一)和登高直接写到了秋景秋思,融入了羁旅的愁思,家国的忧伤,身世的感慨,沉郁厚重。咏怀古迹(其三)的主旨虽写昭君的“怨恨”,但一开始并未直接写,而是从咏江山之奇绝引出咏佳人之奇美,入题。接着写昭君的悲剧及其根源,为点明“怨恨”做铺垫,最后才明确点出昭君之“怨”,将感情推向高潮。这三首诗诗人突破了早期创作中较多写实的风格,不拘泥于现实生活本身,融优美的音律、奇妙的构思、精练的诗句、华丽的色彩、深远的意象于一体,升华思想情感,追求艺术美感,空灵洒脱,汪洋恣肆,仪态

6、万方。三、思考(一)登高1、首联两句中,“渚清沙白鸟飞回”既有“渚清沙白”这样的_描写,也有“鸟飞回”这样的_描写,整句属于_的写法。而“哀”字写猿啸声哀,但也微微透露出作者愁苦的思绪,这里采用的是_写法。颔联两句中,“萧萧”写出了_的情态,“滚滚”写出了_的气势,这两句意境更加_,感情更加_.整首诗充分体现了杜甫_的风格。2、分析本诗前两联与后两联的内在联系(二)、秋兴八首(其一) 前人曾说这首诗是情景“和谐统一的典范”,你是否同意此说?请结合诗中的某一句来鉴赏。(三)咏怀古迹 题为咏怀,可里面只写了王昭君的怨恨,并无作者个人情怀的抒发,这是不是与标题“咏怀”二字不符?李商隐诗两首一、关于作

7、者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出身小官僚家庭。曾三次应进士考试,至开成二年(837年),由于令狐绚的推荐,得中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他的诗作,也有揭露现实黑暗的,但为数不多;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的艺术上,特别是他的近体律绝,其中的优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有李义山诗集。二、关于作品锦瑟一诗,堪称李商隐诗集中的压卷之作。然而,对于这首诗的旨意,千百年来聚讼纷纭,莫衷一是。锦瑟一诗,境界扑朔迷离,情感深长绵藐,是一个垂暮老人回

8、首锦瑟华年所唱出的一曲哀婉凄美的歌。意境高远,感情真挚,主要运用了象征的手法来表达情感。首联:年已半百,感慨万千(比喻)颔联:因为不能相聚,故而思念极深,真觉得此身为虚,而梦境才是真实的,即使杜鹃啼血也难表达我的相思之苦。(典故、传说)颈联:明月生于沧海的时候,我的泪水如珠,蓝田玉山之上,那玉烟缕缕升腾,何尝不是从我心中飘出?(典故、传说)尾联:我痛苦的相思,何须等到今日才有,就在我倾心于她的那一刻,我就已经感到惘然若失了。(直抒胸臆)马嵬(其 二),是李商隐咏史诗中的佳作,采用了倒叙的手法。先说唐玄宗“召魂之举”的荒唐,再追述马嵬之变后的凄凉,最后点出问题的实质,批判唐玄宗沉迷酒色,荒废朝政

9、,意韵典雅厚重。三、思考锦瑟中间两联共用了四个典故:一是庄生梦蝶,意为岁月如梦,往事如烟,理想终将破灭;二是望帝啼鹃,比喻一生不得志,壮志难酬。第三、四个典故分别是什么,意在说明或表现什么?马嵬(其二)诗歌的颔联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表达了作者哪几层观点?课外鉴赏1、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6分)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柳宗元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注本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西园位于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1)请结合全诗,说出作者写“露”“月”“泉”“鸟”的作用。作者写“泉响”“鸟喧”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4

10、分) (2)诗人“寂寞”的原因是什么?请扼要回答。(2分)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苏武庙温庭筠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注】甲帐:汉武故事载,武帝“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错杂天下珍宝为甲帐,其次为乙帐。甲以居神,乙以自居。”丁年,壮年。古人云:“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江淹别赋)而本诗中的“销魂”却是另一种意蕴。请说说诗中“销魂”所指的内容。(2分)颔联描绘了两幅动人的画面,请简要概括两幅画面的内容。(4分)尾联运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技巧,抒发了怎样的情感?(4分)答案1、举

