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度九年级历史综合测试卷(一).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5321334 上传时间:2020-03-1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6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2012学年度九年级历史综合测试卷(一).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1-2012学年度九年级历史综合测试卷(一).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1-2012学年度九年级历史综合测试卷(一).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1-2012学年度九年级历史综合测试卷(一).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1-2012学年度九年级历史综合测试卷(一).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1-2012学年度九年级历史综合测试卷(一).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2012学年度九年级历史综合测试卷(一).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班级 姓名 座位号 答题不要超过密封线内博望中学2011-2012学年度九年级历史综合测试卷(一)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题2分,共32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把所选答案填在下面表格中。)题号12345678答案题号910111213141516答案1. 世界各国关于人的起源有很多种说法,通过下图你会得出怎样的正确结论呢( )A人是上帝造的 B人是女娲造的C人类是进化而来的 D人是猴子变来的2.原始社会的一个小孩,有时跟着妈妈去采野果子,有时在父亲面前撒娇。这种情形最可能出现在下面哪一时期? ( )A“正在形成中的人”时期 B原始人群居时期C母系氏族时期 D父系氏

2、族时期 3.古代埃及、古代印度、古代巴比伦、古代中国被称为四大文明古国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创造了人类最早的文字 B人类最早居住的地区C最先由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 D对世界文化贡献最大 4.下图显示出世界四大文明区域的共同点不包括( )A产生在大河流域 B海洋是其文明发展的最重要地理因素 ( )C分布在亚非地区 D处于北纬2024度之间5.动荡不安的伊拉克是当今世界关注的焦点,伊拉克所在的两河流域是世界闻名的发祥地之一,下列哪一文明成果出自该地区 ( )A金字塔 B佛教 C汉谟拉比法典D种姓制度 伯利克里6. 下列图片所示的历史人物中,促使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最高峰的是( )7. 现

3、代奥运会的开幕式往往是一个国家展示本国文化的舞台,雅典奥运会开幕式,给观众印象最深的是在体育场的中央出现了一个蓝色的人工海洋,大会组织者这样设计的主要原因是( )A希腊人民喜欢蓝色 B蓝色象征着和平 C古希腊文化发源于海洋 D希腊是一个临海的国家8.西游记是我国四大文学名著之一,书中描述的“如来佛”无所不能,法力无边,其原型来自于历史人物 ( )A耶稣 B乔达摩悉达多 C穆罕默德 D真主“安拉”9.对当今中东局势及世界反恐战争影响最深刻的宗教是( )A.佛教 B.基督教 C.伊斯兰教 D.犹太教10.有一天,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去澡堂洗澡,当他慢慢地坐进澡盆的时候,水从盆边溢了出来。他望着溢出

4、来的水发呆,忽然高兴地叫了起来:“找到了,找到了!”。请问他找到的是( )A万有引力定律 B杠杆定律 C浮力定律 D力学三定律11. 被法国大作家雨果比喻为“石头的交响乐”的是()A麦加大清真寺B巴黎圣母院 C克尔白神庙D亚历山大灯塔12. 对古迹一边保护,一边利用,让古代文明帮当代人赚钱,是各国的生财之道。下列哪一古代建筑是埃及的生财之道( )13“An eye for an eye and a tooth for a tooth”是古代某国一法典的条文。该法典的实质是( )A维护该国统治阶级的权威 B保障人与人之间的权利平等C维护该国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D确保该国分封制的实行14右面的图片形

5、象的说明了古代哪一制度的产生情况( )A种姓制度 B分封制 C世袭制 D中央集权制15. 关于埃及象形文字、两河流域楔形文字和中国甲骨文三种文字的相同点表述不正确的是( )A都属于象形文字 B都是人民智慧的结晶 C都产生深远影响 D都使用至今象形文字楔形文字甲骨文16. 比较归类法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历史事件可以归于一类的是( )马拉松战役 坎尼战役 淝水之战 君士坦丁堡之战A B C D二、读图题(第17题7分,第18题8分,共15分)17读右图,回答问题:(1)右图中的符号是什么?是什么人发明的?(2分)(2)它何时被什么人传到欧洲?何时它的写法与现在基本一致?(2分)(3)想一想,

