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八校联考语文试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5521141 上传时间:2020-03-1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八校联考语文试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一八校联考语文试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一八校联考语文试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一八校联考语文试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一八校联考语文试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八校联考语文试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八校联考语文试卷.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八校联考语文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2010.09注意:本卷共有26题,请将所有答案用黑墨水钢笔或水笔写在答题纸上,否则不计分。第一部分 阅读(共90分)一、文言文阅读(共40分)(一)默写(15分)1 ,左牵黄,右擎苍。(江城子密州出猎) 2人生自古谁无死, 。(过零丁洋) 3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 。(天净沙秋)4浮光跃金, 。(岳阳楼记) 5 ,饥渴而顿踣。(捕蛇者说) (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67题(4分)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2、可怜白发生!6.“沙场”在词中的含义是_。(2分)7. 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_。(2分)A“醉里挑灯看剑”一句写现实,但豪壮中已含悲凉意味。B“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两句写豪迈的军营生活,“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两句写激烈的战斗场景。C“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两句抒发宏伟抱负。D整首词抒发了词人建功立业后的一腔豪情。(三)阅读下文,完成810题(9分)橘逾淮为枳(节选)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

3、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8、解释加点的字.(4分)吏二缚一人诣王 诣:( ) 寡人反取病焉 取:( )9、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10、“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现象给我们的启示是(3分)(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4题(12分)小儿不畏虎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黄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惧;而儿痴,竟不知。虎亦寻卒去。意虎之食人,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亦无所施欤!注释:浣(hun)衣 仓黄 匆忙而慌

4、张 庶几表示可能或希望。在这里有“有点想,抱有那么点希望”之意。 寻不久 被施加 给加上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1)虎亦寻卒去 ( ) (2)意虎之食人( )12下列对“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有一个妇人日日夜夜把两个小孩放在沙子里并且帮他们洗衣服。B.有一个妇人大白天把两个小孩在放在沙边的水里而自己洗衣服。C.有一个妇人大白天把两个小孩放在沙地里,自己在河里洗衣服。D. 有一个妇人白天黑夜都把两个小孩放在沙地里而自己洗衣服。13从文中看,小孩不怕凶猛的老虎,是因为 (3分)14这则故事,给你的启示是 (3分)二、现代文阅读:(共50分)语文诗

5、话语文的实质是什么?有人认为语文的实质是工具性。我认为,这种观点是片面的,它忽视了语文功能的多样性。在日常生活中,每一个正常的人都能很熟练地进行语言交流,甚至有明显语法错误的表达也不影响双方的交流。我认为,语文的产生、发展决定了语文的浅层次表达是生活实践,具有工具性;高层次表达则是精神万象,具有精神性。 我想,语文应该是热爱。没有一颗对生活炽热的心,怎会有“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的热烈浪漫?没有对祖国山水、人文风物的痴迷神往,怎会有“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的拳拳诗情?怎会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怡然陶醉? 热爱生活,热爱山川风物,更应该热爱我们人自己,爱亲

6、,爱友,爱人,便会有诗情,便会有语文。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关爱亲人反使诗情更怯生;“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友情因诗句而彼此拉近;“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寂寞因诗句而得以慰藉;“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诗情因友情而更酣畅;“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多少萍水相逢的人因此而更具人文关怀 语文不仅表达着热爱,悠悠千古,浩瀚的文学海洋,更浮涌着多少忧愁、郁闷甚至或是猛呼抗争。 屈原忧愁悲思而抒离骚,愤懑情极乃发天问;东坡遭贬、壮志未酬而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稼轩胡虏未灭而叹“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陈涉苦难深重怒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7、 古今中外,灿烂的文学长卷都缀满一个个“情”字,但也不乏冷静理性。 陶渊明“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冷静的人生选择;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政治家的深重责任感;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已经 并 了自己的苦难,显露出普度众生的情怀;毛泽东“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更是一代伟人对饱经沧桑的神州大地的历史性洪钟巨响 “我以我的歌感动上帝/正如山以瀑布/感动遥远的大海”。泰戈尔沉沉的喉音唱出的诗,感动着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用语文抒写你的心灵,便是你自己的呢喃情话,同时也感动了你、我、他。 (21分)15.在第段空格处选择恰当的词语依次填入,下列顺序

