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城市高一地理下期期末考试试题.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5520336 上传时间:2020-03-1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73.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项城市高一地理下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项城市高一地理下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项城市高一地理下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项城市高一地理下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项城市高一地理下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项城市高一地理下期期末考试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项城市高一地理下期期末考试试题.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一地理查缺补漏试题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48分)下表是“世界人口最多的10个国家人口数量及其自然增长率”,读表格数据,回答14题。国家2008年人口数(亿)人口自然增长率(%)1990-19951995-20002000-2005中国13.441.100.910.7印度11.861.861.641.5美国3.091.000.831.0印度尼西亚2.341.541.431.3巴西1.941.491.311.2巴基斯坦1.672.682.772.4孟加拉国1.613.102.001.9尼日利亚1.522.572.392.2俄罗斯1.42-0.03-0.16-0.6日本1.280.160.1

2、70.11.近20年来,10国人口总趋势是人口自然增长率增大 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人口总量减少 绝大多数人口总量增加A. B. C. D. 2.1990年比2008年人口数多的国家是A.中国 B.孟加拉国 C.巴西 D.俄罗斯3.表格数据说明A.目前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模式为传统型B.目前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为传统型C.发达国家表现为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特征D.发展中国家表现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特征4.可以预测未来几十年内人口总量超过中国的国家最可能是A. 巴基斯坦 B.美国 C. 印度 D.印度尼西亚右图为人口规模相当的甲乙丙丁四座城市某年人口资料图,读图完成58题。+40

3、00-2000+2000-2200+3000-1500+2000-50010010002000100500甲乙丙丁+人口出生数 人口死亡数 人口迁移数5.四个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A.甲 B.乙 C.丙 D.丁 6.下列因素一般情况下往往对人口迁移起重要作用的是A.较高的工资待遇 B.迁入区有好的环境 C.家庭成员异地居住 D.严格的户籍管理7.四城市中,吸纳人口数量最多、经济发展较快,就业水平最高的是A.甲 B.乙 C.丙 D.丁8.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人口迁移的特点主要表现为A.人口主要流向发达国家 B.是有组织、有计划的流动C.“候鸟”式短期流动量大 D.由城市流向广阔农

4、村9.关于人口的合理容量叙述,正确的是A.科技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B.无论在什么条件下,环境人口容量不可能扩大C.在一定条件下,环境人口容量有可能扩大D.我国地大物博,不存在人口合理容量一说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功能区规划示意图。读图完成1012题。高速公路主要干道河流湖泊商业区其它用地10.一般情况下,城市中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是A.商业区 B.住宅区 C. 工业区 D.文教区11.作为生态城市规划,与图中功能区对应的应该是A.工业区、绿地、住宅区 B.绿地、住宅区、工业区C.绿地、工业区、住宅区 D.住宅区、工业区、绿地12.影响该城市地域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是A.地租的高低 B.人们收入

5、的多少 C.社会知名度 D.历史背景图为我国南方(西南地区)局部地区地形分布图。读图完成13-14题。13“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意指古代的四川交通落后,其主要影响因素是A气候 B植被 C河流 D地形14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13年4月20日8时2分在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北纬30.3,东经103.0)发生里氏7.0级地震,震源深度13公里。根据自然灾害的成因分类,地震属于 A地质灾害 B气象灾害 C生物灾害 D海洋灾害15图为某城市城区变化图,1949年后,城区面积增大的主导因素是下列中的A两河流交汇处 B两铁路交汇处C河流航运的起点 D河流入海口16.乳畜业是一种面向城市市场的商品化

6、、集约化农业地域类型,其原因是A.大城市周围有充足的牧草 B.大部分乳制品易腐烂,且运输不便C.大城市周围劳动力素质高 D.大城市周围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17.属于商品谷物农业和大牧场放牧业共同的区位条件的是A.降水丰富 B.发达工业的支撑 C.便利的交通 D.精耕细作18.与新兴工业相比,传统工业的明显特点是工业集中分布 工业分散分布 技术高度集中 中小型企业为主A. B. C. D. M1M2M3右图为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其中MI为科技,M2为劳动力,M3为市场。据此回答1921题。19.企业甲影响其布局的主导因素是M2,则该企业可能是A啤酒厂 B电解铝工业C服装工业 D飞机制造厂20.影

