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汽车百年发展史培训课件

上传人:tang****xu3 文档编号:125543711 上传时间:2020-03-18 格式:PPT 页数:82 大小:3.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汽车百年发展史培训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82页
【精编】汽车百年发展史培训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82页
【精编】汽车百年发展史培训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82页
【精编】汽车百年发展史培训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82页
【精编】汽车百年发展史培训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8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编】汽车百年发展史培训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汽车百年发展史培训课件(8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汽车百年发展史 山东交通学院 王振龙 什么是汽车 n汽车必须具备自行驱动的能力 并且由四轮驱动 主要用于运输并由此而派 生出来的一种车辆叫汽车 n汽车的另一种解释 n 1766年 英国发明家瓦特发明了蒸汽机 拉开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序幕 n 1804 年法国陆军工程师古诺制造出第一辆蒸汽机驱动的汽车 n这种汽车装着三个轮子 车架前端装着一个大锅炉 前进时靠前轮控制方向 车速3 5 3 9km h后来在试车途中撞到石头上损坏了 n这是世界最早的汽车 因其用蒸汽机作为动力驱动 因此叫汽车 汽车的发展历史 早期蒸汽车的黄金年代 n18世纪末欧美国家出现了制造蒸汽汽车 的热潮 各种用途的蒸汽汽车相继问世

2、 此时的汽车是最早的雏形 n1825年英国公爵嘉内制造出第一辆蒸汽 公共汽车 这辆车的发动机后置 后轮驱 动 前轮转向 n 1831年嘉内用这辆车开始运送客人 所 以这辆车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公共汽车 第一辆蒸汽公共汽车 世界最早的水陆汽车 n1805年 美国人首次制造了装蒸汽发动 机的水陆两用汽车 n这种水陆两用汽车是当局为减轻费城港口 交通 委托艾文思制造 n原来打算制造小型轮船 不料船制成以后 因工厂在内地无法运输 艾文思在船底 装上了四个车轮 用船上的蒸汽机驱动车 轮 于是船运到了港口 n因此船成了水陆两用车 它也成为现代水 陆两用汽车的鼻祖 世界最早的蒸汽水路两用汽车 蒸汽车的衰落

3、n蒸汽汽车的缺陷 n汽车自身过重 制动困难 惯性大 转向 不灵敏 有时候明知要减速转弯就是慢 不下来 转不过去 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车 撞上障碍物 要么就是制动太狠 轮轴 断裂 更可怕的是 炉压过高 一时难以 控制 经常发生锅炉爆炸事件 n乘坐这种车还得看天气 下雨天车上遮盖 不严 道路泥泞不安全 严寒天烧水难 易熄灭 行驶也慢 热天坐在锅炉边没人 愿意忍受 刮风天要看风向 顺风时车尾 的浓烟会把乘车人熏得喘不过气来 汽车发展史上的四座里程碑 n第一辆汽油发动机汽车 n1885年 德国工程师卡尔 本茨研制成一 辆装有0 85马力汽油机的三轮车 n德国另一位工程师哥德利布 戴姆勒也同 时研制出一辆用

4、1 1马力汽油发动机作 动力的四轮汽车 第一辆量产的汽车 n1908年 第一辆在生产线上生产的福特 T型车在美国诞生 n福特T型车一改以往马车型的造型 加上 功能配置上的创新和改进 使它成为当时 城市最佳的个人交通工具 n上市第一年就卖出1 9万辆 12年后 T型车退役 共生产了1500万辆 福特T型车 第一辆划时代汽车 n大众甲壳虫打破了福特T型汽车的产 量纪录 使汽车由箱型改变为流线形 n现今世界各地仍拥有不少的甲壳虫迷 n目前 大众汽车公司又推出新型甲壳 虫 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 它的优 点是结实耐用 不讲究豪华 而且价 格大众化 大众甲壳虫汽车 第一辆微型汽车 n1959年面世的宝马M

5、ini轿车引发了 汽车技术的一场革命 这种小型车在 观念上大胆突破并屡次在汽车赛中取 得冠军 n40年后的今天 这款车仍然流行 几乎所有公司都模仿了 迷你车 的设 计 使之成为最家庭化的轿车 发动机的发展历程 发动机是汽车的 心脏 汽车的发展与发动 机的进步有着直接的联系 n18世纪中期 瓦特发明了蒸气机 此后人们开 始设想把蒸汽机装到车子上载人 1858年 法国人里诺发明了煤气发动 机 n发动机用煤气和空气代替蒸汽 n使用电池和感应线圈产生电火花 用电火 花将混合气点燃 n这种发动机有气缸 活塞 连杆 飞轮等 n 煤气机是内燃机的初级产品 因为煤气 发动机的压缩比为零 n1867年 德国人奥

