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鉴赏专题一形象.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5627848 上传时间:2020-03-1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6.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一形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一形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一形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一形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一形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一形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诗歌鉴赏专题一形象.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一 诗歌鉴赏形象 【高考回眸】1、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2006年广东高考题)粤秀峰晚望同黄香石诸子二首(其一) 谭敬昭 江上青山山外江,远帆片片点归艭。 横空老鹤南飞去,带得钟声到海幢。 注:艘:小船。海幢,即海幢寺 (1)诗中哪些意象体现了题目中的“晚望”?请分别从“晚”、“望”两个方面回答。 参考答案:(1)晚:归艘 钟声 望:江、青山、远帆、老鹤 2、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2007年广东高考题) 溪 亭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芽落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1)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

2、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2分)参考答案:(1)用“清秋”“日暮”“月初白”“落叶”“流萤”“孤灯的意象,表现时间由傍晚到明月初升的变化。3、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2008年广东高考题) 木芙蓉 吕本中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窗前木芙蓉 范成大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 更凭青女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注】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2)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5分)答案:木芙蓉:一种傲然独立、挑战困难而不受他人摆布的充满自信的形象(人格形象);窗前木芙蓉:一种历经辛苦孤独后能够坦然面对生活的坚忍、淡定、安闲

3、的形象(人格形象)。 【考点分析】古典诗歌中的形象往往蕴涵着丰富的意旨,寄托着复杂的情感,暗示着深刻的哲理,承载着诗人强烈的主观色彩,其客观之“象”与主观之“意”共同构成了极富美感的“形象”。偏重叙事的诗歌主要指客观人物形象,偏重写景的诗歌偏向于意象,而偏重于抒情的诗歌则多指主观人物形象。客观人物形象:在偏重叙事的诗歌作品中,诗人往往借助笔下塑造的人物或隐喻的人物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对社会的看法、对人生的领悟,或者寄托自己的理想。如赤壁怀古中的周瑜。主观人物形象:即抒情主人公形象或“我”。诗人为了表达某种较强烈的感情,往往让自己进入诗中,以此表达自己的爱憎、价值取向和人生追求,因此,抒情主人

4、公形象实际上是“诗化了的作者”,是作者在诗中的“代言人”。如雨霖铃中的“我”。意象:它是融合了作者主观情思的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也就是作者的主观之意和客观之象融为一体的艺术形象。包括诗人从社会生活中提炼出来的事象(动作形象,如约客中的“闲敲棋子落灯花”)、物象(事物形象,如蝉中的“蝉”)和景象(景物形象,如“大漠孤烟直”,“千树万树梨花开” )。【例题剖析】1、阅读李白诗独坐敬亭山,试分析诗中所塑造的诗人形象。独坐敬亭山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误例:两个山头,一座亭子,一个人,所有的鸟儿都飞走了,连云儿都不愿停留。清冷的环境中,诗人守望山头,“相看两不厌”写出了作

5、者的凄凉,最后“只有敬亭山”道出了作者内心的感受。误例分析:整个文段没有谈到作者的形象,后文也没有围绕这个中心来写,故判为0分。我双手背在身后,抬头仰望天上那群鸟儿不停地向远处飞去,眼睛充满无限的忧伤。天空的最后一片云彩随着好冷冷的风闲散地飘向远方,这时,我的衣襟被风吹起。望着那高高的敬亭山,无语,望着它,渐渐地,我觉得我变得与它一样高大,我用我忧伤的眼神看着它,而它也用那浑然的自然的眼神看着我,一样的无语,但我俩彼此都不觉得厌烦,此时我孤独寂寞的心情大概只有敬亭山了解了。误例分析:扩写语段的好例子,诗歌鉴赏的坏典型。判为0分。诗人李白是一位豪放不羁的才子,在敬亭山之上,与敬亭山厮守,不去理睬

6、“众鸟”与“孤云”,清高自傲的诗人形象自然流露,但从诗中我们隐约可见诗人的寂寞心情,或为功名,或为宦海浮沉,无论是何种原因,在敬亭山上屹立的仍然是衣襟似云,须发似烟的诗仙形象,也许只有人格化的敬亭山才能与李白比弧比傲比豪迈。误例分析:这是对李白的客观而公正、简洁而诗性的评价,但不合本题的要求,只能判为0分。评分标准:要在文段的开头或结尾点出诗人的形象特点,即用一句话“盖帽”。然后再结合全诗中的文句进行分析,注意要围绕“诗人形象”这个中心来写。参考答案:全诗展现了一个孤僻高傲的诗人的形象。众鸟距己甚高且已飞去,唯留诗人独坐敬亭山,体现他的孤僻。那孤云不正是诗人自己?虽然孤独但乐得清闲,又体现了他

7、的高傲。最后只留他与敬亭山,但依旧相看不厌,又一次全面展示了他的形象。诗人犹如孤云一样,当众鸟高飞尽,正是众人得志时的表现,他却独自飘荡,壮志不酬,符合作者有才无法施展示的特定身份,而对敬亭山时,作者看到更广的更雄伟的自然,便看无厌,有了乐观和豪放的心态,总的说来是孤傲乐观浪漫的诗人形象。3、众鸟飞尽,孤云独闲,山静而空,表现出诗人的与世无争,自由而闲适的孤身一人的生活;相看两不厌,表现出诗人从自然中寻求快乐,忘怀得失的思想感情。全诗塑造了一个与世无争的,自由、闲适又有点孤傲的诗人的形象。 【技巧点拨】一、人物形象鉴赏的思维切入点和答案组织落脚点(1)明确诗中的形象是什么?(2)形象的基本特征

8、有哪些;(3)形象的意义是什么(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范例演示: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答案示例: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 二、写“物”诗歌鉴赏的思维切入点和答案组织落脚点 物象,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地表

9、现他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分析思路:捕捉所写物象描写特征的词语,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抓物与志的“契合点”,就能明白作者意在何为,情发何端。 实战演练早 梅 张 渭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问: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答案示例: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在困境中的冰清玉洁之质。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 三、写景诗歌鉴赏的思维切入点和答案组织落脚点1、抓住并概括景物的共同特征(表述中间一般

10、要体现出写景所用到的表现手法)2、给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思想 答题步骤: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范例演示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绝句二首(其一)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

11、”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问: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答案示例: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实战演练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村 夜 白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诗首联写景,勾勒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诗中人物形象是怎样的?答案示例:诗首联以白描手法勾勒出一个寻常的乡村秋夜的清

12、静图画。画面清凉疏淡,行人绝迹,小虫有声,秋色浓重。诗中人物可理解为诗人自己。一个秋夜独立不落俗流,且有所瞻望的形象,他面对皎洁的月色和雪白的麦花,努力在排遣满心的孤寂、落寞。 四、意境分析的思路和答题模式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4答题步骤: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

13、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高考真题体验】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4广东高考题) 江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冲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扰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 l )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答案示例:“片云”、“孤月”既为实景,也有喻意。“片云”在空中飘荡,就象自己漂泊他乡,漫漫长夜中,月亮和“我”都是如此寂寞;第三联用落日比喻自己黄昏暮年,秋风则是眼前实景,与上句之“落日”喻象相对,虚实结合。两联情景交融,塑造了一种天高道远、孤月独照的冷清(或孤清)意境。 2、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04年福建高考题) 秋夜 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