6、这种符号的发明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何重要意义?(3分)18观察右面的两幅历史人物图片,回答下列问题。(1)图一和图二的两位历史人物分别是谁?他们的主要事迹各是什么?(6分)(2)他们共同的历史作用是什么?(2分)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9题9分,第20题7分,第21题7分,共23分。)1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改革扩大公民的权利,很多公民担任了政府公职,全体成年男性公民可以参加最高权力机构公民大会。材料二: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征收赋税。材料三:改变以前无条件赏赐土地的做法,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得到封地的人,必须为封主服兵役。请回答:(1)上述

7、三则材料分别反映了历史上哪次改革的内容?(3分)(2)材料二、三反映的改革对当时的社会各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3)以上材料反映的改革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有何启示?(2分)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亚历山大的东征,罗马帝国的扩张,阿拉伯帝国的征服无疑是古代史上突破相互孤立隔绝的重大事件。但横贯亚欧大陆丝绸古道上的商队来往,联系太平洋西海岸、印度洋、地中海诸海航路的船只航行,对传播生产技术、文化知识于古代世界各地也许是更为重要的。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总序班级 姓名 座位号 答题不要超过密封线内根据材料,结合课文回答:(1)文中对古代的征服和扩张战争是怎样评价的?你对这种评价有何看法?(2分)

8、(2)古代世界各地文化的交流方式除了暴力冲突之外,更主要的是依靠什么方式进行的?试举例说明。(3分)(3)“以史为鉴,面向未来”,通过对古代文明交流方式的了解,请你谈谈现代文明交流中我们应持的态度。(2分)21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马可波罗一行于1271年从威尼斯出发,先到达地中海东岸,然后大致沿“丝绸之路”东进。他们时而乘船,时而骑马,时而骑骆驼,时而步行。一路上经过叙利亚和两河流域,跨过伊朗高原,穿越中亚沙漠,翻过帕米尔高原,再经喀什、敦煌等地,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在1275年到达元朝的首都。这时距他们出发的时间已三年有余。材料二:书中描述日本的情况时说:“君主有一大宫,其顶皆用精

9、金为之宫廷房屋地铺金砖,以代石板。” 书中对中国某一城市的描述:“外国巨价异物及百物之输入此城者,世界诸城无能与比。”请回答:(1) 你知道1271年是谁在中国建立了元朝?首都是哪一城市?(2分)(2) 马可波罗一行来中国途中跋山涉水、克服重重困难的故事后,你有何感想?你能分析元朝时期外国商人、使者频繁来往元朝的原因吗?(3分)(3)通过材料二中这两段描述,结合所学知识,你知道这本书的影响吗?(2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题2分,共32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把所选答案填在下面表格中。)题号12345678答案CDCBCACB题号910111213141

10、516答案CCBCCADA二、读图题17、(1)阿拉伯数字;古代印度人(2)12世纪;阿拉伯人;16世纪(3)阿拉伯数字的发明和传播,使世界各地有了统一的计数方法,从而推动了各地区各民族的进一步交流和交往;它还推动了数学等自然科学的发展,从而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18(1)图一是亚历山大大帝,他的主要事迹是进行大规模的东征,建立起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亚历山大帝国,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图二是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他口述的马可波罗行纪在欧洲广为流传,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向往。(2)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三、材料解析题19、(1)伯利克里改革;日本大化改新;西欧查里马特改革(6分)(

11、2)影响: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2分);唐太宗(2分)(3)影响:在封建贵族内部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2分)唐玄宗(2分)(4)答案提示:如坚持改革开放,要向先进国家学习,重用人才等(2分)20、(1)古代的征服和扩张战争是古代史上突破相互孤立隔绝的重大事件。同意,因为虽然在征服和扩张这个过程中伴随着暴力、奴役和压迫,但是在客观上也导致了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使世界各地的联系越来越加强。(2)和平往来。如: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做出重大贡献。丝绸之路上中外商人对东西方文化的传播。(3)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战争和恐怖主义都遭到人类普遍的唾弃。文明交往所追求的目标是民族之间、国家之间的平等互利和互相促进和学习。21、(1)元世祖忽必烈,大都(2)这些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不怕困难挫折,勇往直前的顽强品质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元朝时期外国商人、使者频繁来往元朝的原因:我国经济发达,文化昌盛,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3)马可波罗行纪,元大都(4)内容:记述了马可波罗的东方经历和见闻。影响:马可波罗行纪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憧憬与向往,对新航路的开辟起了强烈的刺激作用。第 5 页 共 4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