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第20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学案含解析岳麓必修2

上传人:tang****xu3 文档编号:125547473 上传时间:2020-03-1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5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第20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学案含解析岳麓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第20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学案含解析岳麓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第20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学案含解析岳麓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第20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学案含解析岳麓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第20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学案含解析岳麓必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第20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学案含解析岳麓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第20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学案含解析岳麓必修2(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0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课程标准: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了解中国参加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史实, 认识其影响和作用。一、经济特区和经济开发区1背景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对外开放的方针。2过程(1)创办经济特区:从1980年起,我国先后建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五个经济特区。(2)开放沿海城市:1984年进一步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广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3)开辟沿海经济开发区:1984年以后,相继把闽南三角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辟为沿海经济开发区。(4)开放浦东:1992年

2、,开发上海浦东成为经济建设的重点,也成为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标志。(5)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2004年以来,引起世人关注,有效地提升京津冀和环渤海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3特点形成从经济特区到沿海开放城市,再到内陆省会城市,从东部到中西部全方位、多层次的新格局。4意义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适应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全球化趋势。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原因(1)世贸组织实际上是各国之间从事经济贸易活动的世界性统一市场,成立于1995年,其前身是关税及贸易总协定。(2)中国是关贸总协定的创始国之一。2.过程(1)1981年,中国首次派观察员列席关贸总协定主持召开的国际纺织贸易协议谈判会议。(2)1

3、986年7月,中国正式申请恢复在关贸总协定中的缔约国地位。(3)2001年12月,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3影响(1)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2)是实现与世界经济全面接轨的契机,标志着世界大市场对中国的开放,总体上符合我国的根本长远利益。(3)有力地推动全球经济的繁荣与发展。(4)机遇和挑战并存。1深圳和香港都是特区,谈谈它们的差异。前者是社会主义中国境内的在经济上实行特殊优惠政策的地区,后者是资本主义社会性质的高度自治的地方政权;二者均隶属于中央政府。2邓小平曾如此解释中国对外开放格局:“为什么我考虑开放深圳?因为它对着香港;开放珠海,是因为它对着澳门;浦东就不一样了”浦东开发

4、的主要背景是什么?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环太平洋经济圈崛起。3漫画“我长大了”反映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的场景,WTO总干事拉米称中国在这些年中“总的来说,成绩是A”。中国为什么要加入世贸组织?有利于扩大对外贸易,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我国参与国际竞争,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加入WTO是中国融入世界经济的必然选择。4龙永图说“我一直认为入世后既不会遭遇洪水猛兽,也不会一夜之间发生经济奇迹”“打开窗户,新鲜空气进来了,但有时难免会飞进一两只苍蝇”。龙永图的说法反映了什么观点?加入世贸组织,对中国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主题一我国对外开放新格局研史料材料一 我国对外开放示意图 材料二 建

5、国以来我国进出口贸易情况。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问题?(3)随着我国的对外开放,我国经济的增长有何变化?这一变化有何影响?提示:(1)反映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对外开放范围的扩大。我国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内地的格局。(2)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对外贸易呈上升趋势;整体上看,对外贸易出口大于进口,即整体上处于贸易顺差。(3)变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呈上升趋势。影响:缩小了中国与当今世界最发达国家的差距;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有了显著提高。析重点全面认识我国对外开放格局(1)含义:对外开放是指

6、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遵循平等互利、互守信用的原则,同世界各国发展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它是加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2)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与发展:首先在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建立经济特区,实行特殊优惠政策。1984年进一步开放天津、上海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1988年海南成为经济特区。1992年,开发上海浦东成为经济建设的重点。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宽领域,点、线、面结合的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新格局。(3)对全方位、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的认识:全方位是指对不同社会性质、不同发展程度的国家的普遍开放;对外开放的范围不仅在经济方面

7、,也包括文化等方面。多层次是指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和特点,通过各种不同程度的开放形式,形成全国范围的对外开放。对点练1下列是某道题的提示语:“中国近代历史上最早被迫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之一;改革开放后,最早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依据提示,判断该城市是()A上海B厦门C广州D汕头解析:选B厦门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早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也是改革开放后,最早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主题二旧中国的“开放”与当今中国的对外开放研史料材料一100多年前,中国从世界第一的经济强国宝座跌落,是被发达国家低成本的制成品打败的。中国走上改革开放道路时,正值世界经济进入一个低成本生产时代,发达国家把制造业生产转移到其他国

