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试题精选(中国近代史上).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5480548 上传时间:2020-03-1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0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试题精选(中国近代史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考试题精选(中国近代史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考试题精选(中国近代史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考试题精选(中国近代史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考试题精选(中国近代史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试题精选(中国近代史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试题精选(中国近代史上).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三历史第三次周考试卷(2010.11.13)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革命党人陈天华说:“国家譬如一只船,皇帝是一个舵工,官府是船上的水手,百姓是出资本的东家倘若舵工水手不能办事,东家一定要把这些舵工水手换了,另用一班人,才是道理。”这一言论体现的观念是A天赋人权 B主权在民 C君民共主 D民贵君轻21925年1月,中国共产党员人数为994人,10月增加到3000人,年底发展到10000人,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快速发展主要是由于A共产国际的大力支持 B北伐战争的胜利进行C土地革命高潮的兴起 D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3.

2、1913年,某身着日式服装的革命党人途遇一老农,老农询问其国籍,某称“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作惊状,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当被告知亦为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惶然,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这表明A国内民众的反日情绪强烈 B革命党人处于不合法状态C辛亥革命对农村影响有限 D农民阶级不支持辛亥革命4.“民众以为清室退位,即天下事大定,所谓民国共和则取得从来未有之名义而已。 至其实质如何,都非所问。”这说明 A. 辛亥革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B. 新文化运动具有历史必要性 C. 国民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D. 君主立宪制得到民众的普遍支持5近代史上,顽固派“其貌则孔也,其心

3、则夷也”的指责主要针对下列哪位人物的思想主张? A魏源 B李鸿章 C康有为 D孙中山6. 图3 是辛亥革命时期的漫画葫芦尚未捺下,瓢儿又起来了,它表明A清朝统治面临崩溃 B保路风潮已被镇压C武昌起义即将爆发 D革命派的实力强大7下列是孙中山在革命进程中的言论,其先后顺序是自今日始,吾等之非清朝人矣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使全国人民赞成我的政策,我十年之内必能为中国造二十万里铁道顾吾国之大患,莫大于武人之争雄。南与北如一丘之貉A B C D8近代重庆总商会会所楹联曰:“登高一呼,直召唤四百兆同胞共兴商战;纵目环球,好凭此数千年创局力挽利权。”该楹联所反映的主张,最早提出的是A洋务派 B早

4、期维新派 C康梁维新派 D民主革命派9、 表1 1925年部分省份国民党党员构成表地区党员人数学生工人农人绥远32008%3%80%湖北187763.1%2.3%8.9%广东1500021.2%20.1%39.1%表1表明,1925年的国民党A. 发展重心由北向南转移 B. 实行了土地革命政策C. 是多阶层组成的革命联盟 D. 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10近代某思想家说:“然则必欲予民权自由,何必定出于革命乎?革命未成,而国大涂炭,则民权自由,且不可得也。”这位思想家主张 A民主共和 B改良维新 C暴力革命 D君主专制11、下列图片反映了清末民初社会生活的变化,其中具有反清革命色彩的是12. 186

5、2年,京师同文馆设立。该馆先后开设外语、化学、物理、各国史略、航海测算、富国策、万国公法等课程。据此判断,同文馆 A.标志着西学东渐进程开始 B.致力于“变科举”“改官制”C.为洋务运动培养新式人才 D.旨在宣传“德先生”“赛先生”13. 2009年,人民海军在山东青岛举行建军六十周年阅兵。这里曾见证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作为战胜国的中国蒙受屈辱的历史,与此相关的国际文件是A.辛丑条约 B.凡尔赛合约 C.开罗宣言 D.波茨坦公告14下列选项中正确反映了18701956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的是 151919年孙中山在演讲中指出:“八年以来的中华民国,政治不良到这个地位,实因单破坏地面,没有掘

6、起地底陈土的缘故。”“地底陈土”指的是 A清朝皇室 B资产阶级保皇派 C地痞、土匪、烟贩 D军阀、官僚、政客16清末的一首打油诗云:“洋帽洋衣洋式鞋,短胡两撇口边开。平生第一伤心事,碧眼生成学不来。”该诗反映了当时A服饰的西化B洋货倾销中国 C社会上的崇洋现象 D学习西方的迫切愿望171919年12月,重庆川东学生周刊创刊。对其创刊宗旨:“排斥强权”和“改良社会”理解全面的是A反对北洋政府 B追求自由民主 C反帝反封建 D抨击专制皇权18.1880年,薛福成写道,“中国立约之初,有视若寻常而贻害于无穷者,大要有二:一则曰,一国获利各国均沾也一则曰,洋人居中国不归中国官管理也”。在他看来,对近代

