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氏推拿PPT课件.ppt

上传人:优*** 文档编号:125630274 上传时间:2020-03-18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1.4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罗氏推拿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罗氏推拿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罗氏推拿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罗氏推拿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罗氏推拿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罗氏推拿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罗氏推拿PPT课件.ppt(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罗 氏 推 拿 主讲 罗建主任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内容概要 一 推拿的定义 二 推拿的形成和发展 三 名中医罗才贵简介 四 名中医罗才贵学术简介 五 罗氏推拿法简介 六 基本手法 七 罗氏特色推拿举例 一 推拿的定义 推拿古称按摩 按跷 按杌 导引 是指 用手 其他部位 肘 臂 膝 足 背 臀 或工具 在人体体表的部位或特定的穴位 运用力的技巧性变换 作用于人体以防治 疾病的外治方法 二 推拿的形成与发展 先秦秦两汉 魏晋隋唐 宋金元 明清 近现代 第一部按摩专著 黄帝岐伯按摩 经 出现按摩士 师 工 出现 膏摩 重视手法分析 利用器械进行按 摩 正骨八法 小儿推 拿 继承 发展 创

2、新 三 名中医罗才贵简介 名中医 罗才贵主任医 师 博士生导师 是国务院 突出贡献专家特殊津贴获得 者 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 四川省名中医 在群众中 素有 金手 美称 四 名中医罗才贵学术简介 1 力主十纲辨证 2 提出筋伤顽疾的 寒瘀互结 致病病机学说 3 其患有节 节则有章 缓急轻重 法治相当 的的现代骨伤 推拿治疗学术思想 4 独创 趾压踩腰法 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五 罗氏推拿手法概述 罗才贵教授借鉴中医针 灸 骨伤理论 结合推拿手 法 强调局部与整体 内治 与外治兼顾 尤其注重手法 的应用研究 荟萃隋唐以来 的手法精华 进行整理 研 究 学习总结名老中医经验 特别是对杜氏和吴氏按摩 手

3、法的结合分别进行整理 在该领域造诣颇深 手法娴 熟 技巧独特 自成体系 形成罗氏推拿手法 滚法 揉法 推法 点法 弹拨法 拔伸法 擦法 扳法 六 常用基本手法 一 滚 法 定 义 小鱼际侧部或掌指关节部附着于人体的一定部位上 通过腕 关节的屈伸动作及前臂的旋转运动 连续往返活动的一种推拿 手法 动作要领 1 肩臂放松 沉肩 垂肘 腕关节微屈120 2 吸定部位 小指掌指关节背侧即4 5掌指关节背侧或 小鱼际侧面为吸定点 腕关节的屈伸 直滚 和前臂的旋转 横滚 结合而成 两个轴 2 4掌指关节背侧为轴 手背 的尺侧为轴 3 紧滚慢移 滚动要快 而移动要慢 移动幅度要小 4 出手方向与胸前呈45

4、夹角 手腕要放松 五指要微屈 一 滚 法 功效及应用 1 接触面积大 压力大 深透强 多用于颈项 肩背 腰臀及四肢等 肌肉丰厚部位 具有舒筋活血 通络止痛 滑利关节 缓解痉挛 改善 血液循环及消除肌肉疲劳等作用 临床常用于软组织损伤和骨关 节退变引起的疼痛和功能障碍等 一般作为推拿的起式 2 根据施治部位的大小和肌肉的丰厚程度 选择适当的手法着 力点 治疗部位较大 肌肉丰厚处 如背腰 臀部及下肢 多以手背 近小指侧1 3 1 2部为着力点 刺激量中等 肌肉特别丰厚者 可以掌指关节为着力点 刺激量较大 颈项 上肢等肌肉较薄弱处 接触面较小 多以手背小指部 为着力点 滚动幅度和刺激量较小 若治疗部

5、位为某一痛点或穴位 则可以小指掌指关节部为 着力点 滚动幅度宜小 频率稍快 使功力集中 定 义 以手掌大鱼际 掌根或手指螺纹面吸定于一定部位或穴位 前臂作主动摆动 带动该处的皮下组织作轻快柔和的环行回 旋运动 称为揉法 动作要领 肉动皮不动 吸定 带动深层组织运动 但不要在皮肤 上摩擦 移动 1 沉肩垂肘 腕关节放松 腕关节连同前臂做小幅度的回旋 摆动 2 吸定 动作轻快柔和 均匀深透 不可滑动和摩擦 3 紧揉慢移 二 揉 法 功效及应用 揉以和之 揉法是和法的代表手法可以调和气血 调和阴阳 舒筋活络本法轻柔缓和 刺激量小 适用于全身各部 常 用于脘腹痛 胸闷胁痛 便秘 泄泻等肠胃疾病 以及因