7、响“硅谷”布局的主导因素是AM1 BM2 CM3 DM2和M321.我国吉利汽车集团,在北欧收购了世界一知名汽车品牌,并将建立生产基地,其收购战略的主要目的是A.获得企业生产技术 B.占领当地汽车市场 C.取得汽车生产原料 D.利用当地廉价劳动力下图为我国某生态工业园生态链图,是循环经济模式的代表。读图回答2223题。甘蔗制糖废糖蜜制酒精碱回收白泥制浆黑液碱回收蔗渣造纸造纸中段废水锅炉除尘、脱硫、冲灰酒精废液制复合肥制轻质碳酸钙制糖滤泥制水泥22.按照可持续发展理念,该生态工业园实现循环经济的基本途径是A.转移污染物 B.依托农业 C.大量资金投入 D.清洁生产23.按照可持续发展观要求,该生

8、态园循环经济可以解决的两大难题是庞大的人口数量 生态恶化 资源超常利用 经济超常规增长A. B. C. D. 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的世界气候大会上,发展低碳经济成为各国的共识。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据此完成24-25题。24.发展低碳经济最主要是为了应对A.臭氧层变薄 B.全球变暖 C.酸雨扩散 D.地震频发25.与传统经济模相比,低碳经济所倡导的是提高能源利用率 开发清洁能源 禁止CO2的排放 追求绿色GDPA. B. C. D.26.为了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我们应该A.围湖造田 B.向荒山要粮 C.草原恳耕 D.发展生态农业27.下列地理现象,可能影响全

9、球环境的是A.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B.日本福岛核泄漏 C.涪江某河段遭受污染 D.人类早期的采集、渔猎1908年沪宁铁路开通,从上海至南京约10小时。20世纪60年代,内燃机车出现,上海至南京约4小时。2007年,铁路第六次大提速后,上海至南京约2小时。2010年沪宁城际铁路建成,上海至南京约1小时。据此回答28-29题。28.材料说明交通运输方式发展的方向之一是A.网络化 B.大型化 C.专业化 D.高速化29.影响沪宁间铁路建设变化的主导因素是A.自然和社会 B.经济和社会 C.经济和技术 D.自然和技术铁路河流20世纪50年代前老城区20世纪50年代后新城区乙甲丙丁右图是某城市铁路修建前

10、后空间形态变化图,读图回答30-31题。30.对比新老城区,引起该城市空间形态变化主要是A.河流 B.铁路 C.地形 D.国家政策31.该城市欲布局一大型物流中心,最好选在图中的A.甲 B.乙 C.丙 D.丁 32.下列有关环境问题的叙述错误的是A.人类向环境排放的废弃物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环境问题产生B.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将产生环境问题C.环境问题仅指环境污染,不包括生态破坏D.全球变暖、土地荒漠化均属于全球性环境问题二、综合题(3小题,共52分)33.1985年绵阳市成立。读绵阳市城市人口变化表,完成下列要求。(22分)时间1950年1985年2000年2007年2010年2020

11、年人口(万)约2.7约236080108150201985200020102020406080100120150人口(万)年1950(1)在右图绘出绵阳市城市人口变化的曲线图(4分)(2)对比说明1985年绵阳建市前后城市人口增长特征的差异是:1985年前 。1985年后 。目前绵阳市正处在城市化进程的 阶段。(6分)(3)绵阳城市的快速发展,可能产生的环境污染有哪些?(2分)(4)我们应该认识到,环境问题的实质是 问题。城市的发展也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你知道可持续发展包含哪三个方面的内容吗?(6分)(5)随着绵阳城市的发展,城市周边许多耕地由原来生产粮食转为生产蔬菜,你知道为什么吗?(4分

12、)34.上海宝山钢铁公司最近从海南(石碌)购进一批优质铁矿。据此完成下列问题。(16分)煤场矿石厂化工厂炼铁厂炼钢厂热轧厂冷轧厂无缝钢管厂宝山水泥总厂$宝山成品码头宝山原料码头宝山钢铁公司平面简图(1)上海市没有铁矿,能源也十分匮乏,国家却在此布局大型钢铁厂,考虑的因素主要是什么?(至少提出3点)(6分)(2)从上图看出宝山钢铁公司产品之间的上下游关系将各厂聚集在一起,这种工业空间集聚的好处是什么?(至少说出2点)(4分)(3)一般情况下,钢铁厂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哪些废弃物?厂方应采取什么措施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4分)(4)宝钢铁矿石运输依靠巨轮,说明 条件改变,可影响工业区位选择。(2分)35.读世界局部地区和曼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