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中药总结

上传人:亦明 文档编号:125325635 上传时间:2020-03-17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280.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中药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精品】中药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精品】中药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精品】中药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精品】中药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品】中药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中药总结(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中药总结 中药学一解表药凡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为解表药。 多具辛味,主入肺与膀胱经,行善发散,能使肌表之邪外散或从汗而解。 主具发散解表功效,兼能宣肺、利水、透疹、去风湿等。 本类药主要适用于外感风寒或风热所致的恶寒、发热、头痛、身痛、无汗(或有汗)、脉浮等表证。 部分药物还可用于咳喘、水肿、疹发不畅及风湿痹痛等。 习惯上将解表药分为辛温解表药于辛凉解表药两类辛温解表药又称发散风寒药,性味多辛温,主能发散风寒,发汗力强,主治外感风寒表证,兼治风寒湿痹、咳喘、水肿兼表等;辛凉解表药又称发散风热药,性味多辛凉,主能疏散风热,发汗力虽较缓和,但长于透解表热,主治外感风寒表

2、证,兼治风热咳嗽、麻疹不透、目赤多泪等。 临床应用时,表证兼虚者,须视其阳虚、气虚、阴虚之不同情况,分别配伍助阳、益气养阴等扶正之品,以扶正祛邪,辛凉解表药用于温病初起,应适当配伍清热解毒药。 使用发汗力强的解表药,要注意掌握用量,中病即止,不可过汗,以免损伤阳气和津液;体虚多汗及热病后期津液亏耗者忌服。 对久患疮痈、淋病及失血患者,虽有外感表证,也要慎重使用;入汤剂不要久煎,以免有效成分挥发过多而降低疗效。 辛温解表药:麻黄、桂枝,均能温而发散风寒,治风寒表证及风寒痹症。 其中,麻黄发汗力强,唯以风寒表实无汗为用;桂枝发力弱,又能助阳,风寒表实无汗及表虚有汗咸宜。 再者麻黄又善宜宣肺平喘,治

3、肺气不宣之哮喘;还能利水退肿,治水肿兼表。 桂枝又善温通血脉、温阳化气、温中散寒,治经寒之月经不调、痛经、闭经,胸痹冷疼,阳虚水肿,痰饮眩悸及虚寒腹痛等。 紫苏、生姜、荆芥、防风,均能发汗解表而治风寒感冒。 其中,紫苏性温,发汗力强,又兼理气,风寒感冒无汗或兼脾胃气滞者多用;生姜性温,发汗力弱,风寒感冒轻症多用;荆芥微温平和,生长长于散风,为发表散风通用药,又治风热感冒无汗或少汗者;防风微温而甘缓不峻,为治风通用之品,发汗力虽较弱而长于胜湿,凡外感表证无论寒热或夹湿与否均可投用。 再者,紫苏又能理气宽中、安胎、解鱼蟹毒,治脾胃气滞、胸闷不舒、气滞胎动及食鱼蟹中毒之腹痛吐泻。 生姜又能温中止呕、

4、温肺止咳、解鱼蟹及半夏、南星之毒,治胃寒呕吐、风寒咳嗽及食鱼蟹、生半夏,生南星引发的中毒。 荆芥生用又能透疹疗疮止痒,治麻疹不透、疮疡初起兼表及风疹瘙痒;炒炭止血,治吐下血迹崩漏。 防风又能胜湿止痛,治风寒湿痹、头风头痛;祛风解痉,治破伤风,小儿惊风。 羌活、蒿本,均源与伞形科而为辛温发散之品,均善发散风寒、胜湿止痛,治风寒感冒、表证夹湿,风寒痹症及头风头痛等。 然,羌活主散太阳经风寒湿,善治太阳头项强痛、上半身风寒风痹特别是肩背指节痛;蒿本虽亦主散太阳经风寒湿,但又兼归肝经而直上颠顶,善治颠顶头痛,兼治寒滞肝脉之脘腹痛等。 细辛、白芷、辛夷、苍耳子,均为辛温发散、宣通鼻窍之品。 均善散风寒、