6、 外伤引起的红肿疼痛等症 传统中医认为 左转 顺时针 揉 补 右转 逆时针 揉 泻 分 类 大鱼际揉 头面 颈项 胸腹 指揉 拇指 三指揉 头面 四肢 颈项 穴位 掌根揉 肩背 腰臀 下肢 前臂揉 项背 腰臀肌肉丰厚处 二 揉 法 三 推 法 定 义 推法是用指 掌或肘着力于机体的特定部位 向下按压向前呈 单方向的直线移动 动作要临 操作时要紧贴皮肤 用力要稳 随身体的曲线而起伏 速度要缓 慢 用力要均匀 临床应用 主要应用于四肢胸腹腰背 舒经活络 促进血液循环 加速代谢 三 推 法 分 类 1 拇指推 2 掌根推 3 大鱼际推 4 肘推 操作者屈肘 以鹰嘴突出部着力 5 拳推 手握成拳 以拇

7、指的的桡侧面和食中无名小指 的近端指间关节着力 6 分推法 用双手的大鱼际部按压在施治部位 由内向 外沿相反的方向 同时分别推动的方法 四 点 法 定 义 以手指指端或指间关节突起部着力于一定的部位或穴位上 向下点压 称为点法 动作要领 1 接触部位 点 拇指端点 指间关节 2 着力点固定 向下按压时不可移动 力度由轻到重 再逐渐减力 垂直用力 禁用暴力 3 点而留之 要停留一定时间 四 点 法 临床应用 本法方便易行 刺激较强 力量强弱易控制 常应用于全身 经络的穴位 1 由于接触部位的特点 多用于点穴 2 有放松肌肉 镇痛活血之功效 3 常用于颈 肩 腰 腿痛 胃腕痛 肢体麻木等疾病 分

8、类 主要分为拇指点 屈指点两种 仅仅是接触面积的不同而已 定 义 用一手指的指腹紧压住另一手的指甲 用力弹出 连续 弹击治疗部位 动作要领 操作时弹击力要均匀 每分钟弹击120 160次 临床应用 本法可适用于全身各部 尤以头面部 颈项部最为常用 具有疏筋通络 祛风散寒的作用 对项强 头痛等症 常用本法配合治疗 五 弹 法 六 扳 法 定 义 医者用双手同时用力作相反方向或同一方向用力扳动 称为 扳法 动作要领 1 颈项部扳法 1 斜扳法 患者坐位 头部略前倾 医者立于其身后 一手 扶住头顶后部 一手托住对侧下颏部 当旋转至最大限度稍有阻 力感时 双手同时用力作相反方向的小幅度快速扳动 后迅速

9、松 手 施术时有时可有弹响声 也可以卧位操作 六 扳 法 2 旋转定位扳法 又称定点斜扳法 患者坐位 颈微前 屈 医者立于患者侧身后 一手拇指顶按住病变颈椎棘突 旁 另一的手肘部托住患者的下颌部 手扶后枕部 使头 部向患侧被动旋转至最大限度 感觉手下有阻力感时 托 下颏之手略向上提 顶按棘突的手同时用力向对侧外上方 推动 作小幅度的快速扳动 施术时可有关节弹响声 3 侧扳法 六 扳 法 2 胸背部扳法 1 扩胸牵引扳法 患者坐位 两手十指交叉扣住放于顶后部 医者立于其后 双手托住患者两肘部 膝部顶在病变胸椎棘 突上 嘱患者主动向后扩胸至最大限度并深呼吸 在患者呼气 时 两手快速小幅度将两肘向后

10、扳动 同时膝部前顶 施术时 可有关节弹响声 主要适用于上胸段 2 胸椎对抗复位法 患者坐位 身体略前倾 两手十指交 叉扣住放于顶后部 医者立于其后 双手从腋下伸入其上臂之 前 前臂之后 握住前臂下段 同时膝部顶在病变胸椎棘突上 两手向后上方扳动 同时膝部前顶 六 扳 法 3 腰部扳法 1 斜扳法 患者侧卧 上面下肢屈髋屈膝 下面下肢自然 伸直 医者面对患者而立 一手抵住肩部 或前或后 另 一手臀部或髂前上棘部 先缓缓地作相反方向的摇动 达到 最大限度时 突然用力向相反方向扳动 可听到弹响声 2 腰部旋转扳法 直腰旋转扳法 患者坐位 医者用腿夹住患者下肢 一 手抵住近医者肩后部 另一手从另一侧腋

11、下伸入抵住肩前部 两手用力作相反方向扳动 六 扳 法 弯腰旋转扳法 患者坐位 腰微前屈 一助手固 定患者下肢及骨盆 医者一手拇指抵按病变腰椎棘突 向左旋用右手 右旋亦然 另一手从腋下伸入托 住肩后部 向左旋用左手 略向上提 旋转之最大限 度时 两手用力作相反方向扳动 3 腰部后伸扳法 患者俯卧位 医者一手托住两膝 上部 另一手按住腰部患侧 使腰部后伸之最大限度 两手用力作相反方向扳动 六 扳 法 临床应用 扳法具有舒筋通络 理筋整复 滑利关节 松解粘连等 作用 应用于颈椎 胸椎 腰椎 骶髂关节 治疗关节错位 关节功能障碍 颈椎病 腰椎间盘突出 骶髂关节错位 胸 腰椎小关节紊乱等疾病 注意事项

