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中学高一语文月考试卷及答案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25523101 上传时间:2020-03-1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7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湖中学高一语文月考试卷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西湖中学高一语文月考试卷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西湖中学高一语文月考试卷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西湖中学高一语文月考试卷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西湖中学高一语文月考试卷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湖中学高一语文月考试卷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湖中学高一语文月考试卷及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 、基础知识(每题2分,共8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A. 懈怠/舞榭歌台 新鲜/纤维 相形见绌/咄咄逼人B. 连累/故垒西边 巨擘/糟粕 恪守不渝/溘然长逝C. 步履蹒跚/心宽体胖 翘首/憔悴 有恃无恐/两山对峙D. 箴言/ 缄口不言 玎珰/鼎铛玉石 满腹经纶/羽扇纶巾2. .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句是A.寒冬腊月,买一些水仙,用小泥盆栽上或用小瓷碗盛清水供上,就可以坐对窗头案上着意欣赏一番。B.与人间世事变幻、朝代更迭一样,罗布泊也经历了几荣几衰,曾经的浩瀚大湖如今变成了茫茫沙海。C.科学研究不能急功进利,而应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这样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登上

2、光辉灿烂的顶峰。D.少小观潮江海上,常常壮怀激烈,遐想着未来;晚岁观潮,则大多回头审视自己的七色人生,咀嚼着多歧的命运。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作为中国人,贝聿铭之所以能在欧美国家游刃有余地展示他建筑设计的才华,是因为他融合中西文化,在被“洋环境”同化的同时保持了正统的中国特色。B如今有些官员患上了“中国特色病”,不管什么样的陈规陋习只要被他们加盖了“中国特色”的大印,仿佛就成了不可更改的金科玉律。C在希腊古奥林匹亚遗址,扮演最高女祭司的娜芙普利都点燃北京奥运圣火,神情庄重颐指气使地将火炬传递给了第一棒火炬手。D分析人士认为,俄罗斯军队大张旗鼓重返美国“后院” 虽然令

3、美国感到如鲠在喉,但要说双方将就此拉开新“冷战”的序幕还为时过早。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为了打破这压抑,放起了泰坦尼克号的用萨克斯吹出来的音乐,这音乐更给人带来一种梦幻般的死亡感觉。B一百年前,一位虽还听得见雷声但已聋得听不见大型交响乐队演奏自己的乐曲的五十七岁的倔强的单身老人,最后一次举拳向着咆哮的天空,然后逝去了。C通过太空通讯卫星和直播线路,人们将可以看到伦敦奥运会上精彩纷呈的体育比赛和观众的热烈喝彩声。D南北朝时期,由于北方民族的大融合和工商业的发展,为隋朝的统一创造了有利条件。二、文言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两篇文言文,完成58题。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

4、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

5、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六国论)5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惜其用武而不不终也 其可怪也欤C齐人勿附于秦 师不必贤于弟子 D洎牧以谗诛 至丹以荆卿为计6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B浩浩乎如冯虚御风C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D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7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词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可谓智力孤危 思厥先祖父B肴核既尽,杯盘狼籍 战败而亡,诚不得已C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D刺客不行,良将犹在 上食

6、埃土下饮黄泉8. 从句式特征看,与“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一句相同的一项是( )A.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B.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C.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 洎牧以谗诛(二)阅读下面一段古文,完成913题。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

7、亦不甚惜。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9选出句式与“明星荧荧,开妆镜也”不相同的一项( )A烟斜雾横,焚椒兰也 B戍卒叫,函谷举C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D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10.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与其它三项的不同是 ( )A六王毕,四海一 B.蜂房水涡 C.朝歌夜弦 D. 骊山北构而西折11选出对下列句

8、中加点字解释不当的一项( )A六王毕(灭亡) 蜀山兀(变得光秃秃) 杳不知其所之也(远得不见踪影)B直走咸阳(趋向)各抱地势(随着)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让)C雷霆乍惊(突然)而望幸焉(宠幸)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让)D缦立远视(长久)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是、成为)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让)12选出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 )A杳不知其所之也 吾恐秦人食之而不得下咽也B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C辇来于秦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D盘盘焉,囷囷焉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13选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一项( )A第二段用比喻句和排比句,极言秦始皇不顾人民死活,残民而自肥,很快

