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选择题的分类和解法例析.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5584630 上传时间:2020-03-1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1.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选择题的分类和解法例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考历史选择题的分类和解法例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考历史选择题的分类和解法例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考历史选择题的分类和解法例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选择题的分类和解法例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选择题的分类和解法例析.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历史选择题应试策略例析高考历史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知识掌握的准确度及分析归纳理解能力,根据命题特点一般可分为最佳型选择题(也叫程度型选择题)、因果关系型选择题、组合型选择题、否定型选择题(也叫逆向选择题)、比较型选择题、材料型选择题等六种,下面就高考中常见的这六种选择题的特点及如何思考解答谈谈粗浅看法。一、最佳型选择题例1(200年全国卷文综15)康有为的维新思想吸收了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的内容,其中最主要的是()A、民主共和思想B、三权分立学说C、君主立宪思想D、人文主义思想命题意图:本题以康有为的维新思想为切入点,除了要考查考生再认、再现重要的历史事实、历史阶段特征的能力外,重点考查学生

2、比较分析和判断问题的能力。解题技巧:第一步认真审题干,找出主干语,即康有为思想的主要内容,并理解题干的特殊要求,即要答出“最主要”的内容。19世纪末形成的康有为的维新思想的重要特点是将传统的儒家思想与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相结合,其核心是西方传入的君主立宪思想。第二步审选项,从中鉴别四个备选项找出其中最主要的一项。A项中的民主共和思想是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思想主张的核心;B项中的三权分立学说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得到实践;D项中的人文主义思想则未传入中国,故可排除A、B、D三项,C项中的君主立宪思想是维新思想学习西方政治学说的核心内容,故此正确答案应为C项。应试策略:最佳型选择题,也叫程度

3、型选择题,旨在考查对历史知识理解的准确程度和辩证思维能力,此题型理论含量较高,能力要求层次高。其结构特点是题干与题肢之间隐含着论点与论据的关系,题肢与题干之间不是一般选择题之间的正误关系、有无关系而是一种质与量的程度关系。其题干中,多有“最主要”、“最重大”、“最重要”、“最突出”、“较为全面”、“较为准确”、“根本”、“主导”等程度修饰词。在平时学习中,对于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的成因背景、结果影响、性质特征等要素要准确鉴别,在具体的解题过程中不要被此类题目所迷惑,觉得每个选项都可入选,对于备选项,不是判断对错,而是鉴别程度的主次、轻重,选出最佳。在判断鉴别中,还要注意应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

4、唯物主义理论分析即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现象与本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去分析。二、因果关系型选择题例2(2005年广东B卷历史8)康有为在研究儒家经典基础上撰写了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出版后不久便被清政府毁版,其根本原因是这两本书()A、学术观念不符合史实B、推崇光绪帝而批评慈禧太后C、损害了孔子的威信D、有力地冲击了顽固守旧势力命题意图:本题以康有为的两部著作被毁版为切入点考查考生运用阶级观点分析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解题技巧:本题在教材上找不到直接答案,要求考生仔细分析题干与题肢,找出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第一步通过审题明确两部著作的核心思想,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主张,

5、被毁版。第二步明确根本原因、主要原因、直接原因区别。从题干分析清政府毁版的根本原因是康有为是资产阶级的代表,他的这两本书威胁了当权者的利益,从题肢分析体现这一原因的应该是D项“有力地冲击了顽固守旧势力”。应试策略:此类型题目一般都带有“原因”字眼,旨在考查综合分析、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主要有两种形式,第一种形式由原因推出结果或影响,题干为因,题肢为果,这种题一般难度都不大;第二种形式由结果推导出原因,题干为果,题肢为因,这种题一般能力要求较高。因果关系型选择题解题时要注意以下三点:辨别出事件发生(或出现)的根本原因、重要原因和直接原因;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内因和外因等概念的含义;注意历史事件之

6、间的内在联系,全面分析影响事件的各种因素;判断题干与题肢之间谁因谁果,把握二者之间的逻辑关系。三、组合型选择题例3(2005年全国卷文综16)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中央人民政府在西南等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民主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废除剥削制度消灭阶级压迫统一国家财政经济建立社会主义经济A、B、C、D、命题意图:本题以新中国成立初期对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政策为切入点,考查考生准确把握及辨析历史概念的能力。解题技巧:首先找出关键词“民主改革”然后对应备选项内容逐一分析判断。题干限定的答题范围是“新中国建立初期”“西南等少数民族地区”“民主改革”,根据上述限定条件,题干中与题意不符,由此可排除备选项中包含

7、有的A、C、D三项,正确答案应选B。应试策略:组合型选择题是将同一类的事件或现象按一定的关系进行组合。其结构一般有三部分组成:说明关系的题干;根据题干要求列出的三组或三组以上的事件或现象(也属于题干),并以数字序号列出;根据这些数字组合成的备选项(题肢)。它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将同一历史时期或同一历史事件影响下的知识进行归类组合,考查考生分析理解和发散思维的能力。二是将不同历史时期的同类知识进行归类,主要考查考生的归纳、比较能力,解答组合型选择题不仅要掌握扎实的历史基础知识,还要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学会观察和分析,重视选项组合规律,常用选基法或列式法,先选定一个绝对正确或绝对错误的备选内容为基

