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年初一历史第二学期期中试题(卷)分析.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5388590 上传时间:2020-03-1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50.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2016年初一历史第二学期期中试题(卷)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5-2016年初一历史第二学期期中试题(卷)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5-2016年初一历史第二学期期中试题(卷)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5-2016年初一历史第二学期期中试题(卷)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2016年初一历史第二学期期中试题(卷)分析.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52016年初一历史第二学期期中试题(卷)分析平鲁三中 初一历史组一、 首先从试题上来分析 与去年期中调研考题相比,今年的试题考察的知识点覆盖面不大,而且侧重于隋唐时期的考察。北宋方面才考了两道小题,南宋方面根本没考,经济重心南移与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更没考察,辉煌的隋唐文化也只考了隋朝设计与建造的赵州桥。这样的出题角度会使大部分考生复习的范围与考题脱节,全凭学习与复习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考试,否则真的亏大了。 (一)选择题的分析 选择题不该出错的题目共有九道:1隋朝建立者的名字与谥号(外戚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杨坚就是隋文帝),不用死记硬背就能知道;4、唐太宗统治期间,

2、国家统一、政治清明、经济得到恢复与发展的时期被历史上称为“贞观之治”,老掉牙的简单;5、杜甫的诗“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描写的是全盛时期的统治者为唐玄宗;8、藏族的祖先在唐朝时被称为吐蕃;9、唐太宗被北方各族尊称为“天可汗”的理由是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10、世界上很多地方把中国人称为“唐人”的理由是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11、唐朝时天竺佛学的最高学府为那烂陀寺;12、在隋朝时期出现的建筑方面的科技成就是设计与建造赵州桥;14、赵匡胤穿龙袍改朝换代,这分明是指北宋的建立。只要学生们课堂上跟着老师的指导思路走,一般以上问题都应该会的。 而选择题中偏题、怪题有以下六个:2、有关

3、隋朝大运河的三点、四段问题,给出图片自然作答,当然记忆过程中结合图片记忆,也不会答错。也就是没有图片的问题本身就增加了难度,所以作为开篇第二道试题就把学生傻了眼,试题脱离了由易到难的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设计意图;3、隋朝从建立到灭亡历经的时间段,本来不难推算,但是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还以为考察背诵内容,没背住就以为不会,殊不知用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就可解决。至于隋朝建立时间581年,灭亡时间618年(也是唐朝建立时间)应该是知道的,只不过学生时间与思维的困难,导致做对的人不多;6、唐朝手工业发达的表现不包括的项目,这首先得对唐朝手工业发展状况有个大概了解才能作答,或者说知道“棉布成为主要衣料”

4、是宋朝的经济重心南移一课中的内容,这道题才容易作答,问题是唐朝手工业的发展已经是难点了,所以学生不管三七二十一以为自己不会,盲目选择;7、隋文帝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的根本目的,针对关键词“根本”,我就强调过很多次了,但是学生还记住,通过分科考试选拔优秀人才,而且唐太宗高兴的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所以增加学生判断难度,而根本目的是“维护地主阶级统治”。13、唐朝时期把乐舞推向黄金时代的统治者,本来在教材阅读内容中的,属于了解的内容,结果当成重点来考察,大多数学生只能猜测判断,做对概率少之又少。15、澶渊之盟的签约双方,学生得了解澶渊之盟的背景与故事才能肯定作答,而“澶”字念对也得随

5、时巩固,更何况直接问会增加难度的。如果想起“宋真宗、寇准、勉强、撤兵、岁币”等关键词,可能有做对的可能。 (二)、非选择题分析 从第16题的读图简答到17题的分析说明,再到19题的探究题,都是围绕隋唐时期的内容考察的。作为期中测试的范围,真的有点儿太偏离常规复习了。即使是为将来的中考着想,也得照顾同学们的学习与复习的范围了吧。 第16题中的两个图片应该考察,赵州桥与金刚经。只是在问法上怕学生们没看明白几问?赵州桥是谁在什么时候修建的?时间的回答,细心的同学在选择题中能找到答案隋朝;修建者,赵州桥不是一个人修建的,所以问法上就有问题?它能成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原因?也就是问赵州桥在世界上

