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向世界的中国风》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125479283 上传时间:2020-03-1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48.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吹向世界的中国风》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吹向世界的中国风》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吹向世界的中国风》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吹向世界的中国风》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吹向世界的中国风》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吹向世界的中国风》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吹向世界的中国风》教学设计.docx(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吹向世界的中国风教学设计 教学基本信息课题吹向世界的中国风设计者 联系方式 学科品德与社会学段:高段年级五年级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教育的有效性是课程的追求。因此有效的教育必须采用儿童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关注每个儿童的成长,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的能力,为他们今后人格的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教学背景分析教学内容:吹向世界的中国风是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独具

2、魅力的中华文化中第三个主题我们的国粹中的第四个板块。第三单元的教学总目标是:让学生了解我国主要的文化遗产(有特色的、有代表性的文化精粹),借助这些文化遗产进一步认识中国文化的特点、内涵、价值、魅力。知道国粹、文化遗产是千百年来祖国文明的积淀与结晶,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与文化价值。能够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亲近感、认同感、自豪感。我们的国粹要让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京剧、书画、中医有一个基本了解,从而去关注它们,对它们产生兴趣。了解这些国粹在世界上的影响,从而更加珍视它们。“吹向世界的中国风”这个板块,则是要通过让学生感受到中国正在以自己的文化魅力赢得世界和世界人民的喜爱,进一步体会和感受到只有民族的

3、才是世界的。进而启发学生珍视和弘扬我国的文化传统。学生情况:课前进行了谈话式和问卷式两种前测。结果如下你知道中国有哪些民族文化你接触过或学习过哪些民族文化113.75%131.25%2371.25%23 60%4个及以上 15%4个及以上8.75%从学生已有认知、生活经验看。由于本单元前面内容都没有讲,所以学生对中国文化没有知识基础和情感积淀。当说到中国文化时,孩子们蒙住了,只想到了功夫、京剧、泼水节、小吃,对于中国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没有明确感知。但当老师和同学提示后,马上又想到了书法、国画、茶、丝绸、瓷器等等。这说明孩子对中华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又不够多,不够准确。比如说到文房四宝,但对文

4、房四宝是哪四宝,却不太清楚。从学生生活的社会环境来看,随着改革开放,越来越多的外来文化的传入,韩潮,欧美风的掀起,孩子们更多关注和学习的是外来文化。在特长学习时,也往往选择话剧社、英语社、管乐团,而学校开设的民乐团孩子根本不感兴趣。在交流中发现这些源于学生根本不了解、不重视民族文化。基于学生的知识和情感现状,在课前安排学生去搜集、了解中国都有哪些民族文化,搜集外国人喜欢中国文化的故事。教学目标(内容框架)教学目标:1.了解中华文化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2.体会、感受到中国文化受到世界人民的喜爱以及在世界文化中的影响。3.进一步体会和感受到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树立珍视和弘扬民族文化的意识。教

5、学重点:进一步了解中华文化的魅力,体会、感受到中国文化对世界文化的影响。教学难点:进一步体会和感受到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教学流程示意(可选项)教学过程(文字描述)课前交流:播放中国文化介绍观察中间出现的中国文化。我们的中国文化还有很多很多,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一、展示中国风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有这样一幅神奇画卷:它长147米,宽27米,它散发的魅力吸引了世界上数十亿人的关注。这是怎样一幅画卷呢,让我们一起看一看。(图片)1.在画卷上展示的是什么?2.为什么要展示这些呢?因为这些承载着中国有特色的文化精粹,能展现中国文化的魅力。所以,在这个举世瞩目的时刻,我们向世界展示

6、了有悠久历史的中国文化,让更多地外国朋友了解了中国,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魅力。教学意图:通过奥运会的百米画卷,感受到中国正在积极地展示中华文化,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中国文化的魅力。二、中国风引来四方宾客活动一:中国风愈演愈烈1.(出示数据)再看到这组数字,你有什么发现?预设:它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来到中国。教师小结:随着国力的增强,经济的发展,我们的民族文化也越来越受到世界的瞩目。教学意图:通过数据,直观地感受到,我们中国的文化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喜爱。2.前不久我们迎来了一位尊贵的客人,大家知道她是谁吗?参观地点体验活动故宫、颐和园、西安兵马俑以及古城墙临摹毛笔字、观看京剧、放风筝、踢毽子、跳绳、扭

7、秧歌、太极她就是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米歇尔及其家人的访华,引来中美媒体和民众的极大关注。(图片表格)(1)让我们一起看看米歇尔这几天的行程和活动,你有什么发现?预设:极具民族特色,代表了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2)为什么要给第一夫人展示这些?体验这些呢?预设:能看到中国文化历史悠久、了解中国。(3)这次中国行,到底给米歇尔留下什么印象?让我们听听米歇尔在白宫官网的中是怎么说的。(出示米歇尔日记。)(4)作为中国人,听了美国第一夫人这么形容我们的故宫,你有什么感受?小结:这种展示既可以让国际友人了解到中国文化,又可以感受到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教学意图:通过美国的夫人米歇尔的访华行程安排,这一“新

8、鲜”、特殊的事例,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我们国家在向国际友人展现中国文化,中国的风采。通过米歇尔的日记发现这种展示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文化,喜欢上中国文化。活动二:中国文化的魅力过渡:这么有魅力的中国文化不仅吸引了很多人来欣赏,还有很多人来学习中国的文化。(图片)在06年时,有162,695名外国留学生,2012年有328,330名外国留学生,他们来自200个国家和地区。其中韩国63,488人,美国24,583人,日本21,126人。很多外国人因为学习中国文化还成了中国通,中国迷。课前大家搜集了很多资料,小组内交流,说说外国人喜欢中国的哪些文化,为什么外国人喜欢中国文化,这些中国文化有什么相同之

