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高三月考历史试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5520024 上传时间:2020-03-1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高三月考历史试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0高三月考历史试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0高三月考历史试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0高三月考历史试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0高三月考历史试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0高三月考历史试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高三月考历史试卷.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雅礼中学2011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 史 试 题时量:90分钟 总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左传昭公七年:“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上述材料反映了西周社会结构的基本特点是( )来源:学科网ZXXK A严格的等级关系 B嫡长子拥有继承特权 C通过垄断神权强化王权 D将血缘纽带和政治关系紧密结合 2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始皇帝幸梁山宫,从山上见丞相车骑众,弗善也。中人或告丞相,丞相后损车骑。始皇怒曰:此中人泄吾语。案问莫服。当是时,诏捕诸时在旁者,皆杀

2、之。”下列能说明该材料的是( ) 秦朝时相权已经严重威胁到皇权 秦朝时期监察机构趋向完善 皇权的独断性、随意性、残酷性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下的暴政来源:Z+xx+k.Com A B C D3关于秦朝与隋唐时期的中央官制的说法最为准确的是( ) A唐代中央官吏日渐增多 B唐代通过分权得以集权C唐代尚书省权力最大 D太尉与御史大夫权力下放4旧唐书记载:“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下列对该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A反映了方国对中央的威胁B反映了“天下共主”的地位受到地方势力冲击C反映了藩镇割据威胁到中央集权D反映了藩镇问题得到解决5“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

3、,其任重矣。”以下各朝官职中,其职权权与引文所述的官职相符的是( ) A秦朝御史大夫 B唐朝尚书令 C明朝内阁首辅D清朝军机大臣6说明太祖曾写诗一首来描述自己的辛劳:“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上述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明太祖出身贫苦,亲政理事 B政权刚建立,官僚体制不健全 C废丞相,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 D明初政府的工作效率太低7亚里土多德说:“不能认为每一位公民属于他自己,而要认为所有公民都属于城邦。”亚里士多德称赞的是古希腊公民( ) A积极参政的政治素养 B深受海洋文明影响的素养 C强烈的集体荣誉感 D强烈的民主意识8狄摩西尼指出:“植根于

4、每个人(雅典公民)心底的原则是倘若他视自己为国家的儿女,便会志愿赴死,而不愿看到国家沦为附庸。如国家处于被奴役的地位,他会感到蒙受的耻辱比死亡更可怕。”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雅典( ) A人文主义盛行 B民主政治激发了公民的爱国热情 C具有反抗精神 D对公民长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来源:Zxxk.Com9有学者认为:“(光荣革命)不是一次微不足道的政变,也不是一次以建立平衡宪法为归宿的政治妥协,而是议会与国王权力关系史上的决定性转折点。”这里“转折点”指的是( )A权利法案剥夺了国王的权力B国家权力的重心由国王转移至议会C议会与国王在国家权力上实现了平衡D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来源:学|科|网102

5、009年春夏之交,英国国会下议院议员“补贴门”丑闻(议员冒领国家补贴资金)曝光以后,英国首相布朗领导的工党内阁处境艰难,有近半数内阁大臣宣布辞职,反对党和部分工党下院议员发出要求布朗下台的信号。而布朗却采用改组内阁的办法,拒不辞职。围绕布朗做法是否合法的问题,同学们展开了激烈辩论。下列四条是老师对他们当中所持观点与理由的梳理,正确的( ) A合法,布朗首相有权决定内阁去留B合法,首相是英国的最高决策者,权力不受限制来源:学科网ZXXKC不合法,遭到大多议员反对的人不配做首相D不合法,既然有近半数的内阁成员辞职,布朗首相就不再成为多数党领袖11中国明朝的内阁与英国的责任内阁在性质上的根本区别是(

6、 )A决策机构咨询机构 B咨询机构决策机构C首辅有决策权内阁大臣拥有建议权D皇帝的内侍机构行政机构12自由引导人民于1831年在卢森堡宫展出数月后即被收起,官方理由是它“太革命了”。从1874年起它才被送入卢浮宫,并被永久性展出。这体现了法国政局的变化是( ) A巴黎公社的建立 B普法战争法国的战败来源:学+科+网 C共和政体的确立 D保王势力的消失13马克思认为,德意志帝国是一个“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已经受到资产阶级影响的国家”。这里的“粉饰门面”是指( ) A由皇帝任命帝国宰相 B皇帝权力至高无上 C军国主义色彩浓厚 D形式上确立资产阶级代议制141856年常住上海的外国人

7、总数不过200人,但当年仅英国领事处理的刑事案件就有503起,共有630名英国人涉案。此种情况出现的原因是( ) A上海社会治安状况混乱 B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高涨 C领事裁判权使其为所欲为 D英国人法律意识淡薄15德国前进报在1900年6月19 13的社论铁拳一文中盛赞它为“神圣的战争”。文章说“如果说有所谓神圣的战争,那么,中国奋起抗击以主子姿态出现的外国剥削者的战争,正是这样一个神圣的民族战争”。“以主子姿态出现的外国剥削者”是指( ) A侵华英军 B英法联军 C甲午中日战争中的日军 D八国联军16孙中山:壮志未酬的爱国者这样描写:“他反复地呼吁对产他所领导的政府的同情、财政资助和国际上的