6、的地位世界上保存完好、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而答案写成“单孔大石桥”)。第二问:这座桥的设计有何创新之处?本来是想问赵州桥的特点了,结果得回答最古老的石拱桥的创新之处(给出参考答案是,赵州桥采用平拱桥的设计,开创了世界平拱桥建筑的先河),一般同学傻了眼,第三问与第四问属于正常要问的考题。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金刚经。隋唐时期科技繁荣的原因有:国家统一,经济空前繁荣,各民族的联系加强,积极开展对外交流等。 第17题,分析说明题,三则材料分别谈唐太宗接受隋炀帝经验教训、治国安民思想与措施、结果。但是第一题问隋朝灭亡的原因有哪些?4分,说明至少答两点,或者四点,主要有暴虐无度,不惜

7、民力。标准答案说多次发动对外战争(课本没有直接强调),连年大兴土木。第二题,问唐太宗的政治主张,与他采取的具体措施。这种题的答案,本来从材料中就不难找见,“去舍省费,轻徭薄赋”减轻人民负担,为民着想的理念,否则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原题本来想问采取的措施去舍省费,轻徭薄赋,任用廉官,虚心纳谏等。结果做答案的人理解成“如何轻徭薄赋”了,所以给出如下答案:“减少百姓服劳役的天数,并规定可用缴纳实物的方式代替服役等”。第三题本来是最简单的应该放在第一问的,结果把唐太宗统治时期的稳定繁荣景象与政治统治混为一谈,即使有人写出“贞观之治”,历史术语也是得讲究的。我常常告诉学生做完卷后,在不更改的情况下,进行

8、试题分析,推断出题人出出此题的理由与考察目标,但是幸亏时间不够用,连做完都困难,也就别谈分析了,如果基础好的同学去分析试题,会发现漏洞百出。第四题的问法还可以,材料三的治世局面的出现与材料一中的内容是否有关系?请说明理由。很明显材料一是唐太宗总结隋朝灭亡教训,通过材料二的励精图治,才有了材料三的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的“贞观之治”局面。第四大题探究题,即第18题,设计的活动主题想为“和同为一家”,但是对题目给的线索维护国家统一和加强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永恒不变的追求,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怕是学生想不到的,除非从第二小题的汉藏关系想到吐蕃,再想到“和同为一家”吧。第二小题中推动汉藏两族友好往来贡献较

9、大的唐朝统治者唐太宗,唐朝有两位女性谱写了民族团结的佳话文成公主、金城公主(这三问应该没问题的)。唐朝时期在今新疆地区设置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是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这两问,如果选择题型,同学们能回顾起来,填空就费力了,多数人是想不起来的,尽管记忆时引导过记法,但是读起来就变扭,需要接触次数多了容易记忆)。第三小题,图片展,张骞出使西域,易做,但是统一青藏高原松赞干布,同学们可能记成统一蒙古草原的铁木真了。第四问,从以上活动中,应该如何处理民族关系?三分,就得答出至少三点:像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尊重少数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加强与少数民族的联系和沟通。二、从学生答题的角度来分析 1、选择题方

10、面,我阅的五百多份试卷,得满分的两人,错一道的二十三人,错两道的五十四人,有三、四道题放空白的有两人,得4分的(做对两道的)有两人,两、三道做对又改错了的有三人,得6分的有五人。得满分的同学较少的原因是易错的第七题,隋文帝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的根本目的维护地主阶级统治。但是学生学习时,记住了隋文帝分科考试的目的改变了魏晋南北朝以来官官相卫的做法,出身低微的老百姓也能通过读书当官(考取功名),再加上课本上没有突出强调封建地主阶级,所以就选错了。可是如果追究“根本”二字,就是不肯定隋文帝时期是否属于封建社会,也应该选对,或者选项为“维护统治阶级利益”,学生也会选对。好是遗憾啊!? 第三题,隋朝

11、从建立到灭亡历经的时间618-581=37(年),而好多历史老师认为淡化时间记忆,所以学生也就没有记住,无法推算。但是我认为学习历史淡化时间也是一种损失,毕竟历史关注的就是在什么时间,什么背景下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涉及什么重要人物?有什么重要历史意义?就是不为考试也得反复推敲、比较琢磨,才能形成知识网络,才能激发起同学们学习的欲望,拓宽知识面。 其次就是第13题错的多,再说题目考察也比较偏与怪,唐朝时期把乐舞推向黄金时代的统治者唐太宗。但是学生往往想到全盛时期的唐玄宗,这个知识点在课本的阅读材料中,完全可以当成了解的内容,所以大多数同学即使做对也是猜对的。少部分学生大概记住或者推断出来。 第二

