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2荷塘月色教学设计

上传人:茅** 文档编号:125623230 上传时间:2020-03-1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58.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2荷塘月色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2荷塘月色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2荷塘月色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2荷塘月色教学设计(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2荷塘月色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荷塘月色这篇文质兼美的抒情散文,是人教版语文必修2第一单元第一课,它是写景抒情散文中的精品,也是选在中学教材里面的一篇传统课文。文学作品核心意义的分析是教学活动的逻辑起点和归宿,核心意义需通过审美形式表现出来。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荷塘月色这个例子既承担落实本单元教学重点的任务,又承担对学生进行文学审美教育的责任。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欣赏作者所描绘的荷塘月色的美景,领悟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学习本文比喻、通感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技巧。2、过程与方法目标揣摩文章典雅清丽、准确生动、富有韵味的语言,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培养学生

2、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作者在作品中所流露的彷徨苦闷的心境和洁身自好、向往自由美好生活的情怀。教学重点:1、 抓住景物特点多层次多角度形象生动地进行描绘。2、课文四、五、六三段的赏析,体味语言运用的妙处、修辞手法的运用。教学难点:揣摩文中通过细致的景物描写,曲折地表现作者矛盾苦闷的心情。教学过程:一、朗读欣赏,整体感知。(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请看画面,我们的眼前出现了一大片碧绿的荷塘。面对此等美景,杨万里赞叹道:“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写出了荷花的艳丽的色彩。“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

3、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小池),写出了荷花的动态。周敦颐却看到了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洁品格!面对这样的景色,朱自清又是如何抒写心中的情怀的呢?现在我们随着动人的旋律再次走进朱自清先生心灵的荷塘,叩响心扉,解读那淡雅朦胧的心语、心荷。(二)学生听朗诵录音,疏通字词。如:乘(chng)凉、煤屑(xi)、蓊蓊(wng)郁郁、独处(ch)、妙处(ch)、袅(nio)娜(nu)、脉脉(m)、参差(cn c)、斑驳(b)、敛裾(lin j)。二、精读课文,读中感悟语言美、画面美(一)引导启发,随文入境。文章解题,划分文章结构层次:根据以上各段段意,可判定标题“荷塘”与“月

4、色”应是并列关系,而非偏正关系。1. 第一部分(13):观荷缘起。(情)2. 第二部分(46):荷塘月色。(景)3. 第三部分(78):联想采莲。(情)(情景交融)(二):学生再读课文,概括每一段段意。第一段:独游荷塘的时间、地点和缘由;第二段:去荷塘的路上;第三段:月下独处时的感受;第四段:月色下的荷塘;第五段:荷塘上的月色;第六段:荷塘的四周;第七段:联想江南采莲的旧俗和采莲诗;第八段:在思乡与遐想中,作者回家。三、品读课文,情感升华(一)重点分析课文第四、五、六自然段,通过写夜游荷塘所见到的景物,委婉曲折地表达了作者不满现实、幻想超脱现实而又无法超脱的苦闷心理。1.(第四段)月下荷塘:荷

5、叶:高而圆,动态美(叠词、比喻)荷花:柔美、娇美(拟人、博喻)荷香:时断时续、若有如无、清淡飘渺、沁人心脾(通感)荷波:衬托环境优雅和宁静(动静结合、拟人)荷韵:言有尽而意无穷(拟人、虚实结合)2. (第五段)塘上月色:月光:泻、浮、洗、笼(比喻)月影:画(比喻)光与影:和谐分布名曲(通感)3. (第六段)荷塘四周:杨柳远山路灯蝉声、蛙声(二)把握手法,延伸拓展。1. 写景技巧:比喻、拟人、通感(修辞)a. 比喻的修辞手法。(1)明喻:明显的喻词“像、如、好比”等。例: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2)暗喻:不明显的“是、成为”等。例: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

6、3)借喻:隐去本体、喻词,直接用喻体代替本体。例:我的“长生果”(书,人们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4)博喻:一个本体,多个喻体。例: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b. 通感的修辞手法:一种感觉超出了本身的局限而领会到属于另一种感觉的印象,即感觉的转移,又叫移觉。五官及对应的五种感觉:眼(视觉)、耳(听觉)、舌(味觉)、鼻(嗅觉)、身(触觉)。(1)(嗅觉听觉)例: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2)(视觉听觉)例: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

7、名曲。(3)(听觉视觉)例:蓝水兵,你的嗓音纯得发蓝。2. 巩固练习:其实,通感并不仅仅在文学作品中才被使用,实际上日常用语中,也常常有通感。比如,说某位同学的声音很粗,难道他的声音是有直径的吗?”诗人艾青曾写诗这样描绘日本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你的耳朵在侦察,你的眼睛在倾听这也是通感。又如:“那笛声里有故乡绿色平原上青草的香味,有四月的龙眼花的香味,有太阳的光明。”(郭风叶笛)这个句子笛声里有草的清香,花的芬芳,还有明亮的阳光,三种感觉相融会,那笛声该多么撩人情思。3. 重叠词的使用:日日、迷迷糊糊、悄悄、蓊蓊郁郁、阴森森、淡淡、曲曲折折、田田、亭亭、层层、粒粒、缕缕、密密、脉脉、静静、薄薄、

8、峭楞楞、弯弯、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重重、阴阴、隐隐约约、轻轻(不仅传神地描摹出眼前之景,同时有一种音韵美。既加强了语意,又使文气舒展、音韵和谐。)四、总结全文,体会写法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文中描绘了美的景、美的情,其特点是写月光与写荷塘交叉,动的刻画与静的描写交错,抒情与写景交融,形成一幅素雅、朦胧、静美的画面,表现了作者忧与喜的矛盾心态,抒发了关心国家前途与命运、追求自由的思想感情。文章用词精当,语言清新,富有表现力。如动词的选择,博喻和通感的运用,不仅描写形象,且十分传神,请同学们在背诵过程中进一步体味。五、课后作业1. 学着作者的写法,写一写你看到的一处景象。2. 写一段特定环境下的景色,如校园的早晨,公园的景物,节日的夜晚等等。要求要抓住景物的特点,安排明确的线索,采用合理顺序和即景抒情等。字数在300字以上。(任选其一)六、板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