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水画精讲ppt课件.ppt

上传人:资****亨 文档编号:125355955 上传时间:2020-03-17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6.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山水画精讲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中国山水画精讲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中国山水画精讲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中国山水画精讲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中国山水画精讲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山水画精讲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山水画精讲ppt课件.ppt(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江雪 柳宗元 2 3 中国画 简称 国画 是中华民族创造的具有 悠久历史与鲜明民族特 色的绘画 中国画以线 条为造型的主要手段 讲究用笔 用墨的丰富 性与生动性 使线 墨 色交相辉映 达到 气 韵生动 的艺术效果 4 工笔画 写意画 5 6 7 工笔画 写意画 8 9 10 11 12 13 人物画 花鸟画 山水画 14 中国古代山水画 表现情景交融的意境 艺术传统 15 意境是通过有形的景物组合 创造 出一种可给人以联想和思索的空间 这个空间包含画家丰富的思想情 感 这种空间是虚幻的 是大于画 面真实的景物的一种想象的心理空 间 让观赏者有

2、身临其境的感觉 并让我们回味无穷 只可意会不可 言传 从这里体现出作品的价值 16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 17 发展脉络概况 魏晋时期萌芽 东晋 顾恺之 洛神赋图 18 隋 独立成画科 隋 展子虔 游春图 19 唐 宋 从成熟走向高峰 北宗 水墨山水 唐 王维 唐 李思训 宋 王希孟 千里江山图卷 南宗 青绿山水 金碧山水 20 北宋 巨然 层崖丛树图 元 倪瓒 六君子图 21 明 唐寅 山路松声图 清 王珲 秋山问道图 元 明 清成为中国古代绘画主流 22 23 沁园春 长沙 一九二五年 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 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3、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物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24 沁园春 雪 一九三六年二月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 飘 望长城内外 惟馀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 看红妆素裹 分外妖娆 江 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竟折腰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汉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25 中国画的工具材料 墨纸砚 颜料其它工具 笔 26 1 笔的分类 笔有硬毫 软毫以及介乎两者之间的兼毫三大类 1 硬笔 硬毫笔主要用狼毫制成 也有用獾 貂 鼠的毛或猪鬃做的笔 性刚 劲健 常用

4、的 有 小红毛 衣纹笔 叶筋笔 书画笔 大 中 小 兰竹 大 中 小 以及大的 狼毫提 笔 等 2 软笔 软毫笔主要用羊毫制成 也有用鸟类 羽毛制造的 性质柔软 有大小 长短各种型号 3 兼毫笔 兼毫笔是用羊毫与狼毫相配 或羊 毫与兔毫相配制成 性质在刚柔之间 属中性 如 大 中 小号的 白云笔 七紫三羊 五紫五羊 等都是常用的兼毫笔 笔 笔中国画的工具材料使用方法 27 2 笔的使用方法 学画初学时用笔不必全部齐备 最初有大中 小几枝就可以了 要从难要求 这对基本功的 训练大有好处 待画熟练了 在进行创作时 可以多准备一些笔 选用好笔 每次作完画 一定要用清水把毛笔清洗干 净 防止宿墨和余色

5、滞留笔根 破坏笔的性能 洗笔不要用开水 因为开水会使笔毛变硬 变脆 一般保存笔的方法是洗净之后放在笔筒 里 也可以把笔吊挂起来 外出作画时可以买 个细竹丝编成的小帘子 叫笔帘 把笔卷在笔 帘里 携带很方便 能保护笔毛不受损害 笔 笔中国画的工具材料使用方法 28 中国画的工具材料使用方法 执笔式中国画的执笔法 是用四指着笔 小指不着笔而 附于无名指的后面 与油画的执向笔和素描的执铅笔不 同 油画笔和铅笔都是用三指着笔的 枕腕 悬腕 悬肘 29 毛笔的笔头共分三段 最关的部位是笔尖 中部是笔肚 与 管相接触为笔根 要善于运用这三部分作画 笔迹才会丰富 多变 中锋与侧锋 中锋执笔是将笔管垂直 与纸

6、成90度 笔尖正好留在墨线中间 画出的笔 线挺拔流畅 一般使用于勾勒 人的 面部及衣纹等各种物体的轮廓线 侧锋的执笔是把笔管横卧 与纸成各种角度 笔尖不在墨线 中间 笔尖一边光 而笔腹的一边毛 并有飞白的效果 山 水人物画在皴 擦部位上多用剧锋 画出的线有厚 重 毛 的感觉 在轮廓部位上多使用中锋为佳 30 顺锋和逆锋 凡是按照自然书写习惯顺 序行笔的 都叫顺锋 比 如画一道线 一般习惯都 是由左往右拉 要是画直 线 一般则由上至下拉 这样的笔锋则呈顺势 如果采用相反的方向 把 笔锋逆转来画 笔锋也采 用逆势 这就是逆锋用笔 31 中国画的工具材料使用方法 1 墨的分类 墨有 油烟 与 松烟