6、托 Nicolaus August Otto 对煤气发动机进行了改 进 制作了一台卧式气压煤气发动机 n1878年在法国举办的国际展览会上 引 起了参观者极大的兴趣 n在长期的研究过程中 奥托提出了内燃机 的四冲程理论 为内燃机的发明奠定了理 论基础 n德国人戴姆勒 卡尔 本茨根据奥托发动 机的原理 各自研制出具有现代意义的汽 油发动机 为汽车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1892年 德国工程师鲁道夫 狄塞尔研 制出压燃式柴油机 并被后人尊称为柴油 机之父 1957年 德国人汪克尔发明了转子活塞 发动机 n转子发动机的特点是利用三角活塞旋转功 无 曲轴连杆和配气机构 将三角活塞运动直接转 换为旋转运动 n

7、优点 质量轻 体积小 转速高 功率大 n1958年汪克尔改进发动机性能使转速达到 5500转 分 该机具有重要的开发价值 引起 各国的重视 n日本东洋公司 马自达公司 买下了转子发动 机的样机 并把转子发动机装在汽车上 n转子发动机生在德国 长在日本 Mazida rx 7 搭载1 6L转子发动机 其功率为300马力 化油器式发动机 n1892年美国人杜里埃发明了化油器 n化油器的优点 油气控制准确 成本低 技术简单工作可靠 维修 保养容易 n化油器的缺点 固定的供油无法满足发动 机的运转需求 甚至可能产生黑烟 燃烧 不全以及功率不足等 n2000年起 中国禁止销售化油器轿车 此后所有车型都改

8、用电喷发动机 n目前在马路上跑的汽车还有化油器式发动 机 随着时间的推移 化油器式发动机将 彻底退出历史的舞台 电喷发动机 n1967年 由德国保时捷公司研制 随后 被用在大众等德系轿车上 n电喷发动机的优点 燃油供给控制十分精 确 发动机在任何状态下都能有正确的空 燃比 发动机运转顺畅 废气排放符合环 保法规 n电喷发动机的缺点 喷油器安装在进气门 外侧 混合气只有在气门打开时才能进入 汽缸燃烧 因此喷射会产生延迟 影响电 脑对喷射时间的控制 缸内直喷发动机 n欧美厂商意识到电喷技术的缺陷 于是缸内直 喷技术成了汽车厂商的主攻方向 n与电喷发动机相比 缸内直喷发动机的喷油嘴 被移到了汽缸内部

9、 喷油不受气门开闭的影响 由电脑决定喷油时机与份量 n气门控制空气的进入时间 油 气在汽缸内进 行混合 n由于油 气的混合空间 时间都相当短 因此 缸内直喷系统必须依靠高压将燃油从喷油嘴压 入汽缸 以达到高度雾化的效果 从而更好的 进行油气混合 变速器的发展历程 1894年 法国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变速 器 n变速器承担放大发动机扭矩的作用 实现理想的动力传 递 使汽车适应各种路况 n早期有这样一种说法 中国的驾驶员是世界上技术最好 的 当然21世纪中国的驾驶员都变成了马路杀手 n一则中国早期的糟糕路况练就了高超的驾驶技术 n二则早期的变速器不带同步器 换挡要依据经验来判断 发动机转速和汽车速度

10、是否同步 并且升档和降档要求 两脚油门配合 这样练就的驾驶技术当然世界最牛 n后来为了方便驾驶 在相邻齿轮间装上了同步器 依靠 同步器的作用 换挡不需要判断车速 n手动变速器历经百年 经久不衰 原因它能使驾驶者体 现了最大的驾驶乐趣 自动变速器 n1908年 福特T型车最早使用两个速比的自动 变速器 n自动变速器的优点 驾车者手控制方向盘 脚 控制刹车踏板便可以轻松自如地改变车速 尤 其适合女性 n1997年标致206与雷诺Clio率先采用了最先 进的电脑控制技术 这样汽车可以依据驾车者 的习惯 路面的状况 车身的负荷及周边环境 等多种因素 在9种模式中挑选最适合的功能 实现智能化驾驶 以充分

11、发挥车辆的性能 无级变速器 n无级变速器即CVT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n无级变速器在变速系统中不使用齿轮 提 供平稳和 无级的 速比转换变速系统 n无级变速器具有重量轻 体积小 零件少 的特点 是理想的汽车传动装置 n相比AT CVT在传动方式上有所不同 采用传动钢带利用主 从动轮直径改变来 传递动力 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 n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 Dual Clutch Transmission 简称 DCT n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是由MT演变而成 它结构 简单 传动效率高的 并升华为电控液动换档 控制 改善了换档品质 降低了油耗及故障率 和制造成