7、中国“贻害于无穷”的是开设工厂 协定关税 片面最惠国待遇 领事裁判权A B C D19.马关条约中规定:“日本臣民得在中国制造一切货物,其于内地运送税、内地税、钞课、杂派即照日本臣民运入中国之货物一体办理,自应享优例豁除。”从中可以看出导致中国近代以来民族工业举步维艰的一个因素是A外资工业在中国的兴起 B民族工业没有技术优势C民族工业没有资本优势 D外资工业享有免税特权20.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

8、,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日前的艰难处境。”下列能够反映20世纪中国“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和“奋起救亡,勇于变革”的史实是A马关条约和公车上书 B瓜分狂潮和义和团运动C辛丑条约和戊戌变法 D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选择题答题卡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二、非选择题(40分)21.材料:近代中国出现的新兴城市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其中,香港、青岛等长期为列强占据;上海、天津、汉口等被辟为通商口岸,出现了畸形繁荣的商业区;近代工矿企业、商业的发展,推动了唐山、无锡等城市的兴起;郑州、石家庄等因地处铁路枢纽得到较大的发展。 帝国主义的侵入把大批商品送

9、进来,只能使人失业,不能使人得业。帝国主义的商品冲击了农村手工业,制造了众多的游民无产者,而新式工厂发展滞后,无力吸引多数游民无产者。“外国商品来得愈多,制造游民无产者的功用便愈大;中国工业发达愈慢,吸收游民无产者的能力愈小” 摘编自周谷城现代中国社会变迁概论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新兴城市的特点和影响。(12分)22材料: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夫曰共举止,则非君择民,而民择君也夫曰共举之,则且必可共废之。 谭嗣同仁学(1)材料认为“民”与“君”是什么关系?这种思想与哪位西方启蒙思想家的主张最为相似?(6分)(2)结合所学知识,

10、说明这种思想在辛亥革命中是如何得到体现的。(4分)23.近代自西方传教士进入中国内地传教后,传教士、教民与普通民众不断发生冲突,史称“教案”。1862年,江西巡抚沈葆桢教案一事派官员到民间密访。官民对话记录如下:问:你们纷纷议论,都说要与法国传教士拼命,何故?答云:他要夺我们本地公建的育婴堂,又要我们赔他许多银子,且叫从教的来占我们铺面田地。又说有兵船来挟制我们。我们让他一步,他总是进一步,以后总不能安生,如何不与他拼命?问:我等从上海来,彼处天主堂甚多,都说是劝人为善。譬如育婴一节,岂不是好事?答云:我本地育婴,都是把人家才养出孩子抱来乳哺。他堂内都买的是十几岁男女,你们想是育婴耶?还是借此

11、采生折割耶?问:你们地方官同绅士主意如何?答云:官府绅士,总是依他。做官的只图一日无事,骗一日俸薪,到了紧急时候,他就走了,几时顾百姓的身家性命!绅士也与官差不多,他有家当的也会搬走。受罪的都是百姓,与他何干!我们如今都不要他管,我们只做我们的事。问:譬如真有兵船来,难道你们真与他打仗么?答云:目下受从教的欺凌也是死,将来他从教的党羽多了,夺了城池也是死他不过是炮火厉害,我们都拼著死,看他一炮能打死几个人!只要打不完的十个人杀他一个人,也都够了。 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卷十二(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晚清教案发生的历史背景.(5分)(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晚清教案予以评

12、价。(5分)24.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国必有学而始立,学必以粹为有用。国不学则不国,学非粹则非学。非学不国,其将何以自存矣! 邓实:国粹学(1902年)国学者何?一国所自有之学也。有地而人生其上,因以成国焉。有其国者有其学,学也者,学其一国之学以为国用,而自治其一国者也。国学者,与有国以俱来,本乎地理,根之民性,而不可须臾离也。君子生是国,则通是学,知爱其国,无不知爱其学。 邓实:国学讲习记(1905年)十五世纪为欧洲古学复兴之世,而二十世纪则为亚洲古学复兴之世。夫周秦诸子,封建之压制,犹之汉武之罢黜百家也。呜呼!西学入华,宿儒瞠目,而考其实际,多与诸子相符。于是而周秦学派遂兴,吹秦灰之已

13、死,扬祖国之耿光。亚洲古学复兴,非其时邪? 邓实:古学复兴论(1905年)概括指出邓实与新文化运动倡导者对传统文化认识的异同。(8分)高三历史第三次周考试卷(2010.11.13)参考答案12345678910BDCBCACBCB11121314151617181920BCBADCCBDD21.特点: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近代工商业的推动;铁路等新式交通的影响;带有殖民地、半殖民地色彩。(6分) 影响:改变城市布局;成为列强商品、资本输出的基地;加速自然经济的瓦解;引起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的转变。(6分)22.(1)关系“君”由“民”选举产生;“民”可废除“君”(若概括答出“主权在民”也可得分)思想家:卢梭(2)体现:推翻君主专制统治,建立资产主义阶级共和国(答出“三民主义”或“民权主义”,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即可)23.(1)西方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