5、通鼻窍、止疼痛,为治风寒感冒或鼻渊之鼻塞头痛之要药。 然细辛入肺、肾经,芳香气烈,散寒止痛力强,鼻塞头痛重症每用,又兼治阳虚外感、风寒湿痹痛、头风头痛、牙痛;还能温肺化饮,治寒饮咳喘等。 白芷主入阳明胃经,芳香味浓,药力较强,又兼治眉棱骨痛、牙痛;还能干燥止带、消肿排脓、止痒,治风寒痹痛、寒湿带下、疮疡肿毒及风湿疹痒。 辛夷主入肺经,芳香而力稍弱,专治风寒头疼鼻塞。 苍耳子则有小毒,主入肺经,又能除湿、止痒,治表证夹湿、风寒湿痹、风湿疹痒及疥癣瘙痒等。 香薷、麻黄,均能发汗解表、利水退肿,治表证无汗、水肿及小便不利。 其中,香薷微温,兼和中化湿而被祛暑,习称“夏月麻黄”,善治暑天感寒饮冷、阳气

6、被遏之头痛、形寒、发热无汗及及腹痛吐泻;麻黄性温,发汗力强,善治风寒表实无汗。 此外,麻黄又善宣肺平喘,治肺气壅遏之咳喘等。 辛凉解表药薄荷、牛蒡子、蝉蜕、均能疏散风热、透疹止痒,治风热感冒、温病初起、麻疹不透及风疹瘙痒。 其中,薄荷辛凉,芳香轻清,主散上焦风热,发汗力较强,上述诸症无汗者用之为宜;牛蒡子辛苦性寒,宣透清降,发汗力虽较薄荷弱,但长于清泄热邪,兼利二便,上述诸证热毒较重或兼利二便不利者用之为宜;蝉蜕甘寒质轻,发汗不如薄荷,清热不如牛蒡。 但长于祛风解痉止痒,感冒和麻疹高热抽搐、风疹瘙痒者用之为宜。 此外,薄荷又善清利头目、利咽,治风热上攻之头痛、目赤、咽喉肿痛;兼疏肝解郁,治肝郁

7、气滞胸闷胁胀。 牛蒡子又能宣肺利咽,治风热咳嗽咳痰不畅及咽喉肿痛;解毒消肿,治热毒疮肿、痄腮。 蝉蜕又能宣肺疗哑,治音哑咽痛;名目退翳,治风热上攻之目赤、翳障;祛风止痉,治小儿惊风夜啼及破伤风等。 桑叶、菊花,均善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治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肝阳眩晕、肝经风热或肝火之目赤肿痛及肝阴不足之视物昏花。 然桑叶性寒,作用偏于肝,疏散力较菊花强;又能润肺止咳,治肺燥咳嗽;还能凉血止血,治血热吐烅咯血。 菊花性温寒,作用偏于肝,平肝明目力较桑叶为胜,兼治肝风头痛;又善清热解毒,治痈肿疮毒柴胡、升麻、葛根,虽均为解表升阳之品,但性能文治有别。 首先,虽均能解表,但是柴胡苦辛微寒,入肝、胆经,

8、主散少阳半表半里之邪,善疏散退热,主治少阳寒热往来及感冒高热;升麻辛甘性寒,入肺与脾、胃经,主清散而解表,主治风热头痛而少用;葛根甘辛性凉,主入脾、胃经,善发表解肌退热,主治外感表证项背强痛。 其次,虽均能升阳,但柴胡、升麻能升清阳而举险,多与黄芪、人参等相伍,治气虚下陷、脏器脱垂诸证;葛根则鼓舞脾胃清阳上升而止泻痢,多用治泻痢,属脾气虚者常配人、术,属热痢初期兼表常配芩、连。 其三,升麻、葛根均能透疹,治麻疹不透,而柴胡不能。 其四,柴胡又善疏肝解郁,治肝郁气滞、月经不调、胸肋疼痛;升麻又善清热解毒,治咽喉肿痛、口舌生疮、丹毒、温毒发斑及热毒疮肿;葛根又能生津止渴,治热病伤津及内热消渴。 蔓

