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考历史专题复习.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5383617 上传时间:2020-03-1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年中考历史专题复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4年中考历史专题复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4年中考历史专题复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4年中考历史专题复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4年中考历史专题复习.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4年中考历史专题复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年中考历史专题复习.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2014年中考历史专题复习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政治制度的名称: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特征:皇权至高无上。理论基础:韩非子的法家思想二、历代政府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1、秦朝:建立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1)建立皇帝制度,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掌管一切大权。在中央设丞相(行政)、太尉(军事)和御史大夫(监察);在地方推行郡县制。(2)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3)实行“焚书坑儒”,加强思想统治。2、西汉:(汉武帝)措施:(1)接受儒生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加强思想大一统。(2)颁布“推恩令”分割王国,解除了王国对中央的威胁。(

2、3)将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实现经济大一统。3、隋唐:(1)实行三省六部制。唐太宗增加宰相人数(防止宰相专权,又能集思广益);合并州县,精简机构。(节省财政开支,提高行政效率)(2)科举制。隋炀帝创设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形成。唐朝完善科举制,设明经科和进士科,扩大了官吏来源,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4、元朝:(1)实行行省制度。在中央,设置管理全国政务的中书省,在地方设立行中书省。(2)设立宣政院,专门负责对全国佛教事务和藏族地区军政事务的管理。(3)设立澎湖巡检司,管理琉球(今台湾岛)和澎湖列岛事务。5、明朝:(1)废丞相制和中书省,权分六部;(2)设内阁,协助皇帝处理政务;(3)利用厂卫

3、制度(锦衣卫、东厂和西厂等特务机构),实行恐怖专政;(4)实行八股取士和文字狱,加强思想控制。6、清朝:(1)雍正时,设军机处,君主专制达到顶峰。(2)八股取士和大兴文字狱。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积极作用: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有利于各名族的融合;有利于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消极作用:易形成暴政、腐败现象,阻碍历史发展;钳制了思想,压抑了创造力,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妨碍了社会的进步。四、古代中国三大地方行政制度1、西周的分封制:在西周初对拓展周统治,加强周王室的权力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2、秦朝的郡县制:为巩固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起重要作用。

4、3、元朝的行省制度: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促进了民族的融合。五、古代中国的盛世局面1、盛世局面:唐朝的“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2、唐太宗的主要措施:(1)轻徭薄赋(2)知人善任,重视纳谏(3)加强中央权力(4)完善科举制度。3、唐玄宗的主要措施:重用人才,大力发展生产,整顿吏治,严格执法等。、“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重用贤能,知人善任()整顿吏治,()都进行了一系列有利于社会生产的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注重发展民族友好关系。六、各个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1、夏商周-国家的产生2、春秋战国-社会变革3、秦汉-统一国家的建立和巩固4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分立。民族融合

5、5、隋唐-繁荣与开放6、辽宋夏金-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经济重心南移7、元明清-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专题二、古代对边疆的治理和民族关系以及对外关系一、历代中央政权对边疆地区的管理西藏(唐时称吐蕃)1唐朝采取联姻的方式加强与吐蕃的联系。唐太宗时,文成公文入藏;唐中宗时,金城公主入藏,唐蕃“和同为一家”。唐蕃会盟碑建立,促进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2元朝时宣政院,管理全国佛教事务和藏族地区军政事务,标志西藏正式成为我国的一个行政区域。3清朝前期:顺治帝、康熙帝先后册封五世达赖和五世班禅;雍正时设驻藏大臣,同达赖和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乾隆时,创立“金奔巴瓶”制度,确立达赖、班禅继承人。41951年西

6、藏和平解放,标志祖国大陆实现统一。新疆(古称西域)1西汉时,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沟通了西域与内地的联系。2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标志西域(今新疆天山南北地区)正式归属中央。3清朝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后,在新疆设伊犁将军,加强对西北边疆的管辖。419世纪70年代,左宗棠收复新疆。1884年,在新疆设立行省。台湾1三国时(230年),吴国的卫温、诸葛直率万人到达夷洲(今台湾)。2元朝设置澎湖巡检司,管理琉球(今台湾岛)和澎湖列岛。3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1684年,清朝(康熙)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4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割台湾给日本。1945年抗战胜利后日本投降时收回,日