8、点,顺藤摸瓜。列式法是将所有选项的数字列竖式,四个都有的可确定为必选,从而缩小思考范围。四、否定型选择题例4(2005年江苏卷历史12)大革命虽然失败了,但对其后中国革命的发展仍具重要作用。下列表述与此结论不相符的是()A、直接推动了革命高潮的到来B、宣传了共产党的革命纲领C、扩大共产党在群众中的影响D、为革命的继续发展提供了借鉴命题意图:本题从大革命的作用入手,考查考生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掌握中共在国共合作中的地位及影响。解题技巧:本题是一个否定型选择题,注意选择与题干不符的内容。第一步,审题,明确此题涉及大革命重要作用的表现,但选择方向是逆向的。第二步,对大革命的

9、功绩进行简单梳理,直接逆向判断。A项是错误的,因为大革命过后,革命进入低潮而不是高潮;B项正确,因为在大革命过程中,中共积极参与革命并宣传革命纲领;C项正确,因为中共先锋模范作用及在工农运动中的表现在群众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D项正确,其经验教训为以后革命所借鉴;故本题应选A项。应试策略:否定型选择题也叫逆向型选择题,它是一种以表述错误的选项为正确选项的选择题,题干中常用“错误”、“不正确”、“不是”、“无”、“没有”、“无关”、“不符合”、“不包括”等词语来作为限制语。它主要考查考生能否突破思维定势的限制。解答否定型选择题时要重视顺向思维和逆向思维相结合,找出与题干史实相符的三项,剩下的备选项

10、就是题目要求的答案,也可用顺向思维直接找出答案。五、比较型选择题例5(2005年全国卷文综21)1844年,美国强迫清政府签订望厦条约。与南京条约及其补充条约相比,下列各项中,美国通过望厦条约扩大的侵略权益是()A、进出口货物应纳关税税率由两国议定B、有权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和永久居住C、享有领事裁判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D、有权在通商口岸巡查贸易、开设医院、建立教堂命题意图:该题以南京条约及补充条约和望厦条约的内容为切入点,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比较、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技巧:第一步审题,找出比较的主动者与被动者,题目要求考生通过对比望厦条约与南京条约及附件内容,找出望厦条约中

11、美国扩大侵略的内容。第二步,回忆教材、梳理知识进行选择,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项是南京条约的内容,B、C两项是南京条约补充条约的内容,由此可排除A、B、C三项,选出正确答案为D项。应试策略:比较选择题就是给出几个事件、人物等,让考生从题肢中选出各项的相同点或不同点,主要考查比较能力。但它并不只是简单的事件或人物之间的“求异”,所选出的正确选项必须是符合比较的主动者,同时必须不符合比较的被动者(即被比较的对象)。答题最好方法是采用排除法,二者都符合(即相同点)的选项肯定不选,符合比较的被动者的选项也不选,一项项思考确定排除,最终得出正确结论,此类型题总体难度不大,只要掌握基础知识,注意选项和题干考

12、虑周全,就能保证答案的正确性。六、材料型选择题例6(2005年上海卷历史6)“簷前新叶覆残花,席上余杯对早茶”;“春泥秧稻暖,夜火焙茶香”,这几句诗反映作者所处时代饮茶风气盛行,以此推测该诗人是()A、屈原B、陶渊明C、曹操D、白居易命题意图:本题旨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考生平常学习多角度、多侧面分析、考虑问题。解题技巧:首先,读懂材料,联系题干明显可以看出题干所表达的是当时“饮茶之风盛行”;接着,根据题干要求,筛选题肢。结合教材所学知识,我们知道茶叶在唐代成为生活必须品,与材料表述吻合,四个选项中处于唐代的只有白居易。当然就此题而言,还可用其它两法来解,一是可直接根

13、据所学的诗句进行判断,二是根据诗的风格进行判断,诗的内容主要反映现实生活,符合白居易写诗风格。应试策略:材料型选择题就是把材料分析题化小,引入选择题,其形式一般是题干中含有材料(文字、图表等),题肢是对材料的判断和解释,要求考生辨别题肢中对材料的解释是否与材料提供的有效信息相一致,主要考查考生利用基础知识和有效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解此类题必须先读懂材料,然后和课本知识结合,选出正确答案。一般可分为三步进行:第一,通过看材料的出处和其他有关信息,确定材料所涉及的历史背景。第二,读通材料,弄清材料内容及相关的人物或事件。第三,弄清题肢各选项的内涵及与题干的关系,找出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总的来说,要想解答好选择题,避免失分,关键有三,即要掌握准确的基础知识,又要注意能力的培养,答题时还必须方法、思维得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