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现代阅文读.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5533856 上传时间:2020-03-18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6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现代阅文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三语文现代阅文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三语文现代阅文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三语文现代阅文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三语文现代阅文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现代阅文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现代阅文读.doc(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一、社科文阅读(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 文化是庞大的集合体,可以有不同的划分标准。按社区分,中国传统文化分乡镇文化、山林文化、江湖文化和都市文化。 乡镇文化指从农村生活方式中生长出来的文化形态,数千年来注重礼教伦常就是乡镇文化的结晶,从中分离出来的是山林文化。 山林是隐士栖身所在。逍遥自在、复归自然,是他们的中心口号,佛老思想为这种人类态度提供了思辩外壳,不过,人总要生存,衣食住行须来自一定的生产方式。因此,隐士仍要卷入现实社会关系之中,这常给隐士心态造成二重性。 江湖文化大体由乡镇文化的下层脱胎而出,指浮浪人特别是游侠的活动。侠没有固定职业,受雇于人,用暴力替雇主完

2、成使命,战国时代常成为贵族政争的工具,构成与国家政权对峙的社会势力。汉曾大力摧抑。唐宋以后,侠逐渐分化,一批人以城市为基础,结成帮会,鱼肉平民;另一批人则占据草泽,打家劫舍。因其与封建政教法令相抗,有时成为民众反抗压迫的表现形式;而盲目效忠恩主,讲求江湖义气的思想也易为统治势力所利用。“言必信,行必果”,“重然诺,轻生死”,仗义疏财,扶危济困,已升华为社会道德,与士大夫文人宣泄抑郁不平之气的愿望结合起来。汉魏盛唐诗歌有关游侠的题咏,是这种士人心态幻化的结晶。宋明理学兴起,任侠带异端嫌疑,侠义传统却在传奇小说、宋之话本、明清演义中获得发展,表明游侠风气向市民心曲过渡,跟鬼神、清官故事一样,是市民

3、阶级软弱的正义感的显影。都市文化是异质环境里生成的文化形态。中国古代都市常是封建政府所在地,市民阶级十分软弱。追逐财利,物质欲望是都市文化的出发点。利欲观念又会不断演进,财利可提高政治权利,物欲可扩展到性欲、情欲。中国城市文化在后一方面表现得比较充分,前一方面不很明显。市民色彩最浓的话本、戏曲,鼓吹发财致富,称扬自由情爱以至露骨的性描写,比比皆是,而民权则付阙如,要有也仅限于对侵害人身、财产、婚姻等现象的揭露,未提到法权原则上来,更谈不上争取参政权、执政权了。 (节选自陈伯海中国的传统文化)1以下对“这常给隐士心态造成二重性”中“二重性”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以逍遥自在、复归自然为中心口号,

4、以佛老思想为外壳。 B既崇尚佛老思想,又看重生存。 C一方面追求逍遥自在、复归自然,一方面又难免卷入现实社会关系之中。 D打着“逍遥自在、复归自然”的旗号,通过现实社会中的各种关系获得生存的东西。2以下关于四种文化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镇文化、山林文化、江湖文化、都市文化是按社区标准划分的四种形态的文化,它们是并列关系。 B农村是乡镇文化的土壤,农村生活是乡镇文化的题材宝库。C江湖文化是由乡镇文化孕育变化而来的,它以浮浪人特别是游侠的活动为描写内容。D都市文化生成于异质环境里,它以表现利欲为出发点。3对第五自然段中加横线的“异质环境”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的都市。 B封建政权所

5、在地、市民阶级十分软弱的都市。 C. 追逐财利与物质欲望的都市。 D文化比较发达的都市。4以下是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与相关知识进行的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任何一种文化都会多少作用于社会,中华民族数千年来都注重礼教伦常的传统,就是乡镇文化的教化作用使然。 B“侠士”讲求江湖义气,中国古代作品中描写其侠肝义胆,敢作敢为,正好迎合了市民心理,因而诸如荆轲、鲁智深、李逵等形象深为人们喜爱。 C宋明时代,由于理学的兴起,促进了传奇、话本、演义小说的兴盛与发展。 D中国古代都市是封建政府所在地,市民阶级十分软弱,因此,都市文化必然的具有媚欲性,金瓶梅、红楼梦就是这种土壤中产生的文学。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

