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教案设计

上传人:云*** 文档编号:125544946 上传时间:2020-03-18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91.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教案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教案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教案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教案设计(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2 菩萨蛮 郁孤台下清江水 菩萨蛮 郁孤台下清江水 教学设想 教学设想 1 读懂 理解字词句子 2 理解词的情感思想 3 领悟表现手法和基本风格 学习中以诵读为主 在多读中逐渐推进学生的领悟能力 配以适当的赏析题 引导学生走上探讨之路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专题目标 1 通过本专题的学习 能够初步了解辛弃疾词雄深雅健的艺术风格 2 能够通过探究性学习 了解苏轼 辛弃疾词的杰出成就 不同风貌 3 能了解典故的类型以及在诗歌中的作用 能够对诗歌中精警的名句进行鉴赏 4 能够通过对诗歌意境 境界 的体验 鉴赏 了解意境的艺术魅力 5 能够结合本专题的学习 尝试风景名胜联 或写景抒情联 的拟写 本

2、文目标 1 初步了解辛弃疾的词风 赏析词中的意境 课时安排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南宋还有一位大文学家 就是辛弃疾 前人曾有人称他为 词中之龙 说他的词是 龙 腾虎掷 辛弃疾最大限度地开拓了词的境界 在内容上 包罗万象 如万花竞春 尤以气入 词 充满狂放精神 表现方式上以文入词 用以抒情 用以咏物 用以说理 进一步解放了词 体 语言上熔铸百家 为我所用 五光十色 光怪陆离 风格上亦刚亦柔 亦庄亦谐 其繁富 多样为两宋其他词人无法比拟 今天我们学他的两首词 菩萨蛮 郁孤台下清江水 水龙 吟 楚天千里清秋 二 教学 菩萨蛮 郁孤台下清江水 1 朗读 菩萨蛮 2 2 书江

3、西造口壁 郁孤台下清江水 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 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 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予 山深闻鹧鸪 2 看注解 补充了解作者和背景 辛弃疾 南宋词人 字幼安 号稼轩 山东历城人 他原是智勇双全的英雄 也天生一副 英雄相貌 因生长于金人占领区 自幼就决心为民族复仇雪耻 收复失地 因此 他一生都在 进行抗金御敌 统一中原的奋斗 自符离之战失败后 南宋王朝一战丧胆 甘心纳贡求合 辛 弃疾在政治上 受到歧视而不被重用 一生郁郁寡欢 不得志 所以 他用诗词来抒写力图恢 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 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 他的词充满一股豪放的阳刚之气 与苏轼同为 豪放词派的代表 合称 苏辛 写这首词时

4、 作者驻节赣州 常来往于皂口 这是一次在皂口一墙壁上的题字 3 根据诗词的特点 合理想象 理清全词大意 郁孤台下赣江的水清澈呀 有谁知这里面落入了多少背井离乡人的泪 面向西北眺望故 都 可惜有无数座山遮挡 青山再高 也遮不住滚滚东流的江水 傍晚行于江边 正让我惆怅 岂知又闻深山里传来 了鹧鸪的啼声 4 赏析 先思考 再和同学交流 准备班级发言 1 前人评价这首词的手法是 借水怨山 试加评说词中的山和水这两个意象和情感 上片寓情于景 前两句以虚笔写 清水 带出一个 泪 表现山河破碎的憾恨 后 两句写对故都的眺望 引出山的遮挡 表现对旧都故国的无限思念 以上 在情感上是抑 下 片前两句借山说水 渗透出出一股豪放之气 在情感上是扬 后两句又借眼前之景 一边是江 一边是山 一象一声 渲染出内心深处的 愁 又是抑 2 青山遮不住 毕竟东流去 一句 现在常常被引用 说说这句在本词中的含义和 现在引用的含义 本词中的含义 青山再高 也遮不住滚滚东流的江水 国家虽然残破 但我对国家统一 的爱国热情不变 现在引用的含义 客观规律不可抗拒 历史毕竟要发展 表达一种哲理 5 背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