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提纲.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5478324 上传时间:2020-03-17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提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提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提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提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提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提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提纲.doc(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中国历史上册知识疏理中国历史朝代顺序:夏商周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要求记住夏、商、西周、东周、秦、西汉、东汉、三国、西晋、东晋建立时间、都城、开国君主) 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西汉东汉魏西晋十六国北魏东魏北齐隋西魏北周蜀东晋宋齐梁陈吴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第1课 中华大地的原始人类人类是由类人猿进化而来的,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代表文化距今时间发现地点元谋人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云南省元谋县北京人距今约七十至二十万年北京西南周口店山顶洞人距今约一万八千年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山顶洞人比北京人的进步图:代表文化距今时间体质形态工具制造用火观念社会组织北京人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

2、万年保留猿的某些特征打制粗糙的石器使用天然火原始人群山顶洞人距今约一万八千年模样与现代人基本相同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人工取火懂得爱美死后埋葬按血缘结合起来的氏族第2 课 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两个代表:原始人类距今时间发现地点生产活动生产工具住房用具其他河姆渡原始居民距今约七千年长江流域浙江省余姚市河姆渡村种植水稻,饲养猪狗牛骨制耒耜,已使用磨制石器干栏式房屋制造陶器学会纺织挖掘和使用水井半坡原始居民距今约六千年黄河流域陕西西安附近的半坡村种植粟和白菜、芥菜,饲养猪狗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半地穴式房屋第3课 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一、为什么中华民族常自豪地称自己为“炎黄子孙”?1、炎帝、黄帝

3、是华夏族的始祖:黄帝部落联合炎帝部落在涿鹿大败蚩尤,从此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华夏族也就是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2、炎帝、黄帝对中华文明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二、禅让制尧、舜、禹时期,用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叫“禅让制”。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第5课 夏商西周的更迭一、夏、商、周的更替朝代建立时间灭亡时间都城开国君主亡国之君夏约公元前2070年约公元前1600年阳城禹桀商约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亳,盘庚时把都城迁到殷汤纣周西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镐京周武王周幽王东周公元前770年洛邑周平王二、从夏商西周灭亡的历史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4、(得民心者得天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荒淫无度,暴虐成性的国君必将被人民所抛弃;统治者要勤于政事,爱护百姓,政策应该符合人民心愿;用人做到唯才是举,广纳谏言)三、夏商周的政治1、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2、夏朝设置了各种国家机构(包括政府机构、军队、刑法和监狱等)是奴隶主阶级压迫平民和奴隶的工具。第6课 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一、西周的分封制1、分封的目的:巩固统治2、分封制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给亲属、功臣,封他们为诸侯。诸侯的义务: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3、分封的意义:开

5、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同时也促进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 周天子 诸侯 卿大夫 士(统治阶级) 军队 刑法 礼仪教化 平民奴隶(被统治阶级)(注意:奴隶的悲惨生活1、没有人身自由,可以被随意转让和买卖。2、人牲:商朝奴隶主每次祭祀祖先,都要屠杀大量奴隶做供品。3、人殉:奴隶主死了,还要把奴隶杀死或活埋,做殉葬品。)第7课 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一、齐桓公称霸1、春秋时间:公元前770前476年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宋襄公,秦穆公2、齐桓公成为霸主原因前提:周王室衰微实力:任用管仲为相,通过管仲改革,发展生产、训练军队、整顿内政,齐迅速强大起来。威望:通

6、过“尊王攘夷”或战争树立威望。3、成功的标志:公元前651年,葵丘会盟4、争霸战争的影响:(1)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 (2)在争霸战争中,有些诸侯国被消灭,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二、问鼎中原1、晋文公称霸的标志:公元前632年,城濮之战胜利2、楚庄王称霸的标志:公元前597年,邲之战的胜利三、战国七雄韩赵魏楚燕齐秦(注意各国的地理位置)公元前475至前2211、战争的目的:兼并和统一2、战国著名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长平之战,赵军大败,东方六国从此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3.合纵连横:“合纵”是指六国之间南北联合,共同抗秦,代表人物公孙衍 “连横”是指秦利用六国之间的矛盾,远

