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则》导学案教师版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25549842 上传时间:2020-03-1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4.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语十则》导学案教师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论语十则》导学案教师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论语十则》导学案教师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论语十则》导学案教师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语十则》导学案教师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语十则》导学案教师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语十则导学案 学习目标1、学习重点文言词语,解读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2、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价值。3、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学习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正确朗读并背诵翻译课文2、 理解、掌握重点词语的读音、解释,积累实虚词文言知识3、 理解课文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一、预习展示1、认识作者 孔子,春秋末期的 ,儒家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其思想核心是“仁”,即仁爱、爱人。在政治上主张施行“仁政”,提倡德治和教化。教育方面,他首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一视同仁),“因材施教”。 论语是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

2、书,属于语录体散文集,是有关儒家思想的最重要的著作。从宋朝以来, 合称为“四书”, 合称为“五经”。成为封建时代读书人的必读书。2、(熟读课文,梳理文意)3、为下列加点字注音:论语( ) 说( ) 愠( ) 三省 ( ) 传不习 ( ) 罔 ( ) 殆( ) 诲女( ) 是知也( ) 凋( ) 恕 ( ) 业( ) 亦( ) 矣( ) 已 ( ) 己 ( )二、词语解释和翻译过关:(一)、第一则1、重点词语:时: 习:说:通“悦”愉快;朋:志同道合的人;知:了解; 愠:生气,发怒; 君子:有道德修养的人2、翻译本则: 孔子说:“学习了(知识)并时常去温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

3、来,不也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很有君子风度吗? 3、概括本则内容主要谈论了学习方法、学习乐趣和个人修养 4、归纳本则中出现的成语不亦乐乎:指快乐得无法形容。 (二)、第二则1、重点词语:吾:我;日:每日;三:泛指多次,并非实指; 为:替;谋:办事;忠:尽心竭力;交:交往;信:真诚,诚实;传:老师传授的知识。2、翻译本则: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人办事是否尽心竭力呢?与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温习过呢?“ 3、概括本则内容 强调治学之人要加强个人思想道德修养。 4、本则中出现的成语三省吾身:省:检查、反省;身:自身。原指每日从多个(三和九在文言文中

4、有多个的意思)方面检查自己,后指多次自觉地检查自己。(三)、第三、四则1、重点词语:故:旧的知识;新:新的知识;知:领悟;可以:可以凭借;为:做;罔:迷惑而无所得;殆:危险,有害。 2、翻译第四则: 孔子说:“光读书学习不知道思考,就迷惑不解;光思考却不去读书学习,就什么都学不到。” 3、表现学与思辩证统一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三四则中出现的成语温故知新 :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四)第五、六和七则1、重点词语:诲:教导,教诲;女:通“汝”你;知之:认识事物(的道理);知:知道;为:是;是:这;知:通“智”聪明,智慧;贤:贤

5、人;齐:相同;内:内心;自省:自我反省三:表虚数,几个;行:走; 必:必定,一定; 焉:于此,在其中;择:选择;其:代词,他们指“三人”;善者:优点,长处;从:顺从,学习;改之:改正自身同样的毛病。3、归纳三则的内容主要谈学习态度,滴五则告诫人们应当实事求是;第六则告诉我们应当取长补短,并以他人过失为鉴,多反省自己,改正自己的错误;第七则强调要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克服自己的短处。4、归纳出现的成语见贤思齐 :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向他学习,和他一样。 三人行,必有我师:一些人中必定有可以作为我的老师的人。指应该虚心地向一切有长处的人学习。择善而从:选择有才能的人委以重任。(五)第八、九和十则1、

6、重点词语:士:有学问有抱负或有特殊地位的人;弘毅:刚强,勇毅;仁以为己任:即“以仁为己任”,把“仁”作为自己的任务;已:停止;可以:能够;然:这;凋:凋谢;其:大概,也许; 恕: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思想。即“仁”;欲:想要(的东西) ;勿:不;施:施加; 于:在,给。2、翻译第八、十则: 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 到死为止,(路)不也(走得)很遥远吗。 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 孔子说: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3、归纳这三则的主要内容三则中表现环

7、境和处境可以考验人的本性的比喻句是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三则中,强调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的句子是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归纳出现的成语任重道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死而后已:死了以后才罢手。形容为完成一种责任而奋斗终身。岁寒松柏:比喻在艰苦困难的条件下节操高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不要强加给别人。二、合作探究一、总结一词多义的现象:判断“而”的用法学而时习之(承接 )人不知而不愠( 转折 )学而不思则罔( 转折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承接 )择其善者而从之(承接 )任重而道远( 并列 )死而后已(承接 )温故而知新( 承接 )判断“之”的用法学而时习之(代

8、学习的知识 )诲汝知之乎(对待学习的态度 )知之为知之(代知识 )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代那句话 )择其善者而从之( 代长处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主谓间 )二、论语十则中总结出 “求知态度、学习方法和修身做人”的哲理句有哪些?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求知态度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三 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学习方法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3、修身做人 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死而后已。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过关检测】

9、1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内容主要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2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家、教育家。3、自选翻译下列语句:(任选两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孔子说:“学习了(知识)并时常去温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很有君子风度吗?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人办事是否尽心竭力呢?与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温习过呢?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说:“光读书学习不知道思考,就迷惑不解;光思考却不去读书学习,就什么都学不到。”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