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东城区普通校高三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25520919 上传时间:2020-03-18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7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东城区普通校高三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北京市东城区普通校高三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北京市东城区普通校高三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北京市东城区普通校高三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北京市东城区普通校高三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市东城区普通校高三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东城区普通校高三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京市东城区普通校高三第二学期联考 语文试题命题校:北京25中 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第卷一、选择题(15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忖(chn)度 僭(jin )越 摩洋工 不省人事B. 押解(ji) 溘然(k)长逝 明信片 攻城略地C. 溺(n)爱 炽(zh)热 清花瓷 厉行节约D. 怃(w)然 咄咄(du)逼人 景泰蓝 计日成功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从北京乘坐高铁去上海,速度真了不得,五个小时后,就_上海了

2、。中国小说不是静止地叙述人物的内心活动,而往往偏重通过人物的外部言行的表现使读者 到人物的内心活动。“银河”巨型计算机的研制成功,必将带动许多高科技产品_,填补某些领域的空白。A. 临近 体会 面世 B. 临近 领略 面市C. 邻近 领略 面世 D. 邻近 体会 面市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改革开放以来,各行各业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同时像“毒奶粉”这样的不良现象也应运而生,这是需要引起重视的。B一曲曲儿歌和一张张泛黄的老照片,将我们的记忆带回到了那些曾经的蹉跎岁月,长大了的我们在体味欢乐的同时,更感到了肩头的责任。C一年一度的运动会精彩纷呈,且不说运动场上的生龙活虎

3、,就连看台上不绝如缕的呐喊助威声也足以使人震撼。D各国政府纷纷亮出的“花钱消灾”的救市举措,使得本就不大景气的世界经济,在席卷全球的金融 “寒潮”中,更显得捉襟见肘。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速度和规模将控制在科学合理的范围内,因此,近年来愈演愈烈的高校扩招势头将从今年起逐步遏止。B这家工厂虽然规模不大,但曾两次荣获省科学大会奖,其产品多次被授予省优质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和东南亚地区。C如果我们这一代人智慧不够,难以解决钓鱼岛争议问题,起码可以就如何防止危机升级而做出努力。D我们的报纸、杂志、图书及一切出版物,尤其是中小学教材,要增强语言使用的规范意识,坚决杜绝用

4、字用词不规范的问题。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秦两汉历史散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编年体的左传,有国别体的国语战国策,有纪传体的史记和汉书等。B盛唐出现了两大诗歌流派: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派,以王维、谢灵运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其中王维的诗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C欧也妮葛朗台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的小说,它塑造了“守财奴”老葛朗台这一经典的形象,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D创作于三十年代的边城、竹林的故事均是我国 “乡土文学”的优秀作品。其作者分别是沈从文、废名。二、文言文阅读(12分)大命(清)唐甄岁饥,唐子之妻曰:“食无粟矣,如之何?”唐子曰:“

5、以粞。”他日,不能具粞,曰:“三糠而七粞。”他日,犹不能具。其妻曰:“三糠七粞而犹不足,子则奚以为生也?”曰:“然则七糠而三粞。”邻有见之者,蹙额而吊之曰:“子非仕者与?何其贫若此也?意者其无资身之能乎?”唐子曰:“不然。鱼在江河,则忘其所为生;其在涸泽之中,则不得其所为生。以江河之水广,涸泽之水浅也。今吾与予在涸泽之中,无所资以为生也。子曷以吊我者吊天下乎?” w W w .唐子行于野,见妇人祭于墓而哭者。比其反也,犹哭。问:“何哭之哀也?”曰:“是吾夫之墓也。昔也吾舅织席,终身有余帛;今也吾夫织帛,终身无完席。业过其父,命则不如,是以哭之哀也。”唐子慨然而叹曰:“是天下之大命也夫!昔之时,

6、人无寝敝席者也;今之时,人鲜衣新帛者也。”唐子曰:“天地之道故平,平则万物各得其所。及其不平也,此厚则彼薄,此乐则彼忧。为高台者必有洿池,为安乘者必有茧足。王公之家一宴之味,费上农一岁之获,犹食之而不甘;吴西之民,非凶岁为舰粥,杂以莜秆之灰;无食者见之,以为天下之美味也。人之生也,无不同也。今若此,不平甚矣!提衡者权重于物则坠,负担者前重于后则倾,不平故也。是以舜禹之有天下也,恶衣菲食,不敢自恣。岂所嗜之异于人哉?惧其不平以倾天下也!”唐子之父死三十一年而不能葬。乃游于江西,乞于故人之宦者。家有一石一斗三升粟,惧妻及女子之饿死也。至于绣谷之山而病眩,童子问疾,不答。登楼而望,慨然而叹曰:“容容

7、其山,旅旅其石,与地终也!吁嗟人乎!病之蚀气也,如水浸火。吾闻老聃多寿,尝读其书曰:吾惟无身,是以无患。盖欲窃之而未能也。” (选自潜书)【注释】 大命:指天下的命脉 粞:碎米。 曷:通“盍”,何不。6、下列句中加点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意者其无资身之能乎 资:供给B. 比其反也,犹哭 比:及C. 犹食之而不甘 甘:美味D. 恶衣菲食,不敢自恣 恣:恣意,放纵X k B 1 . c o m7、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以江河之水广 皆以美于徐公B. 平则万物各得其所 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C. 权重于物则坠 夷以近,则游者众D. 盖欲窃之而未能也 盖其又深,

8、则其至又加少矣8、下列句中补出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今吾与予在涸泽之中,(故)无所资以为生也B. (此)是吾夫之墓也C以(之)为天下之美味也D. (唐子)乃游于江西,乞于故人之宦者9、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本文作者提出“天地之道故平,平则万物各得其所”的观点,指出社会分配公平是治理天下的要害所在。B. 第段中,唐子用鱼水关系回应了邻人的关心:自己如同身处干涸水塘中的鱼,纵有本领也无法生存,并建议邻人用慰问自己的态度去慰问天下人,暗含讽刺。C. 第段中,唐子知道了妇人哀哭的原因后不禁感叹百姓的生活今不如昔。过去的人没有睡破席子的,如今的人连件新衣也穿不了。D.