9、处?又有什么不同之处?相同之处预设:(1)丰富多彩(2)历史悠久(3)浓厚的文化底蕴(4)人类智慧的结晶有相同之处,当然也有不同之处,这也就使得中国文化各具特色。(这里说明了吸引他们喜欢中国文化的原因,源于中国文化的魅力。)小结:这就是独具魅力的中国文化,正是因为这种魅力吸引着国际友人,就连大明星和国家领导人也喜爱上了中国文化。还有很多国家邀请我们的艺术家们去表演,(图片)掀起了一片中国热。看,我们学校就曾出国进行过艺术交流,引起了很热烈的反响。当看到自己国家的文化登上了世界的舞台,你有什么感受?通过交流资料,感受到中国文化受到了世界各国人的喜爱。在此基础上,通过讨论,感受到中国文化的魅力所在

10、。三、中国风吹向世界1这些充满独特魅力的中国文化已经吹向了世界。为丰富多彩的世界文化增添了一片最耀眼的中国红。因为民族的也是世界的。2中国文化不仅丰富了世界文化,也被世界人民了解和喜爱,它已经渐渐地进入到各国人民的生活中,你知道它给各国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影响吗?3学生交流。4课件展示:外国过中国年、用起了筷子吃中餐、品上了中国茶,玩上了麻将,下起了象棋。学起了中国字,练起了中国功夫教学意图:能理解民族文化是世界文化的有机组成,能感受到中国文化对世界文化的影响,同时增强民族自豪感。四、传承中国风,弘扬中华文化活动一:民族文化不能遗失很多中国文化已经被列为世界非物质遗产,其中哪些是你熟悉的,哪些

11、是你不熟悉的?想想,如果我们越来越多的民族文化被遗失掉了,将会有怎样的后果?小结:每个民族文化都是独一无二的,中国只有保持自己独特的文化,才能在世界上展示出自己的风采,对世界有更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被世界所接受。所以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教学意图:通过反向思考,明白中国必须要有中国的特色文化,才能在世界文化之林立足,理解“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从而突破教学难点。活动二:肩负起中国文化的传承1我们必须要传承、弘扬中华文化。(板书:传承、弘扬)张艺谋用影片把中国文化带向了世界。杨丽萍用舞蹈把中国文化带向了世界。莫言则用文字把中国文化带向了世界。2不久前,我国领导人习近平及夫人彭丽媛进行了首次欧

12、洲行。在荷兰王宫举行的盛大国宴上,习近平主席和夫人彭丽媛身着中式服装出席,世界和中国都为之眼前一亮。为什么主席和夫人要这样穿呢?习近平主席和夫人彭丽媛在全球面前展示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表现出了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在欧洲又一次掀起了中国风。为了弘扬民族文化,习近平主席决定在荷兰建立中国文化中心。主席在身体力行的传承和弘扬我们的民族文化。3那我们小学生又该怎么做?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板书:了解、喜欢)教学意图:树立珍视和弘扬民族文化的意识4我们学校经常有外宾来参观,作为文化宣传大使,你能为他们安排一下三天的行程吗?我们应从哪几方面进行安排?吃、住、行学生四人一组开始商量。上台交流【教学意图:通过为

13、外国友人安排行程,使学生感受到中国文化的丰富多彩,并为此引以为傲】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永远值得我们欣赏与学习,五千年的华夏文明,有着绵延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它盎然的生命力,将在我们的传承和弘扬下,向世界展示无限精彩。板书:学习效果评价设计评价量规1.学生学习效果评价评价内容评价方式好较好一般待改进能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魅力。交流、发言、学生作业能对中国文化有亲近感和自豪感,产生传承与弘扬中华文化的意识。交流、发言、学生作业能运用材料、新闻事件等,梳理信息,提炼自己对中国文化在世界上有魅力和影响力的观点。交流、发言、学生作业能知道中国文化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知道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交流、发言

14、能够与他人主动交流、沟通,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和小组探究活动中。交流、小组合作2.教师的教学效果通过学生的学习效果来体现。评价内容评价标准好较好一般待改进教师课前预设的课堂生成是否与课堂实际相接近。教师创设的情境、组织的活动,学生是否乐于参与,能在活动中有所收获。本教学设计与以往或其他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300-500字数)这是一堂综合性、教育性较强的品德与社会课,常识性的知识也比较多,中国文化虽然学生每天都能看到,但是却没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和感触,因此与学生有一定的距离。如果教学目标能够达成,学生就会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树立弘扬和传承中华文化的意识;如果处理不当,就可能是纸上谈兵,空喊口号,缺少实效性。因此,围绕这堂课,我积极搜集和运用各种有效资源,设计有效的探究活动,力图使课堂教学做到扎实、真实地吸引学生,切实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一、与时俱进,唤起学生的问题意识。 本课教材中提到了申办奥运会和奥运会开幕式两个事例,2008年奥运时,学生还只是5、6岁的年纪,虽然知道北京奥运会,但是感受不深,因此我抓住了两个刚刚发生的“新鲜”、“重大”的新闻米歇尔访华和习近平主席以及夫人彭丽媛首次欧洲行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