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古诗文赏析专项训练题.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5416294 上传时间:2020-03-1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古诗文赏析专项训练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中考古诗文赏析专项训练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中考古诗文赏析专项训练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考古诗文赏析专项训练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古诗文赏析专项训练题.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考古诗文赏析专项训练题一、阅读王湾的次北固山下,按要求答题。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1、品读全诗,发挥联想和想象,描绘第二联所展现的画面。2、诗歌第四联抒发了诗人的思想感情。二、阅读杜甫的望岳,回答问题。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3、下面是对诗的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这首诗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杜甫蓬蓬勃勃的朝气。B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C颔联写近望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D诗的前六句在“望

2、”字上下功夫,后两句是诗人登上泰山后的感受。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体现了青年杜甫英姿勃发的情怀,读了这千古名句之后,你有什么感受?三、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5、这首诗中间两联描绘舟过荆门时所见景色,其中第二联中的“随”“入”两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随”字好在何处。6、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7、品读全诗,展开联想和想像,描绘第二联所展现出的画面。8、诗歌第四联抒写了诗人_的情感。四、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登飞来峰 (王安石

3、)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9、这首诗中,“浮云”一词的寓意是什么?10、诗人善于把抽象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五、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望 岳(杜 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呲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11、这首诗颔联是描写近望泰山所见扔景物,其中“钟”“割”两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割”字好在何处?1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这一名言。在这里写出了言无二诗人怎样的一种精神和气概。六、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泊秦淮(

4、杜 牧)烟笼寒水月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13、“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所描绘的画面,具有怎样的特点?14、 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七、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15、“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中的两个典故,分别用来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16、“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诗?17、以下分析错误的项是()A. 首联写

5、自己被弃置在巴山楚水这个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多年,饱含无限的辛酸。B颔联写归来后的感触,引用典故,隐含他对当时统治者的不满,和因人事变迁而产生的生疏、怅惘的心情。C颈联中诗人以“沉舟”、“病树”比喻前人,表达出诗人要在前人失败之后继续向成功迈进的积极进取的情怀。D尾联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 也给友人以鼓舞。八、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书胡阴先生壁(王安石)茅檐长扫净无台,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手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18、本诗描写了什么样的环境?反映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情趣?九、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过零丁洋(文天祥)辛

6、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19、诗中运用比喻表现宋朝国势危亡、个人身世坎坷的句子是第联。2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千古名言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1、律诗中的第二联又称颔联、第三联又称联。律诗对这两联在形式方面的特殊要求是:。十、品读王维诗使至塞上,回答后面的问题。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22、找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A本诗以大漠、秋天为背景,以征蓬、归雁、孤烟、长河、落日为对象,组成一幅塞外

7、风光图,意境奇特,气势博大。B颔联写途中所见,既是叙事,也是写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诗人孤独惆怅的内心情感。C颈联描写边塞奇特壮丽的风光。诵读时应该使用急促的节奏,低沉、悲凉的语调,表现劲拔、坚毅之美和苍茫之感。D尾联写行至萧关,探马来报,都护逐杀敌军,已到了最前线。语透雄豪,既见军情紧急,又见诗人对战事的关心。十一、阅读下面的诗,完成题目。望 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深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23、“阴阳割昏晓”一句,突出了泰山怎样的特点?24、请谈谈你对“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句话的理解。十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题目。天净沙秋思

8、(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25、诗歌中直接抒情的是哪一句?抒发了怎样的感情?26、“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描写出温馨恬静的景象,联系全诗,谈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附:中考古诗文赏析专项训练题参考答案 1、示例:江水浩淼,春潮涌涨,放眼望去,江岸齐平,顺和的江风中,一页白帆端端直直地高悬在开阔无边的江天上。(开放性试题,符合诗歌意境即可)。2、淡淡的思乡愁绪(意思对即)3、D4、(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5、一个随字化静为动,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化、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6、抒发了诗人思念故乡的深情。7、山逐渐消失了,眼前是

9、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江水奔腾直泻,从荆门往远处望去,仿佛流入荒漠辽远的原野。8、对故乡无限依恋(对故乡思念)9、眼前的困难、障碍、挫折等。10、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11、一个“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窋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12、写出了 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的精神和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13、特点是朦胧(迷茫),冷寂(悲凉)。14、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醉生梦死的统治者。全诗表达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15、(1)对亲旧凋零的伤痛、人事全非的怅惘 (2)暗示贬谪时间长久,表现了对世态变迁的怅惘心情16、这两句诗生动形象地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答出“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或“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即可)17、C18、庭前优美的自然风景 热爱田园生活、热爱自然。19、第二联(或颔联)20、威武不屈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21、颈联对仗22、C23、雄伟高大24、示例:( 1)表达了希望登上绝顶、俯视群山的意愿(2)表现了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豪迈气概(3)抒发了攀登人生顶峰的凌云壮志(答出一点即可)25、断肠人在天涯 感到孤苦寂寞,思念家乡亲人26、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对比,衬托出游子的孤独凄凉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