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检测.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5538118 上传时间:2020-03-1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检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检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检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检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检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检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检测.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一、选择题1. 我国开始进行三大改造、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的条件不包括 ( )A. 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巨大成就 B. 新中国成立后迅速巩固人民民主政权C. 国民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 D. 社会主义国营经济掌握国家经济命脉2. 三大改造的实质是( )A. 引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 B. 把私人生产纳入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轨道 C. 在中国探索社会主义的建设道路 D. 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3. 上海曾有个资本家说:“现在搞厂容易了,过去要和杜月笙、流氓、警察打招呼,现在不同了,销售有百货公司,配料有轻工业部,贷款有人民银行,还有党、团、工会搞增产节约,我们好做

2、事了。”这反映当时 ( )资本家的生产经营被纳入国家资本主义 资本家已被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在加强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尚未完成A. B. C. D. 4. 对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评述正确的是( )符合我国国情,较好地指导了社会主义建设 反映了广大人民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面貌的愿望 忽视了客观经济发展规律 总路线一无是处 A. B. C. D. 5. “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铁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诗中反映的是20世纪50年代末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经济建设缺乏经验 B. 自然灾害迅速蔓延C.“左”倾错误

3、严重泛滥 D. 苏联政府背信弃义6. “文革”的历史给我们的启示不包括( )A. 要正确认识处理社会主义阶段的阶级斗争B. 必须坚持集体领导原则,禁止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C. 要在综合平衡中发展经济D. 必须建设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7.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共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分析正确的会议有(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中共八大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中共九大A. B. C. D. 8. 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前,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表现不包括( ) A. 政企不分,企业缺乏自主权 B. 计划经济体制对经济活动统得过死 C. 分配中平均主义的倾向严重 D. 土地公有制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

4、平9. 四川广安邓小平故居现有一副楹联:“扶大厦之将倾安邦柱国,万民额手寿巨擘;挽狂澜于既倒兴工扶农,千载接踵颂广安”。此楹联应创作于 ( )A. 1949年以前 B. 1956年10月 C. 19661978年间 D. 1978年以后10. 1983年12月1日,商业部通告全国:敞开供应棉布,取消布票。从此,自1954年开始使用的布票成为了历史文物。这说明 ( )我国已经全面迈向小康社会 政府开始改变以行政手段调配资源的做法我国逐渐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 我国的棉布生产出现了供过于求的局面A. B. C. D. 11. 从20世纪末起,我国实施对外开放“走出去”战略的原因不包括( )A.

5、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B. 适应加入世贸组织后的形势C. 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 D. 鼓励对外投资,带动商品和劳务出口12. 不同的历史时期,形成不同的历史话语。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先后出现了如下政治语汇,请按时间顺序排列( )“三反”“五反” “大跃进” “以阶级斗争为纲” 改革开放A. B. C. D. 13. 促使经济特区迅速发展的原因有 ( )特区优越的地理位置 国家给予特区的特殊政策特区拥有行政自主权 特区采取的先进的管理模式A. B. C. D. 14. 深圳、珠海等地是我国的第一批经济特区,当时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 ( )A. 突破了计划经济的限制 B. 确立了市

6、场经济体制C. 对外关系可以独立自主 D. 具有特别的行政权力15. 到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沿海地区形成的对外开放格局是( )A. 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B. 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特区C.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D. 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二、非选择题16.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材料一 人民日报连续发表“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小麦亩产12万斤”“皮棉亩产5 000斤”和“一棵白菜500斤”等文章。材料二 “大跃进”时期的宣传漫画:材料三 1958年居民将家中铁制用具送去炼钢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现象发生在哪一年?其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

7、)材料所导致的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3)要提高农业产量,正确的做法有哪些?(4)材料三图片中所报道的史实是否是真实的?对此你有何评价?17. 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摆在中国人民面前。请回答:(1)中共八大在这一探索的开始之际作出了怎样的历史性贡献?(2)十一届三中全会对我国生产关系进行了成功的调整和改革,简析其主要内容和作用。(3)中共十四大在这一探索中作出的突出贡献是什么?(4)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经济结构发展变化的主要趋势是什么?(提示:从所有制和经济体制两方面加以概括)18. 阅读下列材料(以下均为邓小平的讲话),回答问题。材料一 社会主义和

8、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问题是用什么方法才能更有力地发展社会生产力。材料二 为什么一谈到市场就说是资本主义,只有计划才是社会主义呢?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嘛。只要对发展生产力有好处,就可以利用。它为社会主义服务,就是社会主义的;为资本主义服务,就是资本主义的。材料三 我们必须从理论上搞懂,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区分不在于计划还是市场这样的问题。社会主义也有市场经济,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经济。材料四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

9、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指出文中的基本思想。(2)材料三、材料四与材料一、材料二相比,文中思想有了哪些发展?说明了什么问题? (3)据上述材料指出,邓小平的上述言论与十一届三中全会方针是否一致?为什么?对此有何认识?参考答案1. A2. D3. C4. D5. C6. C7. B8. D9. D10. C11. D12. A13. D14. A15. C16.(1)发生在1958年。主要原因是毛泽东和党的一些领导人片面追求社会主义建设的高速度,犯了“左”倾错误。(2)说明制定经济政策必须从本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尊重客观经济规律,否则将受到

10、经济规律的严厉惩罚。(3)提高农业产量,第一要走高产、高效、优质农业之路。第二要加大科技投入和资金投入,培育农作物新品种,并及时推广。第三要合理利用和优化土地资源。(4)真实。图片反映出“大跃进”运动中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强烈愿望和建设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热情。但它带来一系列严重后果,土法炼钢浪费大、质量差。由于全国大炼钢铁,“以钢为纲”,一方面影响了农业生产,造成农业生产下降;另一方面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总之,严重影响了国民经济的正常发展。17.(1)指出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先进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规定了党和全国人民在当前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

11、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2)内容: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进行经济体制改革。作用:开始找到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使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综合国力极大提高。(3)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从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转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的基本经济制度;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8.(1)否定以计划与市场作为区分是否是社会主义的标准,初步提出用市场方法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2)更明确地提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区别不在于市场与计划,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的思想。说明邓小平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在实践中得到发展。(3)一致。因为其符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目标。认识:邓小平的探索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党和人民的重大认识问题,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提供了思想理论依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