8、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道出 折射出 挣脱 超越B. 折射出 道出 超越 挣脱 C. 折射出 道出 挣脱 超越 D. 道出 折射出 超越 挣脱16.文中引了不少名句,请写出它们的作者:(5分)(1)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2)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3)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4)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5)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17本文主要阐述了什么观点?(3分)18第2段中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和第8段中的“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均出自陶渊明的饮酒诗。从全文看,作者引用这两句诗的作用分别是什么?(6分)(1)_(2)_19第5

9、段是个过渡段。从内容上看,它在上文第_段和下文的第_段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4分)感 恩 雨这是旱季里最热的一天,几乎连续一个月没有下雨。田里的农作物正在枯死,母牛挤不出奶,溪流已干涸。看来在这个旱季结束之前会有好几个农场宣布破产了。我的丈夫说他的兄弟们每天要费很大的劲把水弄到田里去,过了不久,我们只好开车到附近的水站运水,可很快严厉的配给制度让每个人都取不到多少水。如果老天不下雨的话,我们很快就会失去所有的一切。正是在这大热天,我亲眼目睹了平生所遇到的一个奇迹,也真正理解到了分享的意义。当我在厨房为丈夫和他的兄弟们做午餐时,我看到了6岁的儿子比利正向树林走去。他的样子很严肃,一点也没有平

10、常走路时充满孩子气的横冲直撞。我只能看到他的背部,不过很显然他走得很费劲,他在努力保持平衡。进了树林几分钟后,他又朝房子这边跑回来。我则继续做三明治,想着不管比利在做什么,他也都该做完了。然而过了一会儿,他又继续缓慢而坚定地向树林里走去。这种行为持续了一个小时,他小心翼翼地走进树林,然后往家里跑。最后,我实在忍不住了,蹑手蹑脚地走出房子跟着他。我小心翼翼,不想被他发现,因为很明显,他“身负重大使命”,而且也不需要妈妈的过问。只见他把手掬成杯状,小手里捧着大约两至三汤匙的水,小心翼翼地走着,以免洒了手中的水。在进林子后我偷偷地挨近他。树枝和荆棘划过他的小脸,可他并没有避开。他有更重要的事要做。当

11、我倾身窥伺时,我看到了一幕不可思议的画面。几只硕大的鹿赫然耸立在他面前,而比利直接向它们走去,我吓得几乎大叫让他躲开,其中一只有锋利鹿角的大公鹿离他特别近。但这只公鹿并没有吓着比利,甚至在比利跪下时它也一动不动。我看到一只小鹿趴在地上,很明显它正承受着脱水和中暑的痛苦,它费劲地抬起头舔着盛在我那可爱孩子手中的水。等到水被喝干后,比利站了起来,转身向房子跑去。我跟着他回到家,来到我们的储水罐前,比利尽力拧开水龙头,只见一小滴水开始流下来。他跪在那儿,让水慢慢地滴在他那临时的“杯子”中,阳光直刺在他的背上。突然间我明白了比利为什么不叫我帮忙的原因上星期他因为玩弄水管而遭到处罚,得到了不能浪费水的教

12、训。大约20分钟后,他的手里盛满了水。当比利站起来准备往林子里走时,我拦住了他。他泪眼汪汪地说:“我没有浪费水。”说完就朝树林走去。我也从厨房拿来一小壶水,加入了他的行列。我让他独自照顾小鹿,自己没有插手。这是比利自己的事。我站在树林边,望着我所见过的最美丽的心灵努力营救另一个生命。泪水顺着我的脸庞掉在地上。然后,我突然间发现一滴、两滴,接着越来越多的水滴掉了下来。我仰头望天,甘ln从天而降。也许有人会说这只是一个巧合,并没有真正的奇迹,毕竟雨总是要下的。而我要说的是:那场雨救了我们的农场,就像那天我的儿子救了那只小鹿一样。(29分)20. 根据文中的拼音写出汉字:甘ln (2分)21. 文章的开头描写农场天气的干旱有何作用?(3分) 22. 文中第段划线句“正是在这大热天,我亲眼目睹了平生所遇到的一个奇迹,也真正理解到了分享的意义。”这句话中的“奇迹”指的是,“分享的意义”指的是(4分)23. 第段划线句“他身负重大使命,而且也不需要妈妈的过问”这句话中比利身负的“重大使命”指的是 ,“不需要妈妈的过问”是因为 。(6分)24. 本文中“感恩雨”为题,既指 ,又指。(6分)25. 根据文中的内容用100字左右谈谈你对比利母亲的看法。(8分)第二部分 写作(60分)题目:幸福像 一样要求:1. 将题目补齐。 2. 完成一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