8、家,为的是使用更便宜的资源。侯若石机遇还是陷阱材料二1986年1月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是将毛泽东和邓小平两个不同时代的生活进行了对比,一边是高举马克思主义,农民在田里插秧,另一边是高楼大厦、汉堡等消费品。封面最醒目的英文是:China Moving Away from Marx(中国正在远离马克思)。(1)材料一中为什么说中国“是被发达国家低成本的制成品打败的”?(2)材料二中“中国正在远离马克思”的观点是否正确?如何理解?(3)综合材料一、二可以看出,中国的强国之路是什么?提示:(1)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自然经济开始瓦解。(2)不正确。因为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领导集体,

9、依据国情,实行对外开放,建设市场经济体制,这不是远离了马克思主义,而是发展了马克思主义。(3)与时俱进,对外开放。析重点旧中国“开放”与当今中国对外开放的主要区别旧中国的“开放”当今中国的对外开放背景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开放”是被英国的坚船利炮打败后被迫开放的是在中国综合国力日益强大、独立自主的前提下主动实行的内容西方列强以武力入侵为手段,后又通过不平等条约强迫中国开辟通商口岸、降低关税等按照平等互利原则同其他国家进行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目的是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性质是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产物是党中央、国务院为使我国进一步参与经济全球化,加速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影

10、响便利了外国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侵略,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只是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以及向西方学习的思潮能够大大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对点练2当今中国的对外开放与旧中国的“开放”相比,最本质的不同是()A前者是主动自强的开放,后者是被迫屈辱的开放B前者是经济目的,后者是政治目的C前者是全方位的开放,后者是部分开放D前者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开放,后者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放解析:选D注意两次开放的本质不同,旧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放是被迫的;而当今的开放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前提下的开放,是主动融入

11、全球化大潮,A项包含于D项,故选D。考点一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命题角度:1.对外开放的过程和表现。2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析典题 例1我国对外开放格局是逐步形成的,其突破口是 ()A设立经济特区B开放沿海港口城市 C开辟沿海经济开发区D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解题思路答案A练题组1改革开放前的深圳农村人为了挣得一口饱饭吃,穿越层层铁丝网,泅渡到资本主义地界去打工;截至2012年底,深圳拥有1 000多万人口,综合经济实力、人均GDP和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居内地大中城市前列。出现这一显著变化的直接原因是()A中国实行对内改革B深圳紧靠香港C深圳人民吃苦耐劳 D深圳最早成为经济特区解析:选D题干表明改革开放前后

12、的深圳变化很大,这主要得益于国家政策的支持,具体表现为深圳最早成为经济特区,这极大地促进了深圳的发展。2回顾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对外开放呈现出全方位,多层次,点、线、面相结合的特点。“全方位”主要是指()A全国范围对外开放 B全行业对外开放C对所有周边国家开放 D对世界所有国家开放解析:选D题干所述是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全方位”是指对全世界所有国家开放,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无论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故选D。考点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命题角度:1.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过程。2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影响。析典题 例2 漫画多以含蓄、隐晦的方式评说世事。如图是2001年11月出现的新

13、闻漫画收伞了。对漫画寓意理解正确的是()A中国加入WTO与国内企业的长远利益相违背B中国申请加入WTO旨在打破某些企业的垄断C加入WTO后中国一些企业有望增强垄断地位D加入WTO后中国企业将面临激烈竞争与挑战解题思路答案D练题组3“履行承诺的过程充满了预言、犹豫、质疑和勇气。全球资本都将目光瞄准中国,中国资本也开始游猎全球。与此同时,被全球化浪潮挟裹前行的中国一路狂奔之后,开始调整自己的呼吸和步伐。”材料信息主要反映了()AAPEC会议在上海召开B中国开始推行多边外交政策C中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 D中国开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解析:选C根据题干“预言、犹豫、质疑和勇气”,体现了参与此事件有

14、着机遇与挑战,由此分析,应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1年中国加入WTO,标志着中国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中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故选C。4下图漫画反映了美国、欧盟和日本就中国限制稀土出口向WTO提起诉讼的相关情况,但2014年3月26日,WTO专家组裁定中方败诉,认为我国对稀土等产品实施出口税和出口配额限制违反WTO的框架规定。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中国再次沦为列强的经济殖民地B中国加入WTO有百害而无一利CWTO裁决对我国没有强制效力D世界贸易规则仍由发达国家主导解析:选D加入WTO是中国在维护自身主权的前提下主动对外开放,与近代史上被动开放,沦为半殖民地不能相提并论,A项错误;加入WTO是中国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的选择,应积极面对,不能逃避,B项错误;WTO是国际大市场,有一套运行机制维护,成员国受其机制制约,C项错误。从该事件中再次证明国际经济秩序对发展中国家不利,其规则是发达国家主导的,故D项正确。 课堂归纳网络构建关键必背(1)中国先后建立深圳等五个经济特区,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和三个沿海经济开发区,初步形成了有重点、多层次、点线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新格局。(2)2001年12月,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3)中国经济融入世界,必将有力地推动全球经济的繁荣与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