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修总结文档(2)

上传人:亦明 文档编号:125449348 上传时间:2020-03-1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94.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研修总结文档(2)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研修总结文档(2)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研修总结文档(2)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研修总结文档(2)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研修总结文档(2)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研修总结文档(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研修总结文档(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研修总结文档(2) 语文研修总结时光如水,从八月我们相逢在网络平台,已经两个多月了,回忆这段远程研修的日子,感慨颇多。 在这片属于我们的天空里,我体验着远程研修的耳目一新,我聆听了各位专家学者们的精彩阐释和真知灼见,倾听了各位老师的亲切点评,在线研讨领略了各位同仁激烈的讨论,倾听一线教师的无数心声,同时也让我有幸结识了许许多多的同行子里,每天观看视频、阅读文本、完成作业、撰写反思、发表评论、浏览简报?所有的这些已成为我每天生活的一部分。 研修让我真正意识到自己的渺小与孤陋寡闻,意识到了自己如同井底之蛙。 同时,远程教育研修也激发了我对教育事业更加真实的爱恋。 远程研修为我们一线教师的交流搭建了

2、一个很好的平台,在这里我们可以畅所欲言,解惑释疑。 今年我有幸参加白银小学语文第四期远程培训,有幸聆听各位专家讲座让我感慨,领略了他们的风采。 在网络研修的日颇深,受益匪浅。 在这段学习生活中,我每天累并快乐着?因为,我收获了知识,更收获了友情。 通过研修,我全面提升了自己的基本素养和业务综合能力,对于个人今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对教育教学工作也有了一种新的理解。 一、转变思想,更新观念。 我积极投身网络研修的学习当中,切实做到了三个自觉自觉参加上级组织的网络学习培训,自觉参加讨论,自觉上交作业。 通过研修,使我明确了现代教育的本质,明确课改对于教师提出了什么样的素质要求。 我通过深入

3、学习,从而明确了作为一名教师必须不断的提高自己,充实自己,具有丰富的知识含量,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否则就要被时代所淘汰,增强了自身学习的紧迫性,危机感和责任感,树立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不断进行教学观念的更新,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有了根本性的改变。 二、勤勤恳恳,积极研修在研修过程中,我坚持每天进行网上学习,认真观看各个专题视频录象,通过学习解决了我在实际教学中遇到的很多疑难问题,使自己在道德修养、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等各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驾驭课堂、把握教材、交流沟通、教学设计、班级管理、教学反思的技能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更新了教育理论,丰富了教学经验,为今后从事语文教学和班级

4、管理工作,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打下了良好的基矗同时也结识了许多优秀的教师,开阔了视野,充实了自己。 具体做到了以下几点 1、积极认真的观看视频学习,到目前为止在线学习时间近两个月,并且在观看视频的时候积极提出自己的问题。 2、认真独立完成必修作业,选修作业和校本作业多篇,认真评判,积极评论,按时主动参加在线研讨。 我勤勤恳恳的研修学习,不仅提高了自己基本素养和业务综合能力,同时自己的付出也得到了领导们的认可与鼓励,使我对此次研修有了新的认识,她成为了我人生历程中一段含义深刻的文化之旅。 三、积极研修,深刻感悟。 远程研修培训,这是我人生历程中一段含义深刻的文化旅程。 我通过课程作业反思了以往

5、和展望即将启动的教学改革;通过网上探讨寻找到了思想的沉淀和共鸣。 没有震动就没有觉醒;没有反思就没有进步。 新的课程理念、新的教学方法、新的评价体系都使自己对语文教学与教研工作不得不重新审视和重新思考。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克服惰性、力求勤性;克服无计划、力求有计划;通过各种学习,要力求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促进自己的健康成长,切实提高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使自身稳步提高。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更加努力工作,为自身修养的提高而不懈努力。 网络研修是良师益友,是提高教育教学的水平的一大基石。 我坚信我研修、我进步、我快乐!总之,我们曾经带着困惑,携着迷茫走进研修网络,;今天,我们带着欣喜,捧着收获