6、,完成58题。爱因斯坦与艺术世界 美迈克尔怀特 约翰格里本 平常我们谈论较多的只是作为科学家的爱因斯坦,而对艺术家和哲学家的爱因斯坦则较少提到,尤其是对爱因斯坦与艺术的关系,几乎根本没有触及、发掘。这不论对美术界、科学界和教育界认识爱因斯坦,都是一大憾事。 在所有的艺术中,爱因斯坦最推崇西方古典音乐,对巴赫、莫扎特和贝多芬的作品,他尤其酷爱。有一次有人问他对巴赫有何见解,爱因斯坦则回答说:“关于巴赫的作品和生平,我们只有聆听它,演奏它,敬他,爱他,而不要发什么议论 最意味深长的动人的情景是,他常常同普朗克一起演奏贝多芬的作品。弹钢琴者是量子论的创始人普朗克,演奏小提琴的,则是相对论的创始人爱因

7、斯坦。量子论和相对论共同构成了本世纪物理学科的两大支柱。在科学上面他们共同描绘了物理学的一幅优美壮丽的图景,在音乐艺术中,他们同样能奏出扣人心弦的和声。 除音乐外,爱因斯坦还推崇文学。他热爱莎士比亚、歌德、海涅、陀斯妥耶夫斯基和萧伯纳的作品。在青年时代,他常常同友人在一起朗诵海涅的哈尔茨山游记。大家知道,高斯是18、19世纪的德国伟大的数学家,可是在爱因斯坦的心目中,陀斯妥耶夫斯基比高斯更重要:“陀斯妥耶夫斯基给予我的东西比任何科学家给予我的都要多,比高斯还多!” 这是因为他深深地懂得它们的伦理价值。爱因斯坦认为,文学艺术的最大价值就在于他们能够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他确信:“一个人的生命只有当它

8、用来使一切有生命的东西都生活得更高尚、更优美时才有意义。”而大艺术家在这方面的作用往往要胜过科学家。 在他的心目中,艺术和科学之所以具有永久的魅力,并不是因为他们是两个闪闪发光,可以放在口袋里永远占有的金币,而是两个无限的、永远没有终点的世界。从事艺术、科学的最大乐趣不是占有,而是不断地追求。 这些见解无疑充分表述了爱因斯坦同艺术之所以有密切关系的深厚根源。的确,科学和艺术是相互补充的,前者能满足我们的理性追求,后者能满尽我们的感情渴望。 在爱因斯坦看来,科学和艺术之所以值得追求,还因为它们体现了一种绝对的和谐的美。“三角形的三个高交于一点”,这一几何命题就具有高超的逻辑美,它在人们心中所激起

9、的美感同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在人们心中所激起的美感是相通的、等价的。真正追求科学美的人,往往也会极力推崇艺术美。正因为这样,爱因斯坦才经常把科学的伟大成就化做是“思想领域中最高的音乐神韵”,把美国著名实验物理学家迈克尔逊称之为“艺术家”。 在爱因斯坦看来,科学和艺术之所以是相通的,还在于两者都要以丰富的想象力为心理背景。倘若没有诗人般的想象力,爱因斯坦怎能以惊人的洞察力阐明相对论的原理?他自己就一再强调:“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音乐和文学诚然不会直接教你如何去解微分方程,但是却能拓展你的文化背景,丰富你的想象力,提高你的审美感和精神境界,从而有助于你成为爱因斯坦。 (选自爱因斯坦一位旷世奇才的

