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宜宾县八年级抽测历史模拟试卷(一).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5363529 上传时间:2020-03-1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6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年宜宾县八年级抽测历史模拟试卷(一).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2年宜宾县八年级抽测历史模拟试卷(一).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2年宜宾县八年级抽测历史模拟试卷(一).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2年宜宾县八年级抽测历史模拟试卷(一).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2年宜宾县八年级抽测历史模拟试卷(一).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年宜宾县八年级抽测历史模拟试卷(一).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年宜宾县八年级抽测历史模拟试卷(一).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12012学年下期市抽测摸拟试题(一)八 年 级 历 史(考试时间: 90分钟; 全卷满分:100分)题号一二三总分总分人1112131415得分得分评卷人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入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48分)1.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下列属于这次会议内容的有( )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选举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会议决定了国旗、代国歌、首都 采用公元纪年 决定和平解放西藏A. B. C. D.2.请你从以下四句话中选择贴切的一句话说明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A.中国进入了新民主

2、主义革命时期 B.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C.中国实现了现代化 D.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3.中国现代史的开端是( )A.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B.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D.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4.右图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A.1950年 B.1952年 C.1953年 D.1954年 5.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下列建设成就反映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基本任务的有( )形成了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 华北和西北建立了一批新的工业基地 沿海地区原有的工业基地得到加强 农村乡镇企业迅速

3、发展起来A. B. C. D.6.每个历史人物都是一本厚重的书,他们用行动续写着美丽的篇章。下列图片中的人物续写的篇章搭配正确的是( )A的黄继光B烈火中永生的邱少云C铁人王进喜D两弹元勋邓稼先7.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分析当时的主要矛盾是( )A.落后的生产力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之间的矛盾 B.我国同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矛盾C.农业和工业的矛盾 D.敌我之间的矛盾8.报纸是新闻和时政热点的载体,反映社会的现实,对社会的思想、言论起一个导向作用。(右图)两张报纸反映的内容产生的相同影响是( )A.促进改革开放B.打破精神枷锁,促进思想解放 C.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重要的转折点D.

4、中国进入了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9.1992 年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中“要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关健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材料中的“一个中心”是( ) A.以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为中心 B.以坚持改革开放为中心C.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中心 10.下列哪些成语可以用来形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变化( )不可同日而语 士隔三日,当刮目相看 翻天覆地 闭门造车A. B. C. D.11.“包字万岁!早包早富,迟包迟富,不包永远不能富。”这是20世纪70年代末广州郊区的宣传标语。与这一宣传标语有关的是( )A.农业合作化 B.人民公社化运动C.土地改革

5、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2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下列属于邓小干理论创新内容的是( )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社会主义改造A. B. C. D.13.“奔驰的骏马,洁白的羊群,白莲花般的毡包,低沉而苍凉的马头琴”腾格尔那苍凉粗犷深情的嗓音在耳边回响,你知道这是描写哪个少数民族的? ( )A.蒙古族 B.维吾尔族 C.藏族 D.朝鲜族14.2011年3月6目,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参加了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香港和澳门代表团的审议,对港澳地区明天的发展提出了殷切期望。下列有关香港和澳门的历史,说法正确的是( )

6、香港、澳门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1987年中英两国正式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我国运用“一国两制”成功解决了香港问题和澳门问题 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A. B. C. D.15.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说:“中国领导人提出的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概念是富有想象力的。”这个“富有想象力”的中国领导人是( )A.毛泽东 B.邓小平 C.江泽民 D.胡锦涛16.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是( )A.华东军区海军 B.东海舰队 C.南海舰队 D.北海舰队17.2001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在中国的上海举行。这次会议的主题是( )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促进共同繁荣A. B. C. D.

7、18.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起,世界开始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新技术革命。为迎接这场新技术革命,各国制定或提出了各种战略性方案。下列搭配错位的是( )A.中国863计划 B.美国“星球大战”计划C.苏联“尤里卡计划” D.日本“今后十年科学技术振兴政策”19.“八六三计划”的制定与实施主要为了( )A.发展现代农业,解决温饱问题 B.跟踪世界先进水平,发展高新技术C.发展基础教育,提高全民素质 D.研制“两弹一星”,增强国防实力20.20世纪来,人类进入高度信息化时代,正在改变着世界的是( )A.以因特网为主要特征的数字化 B.以因特网为主要特征的自动化C.以因特网为主要特征的集成化 D.以因特

8、网为主要特征的电子化21.我国“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是( )A.小学教育 B.职业教育 C.中等教育 D.义务教育22.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请你判断,这一方针是针对哪方面工作而提出的( ) A.经济建设 B.国防科技 C.文学艺术 D.民族宗教2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衣食住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下列顺口溜出现在改革开放以后的有(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当今百姓爱吃怪,生活胃口一再改,农民大棚种野菜,商城专把活鱼卖白手打起两层楼,高档家电样样全,妻儿外出有私车,吃喝穿戴属一流早晚喝菜粥,中午吃个米糠窝窝头,一天三顿难见油A.

9、 B. C. D. 24.下列是某城市居民的年人均饮食消费品统计表,此表不能说明( ) 时间粮食肉类禽类奶类1978年123.6公斤19.2公斤1公斤6.5公斤1996年73.5公斤32.8公斤10.7公斤21.4公斤A.民众的主食消费减少,副食品消费增加 B.生活水平提高,导致食品消费发生变化C.改革开放,人们的生活状况进一步改善 D.由于物价上涨,人们减少了粮食消费得分评卷人二、材料解析题(第11题12分;第12题12分;第13题12分。共36分)11.按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部署,扎扎实实地做好今年的“三农”工作,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共中央在各个时期调整了农村的政策。

10、阅读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1)上述材料出自我国的哪一部法律文献?这部法律文献是在什么情况下颁布的?这部文献颁布后全国开展了什么运动?(3分)材料二 1958年夏秋之际,各地纷纷成立人民公社,是企图更快地向全民所用制、向共产主义过渡。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全国农村基本上实现了人民公社化。公社的一切财产统一核算,统一分配;许多地方的社员在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社员的自留地、家畜、树木等,都为公社所有。(2)根据材料二分析,当时建立人民公社的目的是什么?请结合所学的知识分析“为公社

11、所有”、 “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等体现了“左”倾错误的哪项表现?(3分)年代粮食产量1979年4.4亿千克1980年5.02亿千克1981年6.70亿千克1982年7.15亿千克材料三 右表(凤阳粮食产量统计表)(3)材料三反映凤阳粮食产量呈现了什么趋势?出现这种趋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4)中共中央在各个时期调整了农村的政策,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认识。(2分)12.为了同旧中国的半殖民地外交一刀两断,维护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毛泽东在1949年提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的三条方针。通过不懈的努力,新中国取得了外交事业的发展。阅读相关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美

12、国前总统尼克松在回忆录领导人中,评价周恩来是“我们时代最有造诣的外交家之一”。观察下列三幅图,回答问题:图一 图二 图三(1)图一和图二是访问 和 时的照片。在这次访问中,分别与两国的总理发表了联合声明,双方一致同意以 作为指导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3分)(2)图三的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什么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1分)材料二 1971年10月25日,美国代表布什说:“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3)结合右图(乔的笑)判断,材料二中的“转折点”是指哪一历史事件?(2分) 材料三 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总统乘坐的“空军一号”专机飞抵北京,尼克松就身体前倾,向周总理伸出手说:“我非常高兴来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北京。” 周总理意味深长地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