8、承认他明白地翘首海外,寻找中国问题的解决。”这段话的核心观点是孙中山( ) A十分重视与其他国家的关系 B没有认清帝国主义的侵略性质,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C其三民主义脱离中国实际,对中国革命没有指导意义 D在中国革命中有坚定信念和百折不挠的精神17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一文说:“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这里说的“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指的是( )A辛亥革命使中国开始了全盘西化B辛亥革命迈出民主政治关键性的一步C辛亥革命将传统文化彻底的击败D辛亥革命实现了中国由贫弱走向富强181917年,中

9、国北洋政府对德宣战,并派出大批劳工到欧洲战场服役。80多年后,时任法国总统的希拉克曾这样评价说,“任何人都不会忘记这些远道而来的、在一场残酷的战争中与法国共命运的勇士,他们以自己的灵魂和肉体捍卫了法国的领土、理念和自由”。结合上述材料,对中国参战的诸多评价中,你最赞成的是( )A对德宣战导致不少中国劳工丧生 B对德宣战是段祺瑞政府的错误决策来源:学#科#网Z#X#X#K来源:学_科_网Z_X_X_KC对德宣战客观上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D对德宣战不利于一战的尽快结束来源:学#科#网19希特勒说:“利用布尔什维主义的幽灵来遏制凡尔赛诸国,要使他们相信, 德国是反对赤祸的决定性堡垒,这是我们渡过危

10、机,摆脱凡尔赛和约,重新武装的惟一办法。”以下各项,体现了希特勒这一意图的是 ( )A发动对苏联的战争B进入莱茵非军事区 C建立德、意、日三国轴心D对捷克斯洛伐克提出领土要求20日本右翼文人中村粲在大东亚战争的起因中说:“当时各国形成了各自的经济区苏联有苏联的区域,美国也建立了自己的区域,设置很高的关税壁垒。当时就是在这种情况,世界各国在各自的势力范围内展开贸易,形成排斥他国的地区经济。基于当时的情况,日本不得不关注满蒙。”上述材料反映日本大举侵华的一个客观背景是( )A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使得经济出现区域集团化 B社会主义苏联和资本主义国家形成了不同的市场 C经济大危机导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

11、行激烈的经济战 D日本由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制订了对外扩展的大陆政策21大前提:凡是帝国主义之间的战争都是非正义战争。小前提:“二战”期间,日本和美国已经都是帝国主义国家。结论:当时日、美交战双方都是非正义的。此三段论( )A大前提正确,小前提正确,结论正确 B大前提错误,小前提正确,结论错误C大前提正确,小前提正确,结论错误 D大前提错误,小前提错误,结论正确22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的剧中有这样一个场景:为鼓舞溃兵伤兵的士气,军方播报了关于不久前一个战役的一段报道:“倭军之三十三师团使用迂回穿插之战术,以两个联队兵力攻占拼墙河(河流名)南北,而我远征之军以寡击众,披肝沥胆,做浴血之战,解

12、救同盟之英吉利军七千余众,夺回中外记者教士五百余众”上述材料说明了( )A中国远征军解放了缅甸 B英军在缅甸都依靠中国远征军救助 C日军在缅甸遭到毁灭性打击 来源:学,科,网D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互相支援和配合23新全球史中说:“由于没有签署和平条约,这个地区仍然处于卷入新的一轮敌对活动的威胁之中。战争还加剧了南北双方的苦难,使得统一朝鲜的进程更加遥远。”这段话主要说明了朝鲜战争( )A事实上并没有停战 B给朝鲜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 C一直受到美苏争霸的影响 D加剧了朝鲜半岛的分裂局面24下表是海湾战争中参战双方伤亡情况统计,对此表数据成因解读正确的一项是( )伤亡人数伊拉克军队多国部队死亡约2万人

13、478人受伤约8万人3754人A多国部队使用了大规模杀伤性武器B多国部队的军事技术占据绝对优势来源:学科网C伊拉克军队在溃败过程中自相残杀D伊拉克军队缺乏训练,毫无战斗力25围绕以下外交大事记的一块展板,四位同学展开讨论,其中观点正确的是( )外交大事记1981年底,中国明确表示肯定和原则支持符合联合国宪章精神的维和行动,并开始缴纳有关摊款。1986年,中国政府应邀派人前往中东实地考察了“停战监督组织”。1988年,中国成为联合国维和特委会成员。1990年,中国首次向联合国维和行动派遣观察员,积极参加在联合国放入维和行动甲:中国发展结伴而不结盟的新型国家关系 乙:中国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活动丙:中国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来源:Zxxk.Com丁:为中国经济建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