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样式(给力).doc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125628255 上传时间:2020-03-1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0.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说课稿样式(给力).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说课稿样式(给力).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说课稿样式(给力).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说课稿样式(给力).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说课稿样式(给力).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说课稿样式(给力).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说课稿范文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介绍、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五个部分来进行说明。第一部分教材分析 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一单元中的重要篇目。这个单元主要是学习现代新诗,选取了毛泽东、戴望舒、徐志摩、艾青四位诗人的作品,四者的作品完整地表现了现代新诗的基本特点。本单元诗歌语言优美、形式新颖、意象蕴藉丰富,要求学生能够在反复朗读涵咏中,发挥想象,通过分析诗歌中的意象,体味其中独特的意境美,领悟诗人的丰富情感。(通过这一系列作品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这也是本单元在整个教材中的一个地位和作用的体现。) 是“新月

2、派”诗人徐志摩的代表性作品,抒发的是诗人对康桥的依依惜别的深情。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在诵读和感悟中接受情感的浸润和洗礼,获得美的熏陶,提高自身审美能力;也能学会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为今后诗歌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是这篇诗歌之于学生的意义所在。)第二部分学情介绍(我们知道,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一个活动。因此,针对学生已有知识、未知知识等的学情分析,对教师制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至关重要。)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过一些现代诗歌,对现代诗歌的一些特点,比如诗歌意象、象征手法等都有一定的认识,这一点对学生学习本课是很有帮助的,但是要从分析意象着手,学会鉴赏诗歌的方法,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情

3、感,对于学生来讲还是会存在一定的难度。针对学生学习本课的不利因素,我安排学生在课前做好以下几点:1、回顾以前学过的现代诗歌作品;2、查找相关资料,了解诗人生平事迹及本事写作背景;3、利用早读的时间,熟读成诵,初步感受本诗。(1)学情分析。初一的学生已经学习过抒情散文,但具体地学习全篇都是写景的抒情散文还是第一次。因此要引导学生懂得写景要抓住景物特征,还要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努力通过本课,做到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通过停顿的长短、读音的轻重、语速的快慢和语调的抑扬来传达内心感受。第三部分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要加强诵读,在诵读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和深层意义”,还提出

4、要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要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学会知人论世,了解与作品相关的作家经历、时代背景等,加深对作家作品的理解”。) 依据新课标的基本要求,结合上述教材地位、学情特点,我确立了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通过查阅相关书籍,了解本首词的写作背景及诗人的诗词风格,背诵本首诗歌。 掌握词中的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艺术手法。 通过分组讨论,合作探究的方式,初步学会从分析诗词的意象着手,鉴赏诗歌。(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和丰富意蕴。) 通过反复朗读涵泳,发挥想象,品味意象,感受诗人那种豪迈乐观,昂扬奋发的革命情感,获得情感体验和精神的陶冶。由于再别康桥这首现代诗歌的最大特点在于“三美”:音乐美、建筑美

5、、绘画美,而鉴赏一首诗歌,对意象的分析又至关重要。因此,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感受再别康桥中的“三美”及诗歌中的独特意象。教学难点确定为:通过分析意象,感悟诗人的情感,学会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第四部分教法与学法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为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决定采用以下教法:1、“研究体验式”教学法。让学生在不断地朗读吟诵中,感悟诗歌的意境美,逐步领悟诗人的丰富情感;在讨论研究中,学会自己主动探索知识并发现规律。具体说来,分为:朗读法、问答法、讨论法、启发点拨法、情景教学法等。依据“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我将拟定以下学法: 讨

6、论法、朗读法和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第五部分教学过程我打算安排两个课时来完成本篇课文的学习,并且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教学过程主要分五步走。第1、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通过利用多媒体播放本文的朗诵音频,营造氛围,将学生引入美丽康桥的情境中,感悟诗歌的美妙意境中。这样一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课文的兴趣和求知欲。(或通过提问设置悬念.我的问题是:)第2、 背景介绍,了解作者。熟知作者经历,课文写作的背景,对于理解学习课文帮助极大。因此,这个环节我打算让学生来介绍他们对作者印象、认识,及当时作者写作的心境,然后教师进行必要的补充说明。第3、 品读入境,初步感知 (书读

7、百遍,其义自见。学习诗歌尤其需要注重诵读的过程)1、学生借助课文注解,扫清朗读、理解障碍后,自由大声朗读。2、学生齐读,朗读时提醒注意语音的停顿、轻重和缓急,要体现其鲜明节奏感,把握感情基调。3、教师点评。指出朗读时存在的一些问题,学生再次齐读。(或请学生朗读)4、教师范读。(或者利用多媒体播放朗读视频)第四、探究赏析,整体把握 1、首先请一位学生朗诵本首诗,然后全班一起探究一个大问题:找出诗歌中的意象,并说说这些意象的组合,构成了哪些美妙的画面。学生讨论后,自由发言,然后教师总结,得出本诗的绘画美特点。(这个问题旨在让学生学会分析意象,及理解绘画美的形成) 2、要求学生再次自由朗读,对比古诗

8、有何共通之处;讨论每个小节之间有何共同点,整首诗结构上有什么特点。在一番激烈讨论交流后,最后总结出音乐美和建筑美的特点。( ) 3、全班分组合作,找出本首诗中的优美的词、句,说说它们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 通过以上问题的探讨交流及语言的品味,我们基本完成了对本首诗歌的鉴赏并实现对本文难点的突破。第五、课堂小结为了充分贯彻“教学是以学生为主”的这一理念。在这个环节,我决定让学生来谈谈自己对诗人情感的理解,以及自己学习完这篇课文的一些感想。第六、作业布置1、背诵课文2、对徐志摩另一首离别诗沙扬娜拉对比赏析,主要是对学生从意象和形式上赏析诗歌的再巩固。第七、板书设计我的板书要求就是简洁明白,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