9、荆子,性微寒,质轻上行,主散头面风热。 功善疏散风热、清利头目,主治风热头昏、牙痛、风热目赤肿痛或目昏多泪。 兼能祛风止痛,治风湿痹痛、肢体挛急。 淡豆豉,性凉,既发散而解表,又宣散郁热而除烦。 二清热药凡药性寒凉,以清解里热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清热药。 本类药药性大多寒凉,少数平而偏凉,味多苦,或甘,或辛,或咸。 主能清热、泻火、凉血、解热毒、退虚热、兼能燥湿、利湿、滋阴、发表等。 本类药主要适应于表邪以解、内无积滞的里热证,如外感热病高热、阴伤内热、湿热泻痢、温毒发斑、痈肿疮毒、阴虚潮热等。 按其性能及临床应用之别,习惯将其分为五类清热泻火药性味多甘寒或苦寒,功主清泻实火郁热,主治外感热

10、病气分高热证,以及肺热、胃火、肝火、心火等脏腑火热证等;清热燥湿药性味多苦寒,功主清热燥湿,兼以清热泻火,主治无论外感或内伤之湿热火毒诸证,如湿温、暑湿、湿热中阻、湿热泻痢、黄疸、带下、淋痛、疮疹,以及诸脏腑火热证;清热凉血药:性味多苦甘寒或咸寒,多入心、肝经功主清热凉血,兼以滋润、活血、主治外感热入营血之高热神昏谵语,以及火热内生之血热妄行诸证。 清热解毒药性味亦多苦寒,或有辛寒、甘寒,功主清热解毒,主治外感或内生实热火毒诸证,如痈疮肿毒、丹毒、痄腮、咽喉肿痛、肺痈、肠痈、热毒泻痢、水火烫伤、蛇虫咬伤等。 清虚热药性味苦咸甘寒,多入肝、肾经,功主退虚热、除疳热,兼凉血。 主治热病后期之阴伤发

11、热、久病伤阴之阴虚发热,久病伤阴之骨蒸潮热,以及小儿疳热。 临床应用时,里热兼有表证者,当先解表或表里同治;气分热兼血分热者,宜气血两清;里热兼阴伤津亏者,要注意祛邪而不忘扶正,辅以养阴生津药;若里热积滞者,宜适当配合泻下药;兼脾胃虚弱者,宜适当辅以健胃药。 本类药药性寒凉,易伤脾胃,凡脾胃虚弱,食少便溏者慎用;热病易伤津液,清热燥湿药易化燥伤阴津,故阴虚津伤者亦当慎用;阴盛格阳、真寒假热之证,尤须明辨,不可妄投;要中病即止,避免克伐太过,损伤正气。 清热泻火药石膏、知母,同归肺、胃经,均能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治热病高热烦渴及肺热咳嗽。 然石膏为矿物药,生用、锻用功异生具上述功能,且降火力强,

12、并兼解肌,重在清热,又善治肺热咳喘、胃火头痛、牙痛及口舌生疮;锻用收湿敛疮,治疮疡不敛、湿疹浸淫及水火烫伤。 知母为植物药,味苦甘而性寒,质润兼归肾经,重在清滋,又能滋阴润燥通肠,治燥热咳嗽、阴虚捞嗽、骨蒸潮热、内热消渴及阴虚肠燥便秘等。 芦根、天花粉,同归肺、胃经,均善清热生津止渴,治热病津伤烦渴。 相异的是芦根甘寒质轻,作用较缓,善清肺胃之热而兼透散,治外感热病初期兼表证、中期高热烦渴、后期热退阴伤烦渴咸宜;又能清胃止呕、清肺利尿,兼祛痰排脓,治胃热呕吐、肺热咳嗽、肺痈吐脓、热淋涩痛等。 天花粉苦微甘性微寒,生津之力较强,又兼能清肺润燥,治肺热燥咳、痰热咳嗽带血;还能消肿排脓,治痈肿疮毒、