7、本侵占台湾50年。520世纪80年代初,针对台湾问题,邓小平代表中国政府提出“一国两制”构想,并在香港、澳门地区成功运用。二、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1、秦朝:北击匈奴,收复河套地区;修长城,抵御匈奴。2西汉:对匈奴用兵;设“河西四郡”,加强对五岭以南广大地区的管理;征服和开放西南夷。3、魏晋南北朝:北魏孝文帝改革,大力推行学习汉族文化习俗的政策,加速了黄河流域民族之间的融合。4、唐朝:唐朝利用联姻、册封、经济文化交流等方式加强与少数民族的联系5、元朝:元朝的大一统促进了民族融合,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回族6、清朝:册封达赖和班禅、设驻藏大臣、创立“金瓶掣签“制度,加强对西藏的管辖;粉粹大小和卓叛乱,

8、设乌里雅苏台将军和伊犁将军,加强对北部和西北边疆的统治。三、对外政策和中外经济文化交流西汉: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通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西汉末年东汉初年,佛教经西域传入我国内地,对我国文化产生深远影响。唐朝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1日本遣唐使来华,并效仿中国隋唐制度进行大化改新,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2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3玄奘西游天竺(印度)取经,并著有大唐西域记。两宋时期:对外贸易活跃,著名的海港广州、泉州等,政府设市舶司进行管理。明朝:郑和下西洋扩大了中国和亚非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南洋的开发。清朝:1清朝前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中国经济文化的发展

9、,是中国近代社会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2洋务运动时,学习和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并派留学生出国深造。专题三、古代中国的经济一、古代重大经济决策与调整1、战国时的秦国:商鞅变法,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织,重农抑商/2秦朝:统一货币、度量衡。兴修水利工程灵渠。3西汉时,汉武帝将盐铁经营权和铸币权收归中央,增加财政收入。4隋文帝大力发展农业,减轻赋税徭役。5唐朝:唐太宗实行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的政策。允许农民交纳一定的实物(丝绢或麻布)来替代劳役。积极改进农具,制造曲辕犁、筒车。武则天亲自组织编写农书,颁行全国,指导农业生产。鼓励百姓兴修水利、栽桑养蚕、开垦荒地。多次下令减免赋

10、税和徭役。武则天把土地开垦、粮食生产情况作为考查地方官员的重要依据。唐玄宗重视农业,采取有效措施发展农业生产。鼓励扩大耕地面积,号召兴修水利,整理财政,清理土地和户口。6、宋朝:出现纸币交子、会子,政府在广州等地设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7元朝:忽必烈重视农业,多次下令禁止把农田变为牧场,鼓励人民开荒种粮。向全国推广棉花种植技术,棉布开始成为老百姓的主要衣料。治理黄河,疏通运河。二、经济重心南移1、原因:(1)自然条件:江南地区优越的自然条件。(2)技术基础: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去先进的技术和生产工具。(3)社会环境:江南社会相对安定。(4)统治政策:南方统治者重视发展生产。(5)南北人民共同劳动

11、2、南移阶段:魏晋南北朝时期:南北经济差距缩小。五代以来:南方经济发展。两宋时期:经济重心从北方移到南方。三、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1、齐民要术:北魏农学家贾思勰所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农学著作,也是世界著名的农学著作。天工开物:明朝末年杰出的科学家宋应星的代表作,全书全面反映了当时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的发展状况。这本书被外国人称为“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2、都江堰: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岷江流域主持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大运河:隋朝时开凿的贯穿南北的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自北向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连接了海河、黄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

12、两千多千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赵州桥:隋朝时,杰出的工匠李春设计和主持建造。是世界上现存的最古老的大型石拱桥3、造纸术:西汉前期,已经发明了纸,东汉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人们将他改进的纸称为“蔡侯纸”。印刷术:唐朝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明确时间记载的印刷品。北宋中期,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四百多年。对传播知识和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指南针:宋代时制成了指南针,指南针一经发明,很快就运用到航海上,南宋,指南针经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为环球鞋航行和新大陆的发现提供了重要条件。火药: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唐朝开始运用于军事,

13、宋代广泛用于军事。13世纪至14世纪,火器传入阿拉伯和欧洲。4、甲骨文:商朝时,人们把文字刻写在龟甲兽骨上,这种文字叫做甲骨文。因而从商朝开始我国的历史有了可靠的文字记载。秦统一全国后,以小篆作为全国通用的标准字体,汉朝时,隶书广泛使用。5、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还是伟大的教育家。他的主要思想:是“仁”和“礼”。在政治方面,提倡“为政以德”。主张以“德”教化人民,以“礼”治国。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对后世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孔子还是大教育家,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孔子鼓励学生要独立思考,敢于坚持正确的意见,他说:“当仁不让于师”。他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教学时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使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发展。(2)百家争鸣: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纵横家、兵家、农家等。各学派之间相互批评,激烈辩论,彼此影响,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使学术思想空前地活跃起来。6、史记:作者西汉时期的司马迁所著,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资治通鉴:北宋史学家司马光所著,是我国第一部编者按年体通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