11、例说明本文突出的写法技巧(1)善用反复:文中三次反复“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层层深入,强调蜀道的高峻、危险和作者苦闷愤激之情(2)夸张到极至的技巧:诗人以“四万八千岁”夸张叙述蜀国亘古闭塞的状况;以黄鹤飞不过,猱猿愁攀援夸张描写蜀道难行,以百步九折夸张山路的曲折盘桓;以“六龙回日”“去天不盈尺”“扪参历井”夸张山峰的高峻。(3)正面与侧面衬托相结合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前两句以夸张和神话直写山高,并以回川之险衬托山势高危;后两句以善飞而不得过的黄鹤和愁攀援的猿猴衬托写蜀道的高危。3(1)答案:静态描写;动态描写;动静结合;寓情于景;秋风扫落

12、叶的情态;大江东去的雄迈气势;雄浑开阔;慷慨低沉 苍凉悲痛;沉郁顿挫。(2)答案:诗的前两联描绘了一幅苍凉恢廓的秋景哀景:急风震撼高天发出怒号的声音,猿猴哀鸣,渚清沙白,飞鸟之影映入寒渚,木叶纷纷凋落,江水奔腾涌流,一片深秋的凄清之色。为下文四句渲染了浓浓的愁意,水到渠成为后两联抒发老病孤愁,漂泊无依的复杂情感和功业无成的怅恨作了很好的铺垫。4、如“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从天上地下、江间关塞,到处惊风骇浪,动荡不安,萧条阴晦,不见天日。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翻腾起伏的忧思和胸中郁郁不平,也象征了国家局势的变异无常和臬兀不安的前途。5、杜甫的诗题是咏怀古迹,显然他在写昭君的怨恨之情时,寄托了

13、自己的身世家国之情。他当时正“飘泊西南天地间”,远离故乡,处境和昭君相似。他寓居在昭君的故乡,正好借昭君当年相念故土、夜月魂归的形象,寄托自己想念故乡的心情。6南海鲛人珠泪(对梦想和理想破灭的伤心);蓝田山产玉(梦想和思想都破灭后的迷惘)。四个典故的运用表达了诗人怅惘、悲伤的内心情感,带给读者的是一种扑朔迷离的意境。7反衬或对比;突出玄宗的昔安今危,昔乐今苦的生活境遇;反衬手法,“鸡人报晓筹” 反衬“虎旅传宵柝”,昔乐今苦,昔安今危的不同处境和心情已跃然纸上。“虎旅传宵柝”的逃难生活很不安适,这是一层意思。和“鸡人报晓筹”相映衬,暗示主人公渴望重享昔日的安乐,这又是一层意思。再用“空闻”和“无

14、复”相呼应,表现那希望已幻灭,为尾联蓄势,这是第三层意思。“虎旅传宵柝”本来是为了巡逻和警卫,而冠以“空闻”,意义就适得其反。意思是:“虎旅”虽“传宵柝”,却不是为了保卫皇帝和贵妃的安全,而是要发动兵变了。正因为如此,才“无复鸡人报晓筹”,李、杨再不可能享受安适的宫廷生活了。答案(1)营造凄清寂寞的意境 以动写静,反衬(2)谪居僻远之地,孤独愁苦,情怀无人理解答案.苏武在异域度过漫长岁月,历尽艰辛,骤然见到来自汉朝的使者,表现出极为强烈、激动、复杂的感情。(辛酸的追忆,意外的惊愕;悲喜交加,感慨无穷,种种情绪一刊奔集,难以言状,难以禁受。)(2分)第一幅是望雁思归图。画面借“雁”“月”等意象形象地描绘出了苏武在音讯隔绝的漫长岁月中对故国的深长思念和欲归不得的深切痛苦之情。(2分)第二幅是荒塞归牧图。画面借“归羊”“塞草”等意象形象地展示了苏武牧羊绝塞的单调、孤寂、艰辛的生活,表现出贫贱不能移其爱国之志的胸怀。(2分)末联运用了借代、衬托、化用(或用典)的技巧。借代,“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