13、跌打损伤。 疮肿未脓可消,已脓已溃,脓多促排,脓尽不用。 此外,将其制成结晶天花粉蛋白注射液,用于抗早孕及及中期妊娠引产有效。 栀子、淡竹叶,均性寒,归心、胃经,功善清热除烦利尿,治热病心烦、热淋涩痛及湿热黄疸等。 然栀子兼归肺经与三焦经,清热力强,又能凉血解毒、消肿止痛,汉血淋、血热吐衄尿血、热毒疮肿及跌打肿痛;淡竹叶兼归小肠经,利尿力强,又汉心火上炎移热于小肠之口疮尿赤及水肿兼热等。 夏枯草、决明子,均味归肝经,功善清肝明目,治肝热目赤肿痛、羞明多泪。 其中,夏枯草性寒兼辛味,清泄力强略益肝阴,又治目珠夜痛及肝火或肝阳上升之头目眩晕;还善散郁结、降血压,治痰火郁结之瘰疬瘿瘤、高血压属肝热或

14、肝阳上亢者。 决明子则微寒兼甘味,清泄力较弱,略益肾阴,又能润肠通便,治结肠燥便秘。 清热燥湿药黄芩、黄连、黄柏,均味苦而功善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常相须为用治湿热、火毒诸证,如湿热泻痢、湿热黄疸、湿热疮疹、热毒痈肿、目赤肿痛、血热吐衄及其它脏腑火热证。 相异的是黄芩入肺与大肠兼入胃与胆等经,作用偏于上焦及大肠,善清肺与大肠之火,且止血力强,又善治温病热入气营血分症证,肺热咳嗽、湿温,暑湿、湿热中阻、湿热淋痛及至痔漏便血;还能安胎,治胎热胎动不安;此外,与柴胡相伍能治少阳寒热往来。 黄连大苦大寒,药力最强,主人心、胃,兼入肝与大肠等经,作用偏于心及中焦,善清心胃之火、除中焦湿热,又善治温病热入营

15、血之神昏谵语、内热心烦不寐、胃火牙痛口舌生疮、肝火范胃呕吐吞酸、湿热痞满,以及胃火炽盛消谷善饥。 黄柏药力弱于黄连,主入肾兼入膀胱,作用偏于下焦,善清相(肾)火、退虚热,除下焦湿热,又治阴虚火旺、骨蒸潮热,以及下焦湿热之尿闭、淋浊、带下、阴痒、足膝肿痛及脚气等。 苦参、龙胆草,均苦寒归肝胃而能清热燥湿,治湿热疮疹、阴痒、阴肿、带下及黄疸等。 然苦参兼与心经,又能杀虫止痒、利尿治疥癣、麻风、湿热泻痢、便血及湿热淋痛,小便不利等;龙胆草兼入胆经,长于泻肝火,又能治肝火上炎之头痛、目赤、耳聋、胁痛、高热抽搐、小儿急惊及带状疱疹等。 龙胆草、夏枯草,均苦寒,归肝、胆经,功善清泻肝胆之火、降血压,治肝火头痛、眩晕、目赤肿痛,以及高血压属肝火或肝阳上亢者。 然龙胆草大苦大寒,兼入胃经,性主沉降而清泄力甚强,肝火上炎重症每用,又治高热惊厥抽搐;还善入下焦而清热燥湿,治湿热下注之阴肿阴痒、带下、湿疹、黄疸尿赤及淋痛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