7、两种 作画用的是油烟墨 1 油烟墨 油烟墨是用桐油烧出的烟子制成 的 油烟墨色有光泽 宜于作画 2 松烟墨 松烟墨是用松枝烧烟制的墨 松 烟墨黑而无光泽 宜于书写 作画不常用 偶然用松 烟墨来画蝴蝶 或作为墨紫色的底色 例如画墨紫牡 丹 须先用松烟墨打底子 2 墨的使用方法 磨墨应该用清水 磨时宜重按轻推 不可太快 磨研的圈子要大一些 每次用水不可太多 多则墨浸 水中容易软化 如果需要多墨 可以把磨好的墨汁倒 在另一个碗里存放 再加清水再磨 多磨几次 墨锭研后一定要把墨口拭干 防止干碎 墨锭不 宜暴晒或受潮 最好用纸将墨包裹一层 再涂一层蜡 能防止断裂 又免于污手 墨 墨中国画的工具材料使用方

8、法 32 1 作国画的用纸 1 绢 中国画古代多数用绢作画 绢是很好的作画材料 绢也有生绢熟绢之分 经过捶压之后 再上胶矾水的叫 熟绢 适合于作工笔画 现在有些工笔画仍用绢 但绢 的成本较高 不便于普及 现在用绢作画的人比较少 熟宣纸的性质和绢差不多 所以现在多用熟宣纸代替绢 2 宣纸 大约在元代以后逐渐选用宣纸作画 我国宣纸大约 自唐代就开始生产 因为以安徽省宣城制做的宣纸最有 名 所以称为宣纸 宣纸的吸水性很强 容易渗化 用 水稍多容易洇 这是它的特性 画出来的画墨色浓淡参 差 富有变化 充分发挥中国画的特有表现力和笔墨技 法 常用的宣纸有 净皮 料半 棉连等 纸 纸中国画的工具材料使用方

9、法 33 1 砚的种类 砚石的种类很多 有石砚 陶砚 砖砚 玉砚等 其形式有方 圆 长方及随意型砚石 以广东出产的端砚 和安徽出产的歙砚较有 名 只是价钱较贵 2 砚的选用 作画用砚不是收藏砚石 普通选用质地细 容易下墨的就可以 如果太细则拒墨 不易 磨浓 如太粗研墨虽快 但墨汁也粗 且容易 损坏笔毫 作大幅国画需要多墨 选用砚池宜 稍深些 可以多存墨 砚石要有盖 可以使墨 汁干得慢一些 又便于保持清洁 砚 砚中国画的工具材料使用方法 34 我国的绘画发展到唐代 以重彩设色为主流 自从 宋代水墨画盛行以来 在文人标淡雅的趋势下 色彩的 运用有逐渐衰退的倾向 然而习画者应该对传统的绘画 颜料有所

10、认识 作多面性的发展 或与水墨作更佳的结 合 传统的颜料两大类 矿物性颜料 植物性颜料 矿物性颜料从矿石中磨炼出 色彩厚重 覆盖性强 常用的有 石绿 通常呈粉未状 使用时须兑胶 石绿根据细 度可分为头绿 二绿 三绿 四绿等 头绿最粗最绿 依次渐细渐淡 石青 性能与用法大致与石绿相同 石青也分头青 二青 三青 四青等几种 头青颗粒粗 较难染匀 应多染几次才好 颜料 颜 料 中国画的工具材料使用方法 35 朱砂 以色彩鲜明成朱红色者较佳 也有 制成墨状 朱砂不宜调石青 石绿使用 朱膘 朱标 是将朱砂研细 兑入清胶 水中 浮在上面成橙色的部分 赭石 从赤铁矿中出产 呈浅棕色 目前 赭石大多精制成水溶

11、性的胶块状 无覆盖性 白粉 可分成铅粉 蛤粉 白垩等数种 蛤粉 从海中的文蛤壳加工研细而成 日久易 返铅 而变黑 用双氧水轻洗则可返白 至於白垩 白土粉 在古代壁画中常用 亦历久不变色 颜料 颜 料 中国画的工具材料使用方法 36 中国画的工具材料使用方法 植物性颜料 透明色薄 没有覆盖性能差 常用 的植物性颜料有 花青 用蓼蓝或大蓝的叶子制成蓝淀 再提炼出 来的青色颜料 用途相当广 可调藤黄成草绿或嫩绿 色 藤黄 南方热带林中的海藤树 从其树皮凿孔 流 出胶质的黄液 以竹筒承接 乾透即可使用 藤黄有 毒 不可入口 胭脂 用红蓝花 茜草 紫梗三种植物制成的 暗红色颜料 但以胭脂作画 年代久则有

12、褪色的现象 目前多以西洋红取代 颜料 颜 料 中国画的工具材料使用方法 37 除了上述的笔 墨 砚 纸绢 颜料之外 上需准备相 关的用具 调色 储色 工具 以白色的瓷器制品较佳 调色或 调墨应准备小碟子数个 除色以梅花盘及层碟较理想 不 同的颜料应该分开储放 贮水盂 盛水作洗笔或供应清 水之用 亦以白色瓷器制的较佳 薄毯 衬在画桌上 可以防止墨渗透将画沾污 铺纸 後画面也不易被笔将纸擦坏 胶和矾 上石青 石绿 朱砂等重色时为防止颜色脱 落 可用胶矾水罩上 矾有粉末状和块状 胶则有瓶装的 液状鹿胶与条状或块状的牛胶 鱼胶 鹿胶等 最好备 置 一套杯 酒精灯 以便融胶调兑清水 笔架 毛笔使用后 用清水洗干净 挂在笔架上凉干 或包在竹制笔簾中 置于笔筒中也可 纸镇 用来压纸 其它工具 其 它 工 具 中国画的工具材料使用方法 38 3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