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中国近现代史检测试题(C卷).docx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5528947 上传时间:2020-03-18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40.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中国近现代史检测试题(C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中国近现代史检测试题(C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中国近现代史检测试题(C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中国近现代史检测试题(C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中国近现代史检测试题(C卷).docx(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近现代史检测试题(C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1.鸦片战争前夕,林则徐致信英国女王,表示相信英国政府是受到英驻华商务监督义律的欺骗而走上歧途,恳请她制止鸦片贸易。这表明林则徐( )A希望以和平方式实现禁烟 B希望扩大中英正常贸易C开展禁烟得到了英王认可 D对英国的政治了如指掌2.历史学家余英时在研究中国近代历史的过程中提出了“转石效应”改革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一经发动,便如危崖转石,非达于平地不止,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之后,浪潮就会冲击到法律和政治领域。依据上述观点,在中国近代史上引发“转石效应”的历史事件是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洋务运动 D新文化运动3.

2、中日双方对l894年7月25日发生的丰岛海战记述各异。中方济远航海日志记载:“7点45分,倭三舰同放真弹子,轰击我船,我船即刻还炮”。日方出版的二十七八年海战史称:“ 7点52分,彼我相距约3 000米之距离。济远首先向我发炮。旗舰吉野立即迎战,以左舷炮向济远轰击。”这说明 ( )A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 B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C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 D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真相4.孙中山在1906年说:“我们并不是恨满洲人,而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假如我们实行革命的时候,那满洲人不来阻害我们,决无寻仇之理。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

3、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这表明当时孙中山( )正确揭示了近代中国的民族问题 明确反对当时流行的种族复仇思想 认为推翻清朝反动统治具有双重意义 坚持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立场A B C D5.中共八七会议告全体党员书指出:“我们的党公开承认并纠正错误,不含混不隐瞒,这并不是示弱,而是证明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力量。”这里谈到“错误”主要是指中国共产党 ( )A排斥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 B.采取了“左”倾冒险主义方针C放弃了民族革命战线领导权 D.放弃了对革命武装的领导权6.侯外庐在回忆录中说:“抗战年代的

4、西南大城市,聚焦着中国那个年代大多数的学者和文化人,重庆、成都、昆明、桂林,及至一些县城和乡村,集中各种科学家和各类学者密度之高,是前所未有,今日也难再现。”这反映了抗战时期( )A. 文化统治政策的确立 B.文化教育的重心的转移 C.文化教育的无序状态 D.文化教育的均衡发展7.1934年上海市长指出,“近年以来,上海人口财富,均有巨量之增加,然吾人能谓其工商业均已健全发展否?未也,且去健全甚远。是何故乎?上海犹鱼,内地犹水,财富集中,而不知所以流通之,非繁荣之象也;人口增加,失业者日众,城市生活之病态也!欲求鱼之生长,而不先实池以水,其可得乎?”这段话体现的施政设想是( )A强调帮助内地改

5、善经济,营造发展环境 B强调改变城市财富流向,缩小贫富差距C强调限制城市人口增长,提升人口素质 D强调发展城市工商百业,增加城市就业8.苟其言之成理,持之有效,尚不达自然淘汰之命运,即使彼此相反,也听他们自由发展。”其主要目的是为了( )A听任各种思想自由发展 B缓和政治派系矛盾,鼓励学术研究C提高北大学术研究水平 D倡导传播资产阶级思想文化9.一篇发表于1941年题为三十年来的中国农村的文章,包括五个主要部分:(一)农产商品化的加速。(二)纯封建制汽车归消灭。(三)高利贷制变本厉。(四)地权集中、农民离散。(五)劳力锐减、熟荒骤增。可以看出该文的主线是( )A.生产关系的变革 B.商品经济的

6、发展 C.生产力的发展变化 D.金融资本的发展10.大公报载文说:“几千年来,中国人所怀抱的观念是天下,是家族,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始终没有打入我们老百姓的骨髓里。(今天)我们从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性。这是民族自觉史的开端,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该文发表的历史背景是( )A.甲午战争爆发 B.中华民国建立 C.抗日战争爆发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1.1987年,台湾民众发起返乡运动,印发我们已沉默了四十年的传单30万份。传单写道:“难道我们没有父母?而我们的父母是生是死不得而知我们只要求:生则让我们回去奉上一杯茶;死则让我们回去献上一炷香。”这

