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细菌性条斑病

上传人:极*** 文档编号:125609 上传时间:2016-11-25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稻细菌性条斑病(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状又称细条病、条斑病。主要为害叶片。病斑初为暗绿色水浸状小斑,很快在叶脉间扩展为暗绿至黄褐色的细条斑,大小约 110斑两端呈浸润型绿色。病斑上常溢出大量串珠状黄色菌脓,干后呈胶状小粒。白叶枯病斑上菌溢不多不常见到,而细菌性条斑上则常布满小珠状细菌液。发病严重时条斑融合成不规则黄褐至枯白大斑,与白叶枯类似,但对光看可见许多半透明条斑。病情严重时叶片卷曲,田间呈现一片黄白色。病原 u)稻生黄单胞菌条斑致病变种,属黄单胞杆菌属细菌。菌体单生,短杆状,大小 1(m),极生鞭毛一根,革兰氏染色阴性,不形成芽孢荚膜,在肉汁胨琼脂培养基上菌落圆形,周边整齐,中部稍隆起,蜜黄色。生理生化反应与白叶枯菌相似,不

2、同之处该菌能使明胶液化,使牛乳胨化,使阿拉伯糖产酸,对青霉素、葡萄糖反应钝感,该力生长适温 28该菌与水稻白叶枯病菌的致病性和表现性状虽有很大不同,但其遗传性及生理生化性状又有很大相似性,故该菌应作为稻白叶枯病菌种内的一个变种。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病菌主要由稻种、稻草和自生稻带菌传染,成为初侵染源,也不排除野生稻、李氏禾的交叉传染。病菌主要从伤口侵入,菌脓可借风、雨、露等传播后进行再侵染。高温高湿有利于病害发生。台风暴雨造成伤口,病害容易流行。偏施氮肥,灌水过深加重发病。防治方法(1)加强检疫,把该菌列入检疫对象,防止调运带菌种子远距离传播。(2)选用抗(耐)病杂交稻,如桂 31901,青华矮 6 号,双桂 36,宁粳 15 号,珍桂矮 1 号,秋桂 11,双朝 25,广优,梅优,三培占 1 号,冀粳 15 号,博优等。(3)避免偏施、迟施氮肥,配合磷、钾肥,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忌灌串水和深水。(4)药剂防治参见水稻白叶枯病。专利查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农作物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