12、1 患者肌肉要放松 不可抵抗用力 2 医者动作轻巧准确 用力稳妥着实 不可硬扳 更 不可施以暴力 稳 准 巧 3 扳动因人 因部而宜 不能超过关节的生理范围 扳动脊柱时不可强求弹响声 定 义 医者以一手或双手固定肢体或关节的一端 沿肢体纵轴牵拉另 一端 称为拔伸法 动作要领 1 头部拔伸法 患者坐位 医者立于患者背后 双手拇指顶 在枕骨下方 掌根托住下颌角下方 两前臂下压住患者两肩 两手向上用力拔伸 配合肩关节的前屈 后伸 内收 外展 上举 七 拔伸法 2 肩关节拔伸法 患者坐位 一手握住腕上部或肘部 另一 手扶住肩部或助手帮助固定患者身体 对抗牵引 3 腕关节拔伸法 医者一手握住患者前臂下端

13、 另一手握住 手部 两手对抗牵引 同时配合腕关节的背伸 掌屈 左右侧 屈 4 指间关节拔伸法 一手握住被拔伸的关节的近侧端 另一 手握住远端 两手对抗牵引 配合关节的屈伸 七 拔伸法 临床应用 拔伸法具有舒筋通络 理筋整复 松解粘连等作用 主 治关节错位 伤筋 颈椎病 腰椎间盘突出 肩周炎 肩肘 腕指各关节外伤后遗症等疾病 注意事项 1 拔伸力量应循序渐进 以患者能忍受为度 2 牵拉时要固定一端 七 拔伸法 定 义 弹拨法是指在拨法的基础上 施以弹动之力 拨而弹之 弹而拨之 分为拇指弹拨法和食指弹拨法两种 操 作 1 拇指弹拨法 将拇指端置于施术部位 余四指置于 其对侧以助力 沉肩 垂肘 悬腕

14、 将着力的拇指端插入肌 间隙或肌肉韧带的起止点处 拇指主动发力 腕关节微微旋 转并轻度摆动 用力由轻而重 速度由慢而快地拨而弹之 有如拨弦弹琴 哒哒 作响有声 2 食指弹拨法 以拇指端抵于食指远侧指间关节的腹 侧面 中指屈曲 第二 第三节指骨抵于拇指桡侧缘以固定 将被拇指与中指固定好的食指端置于施术部位 并着力插 入肌间隙或肌肉韧带的起止点处 食指主动发力 用力由轻 而重 速度由慢而快地拨而弹之 有如拨弦弹琴 哒哒 作 响有声 八 弹拨法 动作要领 1 拇指弹拨法的肩 肘 腕姿势与一指禅推法相似 要 沉肩 垂肘 悬腕 腕关节要保持桡侧高于尺侧 以利于腕关 节的微微旋动和轻度摆动 除拇指外的其余

15、四指应固定不移 起到一个稳定的支架作用 2 食指弹拨法关键是要用拇指和中指将食指固定好 以 保证食指挺而有力 3 弹拨法弹拨的方向是所用弹拨手指的腹侧面方向 用 力须由轻而重 速度宜由慢而快 手法操作要轻巧 灵活 八 弹拨法 注意事项 弹拨法在弹拨时指端和施术部位的皮肤有快速的擦动 应 注意不要因多次而反复的弹拨而擦破皮肤 此外 骨折的愈合 期 急性软组织损伤者禁用 适用部位 肌间隙 肌肉韧带的起止点处或结节状物 条索状物等阳 性反应物 作 用 主要用于治疗颈椎病 肩周炎 腰背筋膜劳损等病症 一 般多作为配合手法应用 八 弹拨法 定 义 以手指指腹或手掌着力于一定的部位或穴位上 沿体表 垂直方

16、向向深部逐渐用力 按而留之 称为按法 动作要领 1 紧贴皮肤 2 按压方向要垂直 3 用力由轻到重 稳而持续 使刺激充分透达组织深部 分 类 1 指按法 医者手握空拳 拇指伸直 以拇指指腹着力 于施治部位 用腕 臂的力量由轻到重逐渐向下按压 待刺 激深达组织深部后 逐渐减轻压力 然后再重复以上动作 2 掌按法 以单手或双手掌叠放于施治部位 用掌跟着 力下按 得气后减轻压力 然后重复以上动作 九 按 法 临床应用 临床上常与揉法结合使用 组成 按揉 复合手法 指按法接触面积小 刺激较强 适用于全身各部穴位 有较强止痛作用 常用于各种通症的治疗 常用穴位 太阳 肩井 背俞穴 中脘 天枢 按压时可配合小幅度缓缓 揉动 肌肉特别丰厚处也可用肘按 如 环跳 掌按法接触面积大 压力亦大 适用于腰背和腹部 脊 柱部 临床注意 在胸腹部操作时 施术手掌应随患者呼吸而起伏 即呼 气时徐徐按下 吸气时缓缓放松 胸胁部操作时禁用暴力 用力过大可致肋骨骨折 九 按 法 定 义 以手掌掌面 大鱼际或小鱼际着力于体表一定部位 做直线 来回摩擦 又称平推法 动作要领 1 暴露皮肤 紧贴皮肤 2 线路要直 腕关节和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