9、唐子认为天下有人快乐有人忧愁,有人富裕有人贫穷,有人安乐地坐车,有人走路走得脚上都长出了茧子,都是因为社会分配不公平,才造成了贫富差距。第卷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36分10、将下列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4分)三糠七粞而犹不足,子则奚以为生也惧其不平以倾天下也!11、唐甄在大命一文中说:“鱼在江河,则忘其所为生。”意为“鱼在江河里,就忘记用来生存的本领。”请结合文本,说说作者为什么这样说。你是否同意作者的观点?试结合自身的生活经历或阅读体验,谈谈你的感受。(200字以上)(12分)12、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5分)皇甫谧,汉太尉嵩曾孙也。所 养 叔 母 教 曰 昔 孟 母

10、以 三 徙成 子 曾 父 以 烹 豚 存 教 岂 我 居 不 卜 邻 何 尔 鲁 之 甚 乎 修 身 笃 学 自 汝 得 之 于 我 何 有 因 对 之 流 涕 谧 乃 感 激。(选自初潭集)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十题任选八题完成) (8分) ,镜中衰鬓已先斑。(陆游书愤)浴乎沂, ,咏而归。(侍坐) ,用之如泥沙?(杜牧阿房宫赋)实迷途其未远,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人生如梦, 。(苏轼念奴娇) ,江船火独明。(杜甫春夜喜雨)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辛弃疾永遇乐)三杯两盏淡酒, 。(李清照声声慢)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 。(关汉卿窦娥冤)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韩愈师说

11、)1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7分)殢人娇张扩深院海棠,谁倩春工染就?映窗户,烂如锦绣。东君何意,便风狂雨骤?堪恨处,一枝未曾到手。 午日乍晴,匆匆命酒。犹及见,胭脂半透。残红几点,明朝知在否?问何似,去年看花时候?下列对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词的开篇即点出题旨“咏海棠”,并巧妙运用问句引出比喻,将天然的海棠比喻为人工织成的锦绣。B. 上阕结尾处用一“恨”字写出了作者的惜花之情,他恨狂风骤雨的来临让人无法充分欣赏美丽的海棠花。C. 词的下阕别开生面,着重描述作者“赏残花”的行为。“胭脂半透”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雨后海棠花的颜色与质感。D. “明朝知在否”的问句表达了作者一

12、片惜花伤春之心,及对时光易逝的无尽感慨。读这首海棠词,许多人认为“午日乍晴,匆匆命酒”一语非常精彩,请结合全词从结构和含义两方面简析其妙处。(4分)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10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517题。睡眠的谜团(有删节)为什么我们和其它许多动物会将一生的大量时间耗费在睡眠上,这是生物学领域最大的奥秘之一。睡眠究竟给生存带来什么好处呢?难道睡眠就是为了完成某些至关重要的生物功能,诸如使身体恢复活力或者重新“启动”大脑而逐步进化?这是研究人员多年来苦苦思索的一个问题,至今依然莫衷一是,但或许他们都错了。新-课 -标 -第-一-网大多数研究者历来着眼于睡眠的两个泾渭分明的阶段的功能。第一个阶

13、段是非快速眼动睡眠,其中包括慢波睡眠这一以更缓慢、更漫长的脑波为特征的关键性时期。接下去是快速眼动睡眠:在这个阶段,身体近乎瘫痪,而大脑则处于高度活动的状态。它通常与梦境联系在一起,虽然事实上我们在睡眠周期的任何阶段都会做梦。以往解释睡眠目的的观点是:快速眼动睡眠对维持大脑发育是必不可少的。几乎所有新生的哺乳动物都是在睡眠中度过大部分时光,且快速眼动睡眠的比例很高。然而,一项突破性研究证实:新生的虎鲸和宽吻海豚在出生后第一个月是一直不睡觉的,而且也没有出现什么不良后果。还有一种颇为风行、同时也得到大量试验印证的观点认为:快速眼动睡眠对于稳固记忆这项功能具有重要意义。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杰里西格

14、尔在对一系列动物的睡眠行为进行了20余年研究后,却得出了颇具争议性的结论。他相信,睡眠的主要功能不可能是为了记忆。西格尔认为,快速眼动睡眠产生的效益不足以使记忆稳固成为快速眼动睡眠的一个基本功能。至今没有证据表明数百万服用抗抑郁药物的病人因为缺失快速眼动睡眠而出现记忆缺陷。那么,我们是否可以期待一个24小时完全没有睡眠的社会呢?在被问及没有睡眠的生命是否可能时,西格尔显得颇为自信:“站在纯科学的立场上,我们无法排除这一可能性。”如果西格尔的观点是正确的,那么我们为什么非要睡觉不可呢?睡眠逐步进化的根本目的非但不是履行某些重要的生物功能,相反,它只是为了保存体能和使个体避免危险。有人认为,非快速眼动,特别是慢波睡眠,恰恰是我们为使大脑能终其一生地持续学习和适应环境所付出的代价。同时更多的研究揭示了睡眠在使免疫系统保持运转方面所起的作用。此外,据纽约市立大学的恩格尔 菲利曼在的睡眠学术会议上披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