9、失掉了民心。B阿房宫赋借写阿房宫的兴亡,揭露了秦统治者的穷奢极欲,并借古讽今,阐述了天下兴亡的道理,以此讽谏后世统治者戒奢侈行仁政C赋是一种介于韵文和散文之间的特殊文体,源于诗经和楚辞,在表达方式上一般总是先极力铺陈描写,最后在篇末画龙点睛,揭示主旨。D词采华丽、节奏鲜明、气势酣畅是“赋”共同的特点,赋多用排比、对偶、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句式多为骈散相间,整散结合,长短不拘,具有极强的艺术表现力。在这一点上,阿房宫赋堪称典范之作。14. 翻译文中划线句子:(4分)(1)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2)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三、阅读下面现代文,完成(1517题) (共10分)生

10、 存 智 慧 张 平自然界中会有些故事,让我们人类匪夷所思,却不能不为之动容。在北美阿拉斯加的茫茫荒野上,生长着一种老鼠,以植被为生,繁殖力极强。但当种群繁殖过盛以致会对植被造成严重危害的时候,其中一部分成员的皮毛就会自动变成鲜亮耀眼的黄色,以吸引天敌捕食的目光;倘若天敌的捕食仍不足以尽快使鼠群减少到适当的数量,老鼠们便会成群结队地奔向山崖,相拥相携,投海自尽。同时,这块土地上还养育着一种狐狸,以鼠为生,是这里老鼠的天敌。但它们对老鼠的捕食也并非无所节制,当鼠群减少、狐群增加而严重威胁鼠群的繁衍的时候,狐狸们便会采取行动,限制种群的发展:一部分成员会聚在一起,疯狂地、不间歇的舞蹈,夜以继日直到

11、力竭气绝而死。类似的故事也发生在中国的黄山。黄山猕猴每一族群一般维持在28只左右,这是族群最佳生活状态的临界点,族群成员以生命来维护这一状态每当族群数量超出,年纪较大的猴子就会毅然决然地选择坠崖而亡。这一幕一幕的故事,何其悲哉,何其壮哉,何其伟哉,惊天地而泣鬼神。然而动物界的这些行为又能赢得我们人类多少真正的理解、同情、尊重和敬意呢?我们的知识、我们的价值理念总使我们习惯于一言以蔽之:本能使然。我们自居价值优位,常常以一种傲慢、鄙夷甚至敌意的眼神打量着自然界的生命活动。更要紧的是,由于自身的私欲和利害,我们人类之间要达到理解、同情和尊重甚至难乎其难,遑论对自然界及动物界。w w w .x k

12、b 1.c o mw w w .x k b 1.c o m人类曾为自己远离自然界的进化而荣耀,曾为自己成为这个星球上绽开的最灿烂最美丽的精神花朵而自得,更为自己以理性的铁蹄征服自然而豪情万丈。然而翻阅一下人类那充满金戈铁马、刀光剑影的史籍,想一想那足以把地球毁灭几十遍的核武库,望一望那在儿童的记忆里不曾是蓝色的天空,数一数由于生态恶化而每天都在灭绝的物种,我们人类作为一种类存在,作为地球生物圈一个链环的存在,究竟比自然界的其他生物高明多少?这实在是一个令我们回答起来气短的问题。在上述动物的行为面前,我们人类应该感到汗颜和愧怍,应该有罪感,应该反躬自省。亡羊补牢,未为迟也。为了自身,为了这个哺育

13、着珍贵的生命的蔚蓝色星球,我们人类自当走出“主人”、“中心”的自恋情结,低下那傲慢的理性头颅,收勒征服的欲望的马缰,尊重自然,学习自然,回归自然,找回在自然中的应有位置,与自然和谐相处。而这首先是要实现人类的态度、立场、观念以及认知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根本性革命。“哲学走向荒野”,当是人类生存智慧的趋向。15、文中“我们人类匪夷所思,却不能不为之动容”的自然界的故事有哪几个?请简述。(3分)16、文中第5段“何其悲哉,何其壮哉,何其伟哉,惊天地而泣鬼神”,这种感叹是针对什么而发的?它引出了下文哪些议论?(3分)17、在文中所述动物的行为面前,“我们人类应该感到汗颜和愧诈,应该有负罪感,应该反躬自省

14、”,这是针对上文的哪些内容而言的?这样写有何作用和好处?(4分)四、名句默写、诗歌鉴赏(共14分)1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8分)(1) , 卷起千堆雪 。 (2)四十三年, , 。(3)使六国各爱其人, , 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4)长桥卧波, , ,不霁何虹?19.阅读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语以寄,完成词后面的问题。(6分)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1)词的上片描写“醉里挑灯看剑”,其动作神态与词中哪一句相照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w!w!w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