7、交近攻,各个击破,代表人物张仪(注意:“朝秦暮楚”成语的由来:在合纵连横的斗争中,东部六国为了各自的利益,时而追随秦,时而追随楚,故称之为“朝秦暮楚”)第8课 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大变革的时代,体现在:一、经济上: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提高了生产效率,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使个体生产成为可能二、政治上商鞅变法时间:公元前356年人物: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展变法。目的: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富国强兵内容和影响:(见历史基础训练)内容影响奖励生产(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经济发展,国富总之,商鞅变法确立封建制度,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为秦国统一全国奠定基

8、础。奖励军功(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军队战斗力增强,兵强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建立封建土地所有制建立县制加强中央集权编制户口,加强刑罚统一度量衡第9 课 甲骨文与青铜器一、文字的演变时间商商周西周晚期战国文字甲骨文金文大篆竹书、帛书材料龟甲、兽骨青铜器竹简、丝帛二、闻名于世的青铜器1、青铜器的高超工艺2、商周青铜铸造的特点: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分布广。3、杰出代表:司母戊鼎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 四羊方尊 青铜立人像最高的青铜器第10课 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时期代表人物著作思想内容儒家春秋孔子论语政治思想“仁”:“爱人”,“为政以德”。教育思想:因材施教、谦虚好学、温故知

9、新。战国孟子孟子仁政、民贵君轻道家春秋老子道德经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相互转化。战国庄子庄子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墨家战国墨子墨子”兼爱”:希望人们互助互爱。“非攻”:反对侵略战争、支持正义战争。法家韩非子韩非子主张改革;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兵家孙武孙子兵法“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第11课 先民的智慧与创造一、都江堰1、设计建造者:秦国蜀郡太守李冰2、地点:岷江3、主体部分: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4、都江堰意义:都江堰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代表了我国当时水利工程的先进水平,是古代劳动人民智

10、慧的结晶;维护了生态平衡,保护了自然环境。二、编钟:1、含义:古代常把几件铜钟组合成一套,它们形状相同,大小不一,称为编钟。(铜钟是周朝贵族在祭祀、宴会等活动中使用的乐器)2、代表:战国青铜曾侯乙编钟(湖北随州出土)第三单元 大一统的秦汉帝国第13课 秦帝国的兴亡一、秦的统一1、背景:战国以来,统一成为大势所趋,人民渴望和平; 商鞅变法比较彻底,为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经济基础; 秦采取了正确的军事方针远交近攻,各个击破; 长平之战(公元前260年,秦赵)后六国无力抵御秦国的进攻;2、统一时间:公元前221年3、都城:咸阳4、开国皇帝:秦始皇嬴政5、秦的统一意义: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

11、的中央集权国家,结束了自春秋战国以来长达数百年之久的分裂割据、混战不已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符合广大人民的共同愿望,有利于经济发展和民族的进一步融合。从此,统一始终成为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二、陈胜吴广起义1、原因:繁重的徭役和赋税 严酷的刑法秦朝的暴政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和苦难,激起人民的反抗。2、时间:公元前209年3、起义地点:大泽乡4、经过:(见课本)5、陈胜吴广起义意义: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它沉重的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三、农民起义军推翻秦朝项羽:公元前207年,巨鹿

12、之战,大败秦军主力。刘邦:直逼咸阳,秦朝统治者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四、楚汉战争:(西楚霸王项羽 VS 汉王刘邦):垓下之战,刘邦胜利第14课 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措施影响政治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中央设“三公”,地方立郡县制)在我国沿用了两千多年,对中国历史产生深远的影响经济统一货币、度量衡、车轨对于促进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和维护国家统一有极为重要的影响文化统一文字(先小篆,后隶书)思想焚书坑儒摧残了文化,制约了人们的思想。军事北筑长城、开发南疆秦朝疆域广大,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第15课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一、西汉的建立时间:公元前202年都城:长安(今西

13、安)开国皇帝:汉高祖刘邦二、文景之治1、原因汉初的形势:经济萧条、国家贫困。总结秦朝亡于暴政的教训。2、措施注意发展农业生产,减轻人民的负担提倡节约文帝景帝统治时期,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国家富强起来,历史上把这一时期的统治称为是“文景之治”。三、汉武帝的大一统背景措施效果政治汉初分封的诸侯国,对皇权构成了严重威胁颁布主父偃提出的“推恩令”,削弱封国势力。诸侯国再也无力与中央对抗思想诸子百家的各派人物还很活跃,他们批评皇帝的政策,指责中央,对中央集权很不利“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举办太学,以儒家的五经为主要教材。儒家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政治强化监察制度(中央设置司隶校尉,地方设刺史)加强中央集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