12、题,关于大运河的三点、四段,如果同学们没记住图片,很难碰对,所以做错的学生较多,所以我们平时教学时,要指导学生会读地图或者图片。 第六题,唐朝手工业发达的表现,同学们只要记住唐朝的丝织品薄的穿五层都能看到身上的黑痣。说明丝织品技术高超。越窑的青瓷,邢窑的白瓷,还有釉色绚丽,闻名于世的唐三彩,说明陶瓷业在唐朝有重要的发展。而棉布成为主要衣料是在宋朝时期(经济重心南移一课中) 选择题中如果再有错的,那就是对自己不负责任的表现,因为剩余题目是赤裸裸的关键词与答案都很明显的题目,也相当于白给分的题目。由此说来,我们当教师的得做好学生学习的指导工作,否则大好的时间效率低下,实在是不值为的。对于非选择题,

13、学生答题情况,第16题中的第1小题,两个问号,实际上是三个问题,就怕粗心者丢了回答时间。赵州桥能成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原因,实际上是问赵州桥的地位,但是也是怕死板教条的学生不会灵活回答。第二问,是问赵州桥的设计有何创新之处?其实是问赵州桥的特点,但是参考答案比较离奇赵州桥采用平拱桥的设计,开创了世界平拱桥建筑的先河。课本上与参考书上也不是这样表达的,学生们根本不会这样写的。 第17题,本来第1问隋朝灭亡的原因会,第3问唐太宗统治时期为“贞观之治”,学生应该会回答,但是由于题目没有遵循由易到难的问法,所以很可能让第2问“唐太宗统治时期的政治主张,与具体措施”产生疑问,忽视第3问的答案,这

14、样的学生应该很多,也就是态度还不够端正,导致丢分严重。再说第2问中唐太宗的政治主张,也就是治国理念,要求政府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皇帝要勤于政事,善听正确的意见;大臣要廉洁奉公统治才能巩固。 具体措施有唐太宗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同时注意“戒奢从简”,节制自己的享受欲望;他还下令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有利于减轻人民的负担。结果参考答案偏离材料中要问的问题,答成:体现了唐太宗注意减轻人民负担的政治主张,措施:减少百姓服劳役的天数,并规定可用缴纳实物的方式代替服役等。大概出题人没有检查答案与题目是否对号入座。由此看来,借助电脑阅卷,也得看完参考答案,统一了给分意见,有不同意见

15、的及早商量后再阅卷,这样对于考生就公平给分有理,扣分有据了。第4问应该没问题,唐太宗总结隋朝灭亡的教训,励精图治,就出现了材料三中的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的“贞观之治”。18题,第1空,根据“维护国家统一,加强民族团结”设计活动主题,昭君出塞、文成公主入藏、“和同为一家”、“车书本一家”等,大部分学生应该能答对这一问。对推动汉藏两族友好往来贡献较大的唐朝统治者唐太宗,谱写民族团结的两位唐朝女性文成公主与金城公主,也应该会。但是唐朝在今新疆地区设置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做对的少,因为这个知识点要是按照选择题出来,也许同学们能对号入座。第3空,张骞出使西域,没问题。但是统一青藏高

16、原的松赞干布,很容易与统一蒙古草原的铁木真混淆。第4问,综上所述,处理民族关系的策略,这种题目是白给分的,只要围绕“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话题写,就有分数。而且三分呢?至少也得写三点儿,参考答案是这样写的:尊重少数民族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加强与少数民族的联系与沟通。这个答案还是给的比较合情合理,应该让学生学习并用在日常生活中。三、针对三中学生的基本现状,通过教研活动,制定了提高教育教学的如下策略:1、要相信学生,引导与培养学生成为主动地、积极地自觉守纪律,自觉学习的主人。一般情况下老师们认为这是不可能办到的,但是只要老师们自己以身作则,做出榜样的作用,学生们,年龄越小越好规范,这是众人皆知的,所以首先要提高教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