10、一生)5第三段叙述爱因斯坦和普朗克共同演奏的意味深长的动人情景,“意味深长”的实际上的意思是什么?分析最准确的一项是: A他们的演奏扣人心弦,感人至深。 B他们在科学和艺术的关系上看法相似。 C两位著名科学家能在一起配合和谐地演奏贝多芬的作品。 D他们都是既有科学创见,又懂艺术的人。6爱因斯坦高度评价作为艺术家的巴赫和陀斯妥耶夫斯基的原因是什么?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A因为他热爱西方古典音乐与文学。 B因为他懂得艺术的伦理价值。 C因为艺术比科学更具永久魅力。 D因为艺术家创作的作品能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这种作用往往超过科学家。7爱因斯坦认为艺术与科学是相通的,其理由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科学与艺

11、术都是无限的、永远没有终点的世界。 B科学与艺术体现了一种绝对的和谐美。 C科学与艺术是相互补充的。 D科学与艺术都以丰富的想象力为心理背景。8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爱因斯坦最推崇西方古典音乐,是因为音乐对他的科学创见和思想闪光,往往起了催化的作用。 B艺术创造和科学研究工作在起源上尽管不同,可是被共同的目标联系着,这就是要表述生活的美。 C爱因斯坦不仅强调了科学研究中需要“想象力”,尤其强调了艺术中的“想象力”对科学创造的激发作用。 D要成为有创见的科学家,他们不仅需要有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还必须要有广阔深邃的文化背景。三、 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912题 人是生物,要想健康的活着

12、,必须保持体内的菌态平衡。人诞生后,各种细菌便相继光顾到人体内,成为人体的终生伴侣。 须知,人体自身的细胞有百万亿个,而携带的微生物细胞是人体细胞的10倍。不要认为外来的生物是“异己”,它们可是人体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正常微生物群与免疫和代谢在人体内遗传基因控制下,构成了生命存在的三大支柱。它们参与人体的生理、生化、病理、药理、组胚、解剖及其它各个方面的功能和结构的发生、发展及衰退的过程。 研究表明,正常微生物群直接参与集体的生物防御屏障结构。一为化学屏障。正常菌群代谢的产物乙酸、丙酸、乳酸活细菌素等活性物质,形成酸罩等化学屏障,抗拒致病菌入侵及伤害。二是生物屏障。生活在粘膜或皮肤上的正常菌群

13、可形成一个个体特异性的生物膜样结构,菌群之间互相作用,彼此协调,相生相克,刺激皮肤粘膜免疫系统,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起到抑制过路菌或共生菌定植、占位、生长繁殖的作用。 综上所述,人是不能离开细菌的。然而,令人忧心的是,诸多不良因素或多或少地影响到微生态的平衡与稳定,导致微生态失调。人们滥用广谱抗生素、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等,不合理地是用现代化的检查,这些都会引起人体菌态失衡,危机健康。特别是抗生素的狂轰滥炸,看来细菌杀死了,旧病未除,新病又起,令医生头痛,患者遭殃。为此,科学家们提出了吃菌之说,研制了微生态调节剂益生素。 生病后,让细菌治疗,这是当今的崭新疗法。“抗生素之后的时代将是活菌时代,也即

14、是益生素的时代。”这是我国著名微生物学家魏曦教授1981年说的名言。9“它们可是人体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一句中“它们”指代的是 A. 人体自身的细胞 B. 人体中的各种细胞 C. 微生物细胞 D. 正常微生物群10“正常微生物群直接参与集体的生物防御屏障结构”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正常菌群代谢的活性物质,形成酸罩等化学屏障。B. 化学屏障抗拒细菌入侵及伤害,是机体的生物防御屏障的第一道防线。C. 菌群之间,只有相互作用,彼此协调,相生相克,刺激皮肤粘膜免疫系统,才能发挥生物屏障的作用。D. 生物屏障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是机体的生物防御屏障的第二道防线。11后一段引用魏曦教授的名言,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体内微生态的平衡与稳定是人保持健康的前提。B人体离不开微生物细胞,它参与人体各方面功能和结构的整个过程。C人们使用抗生素、激素和现代化的检查,引起人体菌态失衡,危及健康。D 们要转变观念,生病后要从主要依赖于抗生素治疗转变为主要依赖益生素治疗。12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以下说法不符合原意的一项是A生命存在的三大支柱是正常微生物群、免疫和代谢。B各种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