12、本 n在大众车系和福特车系中成功使用 降低了加 工设备的投资 适合国情的需要 前景十分可 观 n目前国内汽车马自达6 吉利全球鹰GX7 迈 腾等车型均装用DCT n讨论 变速器将来会在汽车上消失吗 车身的发展历程车身的发展历程 车身材料的发展 n轿车车身材料 薄钢板 铝合金 锌合金 及泡沫金属 四个阶段 n金属薄钢板 厚度在0 6毫米 2 0毫米 n铝合金的车身重量轻 但是 铝材的加工成本高 而且 冲压及焊接技术要求比较特殊 以目前的技术尚不是一 般厂家可以做得到的 因此除了个别轿车车身 A6 全部用铝合金材外 大部分轿车还是局部零部件用铝合 金 例如车圈 发动机缸盖等 n锌合金 既有钢的高强

13、度又有锌 塑料等材料的耐腐蚀性 总质量 重量 又等同于铝合金 十分适合汽车使用 目前在现代轿车上广泛应用 n 泡沫金属是90年代末才出现的新型材料 俗称记忆金 属 主要指泡沫铝合金 泡沫铝合金密度很小 当很大 的外力使其变形压缩 外力撤去 凭着它自身的弹性可 恢复到原来的形状 有点像橡胶 变形恢复性能极佳 有一定的强度 因此受到汽车业的重视 See you later 车身外形的发展 n车身在发展过程中主要经历了六个阶段 n马车型汽车 n箱型汽车 n甲壳虫型汽车 n船型汽车 n鱼型汽车 n楔型汽车 l9世纪末到20世纪初 全球先后诞生 了一大批汽车制造公司 如 福特 罗尔斯罗伊斯 标致 雪铁龙

14、 菲亚特等 马车型汽车 汽车外形基本上沿用了 马车的造型 因此被人们称为无马的 马 车 马车型汽车很难抵挡风雨的侵袭 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在 1915中生产出第一辆量产的汽车 福特T型车 n这种车的驾驶室像一只四四方方的大箱子 上面装有门 和窗 人们把这类车称为 箱型汽车 随看生活节奏的加快 人们对车速的要 求越来越高 作为高速车来讲 箱型汽车不够理想 因为它的阻力大 妨碍了汽车前进的速 度 所以人们又开始研究一种新的车型 流 线型汽车 代表作 甲壳虫汽车 甲壳虫汽车的历史 甲壳虫汽车的历史要从两个人开始说起 n一位是令世界深恶痛绝的 大独裁者 纳粹头子阿道夫 希特勒 n另一位是汽车史上最杰出的设

15、计大师 保时捷的创始人费迪南德 波尔舍 n 上世纪三十年代 汽车还只是有钱人的享受 当时波尔舍就萌生了设计 大众化汽车的想法 并完成了第一张设计图 n 一战后的德国 社会动乱 百姓贫穷 德国急需发展经济 能快速实现 这一目标的莫过于汽车工业 1933年1月 希特勒当选德国总理 他的 竞选纲领有这么一条 让每个德国家庭都拥有一辆轿车 让日耳曼民族成 为全世界最优秀的民族 n1933年5月 汽车工业董事长与波尔舍博士一同去拜会希特勒 申请经费用来研发战胜意大利的赛车 这次见面 希特勒和波尔舍 达成共识 推动发展德国汽车工业 随后 波尔舍博士向德国政府 递交大众汽车发展计划及研发经费计划 这份报告正

16、中希特勒的下 怀 不久两人进行了第二次长谈 n希特勒要求波尔舍设计一款新型实用的小轿车 要求物美价廉 价 格老百姓都能接受 n德国汽车协会接到元首的通知 马上与保时捷公司签约 尽快试制 生产 1934年6月 大众车面世 希特勒亲自试驾样车 建议把 汽车外形改得像一只坚固耐用的甲壳虫 n船型汽车在外形和性能上都优于甲壳虫型汽车 并且还解决了甲壳虫汽车对横风不稳定的问 题 n船型车发动机前置 汽车重心相对前移 而且 加大了行李舱 使风压中心位于汽车重心之后 所以遇到横风就不会摇头摆尾 n从五十年代开始一直到现在 不论是美国还是 欧亚大陆 不管是大型车或是中 小型车都采 用了船型车身 n船型造型成为世界上数量最多的一种车型 船型汽车驾驶室位于车的中部 整个造型很象一只小船 缺点 尾部过分向后伸出 形成阶梯状 在高速时会产生较强 的空气涡流 增加了汽车行驶阻力 为了克服这一缺陷 人们把船型车的后窗玻璃逐渐倾斜成为斜背式 远看像 鱼的脊背 因此诞生了 鱼型汽车 n缺点 n后窗玻璃倾斜角度很大 强度下降 产生 结构上的缺陷 n高速时会产生一种升力 使车轮附着力减 小 抵挡不住横风的吹袭 使汽车发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