7、一潮流促成了( )A两岸隔绝状态的打破 B“九二共识”的达成C“和平统一”口号的提出 D海峡两岸“三通”的开展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两题)12. (32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旋律。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从1640年到1840年,在200年中,西方已经进入了这样一个时期:“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与此相比,同一时间里的中国却景物依旧:成千上万胼手胝足、转辗沟壑的小农背负着一代一代歌讴唐虞盛世、高谈名物考据或性心理义的士人。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这一时期,中、西方文明发展的本质差异是什么?(

8、4分)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有哪些?(4分)材料二 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呈现出由“沉沦”到“上升”的发展过程,中国社会走出了一条“U”字形路线。在近代中国历史的前期,其基本特征是“沉沦”;近代中国历史的后期,其基本特征是“上升”。在“沉沦”与“上升”中间有一个过渡期,就是“沉沦”的谷底、“上升”的起始时期。试分别概述文中所说的“沉沦”和“上升”的含义。(8分)20世纪初期是中国由“沉沦”到“上升”的转折时期,推动这一转变的社会因素有哪些?(6分)材料三 新中国从1949年成立到现在,已经走过了60年。在评价改革开放前后两个30年历史及其相互关系的问题上,有这样一种观点:在肯定改革

9、开放30年以来历史性进步的时候,有意无意地贬低甚至否定改革开放以前30年的成就和经验。请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评论。(要求史论结合,推理严谨,表达准确。)(10分)13. (24分)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国必有学而始立,学必以粹为有用。国不学则不国,学非粹则非学。非学不国,其将何以自存矣! 邓实:国粹学(1902年)国学者何?一国所自有之学也。有地而人生其上,因以成国焉。有其国者有其学,学也者,学其一国之学以为国用,而自治其一国者也。国学者,与有国以俱来,本乎地理,根之民性,而不可须臾离也。君子生是国,则通是学,知爱其国,无不知爱其学。 邓实:国学讲习记(1905年)十五世纪为欧洲古学复兴之世,而

10、二十世纪则为亚洲古学复兴之世。夫周秦诸子,封建之压制,犹之汉武之罢黜百家也。呜呼!西学入华,宿儒瞠目,而考其实际,多与诸子相符。于是而周秦学派遂兴,吹秦灰之已死,扬祖国之耿光。亚洲古学复兴,非其时邪? 邓实:古学复兴论(1905年)(1)概括指出邓实与新文化运动倡导者对传统文化认识的异同。(6分)(2)邓实认为“亚洲古学复兴”犹如欧洲文艺复兴。评析这一观点。(10分)(3)邓实的主张代表了当时的一种思潮,指出这一思潮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作用。(8分)中国近现代史检测试题(C卷)答案1-5:ACACD 6-10:BADAC 11:A12. (1)差异:西方,向资本主义工业文明阶段迈进;中国,在落后

11、的封建农耕文明中徘徊。(4分)主要原因:封建专制统治强化,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4分)(2)沉沦:西方列强侵略,清王朝腐败。中国社会日益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4分)上升:中国人民通过艰苦努力,最终赢得反帝反封建斗争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当家作主。(4分)(3)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政治上: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民主革命运动蓬勃发展。思想上:民主共和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6分)(4)第一种观点:这种没有认识到前30年为后30年发展的奠基作用,过分夸大了前30年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失误。政治方面:新中国成立时确立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中国人

12、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后来建立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改革开放奠定了根本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经济方面: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建立起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改革开放提供了经济基础。科技文化方面:扫盲教育、双百方针、两弹一星等成就为科技文化发展奠定基础。第二种观点:这种观点是对改革开放事业的反对或怀疑,过分夸大改革开放中存在的问题。政治上:拨乱反正,社会主义民主法制逐步完善;经济上: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总体上实现了小康社会的建设目标;文化上:科教兴国、普及义务教育、发展高等教育,科技文化事业全面发展。(10分)13.(1)同:反对儒学独尊 异:邓实:倡导国粹立国,认为西学与传统文化相通;新文化运动倡导者:认为传统文化禁锢思想,阻碍社会进步。(6分)(2)评分标准:(1)答案应包括四个方面:对文艺复兴的认识 对“亚洲古学复兴”的看法 分析两者异同 总体评价 (2)评析须有史实、有分析、有论点,言之成理(10分)(3)历史背景:民族危机加深;西学东渐;探索救国之路;传统文化的影响。作用:有利于弘扬民族文化,保持民族自信;易导致复古守旧,不足以挽救民族危机。 (8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