6、继续前行;明天让我们带着希望,向着目标一同奋进。 研研修总结我的研修总结作为一位语文教师,这些年我对语文教学有了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出了一套自己的心得,我觉得教学对于每个老师来说是一门很深很深的学问,教学方法尤其重要,下面我来和大家说说我的研修总结。 首先,我觉得要全面且充分地去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个性,优缺点等等,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因为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的学科。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教师关注的热点,讨论、交流、探究等学习方式已成为课堂的主流。 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

7、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最重要的,我们要注意新课导入新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譬如,在导入新课,让学生一上课就能置身于一种轻松和谐的环境氛围中,而又不知不觉地学语文。 我们要根据不同的课型,设计不同的导入方式。 可以用多媒体展示课文的画面让学生进入情景;也可用讲述故事的方式导入,采用激发兴趣、设计悬念?引发设计,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 我会培养积极探究习惯,发展求异思维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者对语言意义、语言情感、语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认

8、识能力、理解水平有关。 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各抒己见。 在思考辩论中,教师穿针引线,巧妙点拨,以促进学生在激烈的争辩中,在思维的碰撞中,得到语言的升华和灵性的开发。 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 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了自然,懂得了知识无穷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体会学习是无止境的道理。 这样的课,课堂气氛很活跃,其间,开放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教师也毫不吝惜地让学生去思考,争辩,真正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了自我价值。 这一环节的设

9、计,充分让学生表述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使学生理解和表达,输入和输出相辅相成,真正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其次要重视朗读品评感悟,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 而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课文中的精彩之处没有可能引导学生一一感悟。 为了使这些精彩给学生留下整体印象,我们可以在阅读中抓重点,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反复诵读,以悟出语言丰富的形象内涵,意义内涵,情感内涵。 同时,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居高临下地对课文进行品评,在品评中深化理解,升华认识,

10、填补空白。 如在军神的阅读教学中,我是这样引导学生这样品评“学习了这篇课文,你认为文中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选择其中的一点说一说。 此时的学生充分表述他们的真实感受,学生们觉的有这样一位将军深感骄傲。 这样引导学生选择自己阅读感悟的精华,进行具体表述,让他们在各自品评中进一步升华认识。 此外,我们还要注重课内外结合。 美国的一位教育家指出“课堂的外延与课外的外延相等。 以课堂学,能动地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课堂训练与课外行为训练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结合,取得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益。 在课程改革实践中,我们已把语文教学的触角伸向了广阔

11、的天地。 让学生阅读许多课外书;通过这些收集与阅读,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 其次,重视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 如学习桂林山水,我就找相关的资料图片让学生欣赏,让他们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总体概括一下就是,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限的时间内提高课堂效率,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让学生勇于探索,发觉里面的新事物。 二、培养适合学生自己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在研究解决其学习任务时,表现出来的具有个性特色的方式。 那就要改变传统教学中的过于强调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 三、作为老师要有自己的教学理念,但把握不住语文课该教什么理念

12、的转变,是适应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根本前提。 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教师之间将更加紧密地合作,与不同学科的教师打交道。 四、给学生语文营造更广阔的想想空间,教师在课堂怎样培养“语感”谈到语文教学时,特别强调“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而不仅仅地掌握知识和笼统地提高能力。 五、把教师的教学理念贯穿到行到中去,那如何去备好课语文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的教学行为必须根本转变,这样才能主动适应并投入新课程改革,才能真正落实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目标,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最后,我想说的是,作为一名教师,尊重学生、理解学生非常重要!这种尊重,要求老师要一视同仁,不因美丑、贫富、学习成绩的好坏、进步与落后、个性的差异而有所折扣。 尊重学生是教师的天职,这种尊重较之朋友间的尊重更有其深刻而久远、博大而无私的内涵,它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灵魂!尊重学生即是师德的基本要求,又是教育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我懂得这些作为教师所应必备的素质,但我深知在教育教学中要真正地做到尊重每一个学生并非易事,我会加倍的努力,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内容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